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提高生物农药田间使用效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将苏云金杆菌G033A制剂与化学杀虫剂减量联合应用,进行草地贪夜蛾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0.2 g/L、0.15 g/L、0.1 g/L、0.05 g/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0.3 g/L、0.225 g/L、0.15 g/L、0.075 g/L)、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0.3 g/L、0.225 g/L、0.15 g/L、0.075 g/L)处理24 h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07%、87.04%、85.19%、80.56%; 20.37%、11.11%、6.48%、1.85%; 68.52%、66.67%、60.19%、27.78%。而上述3种化学药剂各剂量与1.5 g/L G033A联合使用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99.07%、91.67%、87.96%; 58.33%、25.93%、23.15%、8.33%; 83.33%、77.78%、63.89%、41.67%;均显著高于化学药剂单独使用。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减量25%、50%和G033A联合施用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为66.77%和70.64%,显著高于其推荐剂量单独施用的防效44.43%。200 g/L氯虫苯甲酰胺及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分别减量25%、50%和G033A联合使用5 d和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高于其参考剂量单独施用。结果表明,G033A与化学药剂减量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G033A的杀虫活性,而且可以提高化学药剂的持效性,并改善速效性。田间亩施用G033A(75 g)+5%甲维盐(5 g)、G033A(75 g)+200 g/L氯虫苯甲酰胺(11.25 g)、G033A(75 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5 g)、G033A(75 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0 g)均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迁飞性重大害虫。为了弄清不同微生物联合使用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直接喷雾方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ZJU435和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1lus thuringiensis,Bt)G033A两两之间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联合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球孢白僵菌ZJU435悬浮液联合接种10 d后,1~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6%、58.8%和35.4%,都显著高于CQMa421和ZJU435单剂处理组。CQMa421与Bt联合接种5 d后,2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2.6%,显著高于CQMa421(21.1%)和Bt(65.5%)单剂处理;ZJU435与Bt联合接种5 d后,2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0.4%和68.6%,显著高于Bt和ZJU435单剂处理组。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杀虫真菌联合使用、杀虫真菌与Bt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为田间利用不同微生物农药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番茄潜叶蛾是近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害虫,目前已在国内多个省份扩散为害。为筛选有效防治该虫的药剂,选择13种杀虫剂,在云南蒙自的番茄大棚开展了番茄潜叶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番茄潜叶蛾均具一定的田间防效,其中以每667 m2一次性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8 mL、1.8%阿维菌素乳油35 mL、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 mL、1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5 mL、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35 mL或10%甲维·高氯氟微乳剂10 mL的处理防效较高,药后7 d防效均达80%以上,可作为防治番茄潜叶蛾的应急施药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对草地贪夜蛾防效优良的新型药剂,采用浸卵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10%硫虫酰胺SC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并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硫虫酰胺浸卵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其中66.7、133.3、266.7 mg/L等3个浓度处理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2.77%;硫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各处理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65.55%~100%,但对5龄幼虫防效差。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药后1 d各处理防效为61.56%~76.75%,速效性差于对照药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ME;药后7 d各处理防效为84.84%~95.82%,持效性优于5.7%甲维盐ME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研究表明,10%硫虫酰胺SC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且持效性较好,建议每667 m~2制剂用量30 mL左右,防治适期为草地贪夜蛾卵孵盛期及3龄幼虫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控害能力。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1龄、2龄)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两种瓢虫的日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当猎物密度N→+∞时,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1、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Namax分别为147.06头、140.85头和333.33头、149.25头。异色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达98%,显著高于龟纹瓢虫的最高日捕食率79%。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的搜寻效应显著高于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高于0.90,而龟纹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最高搜寻效应低于0.80。异色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稍强于龟纹瓢虫,但两种瓢虫对番茄潜叶蛾低龄幼虫均有较好捕食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低龄幼虫的数量,故可将两种瓢虫作为番茄潜叶蛾重要的生物防治材料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筛选对草地贪夜蛾高毒力Bt菌株,对于开发绿色高效防治草地贪夜蛾新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自行筛选的对夜蛾科害虫高毒力的Bt菌株资源中,选取9株菌株进行草地贪夜蛾室内毒力测定,并对高毒力菌株进行杀虫基因分析;选取室内毒力测定活性最高的3株菌株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株Bt菌株在药后7 d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均表现出显著的毒杀效果,LC50范围在0.07~3.38μg/g,其中毒力最高的3个菌株分别是KN50、KN11和KNR8,LC50分别为0.07、0.23和0.43μg/g,表现非常显著的致死效果;对KN50、KN11和KNR8等6种高毒力的Bt菌株的杀虫基因分析发现,他们都含有vip3Aa、cry2Ab、cry1Ac、cry1Ia杀虫基因。KN50、KN11和KNR8菌株的32000IU/mg制剂在田间对草地贪夜蛾表现出不同程度防效,其防效高低与室内毒力结果一致,其中KN50药后7 d防效最高,在200和400 g/667 m2下对1~3龄幼虫防效分别可达86.09%和95.22%,对不同龄期幼虫混发的防效为72.61%和86.59%。因此KN50、KN11和KNR8这3个菌株能作为备选高效菌株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新产品开发,为实现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化学农药合理减替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氟啶虫酰胺属于吡啶酰胺类杀虫剂,为了探明其对柑橘木虱、粉虱、蚜虫、潜叶蛾等柑橘嫩梢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于2014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对柑橘蚜虫(桔蚜和桔二叉蚜)的防效最好,33.3mg/L药后3、7d的防效都超过97.7%;其次是柑橘粉虱,药后2~20d防效为61.52%~86.75%;对柑橘木虱和潜叶蛾的防效较差。防治柑橘木虱的2次试验,仅25.0mg/L在药后3d的防效达56.5%,其余防效均低于50%;33.3mg/L对柑橘潜叶蛾药后5d的防效为34.66%;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对柑橘蚜虫和柑橘粉虱的防效较好,推荐使用浓度为33.3~50mg/L;对柑橘木虱和柑橘潜叶蛾的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蔗扁蛾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磷化铝和昆虫病原线虫对检疫性害虫蔗扁蛾进行了室内外防治。室内每头幼虫施用80 条以上昆虫病原线虫,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3 d 的累积死亡率90 % 以上。室内8 mg/ L 磷化铝熏蒸12 h 对幼虫的防效达90 % 以上,对蛹也有很高的杀伤效果;室外5 g/ m3 的磷化铝,24 h 对蛹的防效为100 % ,对幼虫为95 % 以上。  相似文献   

9.
