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枣采后生理及贮藏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枣(ZizyphusjujubaMill.)原产中国。鲜枣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高,果实一经变软,维生素C几乎全部被氧化。鲜枣果实具有独特的采后生理特点,贮藏保鲜难度较大。综述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鲜枣采后生理包括果实形态、呼吸类型、内源激素、软化机理及营养成分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影响鲜枣贮藏寿命的外界因子及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鲜刺采后生理及贮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生  李建华 《果树科学》1999,16(3):219-223
枣原产中国。鲜枣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高,果实一经变软,维生素C几乎全部被氧化。鲜刺果具有独特的采后生理特点,贮藏保鲜难度较大。综述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鲜枣采后生理包括果实形态、呼吸类型、内源激素、软化机理及营养成分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影响鲜枣贮藏寿命的外界因子及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鲜枣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是我国特有的果树树种之一,鲜枣营养丰富,肉脆味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然而鲜枣很难贮藏,采后在自然条件下仅能保持几天的鲜脆状态,果肉很快软化变褐,Vc大量被氧化,故长期以来多用于加工或晾晒制干.因此,了解并掌握鲜枣的贮藏保鲜技术,以提高枣产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鲜枣质地酥脆,口感甜润,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过去由于种种原因。鲜枣供应期很短,枣采收后主要进行晾晒干制(红枣)或加工成蜜饯,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保鲜技术的进步,鲜枣供应期延长,经济效益成倍增加,大大提高了采后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影响鲜食枣贮藏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枣具有独特的采后生理特点,极不耐贮藏。枣果采摘后,在常温下只有几天的鲜脆状态,很快就会失水萎蔫或腐烂。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如果没有完善的措施,烂果率也很高。因此,了解鲜食枣贮藏的影响因素,把握好贮藏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灵武长枣贮藏保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灵武长枣鲜枣为贮藏试材.采用PE打孔保鲜袋+气调剂包装的鲜枣贮藏效果好;采前喷布0.2%氯化钙溶液的鲜枣耐贮藏;贮前用鲜枣专用保鲜剂浸泡.能明显降低贮藏中枣果的霉烂率;随着色度的增加贮藏好果率降低;早成熟的枣不耐贮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的果实贮藏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任小林  吕燕荣 《果树学报》2011,(6):998-1004
为研究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TH)与枣果实生长及成熟软化的关系,采用普通PCR及3’RACE扩增技术,从鲜枣品种梨枣和沾化冬枣中均克隆到XTH基因的部分序列;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2个鲜枣品种的不同生长期其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XT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梨枣和沾化冬枣中克隆的XTH基因片...  相似文献   

8.
鲜枣贮藏期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鲜枣采后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进行了概述。贮藏期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包括枣果的酒化、褐变和低温伤害;病原菌在田间的潜伏侵染和采后的伤口侵染是引起枣果贮藏病害的主要原因,其病原菌的种类既有真菌也有细菌。枣果病原菌潜伏侵染的病理机制是今后侵染性病害的研究热点。减少枣果的采后病害可以通过田间综合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和入库前的消毒处理等措施来解决。生物防治是控制枣果采后病害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鲜枣果实外观美,脆甜可口,营养丰富,素有“活维生素丸”之称,鲜枣很难贮藏,室温下不做任何处理,3~5天即失去新鲜状态,营养价值大大降低,果实失脆,口感差,通过科学合理的冷库贮藏可以延长枣果的保鲜期。1采前措施1.1采前喷药采前半个月对树冠及枣果喷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加0.2  相似文献   

10.
以鲜食品种的枣为原料,加工制成鲜冬汁,破碎打浆后的原料要经高温瞬时杀菌、保温酶解、压滤、脱胶、冻融澄清、粗滤、硅藻土过滤、加热和气压精滤等过程,即可以生产出澄清枣汁。产品保有鲜本原有风味和营养价值,不浑浊,不分层,无沉淀。试验确定了加工鲜枣澄清汁的工艺流程和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1.
南方枣果的采收及贮运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鲜枣含水量高,皮薄肉脆,易受机械损伤和病原微生物侵染,加之采后呼吸旺盛,极易失水皱缩,常温下自然存放几天就失去鲜脆状态,耐贮性差,对贮藏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下面将枣果采收及  相似文献   

