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优质梗稻光敏核不育系(S)品种选育,是选育两系杂交梗稻组合的关键,现国内应用的基本上均为“农垦58”(S)。为进一步提高两系杂交梗稻的米质与产量,必须在优质品种中选择、发现、鉴定优良的不育株(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进行筛选,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米质和抗逆性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各品种在稻虾共生种养模式下的性状表现和适应性。结果表明,福稻88、桃优香占、Y两优911、虾稻1号、银两优851、新两优188、安徽1号、福建1号共8个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综合特性较好,可作为虾稻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3.
2017年引进22个非糯性籼稻品种、5个糯稻品种,在宁化县石壁镇作烟后稻进行机械插秧栽培的简比试验,结果表明:非糯性籼稻组中,晶两优1125产量(10.61t·hm~(-2))最高,但株型松散,易倒伏,不利于机械化收割,不宜作烟后机插稻品种推广;晶两优641产量(10.52t·hm~(-2))居第2位,株型紧凑,抗倒性好,抗病性较强,可作为烟后机插稻品种推广;在糯稻组中,鄂糯6号在产量、农艺性状上均表现最好,可作为烟后机插稻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6个水稻品种的农艺性状、抗逆性、产量等要素的综合比较,进一步掌握各品种在稻虾共生种养模式下的性状表现和适应性。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品种有徽两优630、隆两优1318、两优671、荃两优丝苗、隆两优899、卓两优1998、隆两优3463、晶两优534、两优688,可以选择以上品种作为目前本地稻虾连(共)作种养模式水稻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适合江淮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按照杂交育种亲本选配4原则,以早熟晚粳品种镇稻18号作母本与中熟中粳品种盐稻11号作父本杂交,育成中熟中粳品种镇稻23号(苏审稻20200008)、迟熟中粳早熟品种镇稻32号(苏审稻20210010)、迟熟中粳品种镇稻33号(苏审稻20210050)等3个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新品种.结果表...  相似文献   

6.
稻是东亚的主要作物,养活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人口。它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生态龛:一种是低地稻田,生长季节可以用水浸没;另一种是高地刀耕火种农田(swidden)或旱田,可能有些灌溉设施,但不必在田里挖蓄水池塘。在前一种生态龛种植的稻叫“水稻”,在后一种的叫“旱稻”。但这两个名称实际上并不代表稻的品种;一种驯化的栽培稻(oryza sativa)可包括数千个品种。尽管低地的养份条件远比高地要好,因而产量也要高些,但大多数品种实际上在两种生态龛都能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在建三江地区种植的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系),2011年对建三江地区栽培的31个品种(系)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监测并作出鉴定分析。稻瘟病抗病(R)品种(系)有:龙粳28、龙粳29、龙粳30、绥粳10号、龙生01-107、龙生01-028-2共6个品种(系),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抗病(MR)品种(系)有:垦稻12、垦鉴稻5号、龙盾107、龙粳27、龙育03-1789、龙交04-908共6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感(MS)品种有:垦稻19、垦稻20、垦稻21、垦稻22、垦鉴稻6号、莲稻1号、龙交06-192、龙交06-2110、龙粳20、龙粳21、龙粳25、龙粳26、三江1号、绥粳8号共1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45.16%;感病(S)品种有:垦稻17、龙粳31、龙粳32、绥粳3号共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2.90%;高感病(HS)品种有空育131,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3.23%。并就如何改进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提出了见解,讨论了稻瘟病抗性评价在水稻安全生产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品种优质化、栽培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是作物生产的发展趋势,现将稻油两熟水稻"三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一、品种选择可从表1中选择适宜湖南省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表1适合湖南稻油两熟种植模式的优质水稻品种(湖南省种子协会推荐)  相似文献   

