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电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在0.100 0~1 000.000 0 k Hz频率内,采用自制电学特性测量系统测定了不同采摘时间内香梨成熟过程中的品质指标和电学特性,并对电学参数与香梨果实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摘时间的增加,库尔勒香梨的硬度逐渐减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在试验参数范围内,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并联等效电容、并联等效电感、并联等效电阻不断减小,复阻抗相角不断增大,耗散因数先增加后减小。频率一定时,采摘时间对并联等效电容、并联等效电阻、耗散因数、复阻抗相角影响较大,对并联等效电感影响较小。在0.100 0 k Hz频率条件下,复阻抗相角与香梨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并联等效电容、并联等效电感、并联等效电阻、耗散因数与香梨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伽师瓜电磁特性与其成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测试频率、测试电压对伽师瓜电磁参量的影响,并对伽师瓜电磁参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7℃,0.1~100.0 k Hz信号测量范围内,伽师瓜的电阻、电感、电容、损耗角正切值皆随测试频率的逐渐增大而减小。测试电压对伽师瓜的电感、电容、损耗角正切值等参量的影响不大。并讨论了伽师瓜的平均糖度与其耗散角正切值和品质因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烟叶含水率的检测效率,建立平行板电容器测量烟叶含水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BXK、B3F、C3F、X2F、CSF、BSF6个等级烟叶含水率与电容进行检测,研究不同等级烟叶含水率与测量电容值的关系,建立电容与烟叶含水率的对数模型.[结果]以6种等级烟叶电容为基础建立的含水率对数模型为Y=A×ln(x) +B,其预测结果与采用烘箱法测定结果的拟合效果理想.[结论]用平行板电容器测量烟叶含水率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LCR数字电桥测量仪及自制加持平行电极板,测量10、100、1 000 k Hz条件下土壤的相对介电常数与3种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原理及模型,结合土壤相对介电常数的实测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3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各因素与相对介电常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权重。结果表明,含水率、容重和温度与土壤相对介电常数显著相关(P0.05),其中含水率和温度与土壤相对介电常数极显著相关(P0.01);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不同测试频率下土壤相对介电常数与含水率、容重、温度3因素的回归方程,且权重的大小顺序始终为容重温度含水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小麦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快速得到其叶片的亏水信息,利用水势仪及LCR数字电桥仪组成测试系统,可测量小麦叶片的水势和生理电特性值。结果表明,小麦叶片的生理电特性值与测量频率、测量电压的选择有关,通过实验对比确定小麦叶片电特性的最佳测试频率为75 KHz,最佳测试电压1.0 V。在最佳测试参数下得到一组小麦叶片的生理电特性数据,构建叶片水势与介电特性关联性的模型,得到小麦叶片含水率和电容、电阻之间的回归方程,其判定系数分别为0.9639和0.9725,拟合效果较好,表明小麦叶片的生理电容和生理电阻均与叶片含水率具有相关性,可以用测量电特性的方法无损测定小麦叶片含水率。  相似文献   

6.
以一年生国槐移栽苗为材料,运用LCR型电子测量仪测定0.1、1、10、100 k Hz 4种频率下不同苗木等级国槐的复阻抗、等效电容、损耗系数和相角4个电学参数,对树木内在电生理学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1、1、10、100 k Hz 4种频率下,随国槐苗木等级的增加,树体单位电容值越大,而单位阻抗值越小;在0.1、1、10 k Hz频率下,3个生长等级国槐的单位电容值和阻抗值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100 k Hz下,强树和弱树间的单位电容值和阻抗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4种频率下,中庸树和弱树的单位电容值在0.01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强树和中庸树的单位阻抗值差异不显著(P0.05);树体单位电容值的日变化与光合速率曲线基本吻合,单位电容和阻抗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槐的生理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用电容法对不同品种稻谷含水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稻谷的电导随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电容随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减少。当频率f=1 MHz时,稻谷的电容不随外加偏压而改变。采用电容传感系统测定了4种不同含水量稻谷的介电常数。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测试条件下,介电常数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指数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 4。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用圆柱电极测定人造板电阻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圆柱电极测出人造板的电阻值,并按电轴法和静电比拟法求出其电阻率,与平板电极测定方法相比,操作简便、对试件破坏小、不易受接触电阻影响,采用两种方法对同一材料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测定值间误差在1%以内。  相似文献   

9.
