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茭白叶部分替代猪肚菇培养料中玉米芯,观察其对猪肚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茭白叶替换部分玉米芯栽培猪肚菇是可行的,其中配方2(刨花40%,玉米芯12.5%,茭白叶12.5%,麸皮32%,石灰2%,石膏1%)茭白叶替换对照中50%的玉米芯,猪肚菇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良好,且烂袋率较低,猪肚菇采收时间提早,提高猪肚菇的产值和效益。此配方可在茭白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袋栽金针菇采收两潮菇后,由于失水严重,第三、四潮菇产量很低,难以充分利用菌筒的养分,作者根据平菇覆土栽培经验,室内采收两潮菇后,移至室外进行覆土出菇,生物学效率高达130%以上,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转潮是从一潮菇结束到下潮菇发生的过程。金针菇转潮时间的长短、菇蕾发生的多少及整齐度,直接影响到金针菇的总产量。本文就金针菇的转潮技术要点作一简介。(一)清除老菇根当金针菇长至12~15cm 即可采收,采收后袋内的老菇根应尽量清除干净,但要注意不能损伤菌丝,这样有利于快速转潮。  相似文献   

4.
陈庆生  赵世乐 《食用菌》2002,24(5):15-15
近年来,珍稀食用菌的栽培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这对于丰富市场供应,使广大农民早日致富奔小康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重点介绍适宜粤北地区气候特点栽培的几种珍稀食用菌。1 茶薪菇 适宜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在12月上旬开始接种,3月中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100天左右,采收3潮菇,5月下旬结束。秋季栽培8月上旬接种,10月上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60~70天,采收2潮菇,12月上旬结束。2 真姬菇 适宜冬季栽培,10月下旬接种,l月下旬始出菇,接种至出菇100天左右,采收2潮菇,3月上旬结束。或6月下  相似文献   

5.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目前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之一,多数农业废弃物均可用作其栽培原料。本试验采用木屑(苹果枝条)、荞麦壳、稻壳等为培养料培养平菇,通过示范栽培,结果表明,平菇菌丝能够在该培养料上正常生长;共采收了4潮菇,各潮次间平菇产量存在差异,其中前3潮平菇产量高且稳定,第Ⅳ潮菇产量较低,平均每袋4潮菇共采收鲜平菇1115.56 g,生物转化率达114.06%。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开化县栽培金针菇通常采收2~3潮,头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头潮菇消耗了大量营养,失水严重,如不加处理直接进行二潮菇管理,则第二潮出菇不整齐,菇质差,产量低。笔者试验发现,二潮菇采用搔菌法,能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试验采用浙江省菇老爷食品有限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林下不同栽培模式栽培猪肚菇的效果,在槟榔林下采用4种栽培料配方,3种覆膜处理栽培猪肚菇。结果表明:3种覆膜处理中,覆黑膜、黑白膜有利于猪肚菇出菇及生长;4种配方中,配方(3)栽培猪肚菇表现较好;配方(3)、配方(4)覆白膜栽培的猪肚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但各组合间猪肚菇大部分经济性状无显著差异。综合可得,槟榔林下栽培猪肚菇以玉米芯为主料,覆黑膜或黑白膜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半地窖塑料袋立体栽培平菇技术,很受菇农们欢迎,但在采收1~2潮菇后袋料失水严重(只有35%左右),迟迟不能再出菇或出菇后由于水分跟不上而发黄枯死,即使每天浇水4~5次仍不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采收二潮菇后进行了浸水处理,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采收第2潮菇后的平菇菌袋先后进行2次注水,结果发现:每袋每次注水量为1.0kg时效果最好,第3至第6潮鲜菇产量之和最高可达1.40 kg,加上第1、第2潮菇的产量,总的生物转化率可达264%,且第2到第6潮菇之间的转潮期大大缩短,依次为9d、11 d、10d、13 d.  相似文献   

10.
平菇头潮菇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40%,一般采收三、四潮后,由于培养料的养分即将消耗殆尽,即使能再出菇发生量也稀少,菇体瘦弱,菇肉松泡,口感差。为了提高生物转化率,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以下几个处理方法,可促使其再出菇。  相似文献   

11.
牟水元 《蔬菜》2004,(6):38-39
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如何加快金针菇转潮作一介绍:1.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1~1.5 cm,菌柄长14~15 cm时可采收。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原有菇原基。2.适当通风降温在出菇阶段,为了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一般在菌袋上覆盖1层地膜,以保证生长所需的湿度,创造一个CO2浓度较高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CO2浓度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透3月下旬,当番茄幼苗长到2…  相似文献   

