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毒甘薯(红苕)具有生长势强,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遵义市200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脱毒甘薯甘薯一号,2005年推广面积达到0.33万hm2,平均单产2500kg/667m2以上,增产显著,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但部分地区,由于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户按常规种植,使品种增产优势未能发挥.为了搞好脱毒甘薯的推广,现根据各县脱毒甘薯高产栽培经验,将脱毒甘薯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最佳施用时期与施用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不同施用时期不同施用量对脱毒甘薯1号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以施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50kg/667m2(60%作移栽底肥施用,40%作团棵肥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产2083.3kg/667m2,其次以施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50kg/667m2作甘薯移栽底肥施用1820kg/667m2,产量最低以习惯施肥,即土杂肥100kg/667m2用猪粪水拌湿作甘薯移栽底肥施用1286.7kg/667m2。  相似文献   

3.
杨贵成 《耕作与栽培》2010,(3):37-38,33
通过稳产高产小麦品种连麦2号的试验,小面积、大面积高产栽培示范的技术分析,提出了技术特点和栽培要点,指出产量550~600kg/667m2的穗粒结构为40~45万穗/667m2,穗粒数35~40粒/穗,千粒重38~42g;基本苗15~20万/667m2,越冬前茎蘖数70~80万/667m2,返青期茎蘖数90~100万/667m2;最佳播期10月1~10日,播量8~10kg/667m2;肥水运筹,全生育期总施N量20~25kg/667m2,P2O5kg/667m2,K2Okg/667m2。  相似文献   

4.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地区是河南省甘薯的主要种植区 ,常年种植面积在 2 0万hm2 左右。为了有效地提高甘薯产量 ,稳定甘薯种植面积 ,调整种植结构 ,我们开展了“甘薯脱毒快繁及产业化开发应用研究” ,经我们脱毒成功的甘薯品种有徐薯 18、北京 553、豫薯 4号、豫薯 7号、豫薯 8号、豫薯 11、豫薯 12、鲁薯 8号等。在脱毒甘薯的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 ,我们总结出了适合豫西丘陵地区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现介绍如下。1 起垄种植甘薯属块根作物 ,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最适宜甘薯生长 ,为了给脱毒甘薯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最好采取起垄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脱毒甘薯Ⅰ号最佳钾肥施用量,通过固定氮、磷肥用量,以钾肥为变量,进行了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延长了块根生长期、延长了薯块迅速膨大期天数,增加了光合产物积累,提高了产量,以施K2O16kg/667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黔油14号高产栽培技术及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油14号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为基础,结合高产示范区的资源情况制定黔油14号大面积高产示范技术规程。黔西县雨朵镇25.33 hm2连片示范,通过了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的有关专家验收,平均理论产量为218.4 kg/667 m2,其中高产田块单产237.6 kg/667 m2,中产田块产量223.1 kg/667 m2,低产田块产量197.75 kg/667 m2;黔西县种子站对示范现场进行了实测验收,示范区实际产量为150~245kg/667 m2。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甘薯不同品种、不同脱毒世代的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差异,以‘遗字138’和‘京薯6号’的试管苗、原原种苗、原种苗、非脱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病毒检测、增产效果、品质鉴定及成本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毒后,甘薯病毒发生率降低,世代数越小,病株率越低,病毒种类越少;脱毒后,苗床甘薯出苗量增加,植株健壮,大田甘薯地上营养生长旺盛,地下结薯数增加,商品薯率增加,但脱毒对甘薯内在品质影响不大。从产量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来看,‘遗字138’原种产量26288.4 kg/hm2,较非脱毒对照增产极显著(增产52.1%),增收13288.95元/hm2;‘京薯6号’原种产量11381.1 kg/hm2,较非脱毒对照增产显著(增产53.3%),增收2045.1元/hm2。鉴于‘遗字138’原种突出的增产增收效果,建议用‘遗字138’为主栽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年堆乡懂布村进行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脱繁育脱毒马铃薯“艾玛2号”新品种和当地自留种薯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艾玛2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平均产量2 375 kg/667 m2,比对照产量(1 505 kg/667 m2)提高57.8%,为江孜县脱毒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薯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N9~12kg/667m2能较好的协调甘薯藤蔓与块根的生长,块根产量高,为甘薯高产栽培的适宜施N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四因子为研究对象,以苦荞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对优质苦荞黔苦2号的高产、高效和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优质苦荞黔苦2号产量要达到190kg/667 m2以上,栽培模式为:密度8.44万~8.9万株/667 m2,施纯N 5.28~5.77 kg/667 m2,P2O5 3.48~4.48 kg/667 m2,K2O5.14~6.46kg/667 m2;当纯收益达到170元/667 m2以上时,栽培模式为:密度8.88万~9.48万株/667 m2,施纯N 5.03~5.7kg/667 m2,P2O5 2.14~3.45 kg/667 m2,K2O 1.54~2.84kg/667m2.四因子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N肥施用量是影响苦养黔苦2号产量和纯收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特进行了麦后复种与小麦套种饲用甜菜等项综合配套技术的试验与示范.在小麦套种甜菜的地块中复种内饲5号甜菜,试验结果表明,1.8m0.9m套种模式,临优1号小麦产量可获得299.1kg/667m2.套种内饲5号甜菜的最佳密度为株距33.3cm,块根产量达到4346.7kg/667m2,茎叶产量为2517.2kg/667m2;复种内饲5号甜菜的最佳栽培密度为株距26.7cm,块根产量为1625.5kg/667m2,茎叶产量为3819.9kg/667m2.套、复种后总产值为1799.2元/667m2,复种的增收率为43.4%,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试验示范表明脱毒甘薯增产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生长势强、结薯性好、抗逆性强等。主要栽培技术为:根据不同用途选用高产优质良种,繁育脱毒1~2代壮苗,合理密植(以种植4000株/667m2左右产量较高),实行平衡施肥(N∶P2O5∶K2O=1∶0·2∽0·3∶1·5为佳)。  相似文献   

