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为验证生物农药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减量的化学农药联用防控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设计并开展了田间组合施药试验。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减量50%的氯虫苯甲酰胺或甲维盐单次混施后,第1天防效均达60%以上,显著高于参试的生物农药单施处理,与化学农药常量单施处理的防效接近,至药后7 d各处理防效均持续上升,仍以混施处理及化学农药常量单施处理防效较高,第14天混施处理防效维持在88%以上,已略高于化学农药常量单施处理但无显著差异。混施处理在减少了化学农药50%用量的情况下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表现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棉花苗蚜防治中化学农药使用量,本文开展了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与化学农药减量联用对田间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推荐剂量(900 mL/hm2)单独施用对苗蚜田间防效为5.36%~15.46%,整体防效较低;3种化学农药对苗蚜防效较好,其中,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高,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药后3 d防效较为稳定。化学农药推荐用量和金龟子绿僵菌联合施用可提高药剂防蚜效果,减量25%和金龟子绿僵菌联合施用与化学农药推荐用量单独施用防效无显著差异,其中,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和金龟子绿僵菌减量联用效果较好,减量25%和金龟子绿僵菌联合施药后1 d、3 d、7 d和14d防效比氟啶虫酰胺推荐用量单独施用分别增加34.76%、7.02%、3.25%和5.49%。供试药剂及减量联用处理可降低苗蚜为害造成的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各处理卷叶株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推荐用量、推荐用量与金龟子绿僵菌联用、减量25%与金龟子绿僵菌联用、减量50%...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化学农药减量与生物药剂联用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设置24%虫螨腈悬浮剂不同比例减量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联用处理,调查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发现24%虫螨腈悬浮剂较常量减少33%(20mL/667m2)与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30 mL/667m2处理防治草地贪夜蛾较为...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是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为试验真菌杀虫剂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通过单独施用或与其他药剂混用,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效果,设计并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30mL/667m~2+虫螨腈20mL/667m~2(减量30%)对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很好,14d后,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80mL/667m~2或虫螨腈30mL/667m~2(不减量)。  相似文献   

5.
选用9种药剂进行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种药剂及使用剂量中,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SE 45 mL/667m^2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效较为稳定,持效期长;5%甲氨基阿维菌素WG 30 g/667m^2、15%甲维·茚虫威SC 60 mL/667m^2和10%甲维·虱螨脲SC 30 mL/667m^2药后3 d的防效均达97%以上,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建议生产上可选择使用上述药剂。2种生物农药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OD和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虽然速效性较差,但药后7~14 d,防效仍达83%以上,有较好的持效性,且对环境友好,不杀伤天敌,可在该虫的绿色防控中使用。在药剂中添加激健是否能显著提高药剂防效,以及是否可减少农药使用剂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验了常见的6种生物农药和7种化学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农药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最好,各次药后3d的防效均在93%以上,且田间危害症状也最轻;8 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对草地贪夜蛾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基本无效。化学农药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10%虫螨腈悬浮剂、10%甲维·虫螨腈悬浮剂、12%虱脲·虫螨腈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防效较好,两次施药后3d防效也可达90%以上;20%甲氰菊酯乳油对草地贪夜蛾防效较差,两次施药后3d防效在74%以下。田间虫量大,世代重叠严重时,以上药剂施药7d后必须进行第二次施药,且需连续3次以上才能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为害,否则将造成大量玉米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对草地贪夜蛾防效优良的新型药剂,采用浸卵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10%硫虫酰胺SC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并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硫虫酰胺浸卵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其中66.7、133.3、266.7 mg/L等3个浓度处理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2.77%;硫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各处理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65.55%~100%,但对5龄幼虫防效差。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药后1 d各处理防效为61.56%~76.75%,速效性差于对照药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ME;药后7 d各处理防效为84.84%~95.82%,持效性优于5.7%甲维盐ME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研究表明,10%硫虫酰胺SC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且持效性较好,建议每667 m~2制剂用量30 mL左右,防治适期为草地贪夜蛾卵孵盛期及3龄幼虫前。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展了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和三种药剂组合使用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乙基多杀菌素药剂组合防治效果优于其它组合,能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危害.  相似文献   

9.
