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北京市以往郊野公园建设多以单个公园的建设为核心展开,而昌平区提出建设"京北绿楔"郊野公园体系,是从区域的宏观高度提供了对整个郊野生态系统进行思考的角度和机会,能够从宏观层面促进首都北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整体提升京北绿地的生态效益;昌平区郊野公园体系建设是将绿隔生态林、平原造林、滨河公园、滨水公园、郊野公园、镇村公园及现存的乡间林地、绿地、农用地等纳入系统进行梳理,通过宏观分析与整体规划,能够将生  相似文献   

2.
试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中国郊野公园为例,分析郊野公园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探讨郊野公园的性质、风格和功能定位,重点介绍其基本构思原则、功能分区和景点设计、生态保育与景观改造、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设施、旅游项目和路线等,提出规划建设的方向,为郊野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将郊野公园等六类具有休闲游憩功能的近郊绿色空间纳入全市公园体系,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对落实北京市总体规划,完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发挥生态游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通过对研究范围内现状条件分析,确定功能定位,从生态安全格局、游憩体系构建、文化景观风貌塑造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推导郊野公园合理的空间布局,以期为昌平区下一步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实施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北京郊野公园建设的现状与必要性分析出发,结合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与特色、提出在强调“郊野”与“生态”主题共性的同时,结合郊野公园后期管理现状,面对郊野公园规划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从统一规划,完善体系;制定政策,促进建设;完善机制,保障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达到保障促进郊野公园的发展、保护与推动北京郊野公园的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建设上海市郊野公园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要求的重要探索和有效举措,但拟规划选址的郊野公园在自然资源集聚优势、资源禀赋质量、生态功能重要性等方面良莠不齐。以首批重点规划建设且已开园的青西郊野公园为例,分析了其如何在规划中基于ArcGIS平台,利用Fragstats软件分析生态景观格局,并将分析结果用于指导公园内河网水域、林地、农田三大生态系统规划。提出了未来郊野公园可利用ArcGIS平台、Fragstats软件进行生态景观格局分析,有效指导郊野公园选址、景观类型分析、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6.
《绿化与生活》2010,(6):22-29
<正>北京市于2007年启动实施了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的建设,并着手编制了《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总体规划》。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指导下,郊野公园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丰台区2007年建设的卢沟桥文化公园、2008年建设的御康郊野公园、天元郊野公园、绿堤郊野公园、高鑫郊野公园、海子郊野公园5处公园分别于2008年"五一"、2009年"五一"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2009年丰台区又建设了槐新郊野公园、晓月郊野公园、经仪郊野公园、看丹郊野公园、桃苑郊野公园5处公园,也于今年"五一"节向社会免费开放。截至目前,丰台区已开放郊野公园11处,总面积达547.84公顷。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近年来南京市郊野公园的实践现状与发展特点,并针对目前南京市郊野公园规划发展的问题与局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规划的策略,即宏观考虑,系统布局;农业转型,城郊优化;自然野趣,生态保育;主题特色,游憩体验。期望能对南京市郊野公园未来的建设管理起到实际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马峦山郊野公园为例,在充分考虑其立地条件和植被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探索特色风景林景观的营造方法,以突出郊野公园的自然和野趣,为城市郊野公园建设和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绿化与生活》2013,(8):28-35
加快首都郊野公园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是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首都郊野公园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园林绿化工作,按照市区"分散集团式"的布局要求,不断  相似文献   

10.
<正>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了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其中"三环"为打造"一道绿隔城市公园——二道绿隔郊野森林公园——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优化公园绿地功能布局,让市民走得进去。据统计,全北京市各类公园由改革开放前的20多个增加到今天的700多个,公园类型不断丰富,公园数量成倍增加。城市公园要更好地服务市民日常休闲的需求;郊野公园要满足市民不同类型的休闲游憩需求;森林湿地公园的建设,要为首都戴上"绿色项链",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traditional Indian cropping systems are used as examples of agriculture imitating the multispecies character of natural ecosystems. Modelling of their productivity and dynamics suggests they have potential advantages in production, stability of output, resilience to perturbation,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lthough they are harder to manage. Extra diversity in a cropping system can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a subsistence diet through either biochemical or ecological complementation. Stability of a cropping system may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more crop species. Within a mixed crop, compensatory growth by the stronger component will tend to increase stability of final total yield. Where a two component intercrop has a regular production advantage, the land area required to produce a person s subsistence with a certain low level of risk of failure may be much less than if the crops are grown separately. Where a crop mixture contains contrasting components, the production penalty due to a disaster may be helpfully spread over time so that resilience of the system is increased. The compensatory growth of less-damaged components makes mixtures more resilient. Multi-species systems under intensification stress may be much less resilient than unstressed ones. Unless they are well managed, they can collapse. Where high output is desired, sustainability can only be attained throug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processes. Intensification can lead to increased production up to a certain level, but such an increase is usually at the expense of subsequent produc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
阐述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生物和文化三大构成要素,提出湿地生态系统中水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我国湿地公园保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县可建成湿地公园的42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发出,分析了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依据野外现场水源补给调研结果,结合湿地公园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给出了现有水资源量对不同等级湿地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并从再生水利用方面对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包括天然降水、地下渗水、过境水和再生水;在所调查的42块湿地中,现有水资源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9处,能够满足适宜生态需水量的有11处,区域现有水资源量难以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处;总体来看,北京市再生水的有效利用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并能够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基本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4.
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绩效及社会绩效的评价与优化,对促进滇池生态、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社会绩效、生态绩效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湿地公园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效益。公园里的生境相对适宜,水生植物种类较丰富,群落呈现单优结构。公园的水质净化系统降低了入滇池的污染物含量,但净水能力还有待提升。湿地公园的游客流量很大,游客满意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水生植物种类,营建有梯次的植物群落,提升湿地景观功能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型驳岸设计--以佛山中央公园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晓山 《广东园林》2006,28(1):14-17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公园水体功能不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其在生态保护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城市公园水体常用的驳岸形式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设生态驳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佛山中央公园为例,在城市公园水体驳岸设计中引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兼顾人类和自然的共同需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市增城区正果湖心岛区级湿地公园为例,评价取水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客观、科学、全面地从土地资源、湿地水域、植被及植物多样性、野生动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主要生态因子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论表明,柯灯山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占用湖心岛区级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在做好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的情况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轻度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最后对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和动植物保护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生态景观的营造能够提高城市公园改善环境的能力,是公园建设的主流趋势。从地形、水、植物、野生动物、景观风格特点、管理、科普教育7个方面对城市公园中生态景观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昆明市官渡区城乡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官渡区城乡水环境园林绿化与生态保护建设的总体思路,并从滨河带状公园绿地、河流防护林、乡镇沟渠绿化、滇池流域园林绿化与生态保护以及水土流失区园林绿化与生态保护建设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瑞典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瑞典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考察,认为其成功的经验在于国家重视、法律健全、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强、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等方面;分析我国广东省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现状,建议从加快立法进程、理顺管理体制、做好建设规划、密切与和谐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宣传与教育等方面促进广东省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克华 《绿色科技》2014,(7):131-135
指出了活水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将水生态处理系统融入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阐述了活水公园的设计源起、景观特色和使用状况,介绍了公园核心的人工湿地生态净水系统及公园的影响与推广,论述了公园在公众参与、场地设计、地域文化表达、生态技术应用、示范型景观营造以及设计过程6个方面对我国当代景观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风景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