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禽流感(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和野禽,1966年首次分离得到H9N2。H9N2是AIV的一个亚型,经过长达数十年的遗传变异,已成为当前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主要亚型之一。除了感染鸡、鸭等禽类,H9N2亚型AIV还可感染猪、水貂等哺乳类动物,甚至还可以感染人。虽然H9N2亚型AIV是低致病性的,但它能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引起共感染,还能与其他亚型流感病毒进行重排,形成新型重组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潜在危害。文章就H9N2亚型AIV的遗传变异、重组、致病力和跨种传播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病毒(AIV)属于 A 型流感病毒,它不仅可感染其天然宿主野鸟,而且还可以感染家禽或某些哺乳动物,也会感染人。近年来 AIV 感染人的病例呈上升趋势,我国于2013年首次发现 H7N9亚型 AIV 感染人并致死的病例。H7N9 AIV 感染人的病例至今仅限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目前尚未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被发现。H7N9亚型 AIV 虽然对家禽致病性低,但感染人后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及多个器官衰竭,甚至死亡。H7N9亚型 AIV 的感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同时还可能有引发流感大流行的潜在危险。目前仍缺乏用于预防和治疗 H7N9亚型 AIV 感染的有效疫苗及药物。论文简要介绍 H7N9亚型 AIV 的流行现状、病毒基因的来源及毒力等特点,并比较 H7N9与 H5N1亚型 AIV 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野生禽类中流行的禽流感病毒(AIV)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针对多种禽流感亚型的人用和兽用疫苗。本试验制备了针对H5、H7和H9 3种AIV亚型抗原的病毒样颗粒(VLPs)(分别源自H5N1、H7N3和H9N2病毒)。VLPs还含有流感N1神经氨酸酶和逆转录病毒gag蛋白。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H5/H7/H9/N1/gag VLP。本试验测定了其包括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在内的生化特性、功能和抗原特性。在鸡禽流感攻击模型中进一步评估VLPs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针对异源AIV(包括H5N2、H7N3和H9N2亚型AIV)的保护功效。结果显示,接种疫苗的禽类在H5N2和H7N3高致病性AIV的攻击中未出现死亡,而对照组全部死亡。用低致病性H9N2亚型AIV攻毒后也可检测到免疫应答,结果表明H5/H7/H9/N1/gag VLP为具有广泛免疫保护作用的禽流感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2):386-392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H9N2是A型流感病毒的1个亚型,其谱系复杂,流行范围广,已经成为我国AI的主要亚型。尽管我国自1998年就开始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防疫,但目前其疫苗株与流行株的抗原性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带毒野禽的迁徙不仅使H9N2AIV防控难度加大,而且使AI的流行不断复杂化;活禽交易市场为AIV重排以及跨种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H9N2AIV感染谱在不断扩大,不仅感染哺乳动物,甚至已经感染了人群;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H9N2AIV的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现就H9N2AIV近年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于低致病性AIV,但因其分布广泛、传播迅速,可引起感染家禽生产性能下降,给家禽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H9N2亚型AIV在感染家禽过程中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使家禽极易继发上呼吸道细菌、消化道细菌等感染,从而导致H9N2亚型AIV致病力增强,细菌黏附定植能力增强,家禽死亡率显著升高。另外,H9N2亚型AIV还能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城疫病毒等发生混合感染,病毒入侵时有可能出现协同作用或颉颃作用,从而相互促进或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排毒;H9N2亚型AIV还极易发生突变或与其他亚型流感病毒在混合感染时发生基因重组产生感染人的新亚型毒株,给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重大威胁。作者综述了H9N2亚型AIV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通过阐述H9N2亚型AIV与细菌或病毒混合感染的协同或颉颃作用,以期为临床上H9N2亚型AIV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病毒(AIV)不仅能引起禽类发病和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亚型(H5N1、H7N9等)也能感染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早期检测AIV对于禽流感的高效防控非常重要,有必要开发高特异性、高敏感性、操作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用于AIV早期检测。文章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的感染或疾病综合症。AIV已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H9亚型是目前影响养禽业的主要AIV亚型。世界各地相继发生了由各种亚型AIV引起的AI流行,已经先后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的众多地区的多种家禽和野禽中分离到H9N2禽流感病毒。禽流感可直接感染人并导致死亡,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该病毒在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更为突出。本文主要从病毒的分离与流行病学调查、禽流感的诊断、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结构、禽流感疫苗的研究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8.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流行历史,且在我国鸡群中广泛传播,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额损失;H9N2亚型AIV感染人事件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有效控制H9N2亚型AIV的流行和传播,降低其感染风险,文章从流行特点、分子适应机制、感染宿主范围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对H9N2亚型AIV的流行病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在阐明H9N2亚型AIV的流行规律及趋势的同时,概述了其分子致病机制,并初步评估了其进化方向和风险性,为AIV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因此,禽流感病毒可分为HXNX共144种亚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国内引起家禽发病的主要是H5N1和H9N2亚型.2013年3月31日,中国上海市和安徽省首次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此后在全国部分地区陆续出现确诊病例,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同时对家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1994年在广东家禽中首次出现,随后几年逐渐传播到其他省份。H5N1亚型AIV 1996年在广东首次出现,2004年以来在多个省引起禽流感暴发。我国使用疫苗免疫防控H9N2和H5N1亚型AIV已有多年。虽然在免疫后的家禽养殖场H5N1和H9N2病毒检出率极低,但在一些活禽市场病毒检出率却比较高。由于H5病毒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通报”病毒,市场监测阳性往往被怀疑为养殖场有病毒流行但未被“通报”。陈化兰院士团队通过详实的实验研究,揭开了活禽市场病毒繁衍和传播的真相,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该研究近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相似文献   