选用6种生物农药开展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高防效,且持效期长,药后7、14 d的防效分别为97.41%、96.68%,与对照药剂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可作为其替代药剂。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草地贪夜蛾防效较稳定,药后7 d防效可达72.43%。短稳杆菌、印楝素、绿僵菌、白僵菌对草地贪夜蛾也具一定防效,可在种群密度低时使用。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迁飞性重大害虫。为了弄清不同微生物联合使用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直接喷雾方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ZJU435和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1lus thuringiensis,Bt)G033A两两之间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联合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球孢白僵菌ZJU435悬浮液联合接种10 d后,1~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6%、58.8%和35.4%,都显著高于CQMa421和ZJU435单剂处理组。CQMa421与Bt联合接种5 d后,2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2.6%,显著高于CQMa421(21.1%)和Bt(65.5%)单剂处理;ZJU435与Bt联合接种5 d后,2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0.4%和68.6%,显著高于Bt和ZJU435单剂处理组。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杀虫真菌联合使用、杀虫真菌与Bt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为田间利用不同微生物农药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长期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不仅增强了黄曲条跳甲的耐药性,也会导致蔬菜农药残留增加,危害人们的饮食健康。因此,利用绿色防控手段防治害虫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室内测定了以植物源甘油酯为主要成分的植物油乳剂、绿僵菌以及二者混配液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并对油菌混配液的田间防控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植物油乳剂50~800倍液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第2 d的死亡率为37.93%~100%;施用绿僵菌1.25×107~2×108孢子/mL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第5 d的死亡率为32.2%~93.22%;施用植物油乳剂和绿僵菌混配液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第1 d的死亡率在95%以上,显著高于2种单剂,且混配液能够极显著缩短黄曲条跳甲致死中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植物油乳剂100倍液和绿僵菌1×108孢子/mL混配处理第6 d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均达60%以上,第8 d时,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80%和74.62%,显著高于同时间同浓度2种单剂。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甘油酯乳剂和绿僵菌在防治黄曲条跳甲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二者混合使用可以弥补各自的防治缺点并有效地防治黄曲条跳甲。为探究和利用生物源农药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控害虫提供了实用案例。  相似文献   

12.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安全、易在害虫种群中流行、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已在中国、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登记和应用。本文对我国广谱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农药的菌株选育、产品登记、应用技术及产品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武夷菌素为主要对象,以牛津杯抑菌测试法和菌丝生长抑制法观察武夷菌素对几种常见的真菌类活体微生物农药之间的影响。武夷菌素对于真菌孢子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武夷菌素在高浓度处理下对球孢白僵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金龟子绿僵菌,其中对球孢白僵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00 mg/L,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0 mg/L。武夷菌素对绿色木霉、哈茨木霉、淡紫拟青霉菌丝生长率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武夷菌素100 mg/L浓度对于三种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4.6%、48.6%、39.2%,进行毒力回归方程计算,数据表明武夷菌素对绿色木霉的EC50为57.13 mg/L,对哈茨木霉的EC50为109.81 mg/L,对淡紫拟青霉的EC50为170.03 mg/L。武夷菌素在防治病害过程中实际用药量约100 mg/L,会对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和淡紫拟青霉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建议应错开使用。本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对指导武夷菌素及活体微生物农药的生物防治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生物防治技术集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防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杀虫剂,被开发成多种制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微生物制剂的生产成本高、耗时长,极大影响其生产效率。本试验通过液固两相发酵法筛选出提高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产孢量的最优增效剂浓度。结果表明0.1%浓度增效剂对金龟子绿僵菌的促产孢作用达最大化,浓度达4.48×109孢子/g;黄绿绿僵菌的最适增效剂浓度为0.05%,浓度达2.75×109孢子/g;当增效剂浓度小于0.1%时利于黄绿绿僵菌的产孢,增效剂高于0.1%时抑制产孢;而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与增效剂浓度正相关,最大浓度达7.41×109孢子/g。在真菌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产孢增效剂,有效提高了真菌产孢量,缩短了真菌培养周期,为提高真菌制剂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金龟子绿僵菌是一种对靶标昆虫具有高毒力和致病性的重要杀虫真菌,通过接触直接侵染使蝗虫致死,对草原蝗虫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草原喷施金龟子绿僵菌粉剂对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蝗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7 d优势种蝗虫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和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的虫口减退率达60%、防治效果超过62%,其中白边痂蝗、毛足棒角蝗、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高于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和轮纹异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同时,金龟子绿僵菌在不同类型草原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在典型草原和荒漠化及半荒漠化草原的防治效果高于草甸草原。研究绿僵菌在不同草原类型蝗虫的防治效果,为建立草原蝗虫绿色可持续防控体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对包括花生在内的农作物造成极大威胁,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花蓟马生物防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23株金龟子绿僵菌中筛选出菌株M18-8-4,经紫外诱变得到F1、F2代菌株,测定了其及两代诱变菌株对西花蓟马的室内毒力,并对筛选到的高毒力菌株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孢子菌悬液下,诱变菌株F2-M18-8-4对西花蓟马的毒力最强,致死中时为2.13 d。