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 TB)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等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不仅会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传染病是国内外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目前,牛结核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其通用的诊断方法是采用牛型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根据测量的皮厚差进行结果判定,在基层应用较为广泛,也是国家检测牛结核病的行业标准,但该方法的缺点是试验操作时间长达72 h,要2次抓牛测量其皮厚度,对试验牛的应激反应和生产干扰较大,且检测人员的操作易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当中应用不同诊断方法进行牛结核检测对克服试验误差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牛结核新型诊断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IFN-γ释放试验(IGR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序列扩增技术(NASBA)、全基因组测序法(WGS)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等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结核病诊断,使该病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得到很大提高。但现实中需要从价格、实用性等生产角度出发,选择出最佳诊断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由于结核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离现象,无论是牛型结核菌素PPP皮内变态反应试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还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都难以准确无误地诊断牛结核病,因此确诊牛结核病比较理想的方法是2种或2种以上方法的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人兽共患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结核病流行至关重要。γ干扰素是一种参与宿主抗结核感染的细胞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基于其开发的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可用于结核病诊断。鉴于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γ干扰素的方法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耗时长、灵敏度低、无法区分潜伏性和活动性结核感染等,生物传感器正被尝试用于γ干扰素检测,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本文归纳了将γ干扰素作为结核病生物标志物的多种检测技术,并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效果,以期为完善结核病诊断技术及开发新型诊断方法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快速、准确诊断对于控制该病、保护人类健康和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牛结核病新型诊断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该病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提高。文章主要针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E)、序列扩增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法(WGS)等牛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结核病的临床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FA及PPA-ELISA技术对猪瘟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技术及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对疑为猪瘟病毒感染猪进行了检测 ,重点阐述了 2种方法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过程。通过用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技术检测了 5份病料 ,其中有 2份为阳性 ,阳性率为 40 % ;用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检测了猪瘟血清抗体 ,在 40头母猪血清样品中 ,猪瘟弱毒抗体效价 OD值较高 ,有 1 0 0 %的保护率 ,但是发现母猪群中有 1 0 %隐性猪瘟感染 ,其强毒抗体效价 OD值大于 0 .5,体内带有猪瘟病毒。结果及过程表明此两种诊断方法检测快速、鉴别准确、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诊断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猪群中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运用各种检测技术对该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前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检测包括检测病毒、检测血清抗体及分型诊断,涉及的技术和方法有病毒分离技术、免疫组化技术、RT-PCR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因芯片技术等。每种诊断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应根据研究目的及工作条件等予以选择,作者对各种诊断技术的原理、方法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和比较,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群中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应用各种诊断技术对该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前提。PRRS诊断技术包括检测病毒、检测血清抗体技术及分型诊断,涉及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免疫组化、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基因芯片技术等。每种诊断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应根据研究目的及工作条件等综合情况予以选择,文章就各种诊断技术的原理、方法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和比较,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其早期诊断和检测非常困难。常规的TB实验室检测技术主要是痰涂片和痰培养,这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对其优化和改良是目前TB检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上。近年来,TB实验检测诊断技术发展较快。