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茶叶》2013,(11):1-1
<正>本刊讯10月16~25日,欧盟FVO专家组对我国出口茶叶农残控制情况进行考察,浙江检验检疫局作为考察第一站于10月17~19日圆满完成了迎检任务。此次考察是欧盟官方首次对中国茶叶农残控制情况进行考察。考察期间,欧盟专家详细了解了浙江局对输欧茶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15,(2):27-28
<正>本刊讯据统计,2013年我国出口茶叶(不含茶饮料)被欧盟、美国和日本通报不合格58批次,同比增加71%,其中欧盟24批次、美国7批次、日本27批次。2014年我国出口茶叶(不含茶饮料)被欧盟、美国和日本通报不合格37批次,同比减少36%,其中欧盟27批次、美国6批次、日本4批次。现简要分析如下:一、三大通报来源国基本情况1.欧盟。欧盟为我国茶叶出口重要市场,出口量仅次于非洲、中东市场,但欧盟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通报来源国(2013年为被日本赶超,为第二大来源国)。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08,(5)
德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在欧盟市场位居第五,但德国自身并不生产茶叶,全部依赖进口。进口的茶叶除供本国消费外,近一半经过再加工后出口到欧盟及其他成员国。中国是德国茶叶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尤其是绿茶。2000年之前,中国茶叶对德国出口势头良好。由于德国媒体报道有关中国茶叶含有农药残留问题,至使当年中国茶叶对德国出口量急剧下降。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茶叶农药残留已基本得  相似文献   

4.
徐永成 《茶叶》2000,26(Z1):249-254
世界茶业经济贸易规律及发展趋势;中国茶业结构调整,带动茶业经济发展已见成效;中国茶叶总体有优势,加入WTO有利于扩大茶叶出口.但欧盟设置的"绿色壁垒",也严重影响出口.其对策是建议欧盟变干态检测为液态检测,同时,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茶叶污染和农残、含铅量超标.  相似文献   

5.
面对绿色壁垒的我国茶叶出口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彩云 《中国茶叶》2003,25(3):26-28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2002年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25.23万吨和3.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1.04%和下降2.98%。去年茶叶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欧盟的绿色壁垒,实施更为严格的农残标准,造成了我国茶叶出口欧盟普遍下降,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仅为1.45万吨和255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2.18%和29.03%(表1)。那么,我国茶叶出口应该如何应对这一严重的局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实状况茶叶作为我国的农业优势产业,历史上长期来在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茶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饮品之一,早已销往世界各地。茶叶质量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欧盟亦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中国茶叶出口的严格检测。对于中国而言,如何使茶叶顺利通过检测,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目前,各级政府高度关注茶叶质量安全,大力推行无公害绿色产品,因此,找到茶叶质量存在的原因,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规避茶叶出口风险,才能真正提升茶产品质量,实现中国茶叶顺利出口。  相似文献   

7.
管曦 《福建茶叶》2006,(4):34-35
本文通过使用shift-share法分析我国茶叶的出口竞争力,认为中国的茶叶出口竞争力整体上来说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所增强,但是在日本和欧盟市场上则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8.
浙江茶情(4)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05,31(4):268-269
1欧盟禁用硫丹将影响我省茶叶出口 据欧盟通报,自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取消对硫丹的授权,其硫丹的农残检出标准由30mg/kg提高到0.01mg/kg,比原标准严格3000倍。此前欧盟对硫丹残留限量很宽,硫丹在出口茶叶基地使用较普遍,因此,此次标准调整有可能对我省茶叶出口欧盟造成较大冲击,应引起出口企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1年欧盟各国对进口茶叶严格实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来,我国出口到欧盟地区的茶叶数量急剧减少,2002年上海口岸出口到欧盟地区的茶叶下降到历史最低点1118吨,比执行新标准前正常年份的出口量减少了70%。近两年,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出口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也只停留在3000吨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世界各主要茶叶生产国出口欧盟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欧盟茶叶委员会定期对茶叶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技术质量考核。在今年5月份开始的考核中,共有中国、英国、德国、奥地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阿根廷、泰国和新西兰10个国家的27家实验室参加,其中6家来自中国(包括外国公司驻中国实验室)。最近,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了考核结果,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领导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获考核成绩第一名(考核编号为27号)。  相似文献   

