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黑木耳液体菌种最佳培养基配方及最佳培养条件,以黑木耳品种"黑山"为材料开展研究.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不同培养温度、培养天数和摇床转速对黑木耳液体菌种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黑木耳液体菌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5 g·L-1、豆粕2 g·L-1、磷酸二氢钾0...  相似文献   

2.
以黑木耳1703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碳源质量浓度、氮源、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对黑木耳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研究葡萄糖、蛋白胨和培养基初始pH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对菌丝体生物量影响显著,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葡萄糖20 g/L,蛋白胨3 g/L,培养基初始pH为6,接种量为8%,摇床转速为150 r/min。结果为黑木耳1703液体菌种的培养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营养因子对黑木耳液体发酵的影响,优化了黑木耳液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研究了黑木耳液体发酵物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5%蔗糖、5%麸皮煮汁、0.5%酵母膏、0.2%KH2PO4、0.1%MgSO4、pH自然.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发酵物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鲁山株C0511菌丝液体培养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体培养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鲁山株C0511,以菌丝体产量为指标,对培养时间、接种量、温度和培养基起始pH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时间为96h,接种量为10%,适宜温度为22~26℃,pH为5.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蛹虫草菌丝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和pH。鲁山菌株C0511液体菌种按10%的接种量接入起始pH为7.0的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96h菌丝产量为30.13g/L。  相似文献   

5.
李超  李红  张敏 《北方园艺》2017,(16):170-173
以"辽黑木耳1号"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优化实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接种量对黑木耳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黑木耳菌丝液体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酵母膏1.0%,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最佳接种量为10%,该条件下菌丝生物量可达12.3g·L~(-1)。  相似文献   

6.
矫天育 《食用菌》2010,32(4):30-31
通过黑木耳菌丝在液体摇瓶培养基内培养,表明液体摇瓶培养时的最佳碳源是红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酵母膏;最适的pH6-8。在碳源培养基中添加2%红糖,氮源培养基中的添加0.3%酵母膏、0.3%蛋白胨,能够较快促进原种培养基满瓶。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制备条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丽君  王芳  张玉萍 《食用菌》2009,31(6):25-26
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培养基为麸皮10%,葡萄糖2%,玉米粉2%,KH2PO4 0.2%、MgSO4 0.1%,蛋白胨0.1%,VB1 10mg/L;适宜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装量150mL,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10%。栽培试验表明,使用液体菌种做中间种既能缩短原种和栽培种制种周期,也能缩短黑木耳栽培周期,并能提高黑木耳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秦巴山区黑木耳菌株‘神农A8’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分别是葡萄糖、牛肉粉,葡萄糖浓度、牛肉粉浓度以及KH2PO4浓度对菌丝生物量影响较大,优化得到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的配方是2.16%葡萄糖、0.48%牛肉粉、15%马铃薯、0.33%KH2PO4、0.1%MgSO4·7H2O,菌丝生物量的预测值为11.11g/L,采用上述优化的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进行验证性试验,测得菌丝生物量为11.37g/L,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34%。因此,说明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液体种培养基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发酵条件对苹果轮纹病拮抗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苹果轮纹病细菌No.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含酵母浸膏5g、蔗糖20g、蛋白胨10g的1000mL液体培养基中,菌体生长量最大;细菌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和蛋白胨;当温度为28℃,pH7.0,在250mL三角瓶中装40mL液体培养基,接种量体积分数为5%,培养时间96h时,菌体生长量最大;在酸性条件下(pH4),细菌几乎不生长。  相似文献   

