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是茯苓的主产区,年总产量约占全国的80%。种植茯苓是当地苓农的一项主要副业。但在茯苓生产上一直存在着受白蚁危害问题。据调查,每年茯苓生产因受白蚁危害而减产一般在5~20%,重者达80%。为此,1985年以来我们深入茯苓产区,对茯苓白蚁的为害习性及发生环境因素等进行了一些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宗良  吴建勇 《浙江柑橘》1998,15(4):33-33,30
慈溪市是全国杨梅重点产区,现有栽培面积4000hmZ,其中投产面积3600hm2,1997年产量23000t。据笔者调查,近年来全市杨梅因受白蚁危害的面积达320hm2,严重地影响杨梅的产量和品质,并直接威胁着树体的寿命。从危害重点地块测查表明,杨梅株危害率竟达77%。为此,我们在观城、三北、鸣鹤等地,对白蚁在杨梅上的危害作了调查观察,并进行了有关的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于下。l种类及危害状据笔者在慈溪调查。危害杨梅的白蚁,主要是黑翅土白蚁(Odontote。es加—。s。uns沾。”J.I、和黄翅大白蚁(川bcrote。esba。eyiLight.)两种,…  相似文献   

3.
芦笛 《食用菌》2009,31(6):54-54
茯苓的干燥菌核(图1)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中药,被誉为“八珍之一”。采用段木栽培茯苓,是将人工培育的菌种接种在段木上,入窖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在段木上结出茯苓菌核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白蚁是危害栗树的害虫之一。据调查我县板栗树受白蚁危害较严重,危害程度21%~53%,老树、空心树为80%以上,轻者枝叶萎黄,影响生长,重者枝干枯萎易被风吹折断,甚至整株死亡。我县危害板栗树的白蚁主要有6种:即土栖白蚁、堆砂白蚁、家白蚁、散白蚁、黄翅大...  相似文献   

5.
解析了松树蔸栽培茯苓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为接种蔸数量,接种成活率,单蔸茯苓产量;产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茯苓品种的种性和栽培管理技术。依据决定性因素提出提高茯苓产量与品质的3项具体技术措施:选好茯苓菌种和松树蔸,从7个方面提高接种成活率,做好8项高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科学种韭     
王立新 《蔬菜》1990,(1):14-15
一、育苗期管理韭菜育苗在4月上旬,每亩用籽6~7.5公斤。一般育苗不施底肥,方法主要有两种: 1.勤种先将育苗畦均匀起出3.3厘米的土,然后精细调平畦,踩实畦面再浇水,水渗后撒籽播种。一般7.5米长,1.5米宽的畦用籽125克。撒籽要均匀,切忌过密或过稀;播种后先将起出的土的一半撒上,过2小时后再撒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sly-miR166b在番茄抗晚疫病中的作用,分别构建了sly-miR166b的过表达载体和沉默载体,将它们在番茄离体叶片中瞬时表达,结果发现,过表达sly-miR166b下调了其靶基因的表达量,与空载体对照相比,晚疫病菌接种后叶片上相对病斑面积明显变小;而沉默sly-miR166b则上调了其靶基因的表达量,病菌接种后叶片上相对病斑面积较对照明显变大。初步表明,过表达sly-miR166b增强了植株对晚疫病的抗性,沉默sly-miR166b增强了植株的感病性,这为全面揭示sly-miR166b的抗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长汀县种植竹荪2011年只有2.5亩(1亩为667 m2),通过专业合作社典型带动,强化技术指导,2017年全县竹荪种植面积达3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户普遍反映第一潮菇可回收成本,技术通俗易懂,成功把握性大,收益比种植其它作物高。1栽培技术1.1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处理稻田、果园、林地、菜园、山坡地均可作为竹荪栽培的场地。但选择场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近水源,排灌方便。(2)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3)近三年不曾栽培过竹荪。旱地栽培竹荪,事先应在地面及四周撒灭蚁灵以防止白蚁危害;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方平菇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南方湿度大,气候温和,若管理不善,极易感染杂菌,影响产量,甚至导致失败。笔者这里把稻草料栽培干菇管理技术作一介绍,供同行们参考。 1 制备培养料 ①备料:选新鲜黄熟无霉变的稻草,晒干,泡洗后堆成垛,任其自然滴干,1周后取出铡成约6cm的小段。②配方:稻草78%,麸皮18%,蔗糖、石灰、食盐各1%,尿素、磷酸二氢铵各0.5%。③发酵与灭菌:料拌好后覆膜堆沤,至55℃左右翻堆一次,再沤至60℃,即可装袋常压蒸汽灭菌,100℃下保持10小时,并焖一夜后出锅,搬至消毒过的接种室冷却。 2 接种与培养 ①接种:两头接种,接种量为料重的5%~8%,用接种锄轻轻压实,袋口套颈环(用小塑料管或包装带制成,孔径4cm),盖一层用新洁尔灭消毒过的报纸,扎皮筋。②培养:菇房地面撒石灰,再铺上农用膜,将接种好的菌筒呈井字形码放3~4层。发菌期间,室温控制在24~26℃,料温不得超过30℃。若墙栽须翻料降温,注意加强通风换气,光线要暗。18天左右长满菌丝,其间若发现有杂菌污染,可配1∶500倍的多菌灵用注射器分点注射患处。  相似文献   

