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试验了13个甘蔗品种.品系和15个甘蔗杂种的开花时间、开花高峰期以及开花期花序大小、花序特性和花粉粒大小等几方面的生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CI 85-80、I 327-86、Isd 16和CoL 73等四个亲本的能育花粉少,仅4-18%.比较适合做母本,而I 101-66、BC2、I523-86、CP 44-154、I 95-78、I 28-80和Co 530等几个亲本的花粉粒比较正常,健康,能育花粉含量达50—95%,适合做父本。记载了柱头和花柱长度等重要特性的差异。有几个亲本比其它亲本的雌蕊长,雌蕊长的亲本,露出花外的柱头就比较多,柱头具有较多的乳突,吸附花粉的效率就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1、罗布麻花粉在蔗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上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在5%蔗糖和5%葡萄糖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5.6%和97.8%;花粉管长度也最长,分别为146.4微米和156.2微米。适量的硼酸和氯化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有促进作用。2、罗布麻花粉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一般在播后20~30分钟开始萌发。葫发后15~30分钟内花粉管生长最快,约56.1微米,以后逐渐减慢。90分绅后花粉管生长趋于停止。3、开花前三天的花蕾(花药未开裂),其花粉不能萌发。开花后第二天的花朵,其花粉萌发率最高,达97.6%;花粉管长度也最长,达187.3微米。4、花粉保藏日期长短因保藏条件而异。一般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保藏花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陈汉霄 《福建热作科技》1994,19(3):40-41,39
本研究采用人工培养基来分析:1、各种PH值和糖类(即葡萄糖和果糖)对紫果西番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2、正常型花和花柱自立型花的花粉萌发情况.采用含2%琼脂、30%蔗糖、0.02%硼酸和0.10%硝酸钙作为基本培养基.加上正常型花柱头液汁.实验结果表明:(1)花粉管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H值为为4.0.PH为3.0时花粉萌发率低.(2)以葡萄糖和果糖作为糖源对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效果较蔗糖差.(3)培养基PH为4.0时,采自花柱自立型花的花粉萌发率高.因此.花柱自立型花的花粉是解育的.这种花粉可用于正常型花和下弯型花的授粉.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栽培种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有效的离体萌发体系,以糖用甘蔗主栽品种ROC22花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满足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基本条件,然后利用L16(4 5)正交试验,寻求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配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温度对甘蔗花粉萌发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中,培养基以刚好凝固时为最佳。蔗糖、硼酸和硝酸钙在一定范围内对甘蔗花粉萌发起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则起抑制作用。硫酸镁作用不稳定,硝酸钾影响较小。正交试验中,蔗糖对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影响最大,呈显著水平,硼酸次之,硫酸镁影响最小。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 ℃,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为89.83%和143.03 μm。200 g/L蔗糖+400 mg/L硼酸+100 mg/L硝酸钙+400 mg/L硫酸镁+1 g/L琼脂,在30 ℃下培养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生长状态良好,这种方法可快速有效鉴定不同甘蔗花粉活力差异。  相似文献   

5.
罗布麻花粉萌发及保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罗布麻花粉在蔗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上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在5%蔗糖和5%葡萄糖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5.6%和97.8%;花粉管长度也最长,分别为146.4微米和156.2微米。适量的硼酸和氯化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2、罗布麻花粉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一般在播后20~30分钟开始萌发。萌发后15~30分钟内花粉管生长最快,约56.1微米,以后逐渐减慢。90分钟后花粉管生长趋于停止。 3、开花前三天的花蕾(花药未开裂),其花粉不能萌发。开花后第二天的花朵,其花粉萌发率最高,达97.6%;花粉管长度也最长,达187.3微米。 4、花粉保藏日期长短因保藏条件而异。一般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保藏花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8个菠萝品种的花粉特性及其离体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8个菠萝品种的花粉特性以及离体条件下的花粉萌发。结果表明:不同菠萝品种的花粉大小、花粉数量、花粉活力、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萌发长度均存在明显差异。金菠萝花粉最大,金钻花粉最小;单个花药花粉量约3~18万粒,蜜宝花粉量最多,苹果花粉量最少。用TTC法测定8个菠萝品种的花粉活力为25.18%~56.84%,其中无刺卡因最高,黄金菠萝最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菠萝品种在9种培养基上的花粉萌发率均值和花粉管长度均值变幅分别为53.31%~76.02%、43.27~518.28μm,其中蜜宝、无刺卡因、甜蜜蜜、金菠萝的花粉萌发率均值和花粉管长度均值较高,珍珠、苹果的花粉萌发率均值和花粉管长度均值较低。配方为1%琼脂+10%蔗糖+0.01%硼酸的培养基适于用作菠萝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过去,不少学者对花粉的人工萌发进行过许多工作.但对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花粉的人工萌发,未见报导.本试验从培养基的选择、花粉播种的密度、花粉不同的贮藏条件和时间等方面来探讨苎麻花粉人工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适宜条件,期望能为苎麻的杂交育种,苎麻遗传学,生理学及细胞学等的研究提供某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Ca2 浓度、温度对6个不同熟性的大麻品种的花粉进行萌发研究,结果表明:大麻花粉培养以15%蔗糖 80mg/L硼酸的液体培养基时花粉的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则以硼酸浓度为20mg/L时最快,加入Ca2 则抑制花粉萌发,培养温度25℃最好。花粉储存中,常温下,未干燥的大麻花粉生活力只能保持3d(天);干燥、密封后在1—4℃条件下花粉活力最多可保持30d;干燥、密封后在-20℃条件下,储存120d后的花粉还有较高的萌发率(34%)。  相似文献   

