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四川省科委于一九九四年元月二十九日在成都华蓉集团总部组织了省内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四川省南充市茧丝绸公司,武胜县蚕茧公司和华蓉集团共同研制开发的“HR——4/3多(单)用户防伪收茧系统”进行了技术鉴定和验收。  相似文献   

2.
<正>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与省丝绸公司联合发布了《四川省桑蚕干茧质量监督抽样管理办法》的通知,对质量监督抽样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 一、各市、地、县丝绸公司、丝厂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在蚕茧的收购加工以及干茧调拨储运中,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执行缫丝计价。 二、各地在收购、经营蚕茧中,应继续执行国家价格政策,不得抬级抬价或压级压价。 三、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应加强对鲜茧收购、干茧调拨交易活动的质量监督检查,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开展监督执行工作,积极开展试缫样茧监督抽样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 “84—1”型热风推进式烘茧灶,由四川省丝绸公司下达的科技项目之一。该课题由省丝绸公司蚕茧生产部承担并组织了省内有关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设计、试制、加工。四年来,经过20个点的试用证明:蚕茧的解舒率提高3%到5%;出丝率提高1%;丝的品位提高半个等级;适干率提高5%;劳动生产率提高20%;烘茧耗煤降低25%。实熔证明:该项课题在试用期间直接提高的经济效益总值为156万多元。最近四川省科委和省丝绸公司在内江市乐至县对“84—1”型热风推进式烘茧灶组织了  相似文献   

4.
<正> 1985年以来,四川省蚕茧成本质量价格调研组,在13个省定蚕茧成本质量价格调研县开展了系统、规范的调研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为了揭示鲜茧、干茧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我们就鲜、干茧质量的相关性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桑蚕茧烘茧工作,即要烘去蚕茧中一定量的水份,保护茧层的良好解舒,利于贮存和缫丝;又要设法去减少燃料消耗,降低生产费用。 近年来,在蚕茧加工工艺方面应用科学技术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四川省推广使用“热风回用茧灶”,将烘茧中的热气流循环回用。显著地提高了烘力,降低了煤耗,保护了茧质,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是当前较好的蚕茧干燥设备。今年我们在学习四川省“热风回用茧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煤炭燃烧的特性,扩展了烘茧中热风回用的范围,把原有一付风扇推进灶改建为“热风双回用茧灶”。  相似文献   

6.
四川南充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的研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变我国蚕茧收烘设备的落后状况,减轻茧站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原四川南充第二缫丝厂于1973年成立了以何大鹏先生为首的“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研制组”。在当时四川省轻工业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奋斗,于1977年夏在四川省岳池县坪滩茧站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并于当年秋季投入试运行。次年春季通过四川省丝绸公司组织的全国专家小组鉴定并命名为CD78—1型。  相似文献   

7.
<正> 四川省南部县碾垭乡11村4社罗先锋1999年养蚕,194张,产茧8227kg,单产42.4kg,茧款收入81990.08元,成为全国养蚕规模最大的专业户。 早在80年代后期,罗先锋的蚕茧产量已达到2300kg。1987年5月4日,团中央授予罗先锋“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0年3月,四川省丝绸公司授予他蚕桑重点专业户称号。荣誉与效益使他曾对蚕桑生产充满希望。由于1994年~1997年市场疲软,蚕茧  相似文献   

8.
借助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并将气象上运用的物理通风测试技术应用到鲜蚕茧烘干领域,研发成功的普适型蚕茧烘干分析控制系统,改善了茧灶内温湿度均匀性,提高了蚕茧品质的均一性和热能利用效率。该系统根据烘茧工艺目标,建立了烘茧专家系统(烘茧数据库),实现了烘茧过程的自动控制,并可适合不同蚕品种、蚕茧的含水率、烘茧工艺阶段要求,提高了蚕茧品质、设备效率与劳动工效;普适节能型蚕茧烘干分析系统烘的蚕茧解舒率达到61.6%,和大型烘茧设备相近,比传统烘茧灶的57.2%提高4.4个百分点。该系统采用灶内空气封闭循环冷凝去湿工艺,比通常的热风烘茧灶日煤耗减少15%,公斤茧煤耗减少25%;同时提高了设备效率与劳动工效,头烘、二烘平均比传统烘茧灶减少烘茧时间20min左右。  相似文献   

9.
杨有红  魏东 《四川蚕业》2000,28(2):41-43
<正> 凉山州是四川省优质茧丝基地之一,1999年产茧16.6万担,在全省排名第三。近两年收购蚕茧基本普及了仪评,对体现公平评茧,认真执行国家的茧价政策,引导蚕农树立质量意识,提高蚕茧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受到蚕农和茧站的欢迎。 1 仪评工作的概况 1996年,在西昌、冕宁、德昌、普格县(市)进行仪评收茧试点。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四川省丝绸公司蚕茧部在荣县召开了小蚕片叶立体饲育现场会,各市、地、州及部分万担茧县丝绸公司(农业局)、省蚕研所、省蚕丝校等单位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蚕研所李奕仁副研究员、西南农大周明哲、王光江副教授应邀参加并作了学术报告。省丝绸公司  相似文献   

