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车用柴油机有害排放物形成机理,分析柴油机排污特性,结合我国排放法规特点,介绍进气系统的优化,对减少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SOFIM 2.5L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为样机,设计了气波增压柴油机进气管。用正交设计优化试验进气管的结构组合,并用三维设计软件UG进行几何建模及结构分析,找出质量最小、内腔容积最大的进气管,再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流动分析,找出平均进气质量流量最大的进气管;综合结构优化和流动优化结果,确定最终的气波增压柴油机进气管,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成其模型并在气道试验台上与原管进行稳态流动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管比原管进气质量流量平均提高近7%,基本可满足气波增压柴油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AVL—Boost软件对4B26柴油机进气过程进行仿真建模,在验证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探讨进气提前角和进气迟闭角对柴油机性能影响,对原机的配气相位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机配气相位导致柴油机在转速较低工况时,缸内出现明显的充量倒流现象;综合考虑进气提前角和进气迟闭角对4B26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建议将进气提前角和进气迟闭角定为12°CA和38°CA。  相似文献   

4.
根据进气涡流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对直喷式柴油机进气涡流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 80 98单片机、传感器、电磁阀、气缸式控制阀等组成了一个电控涡流进气系统 ,并在 1 1 0 0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性能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电控涡流进气系统可使柴油机在每一工况下涡流比均能达到最佳值 ,既能降低NOx排放 ,又能降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柴油机充气效率,深入研究影响充气效率的各种因素,以某国产柴油机为对象,建立了一维柴油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采用析因设计的方法,全面分析了该机型配气相位、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结构参数对充气效率的影响显著性,优化了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参数,并进行了优化前后充气效率的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全转速范围内充气效率都得到改善.在中低速范围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柴油机进气系统同燃油供给系统一样是发动机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进气系统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废气涡轮增压器(对于增压柴油机)组成。进气系统的功能是按一定的规律,将尽可能多的清洁空气吸进气缸,并减少进气损失。1.进气系统密封性检查柴油机进气系统不严密,会使部分空气不经空气滤清器直接进入气缸。空气中的灰尘等机械杂质将使活  相似文献   