包括草地贪夜蛾、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在内的鳞翅目害虫是安徽省夏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一类虫害,为探索其高效绿色的防控技术,分别于心叶初期和心叶末期,施用两种苏云金杆菌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研究其对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心叶保护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心叶初期以人工撒施方式,按300、450、600 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1.62%、77.18%和81.54%,PS3微型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5.00%、83.73%和86.91%;G033A微型颗粒剂对玉米心叶保护效果分别为59.42%、68.86%和71.7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65.08%、72.64%和75.50%,持效期均可达14 d。心叶末期以无人机撒施方式,按照1、1.5、2 k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6.90%、81.22%和86.0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81.71%、84.89%和89.20%,药后14d防效均开始下降;挽回产量损失率G033A微型颗...  相似文献   

10.
6种农药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hLC50分别为0.38mg/L和2 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10%溴氰虫酰胺OD 2 000倍、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对瓜蚜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3~14d防效均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20%啶虫脒WP 3 000倍和10%吡虫啉WP 3 000倍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差,1d防效分别为31.31%和6.66%,14d防效分别为57.39%和47.80%;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000倍防效最差,药后14d的最高防效仅为34.70%。推荐田间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防治瓜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多异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10.393头、1.279和0.005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62.189头、1.167和0.016 d。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49.004头、1.854和0.004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68.260头、1.281和0.015 d。多异瓢虫和异色瓢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试验证明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33.100头、1.204和0.103 h;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1.220头、1.075和0.582 h。七星瓢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试验证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试验在室内评价了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及搜寻能力,并观察总结了大草蛉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大草蛉2龄、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均表现出积极的取食行为和较强的捕食能力,尤其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较大,分别为78.5头、89.9头,理论条件下日最大捕食量可达125头、167头,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大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量、搜寻能力及控害效能均显著高于2龄幼虫,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更强,处理时间更短。本研究结果证实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控害能力,这对利用草蛉类天敌持续防治草地贪夜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异色瓢虫是我国苜蓿重要的天敌昆虫,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是严重为害苜蓿的刺吸类害虫。为探究异色瓢虫对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的生防潜力,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猎物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对两种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豌豆蚜2~3龄若蚜的捕食能力最强,雌成虫次之,异色瓢虫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减少而逐渐降低。另外,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为4龄幼虫,3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较弱。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猎物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以3种不同数量比例(豌豆蚜:蓟马=40:80头、60:60头、80:40头)共存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D)均大于1,表明4龄幼虫对豌豆蚜表现较强的正捕食偏好性;但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雌成虫对两种猎物无明显的捕食偏好。综上表明异色瓢虫对苜蓿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常发性害虫,为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Bt G033A)对2代区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效,分别于玉米心叶期和穗期,应用Bt G033A对1代和2代亚洲玉米螟进行了防治示范,测定田间平均防治效果、挽回产量损失率及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了东亚小花蝽的捕食行为。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只捕食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24 h内捕食量无显著差异(7~9头);5龄若虫和雌成虫平均取食时间(18.48和18.29 min)显著短于3、4龄若虫(45.94和43.795 min)。72 h内,未见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2龄及以上幼虫。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时,其口针可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任何部位进行刺吸,当刺吸完一个部位后,迅速转移到其余位置进行刺吸,直至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剩表皮,呈干瘪状态。试验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控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蜘蛛毒液中含有多种杀虫肽,因而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迅速杀死农林害虫。蜘蛛毒素肽(ω-ACTX-Hv1a,ω-ACTX-Hv2a)是从澳大利亚的多能厚爪蛛Hadronyche versuta的毒液中分离获得,对昆虫有毒但对哺乳动物无毒。本文通过将人工合成的两种蜘蛛肽基因(hv1ahv2a)与来源于对棉铃虫具有高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野生菌株NBIC380中的杀虫基因cry1Ac进行融合并在NBIC380中表达,获得了7种不同的重组菌株BtBM-Ve(含有空表达载体)、BtBM-Ac(含有cry1Ac基因)、BtBM-1a(含有hv1a基因)、BtBM-2a(含有hv2a基因)、BtA1a(含有cry1Ac+hv1a融合基因)、BtA2a(含有cry1Ac+hv2a融合基因)和BtA(1+2)a(含有cry1Ac+hv1a+hv2a融合基因)。重组菌分别进行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2龄幼虫、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BtBM-Ve无杀虫增效作用,BtBM-Ac、BtBM-1a、BtBM-2a、BtA1a、BtA2a和BtA(1+2)a针对不同的虫源具有不同的杀虫增效活性,对3种害虫杀虫增效最多的重组菌是BtA(1+2)a,对棉铃虫2龄幼虫杀虫增效百分比为93.43%,对秀丽隐杆线虫为34.48%,对朱砂叶螨为13.46%。本文构建的基因工程菌对防治鳞翅目害虫、螨虫和线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