9.
针对廉江稻区自然资源条件和气候特点,基于早、中、迟熟品种合理搭配,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选种目标,开展水稻新品种(组合)表证试验,筛选适宜廉江稻区规模种植的新品种。从引进的11个水稻新品种(组合)中初步选定了y两优101、准两优608、y两优5813、广盐1号4个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粳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筛选适合耒阳栽培的粳稻品种,2015年在耒阳市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防治条件下,各粳稻品种的二化螟发生程度略重于籼稻深两优5814、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纹枯病轻于籼稻深两优5814、稻曲病发生程度显著重于籼稻深两优5814,不同的水稻品种及农艺性状与其抗虫病能力密切相关,孕穗至抽穗期间的降水天气是引起稻曲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优质品种五优稻1号和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两个晚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密度和品种裂区试验设计以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插秧密度对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11(0.36m×0.15 m)密度条件下,优质品种五优稻1号ADPG(ADPG焦磷酸化酶)、GS(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表现较高;在M9(0.30 m×0.15 m)密度条件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ADPG、GS活性表现较高;在相应的条件(M11和M9)下,五优稻1号和松粳9号分别表现出较高的产量;这为相应密度条件下五优稻1号和松粳9号形成高产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集镇是一季中稻区,主要栽培模式为"麦-稻"、"油-稻".杂交水稻的优质当家品种主要有丰两优1号、国丰1号.栽培模式与产量水平对霍邱中南部稻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随着水稻优质化工程实施,优质水稻面积不断增加,为筛选适宜的接班品种(组合),及时掌握有关品种(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长汀县常年种植春烟面积6.0万亩,烟后作稻面积5.0万亩。为选择适合长汀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且能达到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的烟后作稻品种,曾在2016年做了烟后作稻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晶两优华占、金谷优3301、隆两优836、Y两优5866、Y两优916、谷优3301(CK)、钰优180。1.2试验时间、地点:2016年6月~11月,试验地设在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垦稻品种,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计,以空育131为对照,设立9个垦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垦稻各品种之间的生育进程、综合发病率、产量构成因子、实际产量、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变化规律不明显,这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和生育性状.垦稻12和垦鉴稻6两个垦稻品种的表现较好,实际产量分别为9304.7 kg/hm2、9204.6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3%、2.2%,初步筛选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垦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在稻黑孢霉菌常发病区广东阳江市白沙,对7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抗稻黑孢霉菌自然诱发鉴定,采用病情指数对品种抗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对该病原的抗感性差异显著。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组合)数分别为0、1、7、17、15、37个。表现为中抗以上的品种如五粤占2号、粤澳占、乡意浓1号、长优736、H两优野占、新两优117等,在田间的病情指数均在20~30;而高感品种在田间的病情指数均在50以上,如鹏稻2号、湛黄占、合莉丝苗、粤标5号、禅增占、圳优21、美优丰占、II优916等,其中鹏稻2号对稻黑孢霉菌表现高度感病,其病情指数达100,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和县种植的杂交中籼稻品种,进行了一季中籼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皖稻187、两优003、皖稻181、两优383、两优827等5个品种具有一定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而且在和县有一定的种植年限,可以继续使用;C两优396、新两优223、绿优1号等3个品种建议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适当扩大面积推广使用;Y两优9918、新两优343建议继续参加试验、示范;其它6个品种建议继续试种。  相似文献   

17.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6个水稻品种作烟后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1号、Y两优302、甬优2640、天优华占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好,比对照品种岳优9113增产极显著或显著,适宜在浦城县作为烟后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66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了66个中稻品种对稻曲病[病原物为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的田间抗性水平.结果表明,66个品种中高抗稻曲病的品种只有3个,达到抗级的品种有30个,达中抗级的品种有14个,中感稻曲病的有17个,感稻曲病的有1个,高感稻曲病的1个.  相似文献   

19.
为完善大棚西瓜-水稻轮作模式“纱网稻”有机栽培技术,2021年在覆盖防虫网条件下,进行品种与有机肥用量二因素试验,品种因素设8个水平、有机肥用量因素设3个水平。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在有机肥用量为130kg/667m2时产量最高,筛选出适宜该模式栽培且综合表现较好的两个新品种源稻19(籼稻)、旺两优98丝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2个水稻品种(系)的生育期成穗率、品种生物学性状、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叶品种(系)龙粳39、龙粳31、龙粳46,垦稻31,垦稻32,龙229。12叶品种(系)龙垦201,三江6号,龙糯3。13叶品种(系)中黑米,香米,垦稻10成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