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2013,(1):54
近年来溧阳市社渚镇"溧阳青虾"产业快速发展,作为江苏省最大、全国知名的青虾养殖镇区,全镇青虾主养面积3.2万余亩,养殖农户1185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46家、协会2家,营销经纪人68名。青虾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取得较为瞩目的成就。一是青虾高效养殖迅速发展。在全市高效设施渔业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溧阳市的青虾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2.
陆基水产养殖 (Land- based fish farming)技术是一种全面摆脱自然海、淡水水域 ,采用全封闭式水循环 ,运用高新技术组装的环保型、集约化养殖技术 ,其养殖产量是自然水域产量的数十倍至百余倍 ,且具有节能、节水、节约土地等特点。这种集智能化、产业化、效益化于一体 ,摆脱了传统水产养殖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保障了水产品产量的稳定、品味上乘、安全健康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属我国水产养殖方式的一次革命。该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背景情况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 80年代~ 90年代 2 0年的快速发展时…  相似文献   

3.
韩飞  费志良 《内陆水产》2003,28(11):8-9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nipponenes),又称江虾,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市民喜爱的水产品。青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新兴产业,近年发展很快,现已成为江苏省淡水渔业的主导性产业之一。据统计。2002年养殖面积14.9万公顷,单养面积2.8万公顷,产量7.14万吨,产值23.5亿元。随着青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提高,问题也随之出现。诸如青虾种质退化、商品规格偏小、效益下降等,已严重制约青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急需对青虾养殖技术进行改进,以达到优质高产和高效的目的。为此我们于2002~2003年在江浦的试验池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平山县有规模的中华鳖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甲鱼养殖的规模、产量和质量都处于省级领先地位,90年代首创温室控温养殖模式,更使养殖经济效益达到顶峰,甲鱼养殖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但随着市场的供需平衡及养殖规模的扩大,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回落,养殖规模及发展速度逐渐回归平稳。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94年在东太湖水产养殖总场第一分场进行了青虾的自繁自养试验,在3只繁育池(面积共1.4公顷)中获得虾苗1040万只,在9.2公顷青虾养殖水面中,总产青虾5917公斤,池中混养的鲢鱼总产4120公斤,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认为,养殖青虾投入较少,易于管理,产量稳定,效益较好。现将青虾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河蟹养殖池"631"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蟹养殖的基础上,混养青虾、鳜鱼、翘嘴红鲌、异育银鲫及花白鲢等其种类,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亩产河蟹60kg、青虾30kg、优质鱼类100kg。2004年,100亩试验池平均亩产河蟹66.5kg、青虾33.2kg、鳜鱼等优质鱼类124.1kg,亩产值达3818.40元,亩均效益1981.40元,与单养河蟹相比,亩均效益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太湖1号"青虾是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近几年来推广的青虾新品种,它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体形、体色、光泽和耐力好,增效明显,抗病力强等诸多特点。江苏省句容市自2011年引进以来,尤其是2012年通过实施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太湖1号’青虾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以来,通过大力推广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出现了很多双季养殖单产100 kg/667 m2以上、效益6 000元/667 m2以上的高产高效典型。  相似文献   

8.
浅谈青虾养殖中的品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虾类,也是我国主要淡水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我国的青虾养殖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之后,青虾养殖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均以套养为主。直到80年代末,青虾养殖才步入发展的盛期,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单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养殖技术也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长期不注意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问题,品种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青虾养殖业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结合目前青虾养殖的实际情况,对青虾养殖的品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改革传统的繁育方式自从青虾养殖大面积推广以后,由…  相似文献   

9.
黄家庆 《科学养鱼》2001,(11):30-31
90年代初,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开始进行“淡水青虾的繁殖技术研究”,1993年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此拉开了浙江省青虾养殖的序幕,至今已有十几年历史。纵观全省整个青虾养殖史,90年代前多为混养,单产水平低下;进入90年代后步入精养阶段,1994~1995年期间,杭州余杭东塘镇水产村养殖户陆有林摸索出了青虾的立体养殖技术,1995年连片62亩青虾养殖平均亩产100公斤,之后,该户的青虾养殖面积扩展到100余亩,平均亩产达到了150公斤左右。以后,该项技术在杭州、嘉兴、湖州等青虾的主产区不…  相似文献   