11.
恩施自治州马铃薯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恩施自治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气候条件优势、科学技术优势、交通优势、政策扶持优势等;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品种结构不合理、种薯质量不合格、农民的换种意识不强、种植规模小、劳动力缺乏、加工企业少,加工链不长等;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建立科技支撑平台、加大政府宣传、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种薯推广机构、引进扶持加工企业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我国稻文化的组成、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稻文化内容上涉及稻的起源、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科技等,表现上包括了物质文化、历史故事、成语典故、诗词画影和知识信仰等。稻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提出了我国稻文化的精神实质是“精耕细作、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合人间”,充分体现着中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在乡村振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和精致社会、提高公民意识、心怀天下共建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都有厚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解析渍涝对花生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以耐性品种湘花2008与敏感品种中花4号根系为研究材料,在自制根架系统内进行盆栽培养,于幼苗期分别进行0、3、6、9、12 d渍涝胁迫处理,通过根系的鲜(干)重以及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不同耐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渍涝胁迫下中花4号根系受影响较大,随着淹水天数延长,根系颜色加深,臭味加重,而湘花2008仅根系中、上部根色变黄,臭味较轻,湘花2008根系鲜重耐渍系数高于中花4号。湘花2008出现了通气组织,且随着淹水时间增加,通气组织数量增加、横截面积加大;主根中段木质部基本保持正常,导管大体呈射线状分布。而中花4号未形成明显的通气组织,木质部和导管呈不规则分布。湘花2008主根细胞内的细胞核、线粒体虽受到影响,但仍能维持细胞活动,保持根系生长状态。中花4号细胞器受渍涝胁迫较敏感,加速衰老死亡。综上认为,渍涝胁迫下湘花2008根色和根味受影响较小,主根出现了通气组织,主根中段木质部与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基本正常。而中花4号根色和根味受影响较重,未形成明显的通气组织,主根中段木质部和导管呈不规则分布,主根中段细胞中的细胞质溶解,线粒体异常。本研究可为解析花生耐渍涝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别于2010和2011年对全国18和20个省(区)的130和141个大豆科技示范县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当地大豆生产田的单产及其相关性状数据。在此基础上,按大豆栽培区划进行分区统计,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判断不同地区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各地区大豆的播种期因耕作制度不同和气象条件多样而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大小依次为南方>西北>东北>黄淮海;东北地区大豆种植密度最高,西北、黄淮海居中,南方最低。平均单产高低依次为西北>东北>黄淮海>南方。在农艺和产量性状中,株高以东北大豆为最高,其后依次为西北、黄淮海和南方;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2个性状的地域差异趋势一致,2010年均依次为南方>西北>黄淮海>东北,2011年均依次为西北>南方>黄淮海>东北;黄淮海地区大豆的百粒重最高,西北次之,东北及南方则相对偏低。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在东北和南方地区,影响大豆产量的首要因素为单株粒数,而在西北及黄淮海地区则为单位面积株数。文中讨论了不同主产区提高大豆单产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气孔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干旱后燕麦解剖结构的变化,以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三个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60%和45%),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气孔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对照)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表皮细胞皱褶,气孔关闭或微张,叶肉细胞内细胞器形状规则,结构清晰。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表皮细胞饱满,气孔开启度较大,叶绿体形状变圆,近球状,线粒体外被膜膨胀,但结构未见明显损伤;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增加,表皮细胞干瘪,气孔保卫细胞膨胀,气孔关闭,气孔器下陷。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绿体和线粒体受到的损伤较大,叶绿体内基粒、基质类囊体降解,出现较大的空腔;线粒体外被膜断裂,内含物流失;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叶绿体之间出现嵌合现象。因此,干旱胁迫能诱导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渗透调节物质增幅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随着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降低而上升,但在细胞超微结构上也出现抗性反应,表明燕麦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对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2018、2019年连续2年在江苏盐城地区机插和机条播2种栽培方式的种植表现进行考察,主要测试该品种的生育期安全性、叶龄、分蘖动态、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该品种在盐城地区具有安全稳定的生育期,2年机插条件下全生育期分别为158、155 d,机条播条件下全生育期分别为138、134 d。该品种分蘖能力强,机插条件下2年成穗数分别为25.8万、26.1万个/667 m^2,机条播条件下2年成穗数分别为28.8万、27.9万个/667 m^2。该品种产量潜力高,2年机插和机条播产量均在700 kg/667 m^2以上。该品种机插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2年分别为15.3%、15.6%,蛋白质含量分别为9.8%、9.7%;机条播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2年分别为16.2%、16.7%,蛋白质含量分别为9.1%、9.0%。  相似文献   