7.
进气涡流与油束夹角对柴油机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气涡流与喷孔结构对柴油机缸内混合气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合理匹配二者可以优化缸内燃烧过程,从而获得更好的性能.对某小型高强化柴油机燃烧系统进行了多维仿真研究,综合分析了进气涡流与油束夹角的交互作用对缸内混合气分布、燃油蒸发、油气混合以及放热过程的影响机理,得到了二者对该机型的优化匹配准则.结果表明:增大和减小进气涡流和油束夹角可以分别增加上止点前后的燃油蒸发速率;涡流可以加速油气混合过程,而油束夹角过大则会减缓喷油中后期的油气混合速率;涡流比与油束夹角匹配得当时,缸内的混合气更均匀、索特平均直径更小,从而可以显著优化预混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8.
应用VP37电控分配泵管理系统与CA498Z型柴油机所组成的电控CA498Z型柴油机和与该管理系统相匹配的VSl00标定系统.试验研究了进气预热条件下起动结束标志转速对电控柴油机起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了进气预热条件下电控柴油机起动油量脉谱优化的一般过程,证明发动机固有特性决定了起动阶段的结束点到起动脉谱油量的延迟作用终点前的发动机转速升高率极限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Fluent软件对某机型柴油机进气歧管进行三维流场的模拟计算,并且对歧管内部进行流动特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进气歧管结构的出口截面速度、歧管内的气流流速及湍流动能。结果表明,缩小歧管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改善柴油机各缸的进气均匀性,增加进气量,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ire对某双进气道柴油机进气-压缩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获得了进气—压缩过程中气缸内部流场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涡流的形成、发展以及稳定的全过程,为柴油机的改型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增压中冷柴油机节流式EGR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压中冷柴油机采用EGR技术改善NOX排放具有其特有的难度.为此,在一台涡轮增压中冷式柴油机上采用中冷后进气节流配合EGR阀的方案,根据不同EGR率对该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EGR率,运用单片机技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采用查表核对最佳EGR率MAP图的方式控制EGR阀的升程和进气节流阀的开度,最后联合试验室的相关设备进行十三工况排放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匹配节流式电控EGR系统后,柴油机NOX排放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非道路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低温启动的问题,分析了低温条件下电控单体泵柴油机启动困难的影响因素。对某电控单体泵柴油机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和MAP图进行优化,增加进气预热装置,并对柴油机的启动电机和蓄电瓶进行改进。采取各项改进措施后,柴油机的低温启动性能明显提升,满足了北方寒冷地区对农用机械的特殊需求,为非道路国三柴油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单缸柴油机生产和销售大国,单缸柴油机在2010年国内销售量达600多万台,其给用户的普遍现象是容易冒黑烟,因此研究其加速烟度的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提高传统单缸柴油机的品质有着重大意义。1.试验目的主要研究单缸柴油机在进气流量一定条件下,油泵最大供油量即油量校正器的限油位置和负荷对柴油机加速烟度(消光烟度)的影响。2.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数值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CFD软件AVL-Fire对YD490ZL型柴油机进气、压缩、燃烧过程进行了多维瞬态数值模拟.通过对柴油机工作过程中不同时刻气体流动、壁面传热、燃油喷雾雾化、颗粒形成等因素的分析,结果认为适当调整燃烧室中心相对气缸中心在X方向的距离,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燃烧室换热系数不仅随空间位置变化,而且还随时间变化而各不相同,通过这种多维瞬态计算能够提供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换热系数及温度分布,为固体有限元计算分体提供最有利的边界条件;进气过程能形成非常明显的进气涡流;在活塞接近上止点时,虽然受到挤流的影响,但是燃烧室内的气体流动依然存在环形运动.  相似文献   

15.
进气门晚关机构与增压系统在中等负荷的优化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潍柴蓝擎WP12型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各转速中等负荷工况,通过对比进气门晚关机构(IVCA)开闭两种状态对两级增压系统匹配关系的影响,分析其对关键气路参数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喷油定时向上止点后推迟,IVCA机构对NOx和碳烟折中排放的降低作用越发明显.同时,使用IVCA机构后,减少了进气流量,降低了柴油机涡前压力,这将有利于改善高涡前压力工况的有效热效率.结合IVCA机构开闭状态对增压系统运行规律的影响,协同控制油路策略和气路状态参数,可实现IVCA机构与增压系统在柴油机中等负荷的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柴油机进气系统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提出了对多气门设计、涡轮增压中冷和电控技术,以及可变涡流等进气系统的改进与措施研究。可以有效的改善柴油机性能,进一步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4125A柴油机不同海拔高度台架进气模拟试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为使柴油机在不同海拔高度上能维持其原有标定功率,柴油机压缩比应随海拔高度同步提高,而且,在保持压力pc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的幅度可以突破原设计范围。并导出了不同海拔高度上柴油机压缩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螺旋气道与不同进口面积切向气道的组合试验,分析了各种组合进气系统的流通特性,发现通过改变切向气道进口面积就能很容易地实现涡流比的调节。利用热线风速仪对模拟缸内空气流动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4气门柴油机进气过程中在远离缸盖的平面内形成稳定的旋涡,其涡流中心偏离气缸中心。揭示了4气门柴油机进气涡流的形成过程及缸内流场的特点,详细探讨了切向气道进口面积和气门升程对缸内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涡街流量计测量柴油机脉动进气时动态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研究了脉动进气对流量系统误差和修正系数的影响。对在干扰状态下得到的数据以误差方法进行了分析及处理,得到了涡街流量计的流量修正系数与脉动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经长期使用后,气缸压缩压力会下降,影响柴油机的工作性能。从燃烧室容积、进气量及气缸密封性三方面分析了造成气缸压缩压力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