11.
快速检测和鉴定禽流感病毒(AIV)亚型对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报道设计合成引物,采用二步RT-PCR方法,从H5/H7亚型AIV血凝抑制抗原和H9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RNA,建立禽流感病毒通用、H5/H7/H9亚型和N1-N9亚型鉴定方法。结果表明:针对AIV基质蛋白基因(M)和核蛋白基因(NP)的通用检测方法能有效扩增出目的条带;鉴别H5/H7/H9亚型的复合PCR扩增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鉴别N1-N9亚型PCR方法扩增出N1/N2/N6/N9亚型目的条带;与其他4种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初步应用该方法检测样品,证明该方法对禽流感快速诊断和亚型鉴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定为A类传染病。A型流感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感染禽类并致病的通常是H5、H7和H9亚型。在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仍是当前禽流感流行的主型。接种疫苗是预防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最有效手段,由于鸭等水禽的H9N2亚型AIV疫苗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水禽是预防禽流感的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自1992年家禽中发生H9N2亚型禽流感以来,又先后发生H5和H7亚型禽流感流行,不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给养殖业带来灾难性打击,而且这些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可感染部分人群,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虽然我国从家禽中曾分离到很多种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但就危害性而言最重要的是H5N1(H5NX)、H7N9和H9N2三个亚型。1 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特点和进化动态H9N2亚型禽流感是我国家禽中存在最广泛、传播最快的禽流感。  相似文献   

14.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于1966年首次在美国火鸡中发现,它在禽类之间的有效传播使其在全世界家禽中流行。H9N2亚型AIV也能够感染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狗、水貂、蝙蝠),中国于1998年报导了第一例人感染H9N2 AIV的病例。血清学研究发现具有家禽接触史的人(特别是从事家禽职业的工人),H9N2 AIV抗体的阳性率比普通人要高,说明H9N2 AIV可以从家禽传播感染人。  相似文献   

15.
<正>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因此,禽流感病毒可分为HXNX共144种亚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国内引起家禽发病的主要是H5N1和H9N2亚型,还没有H7N9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上,1968年H3N2流感大流行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灾难,但感染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后的家禽不出现严重症状,因此人们对该类病毒的重视程度远不如H5N1和H7N9,使得病毒在家禽中长期广泛存在。流感病毒在复制时容易发生突变,跨越至人类并适应后可能在人群中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7.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上海和安徽确诊3例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例,顿时世界为之轰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此也高度关注。截止2013年4月25日,全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13人,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河南等多个省份。历史上,美国、蒙古、韩国等多个国家都曾从野鸟和水禽中检出过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但从未有过人感染发病的报道。这次发生首次展现了H7N9具有夸宿主传播的能力。病毒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次流行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株H7N9病毒,其HA 基因与我国南方水禽近年来分离到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密切相关,NA 基因则与2011年韩国野鸟分离到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关系较近,其余6个基因则与国内地方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因此,该病毒可能是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同一宿主体内经二元或三元重排而形成的新病毒。本文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历史分布和国内新出现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性和遗传进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或野禽的疾病综合征。根据禽流感病毒(AIV)的致病力通常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MPAI),HPAI传播快,具有高度致死性;MPAI多呈隐性感染或症状较轻,不导致严重病变或死亡。AI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流感的最大基因库,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来源。1997年,中国香港H5N1 AIV及1999年中国大陆和香港H9N2AIV首次突破种间障碍直接感染人甚至致死。不但打破了自然条件下仅有H1、H2和H3亚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常规,而且为人流感增添了新的毒株亚型(H5和H9)。由此赋予了AIV(禽流感病毒)全新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于2013年底首次发现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能感染人并致死的病例,而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关于H10N8亚型病毒能感染人的报道,目前也未在其他国家监测到H10N8亚型AIV感染人的病例。与H7N9亚型AIV相似,H10N8亚型AIV在家禽中致病性很弱,可一旦感染人能表现出很强的致病性。感染了H10N8亚型AIV的患者病情恶化快、死亡率高、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但至今尚无有效的防制手段。目前还不太清楚H10N8亚型AIV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给人的,今后H10N8亚型AIV是否会在人群中引发新的疫情暴发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H10N8亚型AIV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的病原。其中高致病性的H5N1亚型AIV可以造成鸡群的大批死亡,对家禽养殖业影响严重,并可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通过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在禽流感疫苗免疫效力的评价过程中,监测免疫鸡血清抗体是最常用、最可行的方法。2009年农业部批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株+Re-4株)制造,2012年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及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4株)取代以上两个产品,2014年,北方出现了新的7.2分支毒株,而禽流感Re-4株疫苗和Re-6株疫苗对这种新型流行株的保护效力并不佳。2014年4月11日,农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93号”,制定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2种兽药产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全国将主要以Re-6与Re-7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为新的趋势。本试验分别用不同毒株的禽流感试验抗原与不同毒株禽流感疫苗免疫鸡的血清通过HI试验相互检测,对抗体效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毒株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