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为探索唐山市生姜最佳的种植模式,为生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冀姜5号为试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CK)、深沟地膜覆盖栽培和小拱棚栽培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以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小拱棚栽培和深沟地膜覆盖栽培均能够显著提高地温,提前27 d播种;加速生姜的生长发育,使其提前进入苗期和旺盛生长期,延长生育期;显著提高生姜的出苗率;显著增加生姜的株高、茎粗、分枝数、根茎鲜重和产量,明显降低发病率。小拱棚栽培较深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优势突出,适合在唐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通道侗族自治县当地栽培种生姜的幼芽为外植体,研究了生姜的组培快繁技术,并对获得的生姜组培苗进行了CMV(黄瓜花叶病毒)和TMV(烟草花叶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生姜幼苗增殖诱导分化的适合培养基为MS+6-BA 4.0 mg/L+NAA 0.2 mg/L,在此培养基上可实现生姜幼苗增殖与生根的同步培养以及一步炼苗与移栽,增殖倍数达到3.00;适合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4 mg/L NAA;生姜炼苗移栽4种栽培基质中以椰糠和蛭石的成活率最高,达到100%,草炭和棉籽壳的成活率很低,其中蛭石移栽的生姜幼苗较椰糠移栽的幼苗植株生长更健壮,根系发达且不定根较多,叶片黄化较轻;生姜组培苗的病毒检测发现均不含CMV和TMV这2种病毒,组培苗可用作当地栽培种生姜的无毒种苗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通道侗族自治县当地栽培种生姜的幼芽为外植体,研究了生姜的组培快繁技术,并对获得的生姜组培苗进行了CMV(黄瓜花叶病毒)和TMV(烟草花叶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生姜幼苗增殖诱导分化的适合培养基为MS+6-BA 4.0 mg/L+NAA 0.2 mg/L,在此培养基上可实现生姜幼苗增殖与生根的同步培养以及一步炼苗与移栽,增殖倍数达到3.00;适合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4 mg/L NAA;生姜炼苗移栽4种栽培基质中以椰糠和蛭石的成活率最高,达到100%,草炭和棉籽壳的成活率很低,其中蛭石移栽的生姜幼苗较椰糠移栽的幼苗植株生长更健壮,根系发达且不定根较多,叶片黄化较轻;生姜组培苗的病毒检测发现均不含CMV和TMV这2种病毒,组培苗可用作当地栽培种生姜的无毒种苗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 生长后期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 生长后期略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生姜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临泉县生姜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面积大,年栽培面积超过10万亩,产量高,是安徽省长江以北主要的生姜产区。但是,由于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姜农单纯追求产量,盲目施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导致生姜品质下降,病虫害加剧等。针对这种状况,从1998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大面积的生姜测土施肥试验,总结出我县生姜测土平衡施肥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生姜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本市生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提高生姜露地栽培产量及效益,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根据本市生姜栽培特点总结出了生姜育苗移栽间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模式通过育苗移栽延长生姜生育期,间作玉米为生姜遮阴营造适宜的田间小气候等栽培措施,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代会萍 《新农业》2024,(2):26-27
<正>栽培生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真正达到无公害栽培,保证生姜健康生长。在防治病虫害上,则是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生姜特点来防治,取得理想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生姜种植水平,帮助种植人员获得更多经济收益。1生姜特点和栽培要点1.1营养丰富生姜的营养非常丰富,还能产出姜辣素和挥发油,在调味上被广泛应用。在烹煮食物上,应用生姜能有效去除膻味,从而提高食物味道。与此同时,食用生姜的方法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8.
<正>为提高生姜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平,充分利用拱棚设施进行作物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保障产品质量,实现设施栽培的最大效益。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大量研究和示范工作。试验表明,拱棚生姜无公害栽培模式,使生姜生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存在生姜种性退化,病害严重;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生姜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不健全;生姜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姜农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并从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繁育体系,推广良种繁育;规范栽培方式,提高生姜单产;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生产;完善贮藏设施,拓宽产业链条;加强流通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提出了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阆中市目前已成为全省生姜种植大县,2010年全市发展生姜6万亩,生姜产区人均种植生姜纯收入已起过800元。随着生姜栽培技术的不断深入探索,我市生姜单产不断提高,高产田块不断涌现,平均亩产都在2500kg左右,最高亩产已突破5000kg。在生姜栽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6~2007年在岳西县进行了为期2年的生姜立体栽培科技扶贫试验分析,立体栽培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小气候条件,产量显著提高,为当地姜农提高生姜的产量和产值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问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髯衣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莒县棚室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现有生姜品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生姜栽培,阻碍了莒县生姜产业化发展进程。为筛选出性状优良、适于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择优引进优质高产生姜品种,进行棚室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莒县进行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正>寒地地区无霜期较短,夏季平均气温18℃,七月份平均气温22℃以上,历年≥10℃活动积温平均为2,603℃,比生姜主产地区低1000℃左右;无霜期为132天,比生姜主产地区无霜期少40天以上。这些因素是生姜在本地区露地栽培的重要限制因素。要想获得高产优质的生姜。在寒地种植必须采用棚室栽培生姜技术,这样能很好地抵御低温提早栽培,保证生姜的生育期,促进生姜的生长发育、提高生姜品质和成熟度,是实现寒地生姜种植增产增效的一项好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无公害生姜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多年栽培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订了海南省无公害生姜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海南生姜的姜种选择与处理、大田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规范,侧重规范了姜种选择和处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指导海南生姜的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17.
生姜保根壮秆促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阆中规模化栽培生姜有10余年的历史,在这10年中,我们技术人员在生姜引种、繁种到催芽、田间管理等形成了一系列促进生姜高产的技术措施,并编写出了阆中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然而我市的气候特点,10年有7年以上对生姜的生长较为不利,从而造成各地种姜产量差异较大。我市前期气温低,并且回升缓慢,生姜下种迟、苗期生长缓慢;旺盛生长期又经常遭遇高温多雨天气,姜田普遍障水,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18.
生姜在青岛地区占有较大的栽培面积,对农业增产增收的贡献率较高。通过对青岛市3个生姜主产区的跟踪调研,总结介绍了青岛市生姜的品种、栽培方式、经济效益等。2022年温室生姜平均经济效益35000元/亩,露地生姜平均经济效益29073.6元/亩。根据当地生产情况分析了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生产建议,以期为青岛市生姜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生姜的栽培与贮藏技术。生姜的栽培要把握土地选择、种姜选择、种姜消毒、催芽、种姜选切、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生姜收获后,可通过贮藏实现周年供应,贮藏要注意姜窖的选择、姜入窖前的处理和姜入窖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生姜具有丰富营养和良好适应性,目前在福建地区种植十分广泛。虽然生姜的栽培难度较小,但若栽培管理模式不够科学,生姜的产量目标将难以顺利实现。因此,相关部门需深入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帮助地方种植户充分掌握生姜的栽培技术要点,优化生姜栽培管理过程,促使生姜的产量得到扩大,推动地区生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