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1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1产业发展现状1.1.1蚕桑生产基地稳步发展楚雄州坚持"改造老桑园,发展新桑园"的发展思路,蚕桑基地得到较快发展。到2009年底,全州有桑园面积0.77万hm2(其中2009年新植面积587.67hm2),养蚕种45084张,产鲜茧1580t,鲜茧产值3650万元,与"十五"初2000年的桑园面积0.2万hm2、养种11500张、产鲜茧316t、产值460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滨海市东坎镇郭信才是养蚕大户,承包桑园0.8公顷,2007~2009年,平均年饲养蚕种56张,生产蚕茧2260千克,养蚕年收入6.8万~7.6万元。2007年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茧206.2千克,产值5560元。其单位面积养蚕张数、蚕茧产量和养蚕收入均处于全县甚至全市领先水平。他的养蚕高产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桑树一步成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栽桑一步成园是一项成熟和成功的栽桑养蚕新技术,具有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的优势。已在剑阁县得到提倡和大力推广。从2006年开始,全县有已夏栽桑一步成园面积15万亩,造就了大批养蚕大户、业主。演圣镇天井村桑农李泽福,2007年夏栽一步成园5亩,当年养蚕3张,产茧100kg,产值1900元;2008年全部嫁接,养蚕18张,产茧700kg,产值1.2万元,除去成本0.2万元,获利润1万元。  相似文献   

4.
罗先锋系四川省南部县碾垭乡伏祖沟村人,从1985年以来,先后租赁、承包本村荒地、集体衰老柑桔园112亩(1亩=1/15公顷,下同),从事蚕桑业主经营,成为有名的依靠经营和科技养蚕致富的典型大户.2000年养蚕数量达到243.5张,产茧9269.5公斤,茧款收入151721.8元,张平产值637.35元,年养蚕纯收入100873.8元.16年来,共养蚕2258张,售茧90320公斤,茧款收入117.42万元.  相似文献   

5.
大理蚕桑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农业》2005,(9):7-8
一、蚕桑业现状大理州是云南省的老蚕区之一,2004年底,全州有桑园18.4l万亩,其中有14.87万亩是2002 ̄2004年发展的新桑园。2004年养蚕10.88万张,产鲜茧4648吨,鲜茧产值达6972万元。以折合成龄桑园10.72万亩计算,每亩桑产茧量43.4kg,每亩桑产值651元。现有桑园面积占全省的29.7%  相似文献   

6.
<正>蚕业是四川传统特色产业,是四川省委近年来确定重点发展的"十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之一。一、四川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2011年全省养蚕农户有120万左右,桑园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发种210万张,产茧148万担。全省蚕农售茧收入22.2亿元,  相似文献   

7.
致富门路     
《新农村》1999,(1)
嵊州市友谊乡黄荆山村养蚕女能手黄彩琴自1981年从村里承包了1.5亩桑园至今,已有16年的养蚕史。从1985年起,黄彩琴年年产茧超一吨。1997年她饲养蚕种33.75张,产蚕茧1412.5公斤,产值达2.4万元,成了嵊州市最大的养蚕大户。说起黄彩琴,蚕农对她总是赞誉有加。这不仅仅因为她是养蚕能手,更重要的是她一直以来总是乐于帮助其它蚕农养蚕致富。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黄  相似文献   

8.
陆良县气候温和,少有霜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 000-1230 mL,无霜期300 d左右,土地肥沃,以红沙壤土为主,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良桑宝地。马街镇位于县中东部,以蚕桑为主要经济收入,现有桑园面积3.9万亩,占全县46%,蚕桑面积居全国第一,2018年养蚕7.6万张,产茧2 600 t,占全县61%,实现蚕桑综合收入1.2亿元。  相似文献   

