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西宁地区采用裂区设计将不同品种沙棘种植于不同种肥用量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中华沙棘在其株高、根长、根茎、干重四项指标的测定中均高于向阳、楚伊两个大果沙棘品种。在300 kg/hm^2的施肥水平下,大果沙棘的苗期株高、根长、根茎、干重生长量最大。品种和不同磷酸二氨的施肥量的互作显著,中华沙棘在低肥条件下的生长量大,在高肥条件下向阳、楚伊的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2.
黑果枸杞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分析了黑果枸杞在青海省格尔木人工栽培时,施用尿素和过磷酸钙的最佳施用量。试验表明尿素施用量在0.214kg/株-0.278kg/株、过磷酸钙施用量为0.12kg/株时可促进苗木生长和产量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3.
赵成甲  魏鑫 《林业科技》2010,35(4):62-64
在西宁地区采用复因子设计,将不同品种沙棘种植于不同种肥用量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楚伊大果沙棘在其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的测定中均高于中华、向阳品种。在300kg/hm^2。的施肥水平下,大果沙棘的苗期株高生长量最大;品种和磷酸二铵的不同施肥量互作极显著;楚伊沙棘在低肥条件下生长量大,向阳和中华在高肥条件下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4.
对果树合理施肥,是壮树、抗病、高产、稳产的基础。1—3年生幼树,每次株施氮磷复合肥0.2—0.4kg,在距离根茎30cm左右开沟施入,深度15-20cm;4—9年生初果期果树,每次株施尿素0.5kg,或过磷酸钙1—1.5kg、氮磷复合肥0.8—1kg,开沟位置距根茎0.8—1.2m,深度30-40cm;盛果期果树化肥的施用量应以产量而定,一般每产果1kg,应施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不同浓度无机肥料(尿素和重过磷酸钙)对四种农林作物(楹树、雨豆树、相思树和印度田菁)生物固氮和种苗生长的影响。种子萌发一个月后利用不同浓度肥料(尿素:40kg·hm-2,80kg·hm-2;重过磷酸钙:40kg·hm-2,80kg·hm-2;(尿素 重过磷酸钙)40kg·hm-2和(尿素 重过磷酸钙)80kg·hm-2)处理种苗。结果表明:中等浓度无机肥料促进了种苗的生长,但较高浓度无机肥料也不利于种苗的生长。当施加尿素时根瘤菌的数量大小明显受抑制,但随着增加磷肥(重过磷酸钙)根瘤菌的数量大小增加。本研究有助于农业人员利用无机肥料改善土壤提高农林作物的生物固氮和种苗生长。图2表6参33。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古磴口试验区对13个大果沙棘品种的生长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果沙棘的叶片长度在不同试验点间差异不明显,磴口试验点的叶片宽度不同程度地比绥棱试验点小,同一试验点不同品种的叶片长度与宽度亦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沙棘叶片长度明显小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宽度与引进品种相近;磴口试验点叶片长宽比明显高于绥棱,叶片长宽比的大小可作为衡量品种抗逆性或者适应性的一个指标.(2)不同大果沙棘品种的枝刺数具有很大的不同,且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的枝刺数并不完全一致,在磴口试验点,许多品种的枝刺数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这可能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或反应;中国沙棘枝刺数量多,为长期适应干旱瘠薄环境的结果.(3)大多数大果沙棘品种在磴口试验点的株高、地径及冠径均低于绥棱试验点,中国沙棘生长旺盛,其株高、地径及冠径均明显大于大果沙棘.(4)品种不同丰产性也不同,而且产量的年度稳定性相差很大,在试验林进入盛果期后,一些大果沙棘品种产量可达到10000kg·hm-2.(5)不同试验点不同品种的生长指标与产量的线性相关性强弱不一致;从生长指标的大小可对产量进行有效预测,而准确的预测还需要进行连续的生长观测和产量测定,以建立完善的沙棘产量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是评价森林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烘干称重等方法,研究了苏木山林场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力、碳储量积累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平均木的生物量分别为26.41 kg、32.70 kg、107.81 kg;林分生物量分别为43.66 t·hm^-2、79.88 t·hm^-2、125.83 t·hm^-2;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之和分别为1.44 t·hm^-2、1.19 t·hm^-2、0.95 t·hm^-2;乔木层净第一生产力分别为2.56 t·hm^-2·a^-1、3.07 t·hm^-2·a^-1、3.40 t·hm^-2·a^-1,碳储量分别为22.20 t·hm^-2、40.55 t·hm^-2、63.80 t·hm^-2。苏木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各器官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果沙棘新品种在山西省的生态适应性,笔者以从辽宁阜新引进的壮圆黄和西伯利亚红晕2个大果沙棘品种为试验材料,以本地2年生中国沙棘作对照,观察大果沙棘在山西省的生长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晋中和晋南地区2个大果沙棘品种的保存率、株高、地径和冠幅明显高于晋北地区,变化特征与中国沙棘相似,地理位置越靠南生长越快。  相似文献   