12.
枣果贮藏保鲜宋宪军唐福霞唐春玲申亚(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451150)(新郑市林业局鲜枣收获后在室温下存放5天,失重达8%,并失去鲜脆状态;如果存放8天,失重达14%,果实完全皱缩,维生素大量被破坏。现将鲜枣简易贮藏法和冷库冷藏法介绍如下。1简易贮...  相似文献   

13.
枣品种金丝新4号引种及高接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8年,在河北省献县进行金丝新4号枣品种引种和高接丰产栽培试验。经8年观察,该品种平均单果重11.3g,果实大、外形美观、风味甘甜、品质上乘。鲜枣适采期20~30天,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3.80%,干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4.60%。高接第2年开始结果,第5年以后每667m2干枣产量在560kg以上。抗枣炭疽病、轮纹病,抗裂果。在河北省献县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枣原产我国,分布广,历史久,资源丰富,良种多。枣的果实外美观,风味好,营养丰富,尤其富含维生素 C。据分析,每百克鲜枣果肉中维生素C 的含量高达300—600毫克,比苹果高70—100倍,比柑桔高7—10倍,比含维生素 C 高的中华猕猴桃高4—6倍。在一般条件下,鲜枣采后仅能保持几天的新鲜状态,长期以来,枣果用于晾晒干枣或做蜜枣、酒枣等加工品,但鲜枣一经失去新鲜状态,维生素 C 则大量被破坏,据分析,干枣维生素 C 的含  相似文献   

15.
冬枣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是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研究室和有关单位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培育出的一种特大型晚熟枣新品种,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扶贫项目。 冬枣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成熟。平均果重40克左右,最大有80克。当年种植,每棵就可收鲜枣1公斤左右,还可采收50~100个接穗,一户种上百棵冬枣,收入就相当可观,成龄后收入还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枣业是我国独有的果业,入世后,将遇上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鲜枣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C含量丰富,是倍受国内和西方国家青睐的营养果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吨鲜枣价值相当于30t苹果。枣有耐涝,耐盐碱,耐瘠薄,抗旱,病虫害较轻,易管理,结果早,效益高等特点,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因此.开发我国独有的大果型鲜枣和特色观赏枣,具有广阔的前景。山东和河南已用野生酸枣进行嫁接,广西灌阳县也在扩大发展,将形成南方出口大基地。  相似文献   

17.
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含有比一般水果高1倍多的糖分及较多的蛋白质、脂肪、铁、磷、钙等物质,维生素C含量高达300~600毫克/100克,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能。但鲜枣采后在自然条件下存放,仅有几天的鲜脆期,果肉会很快软化变褐。因此,延长鲜食枣的贮藏保鲜期,对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调节和  相似文献   

18.
枣采后果肉软化的生化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梁小娥  王三宝 《园艺学报》1998,25(4):333-337
枣采后在软化过程中,果肉淀粉含量下降,淀粉酶活性上升,原果胶含量减少,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下降;果肉薄壁细胞内含物减少乃至降解成丝状,细胞壁中胶层降解,相邻细胞分离,细胞壁保留。半红期采收的鲜枣采后果皮能够继续转红,果肉的软化发生在果实全红之后,果肉颜色的变化可指示果肉软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鲜枣酸甜适口,营养丰富,但保存期短,鲜贮困难。我们于1995年~1998年连续4年进行了贮藏试验,所用品种为九月青和扁核酸,贮藏时间最长可达60天,基本保持了枣果原有硬度及风味。贮后枣果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经济效益较好。具体做法是:(1)在普通冷库内...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检测结合QuEChERS前处理方法建立了鲜枣中21种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定量限为5~20μg/kg。通过测定145个鲜枣样品中21种目标农药的残留水平,发现36%鲜枣样品中存在较低水平的农药残留检出。通过膳食风险评估(%ADI)发现,鲜枣样品中残留农药%ADI在12.9%以下,远低于100%,表明鲜枣中目标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