11.
茧质测试机     
<正> 由四川省内江市腾华丝绸科技研制厂研究出的茧质测试机,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检测出蚕茧的全部内在质量指标,摒弃了传统试缫测试蚕茧内在质量耗工、耗时的方法,无需锅炉、煮茧机、试缫机等大型设备,省时、  相似文献   

12.
借助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并将气象上运用的物理通风测试技术应用到鲜蚕茧烘干领域,研发成功的普适型蚕茧烘干分析控制系统,改善了茧灶内温湿度均匀性,提高了蚕茧品质的均一性和热能利用效率.该系统根据烘茧工艺目标,建立了烘茧专家系统(烘茧数据库),实现了烘茧过程的自动控制,并可适合不同蚕品种、蚕茧的含水率、烘茧工艺阶段要求,提高了蚕茧品质、设备效率与劳动工效;普适节能型蚕茧烘干分析系统烘的蚕茧解舒率达到61.6%,和大型烘茧设备相近,比传统烘茧灶的57.2%提高4.4个百分点.该系统采用灶内空气封闭循环冷凝去湿工艺,比通常的热风烘茧灶日煤耗减少15%,公斤茧煤耗减少25%;同时提高了设备效率与劳动工效,头烘、二烘平均比传统烘茧灶减少烘茧时间20 min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茧、丝、绸"一体化"经营为基础的企业,是四川省和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是四川省煤丝行业首先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生丝商检二类管理企业。公司具备年制种20万张、生产优质鲜蚕茧6000吨、生丝500吨、绸缎80万米、蚕丝被3万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 蚕茧是缫丝的唯一原料,其质量好坏,对丝厂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省蚕茧质量从总体水平上讲是中等水平,但按地区比较差异甚大,需作一些研究,以制订对策措施,尽求在增长数量的同时,提高蚕茧质量,为振兴川丝作出贡献。一、茧质现状根据四川省丝绸公司丝绸检验所1983—1985年检测资料比较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5.
<正> 由西安电子研究所与绵阳市丝绸公司联合试制的CJ—Ⅰ型蚕茧收购电子计算机,是目前专门用于蚕茧收购和财务结算中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该机能在蚕茧收购中一次性地完成茧价结算、制票及各类数据的汇总等工作,从而能大大减轻茧站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  相似文献   

16.
<正> 井研县蚕丝公司是一九八三年三月由原蚕茧公司和农业局蚕桑站合并成立的,是四川省农、工、商、贸相结合丝绸公司的基层单位,公司有行政股、计财股、生产股、业务股、四个股,十六个茧站(其中;国办站九个、乡办站七个),职工98人(其中乡办  相似文献   

17.
<正> 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一九八四年元月五日到十日,在宝鸡市召开了“桑蚕干茧检验与结算座谈会”。会议决定从一九八四年起,全省统一实行干茧买卖。干茧买卖改变了蚕茧收购工作长时间的大锅饭状态,开创了蚕茧收购工作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新局面。过去实行的茧本大包干,以基层社收购为准,由丝厂统一结算的办法,不利于提高蚕茧质量和加强经营管理。干茧买卖,明确了基层社、地、县外贸公司和丝厂的经济责任。宝鸡县和延安地区去年试行干茧买卖,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提高了蚕茧质量,降低了成本,克服了各个环节的一些弄虚作假的弊病。评茧用评茧仪,蚕农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变我国蚕茧收烘设备的落后状况,减轻茧站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原四川南充第二缫丝厂于1973年成立了以蚕茧收烘界老前辈何大鹏先生为首的“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研制组”。在当时四川省轻工业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奋斗,于1977年夏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CD78-1型自动循环热风烘茧机,烘茧机安装在四川省岳池县坪滩茧站,并于当年秋季投入试运行。该机主传动采用了白行设计制作的可控硅无级变速装置,自动进、出茧,自动定量装包等机构;热源为外部预热式,初步实现了烘茧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烘茧时间与普通煤灶相比缩短一半,  相似文献   

19.
《四川蚕业》2014,(4):44-45
<正>高县地处川南,宜桑宜蚕,是四川省第二大产茧县,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2014年春蚕起开始仪评收茧,引导蚕农树立质量意识,初步取得了蚕农、企业、政府三满意的效果。1仪评收茧试验与实施推广为切实提升蚕茧质量,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从春季在符江茧站开始仪评收茧的试推广,截止晚秋蚕,仪评收茧已经在全县1/3的茧站进行推广,达到预期效果。具体做法主要有:1.1领导重视,广为宣传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省丝绸公司、四川省纤维检验局提出的“四川省桑蚕茧(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1998年10月6日在成都通过了四川省技术监督局主持、川渝两地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的评审.“标准”按照国家“按质评级”和“坚持仪评”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采用一个标准三种分级检验方法,妥善解决了现行评茧分级标准和方法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矛盾,它将促进鲜茧质量的提高,促进蚕茧生产向优质集约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