核酸扩增方法成为TB诊断研究的新方向,包括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LAMP),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Xper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fampin,Xpert MTB/RIF),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rossing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simultaneo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method,SAT)以及PCR技术等。免疫学检测技术是TB检测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现已研制出两种快速检测方法T-SPOT.TB和QuantiFERON-Gold test(QFT)。还有一些新技术正在研发中,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以及代谢标记检测、纳米孔测序等。TB检测手段正由传统的细菌学检查转向免疫、分子诊断等更为精确的方法。然而,不同诊断方法均有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对于全面了解多种TB检测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具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选自内蒙古4个旗(县)的213只羊采用通过琼脂扩散试验(AGID)、皮内变态反应(DTH)、补体结合反应(C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种检测方法进行3次羊副结核病检测,以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表明,琼脂扩散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出率分别为3.8%、4.7%、5.2%和11.3%。其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出率最高,并且该方法简便、灵敏,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对内蒙古地区羊副结核病检测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5,(10):141-144
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及早诊断并加以有效治疗是防控结核病蔓延的关键。结核病的诊断有多种方法,其中免疫学诊断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但目前使用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抗原成分复杂,检测效果不够稳定,影响了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寻找结核杆菌新的诊断抗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用于ELISA诊断的结核杆菌诊断抗原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求为结核病的防控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及评价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抗原,本试验将CFP-10、ESAT-6、TB10.4、TB27.4、MPT51、MPT63、MPT64、MPB70、MPB83、Rv3872和Ag85B共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比较其对牛结核病的检出率;同时利用豚鼠和牛的皮试试验评价重组蛋白作为皮试试验刺激原的潜力。此外,将重组蛋白分别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和阴性牛的抗凝血24 h,检测血浆中的IFN-γ水平,评价各重组蛋白作为IFN-γ释放试验刺激原的潜力。结果显示,不同重组蛋白对结核病阳性血清的反应活性不一,MPB70总检出率最高,为59.7%;其次是Ag85B、ESAT-6和MPB83,检出率均在45%以上;MPT51的检出率最低,仅为2.2%。豚鼠和牛皮试试验均显示,单个重组蛋白作为刺激原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而TB10.4、TB27.4、MPT64、MPT63或Rv3872作为补充抗原,分别与CFP-10或ESAT-6混合,均可特异性地刺激结核病阳性牛产生较强的DTH反应,且与PPD-B无显著差异(P>0.05)。重组蛋白CFP-10、ESAT-6、TB10.4和MPT51均能刺激结核病牛全血释放一定的IFN-γ,其中CFP-10、CFP-10-ESAT-6串联蛋白和MPT51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全血释放的IFN-γ显著高于阴性牛(P<0.05)。因此,这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并不适合单独用于牛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皮试试验或IFN-γ释放试验,但以CFP-10和ESAT-6为核心,TB10.4、TB27.4、MPT64、MPT63、Rv3872或MPT51作为其补充抗原,均能提高检测敏感性,有作为皮试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特异性刺激原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及评价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抗原,本试验将CFP-10、ESAT-6、TB10.4、TB27.4、MPT51、MPT63、MPT64、MPB70、MPB83、Rv3872和Ag85B共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比较其对牛结核病的检出率;同时利用豚鼠和牛的皮试试验评价重组蛋白作为皮试试验刺激原的潜力。此外,将重组蛋白分别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和阴性牛的抗凝血24h,检测血浆中的IFN-γ水平,评价各重组蛋白作为IFN-γ释放试验刺激原的潜力。结果显示,不同重组蛋白对结核病阳性血清的反应活性不一,MPB70总检出率最高,为59.7%;其次是Ag85B、ESAT-6和MPB83,检出率均在45%以上;MPT51的检出率最低,仅为2.2%。豚鼠和牛皮试试验均显示,单个重组蛋白作为刺激原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而TB10.4、TB27.4、MPT64、MPT63或Rv3872作为补充抗原,分别与CFP-10或ESAT-6混合,均可特异性地刺激结核病阳性牛产生较强的DTH反应,且与PPD-B无显著差异(P0.05)。重组蛋白CFP-10、ESAT-6、TB10.4和MPT51均能刺激结核病牛全血释放一定的IFN-γ,其中CFP-10、CFP-10-ESAT-6串联蛋白和MPT51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全血释放的IFN-γ显著高于阴性牛(P0.05)。