10.
草木灰富含钿,并含有大量的磷、钙、镁、硫及各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很好的农家肥料,还是一种防治病虫的良药。1 防治蚜虫 用草木灰防治蚜虫杀虫效果在90%以上。发现茎叶有蚜虫后,取新鲜草木灰过筛,在清晨或傍晚有露水时手工漫撒,隔3~5d(天)再撒一次,草木灰要撒在虫体上。2 防治根蛆 蔬菜(葱、蒜和韭菜等)在苗期有根蛆危害。草木灰防治效果显著。一般在开沟种植前按每667m230~40kg草木灰比例施入沟内,下种后盖土,或于蔬菜苗期将草木灰均匀撒在畦面,然后锄匀,使草木灰与土充分混合,即可达防治效果。3…  相似文献   

11.
药物泥浆裹根预防核果类根癌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癌病是个顽症,目前尚无根治办法。本研究从病害侵染途径入手,选用5种药物,利用定量药物溶液与粘土混合搅拌获得含药物的粘土泥浆(1000g粘土加450ml配好的药液),使药物泥浆充分包裹苗木根系,构成伤口保护层,预防苗木感染根癌病。经过近2年的观察,经壳寡糖柠檬酸盐愈伤剂100倍、200倍,碧康原液200倍和福美双400倍处理过的毛桃苗木经菌种灌根接种后均未见发病植株,而不用泥浆裹根的毛桃对照菌种接种后的发病率为57%、不含药物泥浆裹根对照接种土壤杆菌的发病率为12%。砧木RT—01的处理中,除壳寡糖柠檬酸盐愈伤剂200倍和福美双400倍处理的出现少量发病、发病率分别为2%和5%外,其他所有药物处理的菌种灌根接种后均未见发病植株。同期不用泥浆裹根的砧木菌种接种后的发病率为42%、不含药物泥浆裹根对照发病率为17%。苗木经药物处理后,基径生长情况与感病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不同药物、不同浓度处理的苗木间差异不显著,但碧康处理对幼苗会产生药害;各处理对砧木的影响与毛桃的类似。本结果说明,在核果类果树幼苗移栽时,采用药物泥浆裹根技术能较好地预防苗木感染根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陈卫民 《浙江柑橘》2003,20(3):34-35
近年来,随着杨梅种植面积的扩大,果农普遍反映白蚁为害杨梅树越来越重,它以啃食杨梅树的主干和根部为害。1 杨梅白蚁的类型 浙江省为害杨梅的白蚁有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黑翅大白蚁 (Odontotermes formosanus)和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三种,以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面积的扩大和人们对园林绿化的重视,园林绿化白蚁防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白蚁防治技术和方法已不再适应当前园林绿化生态保护的相关要求,智能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作为环保型、智能化的白蚁防治新技术,具有非常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以南通主城区园林绿化白蚁防治工作实践为例,总结分析智能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在园林绿化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园林绿化白蚁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提升园林绿化白蚁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茯苓用松木种植,很易遭致蚁害。尤其是条木菌材,对白蚁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往往先受其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以往生产上主要采用六六六粉作防蚁药物,不仅残留毒性大,而且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筛选一种防治白蚁有效、而又易于自然降解的药物,已  相似文献   

15.
谢雪芳 《果农之友》2009,(11):47-47
按细沙、板栗1:2的比例准备好细沙。先将板栗晒1、2天。每天翻动3、4次,使水分含量控制在85%~95%,剔除病虫粒,伤瘪粒。选取木桶或竹筐、竹篓、缸体等容器具并清洗干净,底部和四周铺一层薄稻草.然后将筛过的板栗放一层在稻草上,再在板栗上面撒一层细沙。如此反复一层板栗、一层细沙,直至装满为止。之后在上面铺一层稻草,草上面盖一层农膜,并压实即可。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6,(5)
正茯苓是不可缺少的中药材之一,人们对茯苓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为保护有限森林资源,笔者利用被砍伐的松树蔸在原地栽培茯苓,替代传统段木栽培茯苓,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笔者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介绍如下。选择采用适宜在松树蔸原地栽培茯苓的茯苓品种有P_0团结一号,该品种具有不须断树根,不须把树蔸挖出,不跑苓,接种点结苓,最宽不超出1m范围,结长茯苓特性。  相似文献   

17.
二、茯苓菌的培养和生长 1961年茯苓菌种分纯后,我们培养出子实体、孢子和菌核,送到科学院微生物所请邓叔群先生鉴定,他认定系茯苓菌无误。接着我们对茯苓菌的培养和生长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了解到茯苓菌对温度、pH、气体交换、水、光照等项的需要情况。 (一)温度和生长:把分纯的茯苓菌种,接种在一号培养基上,用培养箱及红外线作加温来源,采用菌落在琼脂培养基上的直线延长作比较,时间在62年初春,试验结果测得茯苓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1°-240℃,5℃以下茯苓菌落12天不见有生长延长,在  相似文献   

18.
李自然  吴道军 《花卉》2019,(8):283-284
本文调查了渝中区城市行道树白蚁危害情况,并初步探讨了树木不同长势、不同种类、不同树池情况对白蚁发生率的影响。为城市行道树白蚁发生规律进行了补充,为树木白蚁的预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袋栽香菇在脱袋排场后常会发生白蚁危害,特别是土质疏松的红壤菇床更易发生。若不采取措施,会导致大批菌筒蛀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药剂防治,除增加成本和产生药害外,且由于香菇出菇期长,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多年的香菇袋栽中,摸索出一种简易的防白蚁技术,具体做法:将单面接种的香菇菌袋,脱袋时沿接种口纵向剖开,剥离后剪去两头扎口,即成  相似文献   

20.
茯苓是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其菌核是用途很广的中药.在推广茯苓人工接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用"肉引"和菌核分离(无性繁殖)制的菌种,有迅速退化现象,严重影响茯苓产量和质量.为了克服茯苓菌种退化,笔者曾深入产区对茯苓进行了有性繁殖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