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化和空间化表达是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从人类活动基础、人类活动方式、人类活动结果3个方面构建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法等方法 ,综合运用统计、遥感、地形和交通数据,对宁夏中部典型生态脆弱区人类活动强度进行空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对松鼠行为直接观察的方法。在城市中栖息的松鼠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在城市里觅食的松鼠对共存于环境中的人类活动产生应激行为。松鼠经历的人类活动主要是行人和车辆以及二者发出的噪音。以目标取样、连续观察的方法研究松鼠对行人和车辆活动的行为反应,结果发现松鼠对人类活动干扰在行为上产生适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松鼠会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以完成觅食活动,适应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方法]基于2001—2020年的植被NDVI和地表温度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近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植被生长季植被NDVI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长季植被NDVI的驱动力分析及其贡献率。[结果]近20年来研究区生长季植被NDVI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其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且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研究区中部生长季植被NDVI降低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长季植被NDVI贡献率主要为正值,人类活动因素的贡献率更高,且研究区水系两侧多呈现气候变化抑制、人类活动促进的情况。[结论]关中平原城市群中人类活动对生长季植被NDVI的影响较大,建议在综合因素分析中多重视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4.
重点针对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现状:一是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水资源问题,分析了环境变化与水文循环问题,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水资源演变的影响等。二是分别综述了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水资源定性分析研究与定量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干旱内陆河地区,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响应机制与定量识别的研究还相对欠缺的结论。三是提出在干旱区应加强进行定量识别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相互影响的互馈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山川河流的分布,森林覆盖、耕地开发等各种不同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很大影响,而人类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形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但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对地表形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特别在世界人口日益增多,人类活动更加频繁的今天,人类必须很好的认识自然,掌握其规律,使地表,生态系统的改变向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为此,依法治林保护生态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方面对自然景观产生了破坏作用,另一方面对自然景观进行有目的改造和修饰,将自然景观改造为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格局。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人类活动在景观演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农业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以来自然界就不再是一个缓慢变化的生态系统,它的一切变化都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在旧石器时代(距今三百万年至一万二千年),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到农牧业出现后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开始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但由于当时人口数量较少,生产规模比较小,人们的生产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不大。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后,随着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现状,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强度变化情况和空间变化规律.[方法]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变化研究方法.以2000、2005和2012年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高清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我国1∶25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数据,对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近13年来的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展开定量研究,并对其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经过建模计算哈巴雪山人类活动强度及其变化,得出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13年间人类活动强度发生变化主要集中在2005~2012年,2000 ~ 2005年的变化较小.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较高的区域均分布于哈巴雪山以东、金沙江以西的边界地区,这里有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虎跳峡.[结论]哈巴雪山总体保护成效较好,核心区和缓冲区极少有人类活动,很好地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人地关系,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程度,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反作用。(1)只要是人,必需生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其生存、发展必定受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自然条件不仅影响人类生产活动,也影响人类的社会关系、政治组织及其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但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美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新考古学。其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他们将人类社会的研究分成三个层次: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通过环境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分析渭河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为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诊断渭河流域径流序列变异位置,以径流变异之前时间段为基准期,变异点之后时间段为计算期,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渭河流域径流序列分别在1971、1991年发生变异,1972-1991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14.60%,其中降水、蒸发所占比例分别为24.55%和-9.9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85.40%;1992-2005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30.37%(降水占25.00%,蒸发占5.37%),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69.63%。【结论】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径流的减少有决定性影响,平均贡献率接近80%。  相似文献   

11.
于金凤  刘兴学 《甘肃农业》2013,(22):40-41,44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生态平衡失调;植被覆盖率低,质量和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这些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集中表现在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对植被系统的影响、对土壤系统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愈加频繁,对林业资源有着更多的需求,使林区树木数量锐减,同时引发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较大威胁。植树造林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进一步缓解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有利于为人类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然而,由于我国植树造林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相关人员对有效方法加强研究。对此,本文主要从植树造林活动的必要性着手,并分析该活动的不足和提出有效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干扰看人类干扰的合理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又称人类干扰.总结了人类干扰的特点:①干扰方式的相似性与作用时间的同步性;②干扰历时的长期性与作用程度的深刻性;③干扰范围的广泛性与作用方式的多样性;④干扰活动的小尺度与作用后果的大尺度.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自然干扰与人类干扰在作用机制和尺度等方面的差异,指出自然干扰的运行机制对于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由于过度开发、污染和使用不当,土壤正面临着巨大威胁。介绍了土壤的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提出了人类活动与土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风景区景观结构与旅游价值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未利用地比为人类活动强度指标,对研究区域中的5个景区的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强度对景观格局和结构指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景观格局的复杂程度变小,景观破碎度加大,人工干预较大的景观类型如居民用地、农田的分离度变小,自然或半自然的未利用地和林地的分离度变大。景观结构指标可以用来描述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风景区的景观多样性高于一些经济更发达地区,低于一些农业与湿地景观。风景区的旅游价值越高的景区,景观多样性越低。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趋势分析探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结合Hurst指数法以研究黄土高原植被的可持续性,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区域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的植被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减趋势,1982—2015年NDVI变化总体上呈弱上升趋势,2000年是NDVI时间序列的转折点,NDVI上升速度加快;2)Hurst指数表明研究区NDVI的未来变化趋势呈现持续性和反持续性的区域分别占13.70%和86.30%;3)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平均温度和降水对黄土高原NDVI均有显著影响,并且平均温度和降水对NDVI的综合影响更加明显;4)根据残差分析发现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变化也有影响,改善和破坏作用并存。因此,1982—2015年黄土高原植被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因子对植被恢复的贡献率4.56%,非气象因子(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的贡献率为32.74%。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开垦和开发活动使湿地鸟类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三江平原湿地鸟类的主要人为干扰方式有农业开垦、城市开发、水利工程、采矿、道路与桥梁的修建和旅游等,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定量分析人类活动的主要干扰方式对湿地鸟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对湿地鸟类的干扰是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强,鸟类丰富度与干扰度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新能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物质的,人类活动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映,而人类维持生命、从事发展活动又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实现的。一切能量来自于能源,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光、热、动力的能量来源,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水沙变化问题,基于无定河流域1961~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及水土保持措施数据,分析了流域径流泥沙的变化,并定量分解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泥沙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1~2012年无定河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均显著减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突变分别发生在1986年和1978年。根据弹性系数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得出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8.75%和79.02%,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1.25%和20.98%。根据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方法得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7.78%和12.2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水沙变化问题,基于无定河流域1961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及水土保持措施数据,分析了流域径流泥沙的变化,并定量分解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泥沙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1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及水土保持措施数据,分析了流域径流泥沙的变化,并定量分解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泥沙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12012年无定河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均显著减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突变分别发生在1986年和1978年。根据弹性系数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得出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8.75%和79.02%,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1.25%和20.98%。根据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方法得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7.78%和1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