因此,这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并不适合单独用于牛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皮试试验或IFN-γ释放试验,但以CFP-10和ESAT-6为核心,TB10.4、TB27.4、MPT64、MPT63、Rv3872或MPT51作为其补充抗原,均能提高检测敏感性,有作为皮试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特异性刺激原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者就其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及其分类、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论述,并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瑟氏泰勒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呕吐,哺乳仔猪患病后死亡率高,对猪群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病诊断时与传染性胃肠炎较难分辨,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准确、快速地诊断该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该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检测技术、血清中和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反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法、多重PCR技术、胶体金免疫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单向辐射溶血试验(SRHT),微量间接溶血试验(IHL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牛副结核病的方法,并比较了这三种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CFT)对牛副结核病的诊断效力。结果表明:SRHT、IHLT和ELISA均比CFT敏感,而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大规模的群体检疫。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鉴别诊断结核病(TB),本研究以GenBank登录的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特有基因为对象,设计并合成引物及探针,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标准质控菌株反应呈阳性,对卡介苗(BCG)及其他微生物样品反应呈阴性;对结核分枝杆菌或牛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单个菌细胞水平。对45份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结果为阳性的临床样本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36份为阳性;而对PPD检测为阴性的5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时,7份为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TB的鉴别诊断,可对由BCG接种或环境中分枝杆菌引起的PPD检测假阳性样本进行鉴别,对TB的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呕吐,哺乳仔猪患病后死亡率高,对猪群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病诊断时与传染性胃肠炎较难分辨,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准确、快速地诊断该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该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检测技术、血清中和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反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法、多重PCR技术、胶体金免疫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检测牛血清中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试验过程中探索出一种可以避免在 ELISA 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原生质抗原的抗体时,经常遇到的假阳性反应的方法。被检血清来源于副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或星形诺卡氏菌感染的牛,经细菌学检查为阴性而副结核补体结合反应阳性及用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羊。预先使用草分枝杆菌吸收后的试验血清,基本上可以消除掉假阳性反应。凡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血清,不会影响副结核病牛的 ELISA 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预先用草分枝杆菌吸收的血清,可以消除在 ELISA 诊断牛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一种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蛋白A的改良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蛋白A结合物取代抗球蛋白酶结合物作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马、牛、猪、猫、狗、兔和人血清中的病毒抗体。该试验结果与血清—病毒中和试验作比较。并讨论了在实验室中应用该试验对各种动物血清作血清学试验的可能性。自从在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与Van Weemen和Schunrs研制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来,该方法已广泛用于抗体或抗原的检测。因为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同样敏感,且所用试剂稳定,又不需要复杂设备,故当今已于许多诊断实验室中应用。与大多数其它常用方法比较,ELISA方法价廉、快速、简单。各种改良ELISA试验证明是有用的,特别间接方法适用于传染病研究。然而,因为许多实验室工作用各种动物血清,故需要各种抗球蛋白酶结合物,而商业上制备的结合物种类是有限的。显然,如果有一种能够检测各种动物免疫球蛋白的结合了酶的试剂,将大大促进了间接ELISA试验的多种用途。虽然早已知道葡萄球菌蛋白A与大多数动物种类的IgG结合,但这种现象得到广泛应用仅仅是近年的事。在放射免疫电泳,免疫铁蛋白技术和免疫荧光试验中,这种蛋白已用作代替抗IgG血清。本报告的目的是叙述在间接ELISA方法中,酶标记蛋白A的应用。这种改良方法用单一种试剂可以检测多种动物的抗体。强调了此种方法便于对多种动物病进行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七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免疫学新技术,在近十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兽医方面,应用本法诊断家畜疫病,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国内见于诊断猪喘气病、马传贫、牛布氏杆菌病等。并应用酶标抗体染色法诊断乙型肺炎、猪瘟等疫病,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应用间接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了检测鼻疽病马(骡)血清抗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清学检测在疫苗免疫效果评估、疫病诊断监测、猪群健康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和易于标准化等优点,使其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ELISA检测技术在养猪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如何采集合适的样本数量、如何从检测结果分析出需要的信息等,依然是困扰大多数从业者的问题。文章通过结合实际的临床检测案例,希望可以为该技术在规模化猪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