13.
甘薯是主要的粮、经、饲兼用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0hm2,平均单产1000kg/667m2.为加快淀粉专用甘薯产业的发展,近两年来,通过引进高产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高产田达到4000 kg/667 m2,一般平均单产2500 kg/667m2,比当地老品种甘薯常规栽培增产1000 kg/667 m2以上,增加产值1200元/667 m2.推广淀粉专用甘薯,实行产业化目开发是贫困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此,将淀粉专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麟 《中国种业》2016,(9):63-65
为评价引进马铃薯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2014年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等地引进和青海培育的11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小区比较试验,并通过市场调查、产量与产值比较,评价新品种(系)在大通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参选的12个品种(系)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单位面积产量为4194.3 kg/667m2,较对照青薯2号增产37.4%;产值以丽薯6号最高,单位面积产值4087.6元/667m2,较青薯2号增收87.5%;青薯9号、丽薯6号和中薯18号3个品种高产、抗病、商品率和产值高.建议在推广青薯9号的基础上,适当示范推广丽薯6号和中薯18号.  相似文献   

15.
毕节地区套作条件下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套作条件下脱毒马铃薯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中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增加密度,增施氮肥与磷肥,酌施钾肥是实现马铃薯高产的技术关键。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毕节地区套作脱毒马铃薯大于1300kg/667m2的高产技术模式为:密度3272~3440穴/667m2,平均3256穴/667m2、N肥(N)9·42~10·18kg/667m2,平均为9·80kg/667m2、P肥(P2O5)3·01~3·32kg/667m2,平均为3·30kg/667m2和K肥(K2O)9·78~10·89kg/667m2,平均为10·22kg/667m2,N:P:K施肥比例平均为1:0·34:1·04。  相似文献   

16.
脱毒甘薯适宜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利 《耕作与栽培》2007,(1):22-22,53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脱毒甘薯在720m海拔区的最佳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以栽插5000/667m2窝产量最高,单产为2678.4kg/667m2,其次栽4000/667m2窝,单产为2537.6kg/667m2,第3是栽6000窝/667m2,单产为2436.8kg/667m2,栽插3000窝/667m2产量最低,单产为2122kg/667m2,经方差分析区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析讨论认为栽4000~5000窝/667m2是甘薯一号在该地区的最佳密度,可作为指导大面积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引进的10个品种与当地常规种相比,均表现出增产效果。不同红薯品种产量以北京553最高,达2 076.2 kg/667 m2,其次为三康8号,产量为2 033.6 kg/667 m2,再次为豫薯王,产量为1 821.4 kg/667 m2。徐薯22产量为1 803.5 kg/667 m2,本地苕产量最低为1 525.7 kg/667 m2。11个品种产量高低顺序为:北京553>三康8号>豫薯王>徐薯22号>三康1号>浙金玉>徐薯18>徐薯23>徐薯55-2>紫心苕>本地苕,与当地常规种(对照)相比,各品种增产幅度达133.4~550.5 kg/667 m2,增产率达8.7%~36.1%。本试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康8号、徐薯22、豫薯王等品种具有高产、高淀粉等特点,作为加工生产高淀粉型品种,适宜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紫心苕虽然产量不高,但蛋白质和总糖含量高,食味佳,营养价值高,作为一特色型品种,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8.
湄潭县黔黄油21号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明  张军  张文秀  杨宇  魏忠芬 《耕作与栽培》2009,(5):64-64,F0003
2008—2009年在湄潭进行了黔黄油21号集中连片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示范面积为23hm2,示范区最高产量达到251.2kg/667m2,平均产量为230.8kg/667m2,比计划单产增产30.8kg,平均增产15.4%。与邻近非示范区油菜籽平均产量128.6kg/667m2相比,增产102.2kg/667m2,增加产值367.92元,示范区累计增加产值达到12.6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六十六团是伊犁垦区重要的水稻种植生产基地,年种植面积一般稳定在0.16万~0.20万hm2左右,单产一般在650~700kg/667m2,生产水平较高,但"吨粮田"栽培一直是个空白,笔者根据伊犁河谷西部地区光热条件,在分析团场水稻大面积高产的基础上,开展了800kg/667m2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经过2年的实践与探索,至2005年全团800kg/667m2.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在麦玉苕套作模式下甘薯品种“豫薯王“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栽插期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最大,且于5月25日,以3000穴/667m2的密度和4个节段的尖节苗进行栽插,并施用32kg/667m2钾肥的处理组合薯块产量最高,可达1945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