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人工饲料药膜法和盆栽试验,分别比较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及绿僵菌对水稻二化螟初孵、4龄幼虫的毒力和防效,以期为筛选有效控制二化螟的高效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其中球孢白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均保持相对较高的毒力,LC50为4.06~16.99 mg/L,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LC50为77.17~166.19 mg/L;而苏云金杆菌和杀虫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水平差异很大,其对初孵幼虫的LC50分别为156.25、333.56 mg/L,但对4龄幼虫的LC50依次升至46 204.78、31 883.12 mg/L。盆栽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结果基本一致,即5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幼虫的防效随龄期增加而下降,其中球孢白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防效最高,为70.3%~97.1%,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防效为48.6%~88.6%;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和杀虫双对初孵幼虫的防效为65.7%~82.9%,但对4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降低,仅2.7%~2...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类别杀虫剂对玉米穗期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控应用前景,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对玉米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对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值分别在0.29~0.51、0.17~0.51、0.03~0.20、0.61~8.32 mg/L;辛硫磷毒力最低,对3种害虫毒力分别为127.76、80.57、62.11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6种杀虫剂对玉米穗期害虫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各处理对穗虫防治效果较高,防效在73.29%~83.52%,显著高于甲氧虫酰肼、辛硫磷各处理防效,能有效控制玉米穗期害虫危害。综合室内毒力、田间药效试验,氯虫苯甲酰、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在玉米穗期害虫防控上具...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在晚稻分蘖末期,开展了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维·氟酰胺ME、PLB+TCP、15%茚虫威EC和10%四氯虫酰胺SC等化学药剂交替使用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较好,生物药剂20亿PIB/m 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效好,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采用22%啶虫脒窑仲丁威乳油防治田间稻飞虱袁结果表明,22%啶虫脒窑仲丁威乳油900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啶虫脒乳油和25%仲丁威乳油,药后第1天防效高达89.04%,药后第3天防效高达91.68%,药后第7天防效高达89.53%,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遥22%啶虫脒窑仲丁威乳油高效、安全、快捷,是当前稻飞虱综合防治的理想药剂,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海南省海口、三亚、儋州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海口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氟啶脲>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三亚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氟啶脲>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儋州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3个地区  相似文献   

6.
两种新型化学农药防治茶尺蠖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两种新型化学杀虫剂15%茚虫威乳油(凯恩)和24%氰氟虫踪悬浮剂(艾法迪)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控的示范工作,结果表明:艾法迪对茶尺蠖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凯恩速效性稍差,但持效性很好。凯恩2025倍液和艾法迪750倍液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适合于茶园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杨石有  张蕊  吕宝乾 《玉米科学》2021,29(6):151-156
以扩展直径、最大持留量、室内毒力、田间防效为评价指标,测定添加0.05%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药剂物理性状、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的影响,评价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后,药剂扩展直径由1.45~1.82 mm增大至2.10~3.15 mm,增减率45.31%~73.15%;药剂浓度越高,增减率越高,药剂在苗期嫩叶、小喇叭口期及大喇叭口期叶片上的持留量均明显提高。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室内毒力增减率6.34%~21.12%,低龄幼虫的增减率明显大于高龄幼虫,田间防效增减率2.67%~9.56%,添加有机硅助剂明显提高了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速效性。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通过增加药剂扩展直径,提高药液持留量,增加了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筛选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8类29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这8类杀虫剂的毒力顺序为:抗生素类杀虫剂≥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噁二嗪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两地区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最高,其LC50值介于0.2~0.8 mg/L;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和氟铃脲的LC50值介于1.8~53 mg/L。推荐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最高的10种新型杀虫剂(甲维盐、依维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氟铃脲)和一些有机磷杀虫剂(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哒嗪硫磷)作为高毒农药替代的候选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此外,还讨论了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用1、2、4mg/ml茶皂素浸叶处理,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杀作用不明显,第7天的毒杀效果只有27.03%~37.84%。用雷公藤乳油0.8、1.6、3.2、6.4mg/ml和12.8mg/ml浸叶处理,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毒杀效果在第7天分别为27.27%、33.78%、40.54%、56.76%和63.51%。在0.8mg/ml浓度的雷公藤乳油中加入4mg/ml的茶皂素,对茶尺蠖幼虫的毒杀作用(84.42%)显著高于加1mg/ml茶皂素的毒杀效果(68.83%);而加入2mg/ml和4mg/ml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向不同浓度的雷公藤乳油中加入2mg/ml茶皂素,对茶尺蠖2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在第1、3、5、7天分别为667.68、981.61、1706.15和1209.76,即增效5.68~11.10倍,达到相同的使用效果可减少雷公藤用量85%以上。对茶尺蠖4龄幼虫增效1.00~6.91倍,减少雷公藤用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确定不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NPV)毒株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毒力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提高茶尺蠖病毒的防效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浸渍法,测定EoNPV浙江毒株(EoNPV-ZJ)和江西毒株(EoNPV-JX)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毒力水平;通过克隆测序,多重比较分析EoNPV-ZJ和EoNPV-JX毒株同源重复区(hrs)。结果表明,EoNPV-JX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5.95×106 PIB·mL-1和3.14×106 PIB·mL-1,EoNPV-ZJ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1.13×107 PIB·mL-1和5.04×106 PIB·mL-1。EoNPV-JX和EoNPV-ZJ的hr1大小均为1 795 bp,含有11个完全回文序列,hr3大小均为665 bp,含有3个完全回文序列,与已报道的安徽毒株(EoNPV-AH)无差异;而hr2差异较大,其中EoNPV-JX hr2为864 bp,含有7个完全回文序列,EoNPV-ZJ hr2为1 168 bp,含有12个完全回文序列,均少于EoNPV-AH的18个完全回文序列。综合分析显示,EoNPV不同毒株对茶尺蠖的毒力水平高于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oNPV-JX毒株对灰茶尺蠖的毒力高于EoNPV-ZJ毒株,造成EoNPV不同毒株毒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hr2序列回文序列个数相关。  相似文献   