以西花蓟马的校正虫口减退率、花生校正保叶效果和增产效果评价了金龟子绿僵菌F2-M18-8-4和3种化学农药(吡虫啉、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施药7 d、10 d后,金龟子绿僵菌F2-M18-8-4与3种化学农药对西花蓟马校正虫口减退率无差异;施药15 d后,金龟子绿僵菌F2-M18-8-4对西花蓟马的校正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这3种化学农药,达79.52%,花生校正保叶效果最高,达63.58%,其次为乙基多杀菌素58.11%。在增产效果上,金龟子绿僵菌F2-M18-8-4防治西花蓟马对花生增产效果最好,达9.09%;其次为乙基多杀菌素7.40%。本研究结果表明筛选高毒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在适合的时机防治西花蓟马,可部分替代化学农药,并发挥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明确绿僵菌经消化道侵染东亚飞蝗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经绿僵菌IPPM202及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处理后,不同时间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僵菌IPPM202处理后10 d内,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类胰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逐渐上升;但两种解毒酶的变化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加入两种抑制剂后,总体上抑制了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和两种解毒酶的活性,降低了菌株IPPM202的侵染力,其中,甲苯磺酰基-L-氨基联苯氯甲基酮(tosyl-L-phenylalanine chloromethyl ketone,TPCK)作用较对脒苯基甲磺酰氯(4-amidino phenyl methane sulfonyl fluoride,APMSF)更加显著,使各种酶活力降低至与对照无差异水平。本研究对于揭示绿僵菌在中肠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对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s)是昆虫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蛋白酶抑制剂,具有调节昆虫免疫反应的功能。为研究Serpin1对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侵染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影响,从飞蝗体内克隆了serpin1基因,经原核表达获得Serpin1蛋白;以飞蝗为试虫,通过饵剂饲喂的方法,测定了Serpin1蛋白对绿僵菌菌株IMI330189毒力的影响,并检测了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Serpin1单独处理、绿僵菌IMI330189与Serpin1混合处理情况下飞蝗体内保护酶POD和SOD的活力。结果表明,在Serpin1与绿僵菌IMI330189混合饲喂3 d后,飞蝗的累计死亡率开始低于绿僵菌单独处理;到第8 d,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飞蝗累计死亡率达到100%,而Serpin1与绿僵菌IMI330189混合处理累计死亡率为84.31%,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OD和SOD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时飞蝗体内的POD活力在第2 d和第3 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在第5 d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绿僵菌IMI330189与Serpin1混合处理后飞蝗体内的POD活力在第3 d和第5 d较对照组和绿僵菌处理组显著升高,而在第1 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绿僵菌处理组。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及绿僵菌IMI330189与Serpin1混合处理时,飞蝗体内的SOD活力在第1 d、第3 d和第5 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第2 d时较对照显著降低,且绿僵菌IMI330189与Serpin1混合处理组在第2 d和第3 d时较绿僵菌IMI330189单独处理组显著升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Serpin1能够通过调节飞蝗体内POD和SOD的活性,有效抑制绿僵菌IMI330189对飞蝗的侵染。本研究为揭示Serpin1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对地下害虫防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而大量释放绿僵菌可能引起土著微生物群落变化,从而影响其植物保护的综合效果。本文研究了花生播种期施用绿僵菌后,在根际和根围土壤中绿僵菌自身种群及土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的消长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绿僵菌种群在30 d内快速下降,之后降速减缓,以低密度持续存活。随花生生长,土壤微生物自身有消长过程,施用绿僵菌对放线菌影响最大、真菌其次、细菌最小,在根际的影响大于在根围的影响。分别地,绿僵菌处理对根际和根围细菌、根围真菌无显著影响;使根际真菌种群初期的下降速度减缓,到达谷底时间由15 d推迟到30 d,但回升速度加快,达峰顶由60 d提前到45 d,峰值降低1/3;绿僵菌明显抑制了根际放线菌种群,使其消长变化周期与对照完全相反,且45 d时回落至低点后不再回升;绿僵菌减缓了根围放线菌种群下降,使达谷底时间由30 d推迟到45 d,且回升幅度减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施菌后15~30 d的幼苗至初花期有明显变化,细菌种群总体占比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相比,施菌后的根际细菌占比提高,真菌占比下降,放线菌占比显著地先抑后扬。在根围的变化相对较小。45 d即盛花期后,三类微生物结构逐渐恢复趋近原来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生物农药田间使用效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将苏云金杆菌G033A制剂与化学杀虫剂减量联合应用,进行草地贪夜蛾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0.2 g/L、0.15 g/L、0.1 g/L、0.05 g/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0.3 g/L、0.225 g/L、0.15 g/L、0.075 g/L)、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0.3 g/L、0.225 g/L、0.15 g/L、0.075 g/L)处理24 h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07%、87.04%、85.19%、80.56%; 20.37%、11.11%、6.48%、1.85%; 68.52%、66.67%、60.19%、27.78%。而上述3种化学药剂各剂量与1.5 g/L G033A联合使用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99.07%、91.67%、87.96%; 58.33%、25.93%、23.15%、8.33%; 83.33%、77.78%、63.89%、41.67%;均显著高于化学药剂单独使用。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减量25%、50%和G033A联合施用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为66.77%和70.64%,显著高于其推荐剂量单独施用的防效44.43%。200 g/L氯虫苯甲酰胺及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分别减量25%、50%和G033A联合使用5 d和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高于其参考剂量单独施用。结果表明,G033A与化学药剂减量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G033A的杀虫活性,而且可以提高化学药剂的持效性,并改善速效性。田间亩施用G033A(75 g)+5%甲维盐(5 g)、G033A(75 g)+200 g/L氯虫苯甲酰胺(11.25 g)、G033A(75 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5 g)、G033A(75 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0 g)均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