12.
选取桑木屑为栽培料,以熟料袋栽方式进行猪肚菇的栽培出菇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利用不同比例的桑木屑栽培猪肚菇的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筛选出猪肚菇最适桑木屑栽培配方。结果表明,在不同比例的桑木屑配方中,猪肚菇栽培的各配方中子实体生长及生物学效率都较好,配方C表现最好,生物学效率达到79.31%,说明用桑木屑代替阔叶树木屑栽培猪肚菇是完全可行的。由于桑木屑的成本较杂木屑低,而且有利于提高猪肚菇的产量和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猪肚菇(Clitocybe maxima)又名大杯蕈、大柄伞、笋菇、大漏斗菇等,子实体群生或单生,淡黄色,肉质肥厚,菇柄粗,口感如竹笋般清脆、如猪肚般滑腻,故而得名。猪肚菇营养丰富,其菌盖中含粗蛋白26.4%,纯蛋白含量高达18.5%,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高于木耳、松  相似文献   

14.
以袋栽平菇为试验材料,研究输液式补水方法对平菇产量、单丛重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袋栽平菇通过输液式补水处理后总产量增加。补水处理从4潮菇开始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以第1潮菇采收后补水10min/d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18.5%。(2)输液式补水处理后,从第4潮菇开始可明显提高单丛菇重,但各处理间单丛菇重的差异不明显。在平菇的采收后期,通过输液式补水所产出菇的感官品质明显较对照(不补水)好。(3)每天对平菇茵袋直接输入10mL的水分即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盐渍化土壤覆土材料理化性状及其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西省当地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配制的不同覆土材料(Ⅰ:66.7%草炭土,33.3%盐渍化土壤;Ⅱ:50%草炭土,50%盐渍化土壤;Ⅲ~Ⅴ:每立方米盐渍化土壤分别添加45kg醋糟、谷糠或高粱)的理化性状,并比较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生长的影响,以草炭土为对照。从覆土至第一潮菇采收结束,Ⅰ和Ⅱ覆土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Ⅲ~Ⅴ覆土的电导率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为1427~1980μS/cm,第三潮菇采收时,Ⅰ~Ⅴ覆土电导率均显著下降;覆土第6天开始,Ⅰ~Ⅴ覆土的pH明显高于对照,为7.47~8.47;Ⅰ和Ⅱ覆土处理的发菌天数与对照相同,Ⅲ~Ⅴ覆土处理则比对照延长3d;各处理的第一潮菇和第三潮菇的采收时间均为5d,第二潮菇采收时间各处理间略有差异,但总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Ⅲ覆土处理产量最高,达21.3kg/m~2。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均可作为生产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16.
马蹄渣棉子壳栽培猪肚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蹄渣替代等量棉子壳栽培猪肚菇试验,测定菌丝的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产量,计算经济效益,比较马蹄渣和棉子壳栽培猪肚菇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7.
平菇墙式栽培有很多优点。已被菇农普遍采用。但据笔者调查,普遍存在1.2潮菇后出菇稀,成菇率低,片小而薄,产量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水分管理不当所致。采收一、二潮菇后。虽上面水槽可补充菌棒内水分,但由于菌棒出菇面长期裸露,易失水造成出菇面干燥,出菇困难。若经常住出菇面喷水,会影响幼菇形成;采用减少通风来防止出菇面失水,通风不良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如何加快金针菇的转潮作介绍。1)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1.0~1.5cm、菌柄长14~15cm时可采收。采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原有菇原基。2)适当通风降湿。在出菇阶段,为了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一般在菌袋上覆盖一层地膜,以保证生长所需的湿度,创造一个CO2较高浓度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CO2浓度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透气,使其尽快形成原基…  相似文献   

19.
江同军 《食用菌》2006,28(1):3-3
1适时采收出菇期的管理,应面对市场的需求,笔者多年来以5~7成熟的平菇供应市场,收到了价高、易销的极佳效果。及时采摘油亮肥嫩的子实体,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营养耗损,而且对下一潮菇的及早转潮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避免孢子的形成。2渠道式供养出菇袋培平菇打出的通氧孔洞,被浓  相似文献   

20.
尹亭 《食用菌》2001,23(3):25-26
平菇立体湿润栽培法是在袋式栽培的基础上,将采收头潮菇后的菌坯脱袋,不用补水补肥,直接用封口泥和营养土筑成可使菌坯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的菌墙,为菌丝复壮和出菇提供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菌墙筑成后,约 5~ 7天即可出第二潮菇。这潮菇无论从产量和质量上都不亚于第一潮菇,产量可提高 50 %以上。由于菌墙中的菌坯能源源不断地从营养土中得到水分和养分的供应,菌丝衰老慢,抗病虫能力强,采收期可维持 6~ 7个月,而且省时省工好管理。现将该方法简介如下:1 菇棚建造 选择远离畜禽栏舍、无污染、背风向阳、土质较厚的场所建菇棚。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