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容易分离培养,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笔者从海南儋州、乐东、文昌等地147份土样中分离出245株木霉,通过对峙试验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木霉菌10株,抑菌率在63.1%~84.7%,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的测定;最后还测定了无菌土中木霉与病原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木霉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木霉菌对草坪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菌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拮抗微生物,多种木霉菌对植物病原菌具有重要的生防价值。为挖掘出防治草坪草病害的生防菌剂,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4株木霉菌株对14种草坪草病原菌的拮抗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玻璃纸法及粗提液抑菌试验研究了其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对所有供试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SQ-1Q-18抑菌效果最佳,对玉蜀黍丝核菌和地衣状伏革菌的拮抗等级为I级,抑制率高达100%,对灰葡萄孢菌、地毯草炭疽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拮抗等级为Ⅱ级,抑制率大于80%,且对供试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高达72.8%。进一步研究菌株SQ-1Q-18的抑菌机理发现,该菌株在培养基上产生抑菌圈侵占病原菌的生长空间,覆盖和深入病原菌内部并与其相互缠绕使得病原菌菌丝变细、缢缩甚至断裂,或直接穿入病原菌菌丝内部吸取营养致使菌丝细胞溶解,也可产生拮抗物质,其中玻璃纸法中对草坪草币斑病菌、球黑孢霉及地衣状伏革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高达91.77%、89.80%和79.59%;粗提取液对草坪草币斑病菌和佩立金平脐蠕孢的抑制率分别为43.60%和42.91%。经鉴定,SQ-1Q-18为哈茨木霉。研究结果为高效防治草坪草真菌病害的生防菌剂的研制、开发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草坪镰刀枯萎病菌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拮抗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木霉属5个菌株与大连高尔夫球场上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1、哈茨木霉2、钩状木霉及桔绿木霉的抑菌效果很好,可以作为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在这5株木霉中以哈茨木霉2的拮抗作用最强.观察结果表明,木霉对镰刀枯萎病菌的拮抗机制主要表现为生长竞争、重寄生及产生抗菌物质使病菌菌丝消解,而木霉菌生长迅速,可附着或缠绕于病菌菌丝上,可产生吸器侵入菌丝.另外,木霉菌还能分泌使病原菌菌丝原生质浓缩、断裂、消解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张茹  李金花  柴兆祥  王蒂 《草业学报》2009,18(2):138-145
从甘肃省西部地区农牧交错区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108株木霉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0株对马铃薯干腐病主要病菌接骨木镰刀菌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株,抗性系数均在0.826以上,其中天祝3株、永登4株、山丹3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和ITS序列分析,将这10株生防木霉菌鉴定为哈茨木霉、长枝木霉、深绿木霉和粘绿木霉4个种。研究结果还表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生防木霉菌种为哈茨木霉和长枝木霉,长枝木霉与深绿木霉对病原菌接骨木镰刀菌的拮抗作用最强。长枝木霉菌对接骨木镰刀菌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在国内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由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shiraiana)等病原真菌引起的桑椹菌核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获得对核地杖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了从桑椹菌核病发病桑树根际土壤中获得的3株真菌为候选拮抗菌株,基于3个菌株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分类结果,分别将Ta-N11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h-N13和Th-N36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3株拮抗菌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拮抗菌Ta-N11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2.2%.田间防效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株发酵液喷施对桑椹菌核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Ta-N11在2个示范点的病果率较清水对照组降低了约30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棘孢木霉Ta-N11菌株对桑椹核地杖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杀菌剂拌种防治草坪草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用杀菌剂拌种防治草坪草病害的研究进展.现已报道,早熟禾、黑麦草和高羊茅3属草坪草常见的种带与土传真菌病害14类,病原真菌54种;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立枯丝核菌、德氏霉、腐霉、镰刀菌、细交链孢和壳针孢等.常用杀菌剂福美双、甲基硫菌灵、三唑酮和甲霜灵等对草坪草主要病原真菌的室内防效明显,其中对福美双反应极敏感的病原真菌有禾谷德氏霉,对甲基硫菌灵反应极度敏感的病原真菌有禾顶囊壳、粉红粘帚霉和瓶霉菌等,对三唑酮反应敏感的真菌有串珠镰孢、禾顶囊壳、结缕草锈菌、颖枯壳针孢和立枯丝核菌,甲霜灵主要对腐霉有效.田间条件下杀菌剂拌种可提高草坪草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杀菌剂拌种时要尽量避免在防治一种病害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原本不重要病害的大发生.杀菌剂应向着在植物体内、土壤、大气和水体中无残留或有微量残留也可以在短期内降解,生成无毒天然物质而向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方向发展,这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木霉属5个菌株与草坪禾草褐斑病菌、草坪禾草镰刀枯萎病菌的对峙培养试验,发现哈茨木霉1、哈茨木霉2、深绿木霉、钩状木霉及桔绿木霉的抑菌效果很好,可以作为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在这5株木霉中以哈茨木霉对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生产的重要病害,筛选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对确保果桑生产的稳产与桑果的食用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不同果桑种植区域的桑椹菌核病发病桑园采集桑树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土壤稀释涂布法及形态学特征观察分离到48株木霉菌。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研究48株初筛菌株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重寄生能力,筛选出20株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木霉菌菌株,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有7株菌株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9株菌株与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1株菌株与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1株菌株与橘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1株菌株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有较高的相似度。采用玻璃纸法检测20株木霉菌菌株中,有8株菌株的菌丝分泌物对核盘菌处理6 d内的抑制率稳定在80%以上。进一步从中筛选出哈茨木霉Tr16、绿木霉Tr48、棘孢木霉Tr50共3株拮抗作用明显的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进行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Tr16和Tr50菌株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27%、82.53%,优于8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丰富生防木霉菌(Trichodermaspp.)种资源,在园林植物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木霉。根据该菌株菌落的形态特征、形态学显微观察、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邻接法同源性比对等结果判定木霉菌株种类。采用平板对峙法将该菌株与3种土传病害病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对峙培养。并用该木霉诱导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albavar.Pyramidalis)组培苗,观察离体叶片抵抗细链格孢菌侵染的能力。结果表明,此木霉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命名为Tl-70。该菌株对3种土传病害病原真菌均有较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核盘菌的抑菌率最高为77.71%,显著高于对细链格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P0.05);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为58.56%,显著高于对细链格孢菌的抑制率(P0.05);对细链格孢菌的抑菌率最低,为53.32%。并且,该木霉能提高山新杨组培苗叶片拮抗细链格孢菌侵染的能力。说明此菌株是具有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0.