植物叶片电容与含水量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方地区常见的抗旱树种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加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和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对植物叶片的电容值、含水量和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组织的含水量降低,电容值及水势值亦逐渐下降,且电容值与含水量、电容值与水势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1 000Hz频率下,3种植物的叶片电容值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图较为理想,拟合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土壤湿度电阻法测量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通过直接测量土壤电阻获得土壤含水量的测量装置,对甘肃旱地黄土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电阻关系进行试验研究,揭示了黄土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电阻关系的基本变化规律,通过对实测值进行拟合得到黄土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电阻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土壤质量含水量w≥8.5%时,土壤电阻值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稳定且重复精度高;当w<8.5%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小,土壤电阻值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91-292
目前玫瑰精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汽蒸溜法、压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等传统提取方法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分子蒸馏纯化技术、亚临界水萃取技术(SWE)和微波蒸馏提取等现代提取工艺。该文介绍了各种提取玫瑰精油方法和综合评价,并详细阐述了有机溶剂萃取—分子蒸馏纯化技术相结合来提取玫瑰精油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经济评价方法:费用-排放量分析法,阐述了此方法的特点与分析步骤,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LZW算法的基础上对LZW算法的缺陷进行了探讨,并对LZW算法进行了改进,大幅度减少了编码的长度,降低了匹配长度取值变化的影响,完全兼容LZW算法,在平均压缩率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对改进的算法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4.
柱吸附法和SDE法提取茶叶香气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探求茶叶香气提取的最佳方法及条件,对4种树脂进行了对比试验,筛选出XAD-2树脂作为柱吸附法的吸附剂,采用GC和GC-MS对柱吸附法和水蒸汽蒸馏同时萃取法(SDE法)制备的香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SDE法与柱吸附法得到的香精油总量分别为87.93,26.62,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含氮化合物等的含量,SDE法是柱吸附法的3.7,4.0,3.0,4.5和5.2倍,SDE法可得到大量的吡咯、吡嗪类化合物,SDE法在香气提取过程中产生一些化合物的合成与降解反应,而柱吸附法的次生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16.
Bothe W 《Science (New York, N.Y.)》1955,122(3175):861-863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科技成果的特点和评估原则,基于等价理论给出了科技成果的估价模型,并以算例分析了某公司科技成果的估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正确计算坡度、坡向、提取流域地形特征、进行水文分析 的前提,因而在研究土壤侵蚀、植被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价中都具有重要意义。ANUDEM采用迭 代有限微分内插技术和地形强化算法,自动去除伪下陷点和生成输入数据错误文件,便于查错改善 DEM质量,并减少了去除伪下陷点的编辑或DEM的后处理过程。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 小流域为例,利用大比例尺(1:10000)数字化地形图,利用ANUDEM建立DEM,从DEM光照模拟图、 回放等高线、提取水系、坡度等方面对建立的DEM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ANUDEM建立的 DEM表面光滑;回放等高线与原等高线符合度高,能更准确地表现地形起伏;由其提取的坡度准确; 水系连续完整与地形图上河流一致,适宜水文分析,是一种建立高质量DEM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汽车在滚筒制动台上的动态制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汽车结构形式、试验台的结构形式、轮胎气压等因素对制动检测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台试与路试之间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牛顿-拉夫逊法是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有效的迭代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力系统安全分析、故障诊断与控制的潮流计算中。为提高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方法的快速性和收敛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法,并通过IEEE14和IEEE30节点测试系统分析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所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