9.
花生不同品种外植体培养芽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比较了11个花生品种在MS和1/2 MS培养基中萌发情况,及其在4种芽诱导培养基中的叶段芽诱导率并观察了70%酒精和0.1%升汞不同处理时间的灭菌效果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用酒精处理20~30 s和升汞处理10~12min灭菌效果理想,萌发率高;种子萌发率在1/2MS培养基中要比MS培养基高;芽诱导率以汕油523最高,在芽诱导培养基1中为93.1%,汕油31最差,在芽诱导培养基2中仅为9.5%.  相似文献   

10.
大麻花粉萌发的影响因子及花粉储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Ca2 浓度、温度对6个不同熟性的大庥品种的花粉进行萌发研究,结果表明:大麻花粉培养以15%蔗糖 80 mg/L硼酸的液体培养基时花粉的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则以硼酸浓度为20mg/L时最快,加入Ca2 则抑制花粉萌发,培养温度25℃最好.花粉储存中,常温下,未干燥的大麻花粉生活力只能保持3d(天);干燥、密封后在1-4℃条件下花粉活力最多可保持30d;干燥、密封后在-20℃条件下,储存120d后的花粉还有较高的萌发率(34%).  相似文献   

11.
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菜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技术研究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菜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硼、尿素、锌、钼、6-苄基腺嘌呤(BA)和萘乙酸(NAA)对花粉萌发均有促进作用。0.01%的硼砂和0.1%的尿素、0.1mg/L的硫酸锌、10~40mg/L的钼酸钠、1mg/L的BA和10mg/L的NAA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花器官外形、花粉形态与大小、花粉量、花粉育性与萌发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在0℃<日均温<10℃下开花,D6A充分表现出雄性不育,尽管有微粉存在,但花粉败育率高,花粉萌发率极低,花粉管长度较短,因而受精能力弱.  相似文献   