生物农药在草坪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3种草坪致病真菌为试材,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木霉菌Trichoderma spp与三者互作关系.结果表明,木霉菌与3种致病真菌间均存在明显的互作关系,其互作类型与作用强度各不相同:木霉菌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间存在拮抗作用,但抑制强度不大; 木霉菌与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不仅存在拮抗作用,且对腐霉菌的抑制强度较大; 木霉菌与镰刀菌Fuarium spp.间存在明显的协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草坪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植物园、市府广场、琥珀山庄、黄山路及高校校园等绿化草坪病害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本室内鉴定,明确了合肥市草坪以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锈病Pucciniaspp.、炭疽病Colleto-trichumspp、黑粉病Sphacelothecaspp.、丝核菌综合症Rhizoctonia solani为主要病害,尤其以锈病和丝核菌综合症发生范围广,危害重。同时针对这些草坪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礼县种植的二年生掌叶大黄根腐病发病部位分离纯化,然后利用根部离体接种法致病性测定,旨在明确导致掌叶大黄根腐病的病原物,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掌叶大黄根腐病株中共获得8种分离物,主要致病菌分别为粉红单端孢霉、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其分离频率随病原菌种类和植株发育进程而异,粉红单端孢霉和立枯丝核菌在不同生长期发病部位均可分离获得,分离频率分别为41.18%~55.56%和3.03%~44.44%,尖孢镰刀菌仅在生长后期获得,分离频率为9.09%。刺伤大黄幼根接种致病菌后,根腐病发病率均较无刺伤接种显著提高。尖孢镰刀菌潜育期最短,病斑面积最大,致病力最强,而粉红单端孢霉和立枯丝核菌潜育期长,病斑面积小,致病力相对较弱。以上说明伤口有助于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侵染,建议掌叶大黄定植和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植株的完整性,严防伤口产生。另外,利用根部离体接种法进行根腐病致病性测定操作简单,回接时间短,再分离率高,结果可靠,可在植物根部病害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郑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郑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病原物分离鉴定发现,主要病原物有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德氏霉菌(Drechslera spp.)、弯孢菌(Curvularia spp.)和腐霉菌(Pythium spp.)6大类。其中,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比较强,为优势病原。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岷县马铃薯窖藏干腐病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岷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窖藏干腐病的病原形态学鉴定,明确了其主要病原有7种,分别是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茄腐镰孢菌(F.solani)、三线镰孢菌(F.tricinctum)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及3个待定种Fusarium spp.,其中茄腐镰孢和木贼镰孢菌为主要病原,分离频率分别为41.67%和28.57%,且尖孢镰孢菌和木贼镰孢菌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属甘肃省首次报道。在窖藏期间使用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浓度为1.25~2.50g·L~(-1)喷施,防效为71.01%~81.84%,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B2浓度为100g·L~(-1)喷施,防效为79.71%,该研究结果为岷县马铃薯干腐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保护地辣椒多发、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4种真菌病害,开发高效安全的生物农药新资源。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微量稀释法、种子萌发和温室盆栽防效等试验,研究了黄帚橐吾有机溶剂提取物对保护地辣椒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所引发病害的防控效果以及对被保护植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黄帚橐吾有机溶剂提取物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抑制活性强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对各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EC50分别为11.93、51.25、19.93、13.84 g·L-1, 对其孢子萌发抑制率的EC50分别为15.05、55.26、57.86、16.50 g·L-1,最小抑菌浓度为0.83~1.75 g·L-1,最小杀菌浓度为2.50~11.67 g·L-1。对4种病原真菌引发的辣椒灰霉病、枯萎病、根腐病和疫病防治效果较好,100倍稀释液的预防效果均可达75%以上,治疗效果也可达70%左右,与相应常用化学农药防效相当。但是其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大于20.00 g·L-1时,种子萌发抑制率大于52.27%,幼苗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证明黄帚橐吾有机溶剂提取物能有效防控保护地辣椒多发性真菌病害的危害,是一种广谱生物杀菌剂优质资源,合理应用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草坪草病原菌的抗药性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健  蒋勤军  韩烈保  王丽 《草业学报》2009,18(2):194-204
杀菌剂仍然是防治草坪病害、保证草坪健康、美观的最主要手段,但现代杀菌剂很容易出现抗药性、导致防治草坪病害失败。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草坪病原菌抗药性的相关研究,而我国仍然处于空白状态。笔者从草坪草病原菌抗药性现状、传统抗药性研究方向、现代抗药性分子研究方向及抗药性治理这4个方面对当前草坪草病原菌抗药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