10.
在青虾池塘种植水草,是青虾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由于对水草种植技术缺乏研究,使有的青虾池塘水草因水色过浓,导致透明度下降而腐烂;反之,水草覆盖率过大,使池水缺乏应有的水色,影响青虾生长及青虾产量。在主养青虾池中,如何找到合适的水草种类及水草覆盖率,是提高青虾养殖水平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通过江苏省水产技术更新项目“青虾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对苏南、苏中及苏北青虾养殖池的水草情况作一调查,结合我们试验池对青虾池塘水草种植技术作一简要探讨。一、几种主要水草的种植技术1.菹草多年生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11.
青虾为我国重要淡水养殖品种,2009年全国青虾养殖产量209401t,江苏省现有青虾养殖面积150万亩。但随着规模化养殖将捕捞上来的青虾按照规格上市,却成为了广大规模养殖户的难题。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春节前后冬季的寒冷,青虾筛选一直是青虾养殖户费力费心的苦差事。镇江市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江苏省青虾养殖重点区域,为改变近年来的品种退化现象,提高青虾养殖产量和效益,丹阳市重点引进推广了杂交青虾"太湖1号"。杂交青虾"太湖1号"是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我国第一个淡水虾类养殖新品种(GS02-002-2008),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等优势,已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推广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之一。在实施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太湖1号"青虾规模化繁育与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PJ2010-37)的过程中,为满足全市成虾养殖虾苗需求,2011年在珥陵新庄青虾良种繁育场进行"太湖1号"的规模化繁育,共计繁育规格8000~12000尾/kgF1代虾苗6164kg,育苗面积115×667m2,平均每667  相似文献   

13.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随着青虾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青虾池塘立体增氧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掘池塘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改善水体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我们采用微孔增氧技术,在青虾养殖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从2009年开始,河蟹、青虾均已成为江苏省水产养殖十大主推品种。河蟹种质不断复壮提纯,养殖技术逐渐成熟,产量与规格越养越大,广大养殖户已基本掌握了平均规格在175克/只以上、产量在100千克/亩以上的养殖技术。青虾优质新品种也在大面积推广。罗氏沼虾是一种世界上养殖规模与产量前3位的热带大型淡水虾,我国自1976年引进该虾养殖后,逐渐向规模化、集约  相似文献   

15.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的特种水产品。为了提高青虾产量和质量,我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河道网箱养殖青虾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并已推广养殖。1 场地的选择 网箱选择在避风向阳、光照条件好、河道宽敞,水流缓慢无污染,水深适宜的场所。一般要求水的流速在0.1~0.2cm/秒左右,水深2.5m左右的水域。2网箱设置2.1网箱结构:网箱一般采用3×4的聚乙烯线编成4m×3m×2m的敞口式浮动箱,网目以虾种不能逃出为宜。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沼虾又称青虾、河虾。当前青虾养殖多以稻虾共养及鱼虾、虾蟹混养等方式为主,青虾的产量较低,规格不一,养殖模式较为多样。上海市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上海青浦淀湖水产良种场将人工虾巢应用于青虾生态精养中,提高了青虾产量,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并对规范青虾精养技术,探索新型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凌云 《水产养殖》2009,30(8):35-36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生产周期短、病害少、效益高的水产新品种养殖已成为渔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传统的养殖品种因为产值低、成本高、病害日趋严重、产品质量下降而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水产新品种、新技术被不断地引进和推广,甲鱼、河蟹、黑鱼、青虾等传统名优品种养殖规模、产量、效益不断提升,同时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匙吻鲟、江黄颡鱼等大量名优新品种不断引进,养殖规模和效益也在逐年推开。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江苏常熟市支塘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进行了南美白对虾、青虾三季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10亩,亩均南美白对虾产量651千克、青虾41千克,平均亩产值15973元,平均  相似文献   

19.
<正>青虾、河蟹生态养殖作为芜湖县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据统计至2013年全县青虾、河蟹生态混养面积达3.2万亩,已成为芜湖县水产养殖支柱产业。虾蟹生态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水质调控技术是虾蟹生态混养模式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2013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陶辛镇芮村虾蟹混养基地实施了虾蟹生态混养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对比试验,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为促进增产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对比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微孔增氧技术在青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随着青虾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青虾池塘立体增氧的要求。为了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改善水体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我们采用微孔增氧技术,在青虾养殖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