9.
大果沙棘适宜在气候温凉,年均气温〈7℃,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地区栽培,其果实主要用于加工,生产沙棘系列产品,由于果实个大,产量高,栽培大果沙棘的果农逐年增多,为了提高大果沙棘的栽培技术,提高沙棘产量,充分利用大果沙棘产量高、质量优的特点,为沙棘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无公害大果沙棘栽培应主要采取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10.
楸树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楸树播种苗的质量和产量,2003~2006年进行了楸树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播种量一般应在7.5~15 kg/hm2.整地时施入饼肥75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苗木生长健壮;速生期追施尿素150 kg/hm2,能有效促进苗木生长.苗床密度控制在12株/m2,产苗量82 500株/hm2,苗木数量和质量能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11.
杉木新造幼林不同施肥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新造幼树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多目标决策分析确定,造林前施基肥钙镁磷600 kg.hm-2、造林当年追肥施复合肥180 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其次为施基肥钙镁磷600 kg.hm-2、追肥施尿素180 kg.hm-2。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柳杉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六万林场31年生柳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并建立柳杉不同器官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径阶单株平均木生物量随着径阶的增大而增大,且不同径阶间生物量差异显著;所拟合的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均在0.983以上,达0.01显著水平;不同器官生物量大小依次为:树干>枝条>根蔸>树叶>枯枝>粗根>细根>中根;林分乔木层总生物量达到了239.03 t.hm-2,其中树干的生物量达到了120.24 t.hm-2,占全株的50.30%;林分的年净生产力达7.89 t.hm-2.a-1。  相似文献   

13.
以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40、80 mg·kg-12种浓度的溶液处理甘蒙柽柳插穗基部后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用GGR6号处理甘蒙柽柳插穗,能显著提高插穗的生根率、成活率,促进根系和苗木的生长;2种浓度处理的插穗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2%和30%,树高生长分别提高13.45和10.15 cm;不同处理对根鲜质量影响差异极显著,对侧根数影响差异显著,对侧根均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利用乳源木莲现有林分改建母树林的主要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母树林应选择背风向阳、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乳源木莲所占比例较高、生长较好、林木开始分化的林分,经疏伐,留优去劣,能够选择出具有较好遗传品质的优良木,种子的遗传品质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改良。经疏伐后保留密度750、900株.hm-2比较适宜。开心伞状形、稀疏圆柱形、自然圆柱形的结实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开心伞状形为好。不同处理施肥后,2008—2010年总结实量分别达到1065、1084.5、1318.5、958.5 kg.hm-2,与对照比分别提高52.4%、55.2%、88.6%和37.1%,施肥可以提高乳源木莲的结实量。  相似文献   

15.
对福清灵石山国有林场26年生柳杉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6年生柳杉人工林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15.7 m、20.2 cm和668.55 m3.hm-2;林分单位面积总生物量为364.55 t.hm-2,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313.86 t.hm-2,其中树干、叶、皮及枝等器官生物量分别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84.79%、6.25%、6.24%及2.72%;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为50.69 t.hm-2,其中根桩和骨骼根、中根及吸收根生物量分别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9.21%、9.71%和1.08%。从标准木不同层次生物量分布情况上看,不同层次总生物量、树干及皮生物量随着树高的增加基本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规律;枝与叶生物量随着树体的升高,其生物量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栗园间作关玉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年分枝的关玉竹根茎,当茎粗≥0.5cm时,其发芽率最高,达96.7%;穴栽株行距以30cm×30cm、40cm×30cm、40cm×40cm为宜,其产量在40 950~45 900kg.hm-2,条栽株行距以10cm×15cm、10cm×25cm为宜,产量达37 950~40 950kg.hm-2;变温处理种子可实现苗齐苗壮;栽后3年收获根茎商品质量最佳,4年收获量高,但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8年生马占相恩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积累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50cm土层内全c积累量为69090kg·hm^-2,全N积累量为3725kg·hm^-2,全P积累量为647kg·hm^-2,交换性K积累量为648kg·hm^-2,交换性Ca积累量为987kg·hm^-2,交换性Mg积累量为63kg·hm^-2;凋落物养分积累量N为58.764kg·hm^-2·a^-1,P积累量为1.608kg·hm^-2·a^-1,K积累量为9.021kg·hm^-2·a^-1,Ca积累量为22.898kg·hm-2·a^-1,Mg积累量为4.079kg·hm^-2·a^-1;人工林林分各元素积累量N为277.04kg·hm^-2、P为7.72kg·hm^-2、K为57.21kg·hm^-2、Ca为93.22kg·hm^-2、Mg为10.24kg·hm^-2;林下植被养分积累量N、P、K、Ca、Mg分别为35.40、2.67、29.47、22.38、4.00kg·hm^-2。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开始先后从俄罗斯季米里亚泽夫农学院的试验站引进欧洲红果花楸苗木,当年定植在苗圃试验地,之后进行了嫩枝扦插、组培繁殖,对其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栽培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欧洲红果花楸在辽西地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生长迅速,开花结果正常。嫩枝扦插和组培育苗经归圃培育后平均苗高30cm以上,成活率80%,8年生树高4.1 m,地径6.7 cm,单株果实产量4.0 kg,产果量5.0 t.hm-2。同时,花朵优雅夺目。果实为红色,鲜亮持久,可挂到冬季,引人注目,可美化城市、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闽江河口湿地主要植物生物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河口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季节动态规律基本一致:4月下旬返青后,5月份植物体进行营养生长,生物量较小;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生物量逐渐增加,经过一段时间,而后因植株衰老、枯死体量增加,生物量又开始下降。植物体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互花米草群落、芦苇群落、咸草群落的总生物量的最大值分别为40.96、41.30和31.17 t·hm^-2。从主要植物群落的平均生物量来看,互花米草群落(34.04 t·hm^-2)〉芦苇群落(27.21 ·hm^-2)〉咸草群落(20.21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