17.
日本水稻生产发展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稻米生产流通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数据,分析了60年来日本水稻生产方式、劳动时间、消费流通渠道的变化,并结合目前我国稻米产业所处现状,探讨日本稻米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60年来,随着GDP的增长,日本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总产不断下降,得益于稻作技术的发展,水稻生产劳动时间显著缩短,且单产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量不断下降,而民众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提高,日本优异的水稻品种资源奠定了其优良品质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减少稻米统购统销数量,逐渐形成了以农协为主、直销为辅的稻米流通方式,极大提高了流通效率,新兴销售方式-电商等的出现又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种稻效益。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稻米市场进一步开放,稻米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少数已经达到比较好的水平,但大多数跟日本20世纪70-90年代时的稻米产业状况较相似。借鉴日本的稻米生产及流通方式的变化,我国应积极调整水稻生产方式,扩大水稻生产个体规模,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增加水稻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引导优质稻发展,加强稻米品牌建设,实现产销对接。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菠萝原果汁品质分析及其加工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菠萝品种果实为材料,研究其原果汁品质及加工适应性、耐贮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粤脆原果汁品质指标最优,其次是粤引澳卡,巴厘和无刺卡因品质相对较差;4个品种原果汁的色泽均为橙黄色至柠檬黄色;粤脆原果汁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巴厘和粤引澳卡,无刺卡因的最低。果汁均质处理对粤脆加工菠萝汁维生素C影响最大,其次是巴厘和无刺卡因,对粤引澳卡影响最小;热脱气对无刺卡因维生素C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粤引澳卡和巴厘,对粤脆影响最小。在贮藏过程中4个品种的加工菠萝汁粘度、酸度变化小;但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变化有差异,第84天时,粤脆及巴厘2个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保持率在50%以上,而粤引澳卡及无刺卡因的趋于0;氨基酸态氮含量呈缓慢递减的趋势,保持率最高的是粤脆;L*值(亮度值)降低,a*值(红色源)升高,b*值(黄色源)降低,色泽均变浅,但粤脆变化最小,其次为巴厘和无刺卡因,粤引澳卡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以秀水09和春优84为材料,利用在线溶氧仪(氧气、氮气调节)设置4个氧浓度(低氧,0~1 mg/L;中氧,2.5~3.5 mg/L;高氧,>6 mg/L,即饱和溶解氧处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用充气泵连续向水体中充入空气;CK,常规水培,不进行氧调节),研究根际氧浓度对水稻幼苗生物量、养分吸收、积累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探讨根际氧浓度变化情况下两个水稻品种幼苗养分吸收、积累和根系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O2浓度正常水平(对照)相比,中氧处理增加两个水稻品种幼苗根系、茎叶和总生物量。秀水09分别增加30.30%、32.96%和32.46%;春优84分别增加7.01%、1.77%和9.17%;高氧处理减少两个水稻品种幼苗根系、茎叶和总生物量,秀水09分别减少35.35%、15.62%和17.76%;春优84分别减少43.95%,18.92%和21.34%。低氧处理增加供试品种的根冠比。中氧处理增加两个水稻品种的N、P、K、Mn、Mg和Ca的吸收累积总量,低氧处理增加其Fe、Cu和Zn的吸收累积总量。中氧处理增加两个供试品种幼苗根系总根长、表面积、总根尖数和细根比例,降低幼苗粗根比例,有利于水稻幼苗对养分的吸收,使部分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同时,中氧处理对水稻幼苗生物量、养分吸收、积累、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影响存在显著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定义了油菜理想株型的内涵,强调油菜的多功能性和理想株型的功能特定性。油菜理想株型是实现油菜某种特定功能,有利于相关经济效益最大化所具备的植株形态。阐明了油菜单株株型和群体株型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油菜株型研究的基本脉络,提出油菜理想株型研究的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数字化阶段和分子生物技术阶段。系统构建了油菜株型的指标体系,株型指标包括了根、茎、叶、分枝、花、角果以及冠层结构形态等。归纳并提出了形态测量法、经验总结法、试验统计法、数字模拟法、栽培调控法和遗传改良法的油菜株型研究方法划分,提出了光合效能原理,形态结构原理,源、库、流原理,作物生理原理的油菜株型研究基本原理分类。介绍了基于籽粒丰产、基于机械直播、基于菜用或饲用、基于观赏性的四种典型油菜理想株型特征和内涵。分析了油菜株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油菜理想株型的基本特征、建构策略和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