9.
康平县做强做大桑蚕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涛 《新农业》2009,(8):45-46
康平县是沈阳市主要风沙危害区,产业项目贫乏,2003年开始引进栽桑养蚕项目,目前桑树面积发展到5.8万亩,桑蚕养殖户12200户,饲养桑蚕9500张,产值1970.2万元,平均单张产量40公斤以上,最高单张产量53公斤;平均单张收入1040元,最高单张收入1378元,实现了一户两个劳动力、十亩桑园、千斤蚕茧、万元收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姚县有400多年栽桑养蚕的历史和经验,近10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到2011年,全县有桑园面积3 336 hm2,养种32 092张,产茧1 108.88 t,农民养蚕直接经济收入3 905.59万元。然而,蚕病的发生和危害一直困扰着蚕桑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蚕农养蚕的经济收入。如何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1.
正一、发展现状勐海县为寻找茶叶、甘蔗、水稻产业之后的又一条农民增收致富路,2013年,引入云南佳浩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桑、蚕试种试养。2015—2016年勐海县农业和科技局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69万元,扶持蚕农建设标准桑园、建盖蚕房蚕棚、开展种桑养蚕技术培训,至2017年实现种植桑园面积186.67 hm2,养蚕4834张,产鲜茧183.3 t,产值731.3万元,涉及6个乡(镇)18个村委会44  相似文献   

12.
1 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州除元谋县外的其余9县(市)均有栽桑养蚕,主要产区分布在姚安、大姚、楚雄、永仁4县(市),4县(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之和均占全州总量的90%以上.全州现有桑园面积0.74万hm2,投产面积4 555.3 hm2(2008年新发展面积1 806.7 hm2).全年养种68 139张,全年产茧2 212 t,鲜茧总产值4 089万元;收购蚕茧1 700 t,全州有桑农33 325户,其中养蚕农户22 175户,当年户均养蚕收入1 844元,比2007年减少76元.  相似文献   

13.
修水县是江西省蚕桑产业最大的基地县,就桑园面积而言,在全国各县当中名列前茅。修水县现有新老桑园面积8000公顷.2002年春蚕种3.5万张,产茧1050吨,夏蚕养种2.1万张,晚秋蚕养种2~3万张.全年产茧3500吨,是历史上最高产量年。目前修水县已形成了制种、养蚕、收购、加工一体的规模产业,是当地政府重点抓的富民富县工程。  相似文献   

14.
陇川县蚕桑产业经过近6年的发展,在桑园建设规模、养蚕农户数量、产茧体量上在云南省内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在亩桑产茧、亩桑产值上却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是制约陇川蚕桑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所在.因此,开展试验示范,找出适合陇川县生产实际、提高亩桑产值的生产方式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发展桑蚕产业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辽宁省的岫岩、凌海、康平、新民等市县桑蚕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目前已发展到4 000 hm2,每年产茧400 t。进入丰产期的桑园,每hm2最低收入13 500元,平均33 000元左右,最高收入58 500元,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普遍较高。1辽宁省发展桑蚕产业的前景发展桑蚕产业是辽宁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西疏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桑蚕业生产,走出了一条富民强乡之路。截止到目前,全乡新发展桑园面积200多公顷,,总面积达到350公顷,全年养蚕12000张,产茧53万公斤,蚕茧收入达1000万元,成为省300公顷以  相似文献   

17.
鹤庆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开始栽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集体桑园的建立,嫁接桑和一代杂交蚕种的推广,标志着现代蚕业的开始.1989年鹤庆县被列为云南省蚕桑基地县,开始了第一轮发展,到200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 446.7 hm2,年养蚕量15 800张,产茧量553 t,产值859.2万元,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栽桑养蚕能手,普及了栽桑养蚕知识,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透过困境看云南蚕业的发展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蚕业的影响 随着中国蚕业进行“东桑西移”的战略调整,云南的蚕茧基地和生丝加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桑园发展到7.3万hm^2(投产桑园约5-3万hm^2),茧丝绸企业36家,自动缫丝机53440绪,年产茧3.7万t,产生丝811.6t,实现工农业产值约13亿元。  相似文献   

19.
新植桑园栽培管理及桑园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姚安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州西北部,栽桑养蚕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被评为云南省优质茧蚕桑基地县。2016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 860 hm~2,饲养蚕种28 470盒,生产鲜茧999.2 t,蚕农实现现金收入达3 933万元;当年新植桑园99.2hm~2,栽桑养蚕成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蚕桑产业发展趋势,探究新植桑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1栽植前准备1.1桑园规划桑树栽植后一般产叶30年左右,因此,栽桑前要  相似文献   

20.
蚕桑产业是金碧镇的传统产业,截止2011年,全镇桑园面积1 563.36 hm2,全年实现饲养蚕种15 713张,产茧663.69 t,产值2 197.65万元,各项生产指标均占全县50%以上。如何充分发挥金碧镇的蚕桑产业优势,全面提升蚕桑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增长,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