11.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 (Thysanoptera:Thripidae)]是茶园重要的区域暴发性害虫,然而田间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和安全。为筛选适宜有机茶园防治茶棍蓟马使用的药剂,本文评价了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毒杀活性最高的为6%鱼藤酮微乳剂(2.450 mg/L),其次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3.394 mg/L)、0.6%苦参碱水剂(7.606 mg/L)、0.5%藜芦碱可溶液剂(11.539 mg/L)、0.3%印楝素乳油(15.215 mg/L)、5%天然除虫菊素水剂(25.121 mg/L),而30%茶皂素水剂(518.758 mg/L)对其毒杀活性较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理想的是10%多杀霉素悬浮剂,其750倍液药后1~7 d防效均高于96%;其次是0.5%藜芦碱可溶液剂、6%鱼藤酮微乳剂和0.6%苦参碱水剂,其最高防效均高于90%。综上,10%多杀霉素悬浮剂、0.6%苦参碱水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6%鱼藤酮微...  相似文献   

12.
乙虫腈悬浮剂防治田间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0 g/L乙虫腈悬浮剂600、525 、450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药后第1、3、7天的防效分别达90.25%、92.40%、90.65%。100 g/L乙虫腈悬浮剂高效、安全,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进行了甲氧·茚虫威等几种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甲氧·茚虫威SC、3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SC和10%硫虫酰胺SC等,在五(3)代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使用,对稻纵卷叶螟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性均较好,对水稻生长没有影响,可在生产上与其它高效药剂交替使用,提高防效延缓...  相似文献   

14.
采用5%噻虫嗪水乳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噻虫嗪水乳剂有效成份用量为15.00、11.25、7.50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有效成份用量7.5 g/hm2,药后第1天防效高达90.34%,药后第3天防效高达95.03%,药后第7天防效高达92.43%,且在试验作物上未见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香根草能有效诱集水稻螟虫产卵,且孵化的幼虫取食香根草一定时间后死亡,可用于水稻螟虫的田间防控。但田间防治往往是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为了研究取食香根草后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阿维菌素、毒死蜱8种常用杀虫剂对水稻大螟和二化螟的毒力作用,以及取食香根草后螟虫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变化。【结果】8种杀虫剂(氰氟虫腙,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茚虫威,毒死蜱)对大螟的LC50依次为1.04,1.40,2.67,3.48,7.59,13.03,16.57,23.28 mg/L;对二化螟的LC50依次为1.94,2.07,4.20,8.93,9.72,17.63,9.51,64.68mg/L。与取食水稻的螟虫比较,香根草饲喂3d后,大螟幼虫对8种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提高,致死率提高13.3~22.2个百分点,其中,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毒死蜱的敏感度显著提高;而香根草饲喂后的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均显著提高,致死率提高26.7~33.3个百分点。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初步明确了水稻螟虫取食香根草后对杀虫剂的敏感度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试验以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为供试药剂,对茶黑毒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比较几种药剂对茶黑毒蛾的防效差异和药剂成本,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苏云金杆菌350倍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防治茶黑毒蛾3龄前幼虫。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是信阳茶园中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可连叶脉也吃光,造成秃枝,致使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指出,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茶尺蠖的抗性已有增强,许多曾经用于防治茶尺蠖的药剂防效受到了很大影响。在信阳茶区,茶尺蠖已经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性,所以防治效果不甚理想,茶尺蠖在多地曾出现大暴发的现象,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凯恩、噻虫啉、艾法迪、艾绿士、雷通是近几年在国内获得登记的新型低毒农药,与有机磷类、菊酯类和其他种类农药无交互抗性,同时也是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园农药替代计划"重点推广的药剂。本研究对上述5种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以期打破近两年信阳对茶尺蠖"治虫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对金龟甲卵毒力高、持续控制效果好的药剂,采用毒土法测定了几种代表性药剂对铜绿丽金龟卵的毒力及对不同发育时期卵的毒力差异,并评价了药剂对卵的持续杀卵作用及综合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虫酰肼的杀卵活性最高,LC_(50)为8.620 mg/kg,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次之,LC_(50)分别为15.776、19.249和22.669 mg/kg,毒力均高于常用药剂辛硫磷;而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的毒力较低。药剂对不同时期卵毒力以对1日龄卵的毒力最高,对5日龄卵次之,对9日龄卵的毒力最低。3种药剂卵期处理的综合防效及持效性以噻虫胺最好,以有效成分33.33mg/kg处理30d时,综合防效仍达95.88%;虫酰肼次之,以有效成分33.33mg/kg处理20 d时综合防效为75.00%;辛硫磷最差。因此,噻虫胺用于防治花生田铜绿丽金龟甲具有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8种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低龄期用药防治,48%毒死蜱(猛清)80 m L/667 m~2和稻腾30 m L/667 m~2均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40%噻虫·茚虫威20 m L/667 m~2和16%甲维·茚虫威12 g/667 m~2处理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次之,但持效期较长,其他处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以芒果炭疽病为试验靶标,测定50%嘧菌酯WDG和250 g/L嘧菌酯SC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次药后10天(采收期),50%嘧菌酯WDG 250 mg/kg和166.7 mg/kg两种处理的防效分别为为72.16%和63.19%,对芒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照药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剂量166.7 mg/kg处理的防效为64.91%,两种剂型在相同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