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鬼针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溶剂用量为参数,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鬼针草的水提和醇提试验,并以芦丁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水提法最佳工艺参数为:10倍量水、60℃提取3次、每次0.5 h;醇提法最佳工艺参数为:10倍量乙醇、90℃提取3次、每次1.0 h。醇提法的提取率优于水提法,但综合考虑设备成本等因素,水提法更适合工业提取。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健胃平口服液中槟榔和山楂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提取次数及回流时间作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有机酸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以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是80%乙醇、5倍药材量的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表明采用5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常山碱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常山碱含量,以浸膏得率和常山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常山碱乙醇回流提取最佳工艺:70%乙醇、提取时间1.5 h、溶媒用量7.5倍,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浸膏得率为10.43%,浸膏中常山碱含量为4.26%。方差分析表明,对常山碱提取率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提取次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工艺验证试验表明,3批常山的平均浸膏得率和平均常山碱含量分别为11.27%和4.11%。结论:常山碱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切实可行,具有省时、操作简便和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挖掘莲子心功效,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干浸膏得率、总生物碱含量、总黄酮含量作为判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回流次数作为考察因素,综合评价各因素对莲子心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莲子心的最佳提取工艺为30倍量的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0 min。该优选工艺客观可行、合理稳定,为深入研究莲子心的药理作用及其工业化大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筛选并确定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口服液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水提、醇提、水提醇沉3种提取工艺,以栀子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结合实际生产流程繁简、成本等因素以确定最佳工艺。其中水提工艺采用L_9(3~3)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液比、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醇提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水提醇沉工艺以水提工艺最佳条件为基础,进行醇沉终浓度和醇沉时间单因素试验。加味茵陈蒿口服液最佳工艺为水提工艺,即补足2倍吸水量后加12倍水,浸泡30 min,每次煎煮1 h,煎煮2次。考虑成本、工时等因素,采用水提工艺时具有成本低、提取效率高、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纤维素酶用量、p H值、提取次数等6个因素对金樱子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液料比30∶1、提取时间120 min、纤维素酶用量1.0%、p H值6、提取温度60℃、提取2次,在该提取条件下,金樱子总黄酮得率为(79.30±1.59)mg/g。提示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可行、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李栋 《中国饲料》2021,1(9):34-41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绿色溶剂提取红枣总黄酮,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含水量、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红枣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红枣总黄酮工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红枣总黄酮最优的工艺参数为:含水量37%、超声功率167 W、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4 ℃和料液比1∶26(g/mL)。在此条件下,所得红枣总黄酮得率为(29.33±0.37)mg/g。试验值和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24%。表明遗传算法可较好地模拟和预测不同提取条件下红枣总黄酮得率,且优化工艺参数是可行的。研究发现低共熔溶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用于高效提取红枣总黄酮。[关键词] 遗传算法|红枣|总黄酮|低共熔溶剂|工艺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本研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确定测定波长500 nm,参比波长580 nm,对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纤维素酶用量、液料比等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正交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在19.90~398.00 μg范围内,芦丁的质量与吸光度差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8x-0.0047,该方法下测得其得率为87.94 mg/g,平均加样回收率98.23%,相对标准偏差为8.77%;正交试验优化的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0%、纤维素酶用量0.5%、液料比40:1、提取时间90 min、pH为6.0、提取次数2次,且各因素对金樱子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 > 纤维素酶用量 > 液料比 > 乙醇浓度;在该提取条件下,金樱子总黄酮得率为(93.35±3.15)mg/g。因此,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可行,得率较高,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9.