10.
大蒜白腐病菌产毒素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林青  程智慧 《园艺学报》2008,35(6):841-846
采用大蒜幼苗根系生长抑制率生物检测法,研究了该病菌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液pH、光照和振荡培养等条件下粗毒素的活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大蒜白腐病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Fries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为18.0 ℃,培养基pH值为5.0,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木耳菌糠袋栽滑菇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不同比例的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袋栽滑菇,以培养料(木屑89%、麦麸10%、石膏1%)为对照,探讨木耳菌糠栽培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木耳菌糠添加量25%~45%时,可缩短发菌天数,其中菌糠添加量为45%时,满袋天数仅需52 d,并且长势较好;但菌糠添加量为55%~65%时,则延长了发菌天数,而且菌丝稀疏,长势也弱。对照(CK)与木耳菌糠添加量是25%~45%时,子实体生长良好,并且出菇整齐;菌糠添加量为55%~65%,则出菇不整齐。CK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但配方4(菌糠45%、木屑34%、麦麸10%、石膏1%)的生物学效率与CK差异不大,从成本和生态效益考虑,配方4栽培滑菇具有可行性,并已在广灵县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袋料栽培黑木耳与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试了代料栽培黑木耳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核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氨基酸总量为10.0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的氨基酸总量的42.47%;而段木栽培黑木耳的氨基酸总量为9.5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31%。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96%、12.38%和0.903%,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分别为4.23%、12.49%和1.03%。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代料栽培黑木耳中为66.92%,而在段木栽培黑木耳中则为69.19%。VB1、VB2、P、Zn和核酸的含量二者比较接近,而代料栽培黑木耳中的Fe、Ca含量均明显高于段木栽培黑木耳。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菌丝体富碘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食用菌菌丝体的富碘效应作了初步研究。供试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的液体培养结果表明,各菌株对碘均有一定富集作用。在培养液中添加50~500mg/1范围的无机碘离子,金针菇F_(30),平菇推广一号,黑木耳以耳1号菌株菌丝体富集的生物碘量分别为0.36~8.52mg/g.0.28~3.0mg/g和1.1~2.1mg/g,碘的富集率分别为5.6%~10.9%,2.1%~5.1%和1.2%~9.4%,金针菇富碘最有效而经济的加碘浓度初步确定为300~500mg/1。高浓度的碘对菌丝生长,菌丝生物量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东北地区常见的农业秸秆与木屑,按照不同碳氮比进行混合,筛选得到5个黑木耳二级菌种培养料配方,这对推进黑木耳二级菌种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智群  张润清  白丽 《蔬菜》2022,(5):44-48
以2017年1月—2021年7月我国黑木耳出口到世界的月度平均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将黑木耳的出口价格波动分解为季节性特征、不规则特征、循环特征和趋势特征4种类型.研究发现,黑木耳出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季节性特征显著,无明显的循环周期且不规则特征未出现减缓态势.为进一步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生产收集的24个黑木耳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酯酶同工酶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酶谱显示24个黑木耳菌株共扩增出11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74时,将24个黑木耳菌株分为两大类;通过ISSR分子标记共扩增出67条清晰的DNA多态片段,大小介于0.2~2.0 kb,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85时,将24个菌株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黑木耳的菌株选择及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汪智军  孙新平 《中国食用菌》2011,30(6):12-14,17
新疆阿尔泰山天然分布的2种黑木耳寄生在倒腐的西伯利亚落叶松上,这一发现打破了黑木耳不能在松柏类树木上生长的禁区。通过对这两种黑木耳的资源调查和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研究发现,阿尔泰山这两种黑木耳比我国其它省区的黑木耳出耳空气湿度要求低,一般栽培场的空气湿度达到60%~70%就可以出耳,而国内绝大多数黑木耳菌种栽培场湿度要达到90%~95%才能出耳。这表明阿尔泰山黑木耳抗旱性强,加之商品价值较高,适合在新疆干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菌丝生物量的测定及其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几丁质分析法测定了黑木耳代料栽培培养料中的菌丝生物量,并就不同温光条件下的黑木耳菌丝生物量与发菌时间、产量、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和总糖含量等生产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利用桉树人工林剩余物资源,缓解木腐型食用菌菌林矛盾,从6个木耳菌株中筛选出能较好适应桉树木屑培养料的3个菌株,并成功筛选出了3个木耳菌株的适宜桉树木屑原种培养料配方:桉树木屑60%、细木屑20%、麦麸17%、石灰1%、石膏1%、普钙1%,表明桉树木屑对某些木耳菌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可选择性用于黑木耳菌株的原种生产。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绿霉病是黑木耳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北耳南移”成功与否的主要瓶颈.从湖南省麻阳县采集了30个染病黑木耳样品,并从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AD092,经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将该长枝木霉菌株与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灵芝(Ganoderma spp.)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6种食用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 表明,该长枝木霉对灵芝、姬松茸和大球盖菇侵染能力强,其菌丝能够侵入上述食用菌菌丝,导致其枯萎死亡;对黑木耳、杏鲍菇和秀珍菇侵染能力中等,仅导致交接处食用菌菌丝变黄枯萎.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咯菌腈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长枝木霉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咯菌腈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97.8%,为指导黑木耳生产过程中木霉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