13.
澳洲坚果开花授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基地观察澳洲坚果花的生长动态及访花者的访花规律;琼脂法测定澳洲坚果花粉的萌发率;联苯氨-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柱头与花药之间的距离为(5.1±1)mm,开花后花粉堆积在柱头上;5个品种中D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为66%;开花前1天与开花第1天的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长度最长,平均分别为63%和64.1μm;澳洲坚果的柱头可授期可达10d,最佳可授期是开花前1天和开花第1、2天。澳洲坚果访花昆虫在访花期有2个活动高峰期,即11:00~12:00和15:00~17:00,开放当天的花序和盛花期树上的访花者最多。访花者以膜翅目、双翅目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14.
小麦化粉的离体萌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适合小麦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有效的离体萌发方法体系,以小麦品种西农137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组合的蔗糖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在小麦花粉离体萌发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硼酸(H3BO3)、钙离子(Ca2 )以及生理活性类物质维生素B1(VB1)对小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定浓度的蔗糖、PEG4000、H3BO3、Ca2 对小麦花粉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VB1对花粉萌发的效果不明显;(2)18%蔗糖 9%PEG4000 2 g/L Ca(NO3)2.4H2O 60 mg/L H3BO3的培养基成分比较适合小麦花粉的离体萌发;(3)在28℃的条件下培养50 min最适合小麦花粉的萌发及观察与统计;(4)在上述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直接采用本研究设计的离心管封闭培养方法可使西农1376的花粉萌发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小麦花粉的离体萌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适合小麦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有效的离体萌发方法体系,以小麦品种西农137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组合的蔗糖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在小麦花粉离体萌发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硼酸(H3BO3)、钙离子(Ca2 )以及生理活性类物质维生素B1(VB1)对小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定浓度的蔗糖、PEG4000、H3BO3、Ca2 对小麦花粉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VB1对花粉萌发的效果不明显;(2)18%蔗糖 9% PEG4000 2 g/L Ca(NO3)2·4H2O 60 mg/L H3BO3的培养基成分比较适合小麦花粉的离体萌发;(3)在28℃的条件下培养50 min最适合小麦花粉的萌发及观察与统计;(4)在上述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直接采用本研究设计的离心管封闭培养方法可使西农1376的花粉萌发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种苗处理方式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旱条件下,两下甘蔗品种剥叶不砍种处理的出苗率、成茎率、有效茎数高于肃叶砍种浸种的,而且具有较高的净光合强度、蒸腾强度、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甘蔗蔗糖分。在春季雨水较多的1998年,新台糖16号剥叶砍种浸种消毒处理的甘蔗产量最高;在春季连续干旱的1999年,桂糖11号剥叶不砍种的甘蔗产量是两个品种4种砍种处理中最高,增产幅度11.94%-69.86%。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温敏不育系在可育和不育温度条件下的花粉发育情况,通过人工控温的方法对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017-310和A3017-312减数分裂期分别处在不育和可育温度条件下的花粉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温度条件(12~16℃)下,花粉粒多数败育,I2-KI染色不着色,染色不均匀,约1/3花粉粒发育至单核中后期或双核早期发生败育,大部分花粉粒发育到二核后期或三核期发生败育(染败),两个系的花粉粒碘染败育率分别为98.7%和99.0%,花粉萌发势分别为0.7%和0.5%,花药不开裂、不散粉,自交结实率均为0;可育温度条件下(正常分蘖穗为18~22℃,再生分蘖穗为20~25℃),花粉粒多数正常,花药能正常开裂、散粉,花粉粒在这两种可育温度条件下碘染的败育率无差异,均约为20%.花粉萌发势随温度升高而增加,A3017—310由60.7%增为71.5%。A3017-312由27.4%提高为63.1%;自交结实率(国际法)为34.6%~113.7%。A3017—310和A3017—312株系来源于同一组合的F6代,它们在不同的可育条件下,育性恢复程度有所不同,表明YS型温敏不育系在育性转换为可育后控制自交结实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闽糖92.505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从选15为母本、CP73—1547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糖、早熟、宿根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在福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2.505每公顷蔗茎产量118.424t,11月至翌年2月份平均蔗糖份(绝对值)15.06%,每公顷含糖量17.887t,比福建目前主栽品种闽糖70.611增产24.30%、蔗糖份提高0.87个百分点、增糖32.20%。  相似文献   

19.
增加甘蔗生长速、糖产量和耐霜性将促进由霜冻引起的甘蔗品质下降,糖产量降低等边缘气候区的甘蔗生长。甜菜碱起渗透防护剂的作用,促进对水份的吸收和滞留,保护和稳定在胁迫务件下植物细胞中的大分子。本研究研究了甜菜碱对甘蔗生长速和糖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用甜菜碱处理甘蔗幼苗能否抵抗霜冻的危害。所用甘蔗品种有CP79—318,HoCP91—555,L,CP85—384和HoCP85—845。最初对植株任意喷洒一次甜菜碱(防冻),或是每两周喷洒一次(促进生长)0.1M的加了表面活性剂的甜菜碱溶液。在随后的两次田间试验中,单独施用的甜菜碱的用量为1.25,2.5和5公斤,英亩。结果表明,甜菜碱使甘蔗幼苗在-1.0℃时的存活率增加了大约20%,每两周用甜菜碱处理一次的蔗苗的生长速是未处理蔗苗的两倍。用2.5公斤/英亩甜菜碱处理的甘蔗,其糖产量净增11.6%。所以,在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时,施用甜菜碱能使蔗苗积累显著增加,从而使其生长速和糖产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全国甘蔗新品种(系)联合区域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甘蔗新品种(系)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最高的是粤糖96—86,比CK1、CK2分别增产16.19%和10.23%,最低的是福农98-10100;平均蔗糖分以桂糖94—116最高,居参试品系之首,比CK1、CK2分别高出1.51和1.06个百分点,最低的是粤糖92—1287;公顷含糖量最高的也是桂糖94—116。比CK1、CK2增产24.69%和14.95%,最低的是福农95—17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