探索珠蓼散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采用加热法、渗漉法和煮沸法制备珠蓼散提取液,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并用真空干燥法处理提取液获得干浸膏,计算浸膏得率;依据所得的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评价断珠蓼散不同提取工艺的效果。结果显示,煮沸法所得提取液测的总黄酮含量为4.12 mg/mL,浸膏得率为15.12%,均优于加热法和渗漉法。提示煮沸法为珠蓼散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银杏叶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试验以银杏叶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法从银杏叶粉中提取可溶性银杏叶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次数为3次的条件下银杏叶多糖的得率最高,为6.1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冷浸法提取盐穗木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的溶媒浓度、溶媒用量和浸提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选,以筛选出盐穗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溶媒用量溶媒浓度浸提时间。优选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75%乙醇提取,物料比为1∶10,浸提3d。结论:该工艺条件不仅提高了醇浸膏得率和总生物碱含量,而且可节省溶剂用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佛耳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浸膏收率和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建立了佛耳草药材及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优化佛耳草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20倍量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试验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精密度、准确度较高,重现性较好。优化的提取工艺经济、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总化学成分(浸膏)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旨在提高白花蛇舌草、金银花、黄芪、甘草组成的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和抗病毒作用机理研究,为复方剂型改革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交设计结合单因素考察,对复方水提和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以水提后的浸膏重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浸泡时间、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4个因素进行优化;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浸膏中的甘草酸含量作为醇沉优化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醇沉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得到复方水提最佳工艺:浸泡1 h、12倍加水量、煎煮4次、煎煮时间1.5 h;浸膏醇沉最佳工艺:80%乙醇浓度、4倍乙醇量、醇沉16 h。结合实际生产和成本因素,确定中药复方水提和醇沉工艺为:浸泡0.5 h、12倍加水量、煎煮3次、煎煮时间1 h,65%乙醇浓度、3倍乙醇量、醇沉16 h,水提浸膏收率为57.2%,醇沉浸膏甘草酸含量为0.42%,均接近正交方案中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艾叶和黄柏两味对巴氏杆菌有抑菌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以中药提取物有效成分的浸膏得率和对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为综合考察指标,以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为因素进行工艺优选。结果表明:艾叶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乙醇50%,提取温度70℃,每次提取2 h;黄柏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70%,提取次数3次,每次提取80 min。在该工艺下进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浸膏得率可以得到最大化保障,对巴氏杆菌的MIC和MBC值均≤15.6 mg/m L。说明该工艺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了5种氯化胆碱基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草珊瑚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氯化胆碱/乙二醇摩尔比1:25,时间60 min,液料比30:1(mL/g),温度80℃,平均得率为17.20%,RSD为0.64%。低共熔溶剂较传统溶剂(水、醇)对草珊瑚总黄酮的提取率高,氯化胆碱/乙二醇体系低共熔溶剂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取草珊瑚总黄酮的溶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复方中草药多糖成分中复方板蓝根的粗多糖得率,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醇液比对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其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分析试验获得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结果为液料比15∶1、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 h、醇液比4∶1;通过正交分析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5∶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0.5 h、醇液比4∶1。提取工艺优化后,复方板蓝根的粗多糖得率为10.25%,较优化前复方板蓝根粗多糖得率(6.54%)提高了3.71%。说明本试验可为复方板蓝根多糖后期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复方中药增免颗粒药材提取工艺。方法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参考因素,总多糖含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选择优良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组合为A3B3C2,即加水量为12倍,每次3h,煎煮2次。结合药材的吸水率试验,在第一次加水时需要比正常水量多加入2.1倍药材量的水量。结论:本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复方中药增免颗粒药材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法提取紫锥菊中菊苣酸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技术对紫锥菊主要有效成份菊苣酸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溶剂用量等对紫锥菊菊苣酸含量有主要影响的几个因素,确定了紫锥菊菊苣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紫锥菊菊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55%的乙醇作为提取剂,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次数为2次、乙醇用量为紫锥菊药材的8倍,提取物干膏得率为12.2%,菊苣酸含量为1.2%。所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芹菜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酶用量、pH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芹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同时对以上因素分别进行L_9(3~4)正交试验,得到酶辅助提取芹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纤维素酶用量7.0%、pH值4.4、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 h、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1次。在此工艺下,芹菜总黄酮的提取率为4.17%。结论:加入纤维素酶可以有效提高芹菜总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野生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d.)Beauv)总黄酮与总酚酸最佳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本试验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探索萃取温度、循环次数、加热时间及萃取压力对火绒草总黄酮、总酚酸提取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确定了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使用70%乙醇提取火绒草中总黄酮时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93℃,循环次数3次,加热时间20 min,萃取压力102 bar,提取含量为(45.45±0.36) mg·g-1;总酚酸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90℃,循环次数3次,加热时间19 min,萃取压力97 bar,提取含量为(23.52±0.34) mg·g-1。火绒草总黄酮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为0.012 mg·mL-1和0.356 mg·mL-1,具有一定的还原力。本研究可为火绒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加工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详实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