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提高脆肉鲩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并降低其冷藏中产生的腥臭,本文研究了生姜对脆肉鲩活体运输过程中抗疲劳、抗缺氧的作用及其在脆肉鲩死亡后对鱼体保鲜的效果。分别采用0.02、0.04、0.08、0.16、0.32 mg/L生姜汁溶液浸泡驯化养殖后置于缺氧环境下的脆肉鲩测定其低氧耐受时间、鱼肉生化指标,同时在不同水温(10、15、20、25℃)条件下用0.08 mg/L生姜汁进行活体运输试验,监测其存活率,并在4℃冷藏条件下对活体运输窒息死亡的脆肉鲩关键保鲜指标和肉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0.08 mg/L生姜汁浸泡处理可显著延长脆肉鲩的低氧耐受时间(P0.05),提高脆肉鲩活体运输24 h的存活率,体内乳酸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降低(P0.05);4℃冷藏条件下,在0.8 mg/L生姜汁溶液驯化养殖后的脆肉鲩活体运输死亡后其微生物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三甲胺含量均较对照组低,且肉质品质明显优于不用生姜汁浸泡的对照组,延长保鲜期或货架期6 d以上。因此,将生姜运用于淡水鱼类活体运输具有可行性,但仍需对其他淡水鱼品种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探索生姜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竞争和补偿是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生态学原理之一。于2017—2020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包括3个玉米/豆科间作体系,即玉米/豌豆(maize/pea,M/P)、玉米/蚕豆(maize/fababean,M/F)、玉米/大豆(maize/soybean,M/S),4个单作种植体系,即单作豌豆(solepea,SP)、单作蚕豆(solefababean,SF)、单作大豆(sole soybean, SS)、单作玉米(sole maize, SM)。通过测定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分析间作作物增产率、豆科对玉米竞争力(aggressivity, A)、间作体系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净效应(net effect, NE)、补偿效应(complementarity effect,CE)和选择效应(selectioneffect,SE),以明确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在3个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中的角色。结果表明:4年平均, M/P、M/F和M/S的LER分别为1.30、1.31和1.13,大豆偏土地当量比小于0.5,豌豆和蚕豆偏土地当量比大于0...  相似文献   

3.
六堡茶的理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六堡茶散茶和砖茶(2006年产)的主要功能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光谱学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及色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六堡茶散茶和砖茶的主要化学功能成分分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9.81±0.073)和(2.37±0.011)mg/g,未检测出茶氨酸;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8.45±1.03)和(47.55±1.19)mg/g;游离蛋白质含量为13.28±0.53)和(11.41±1.71)mg/g;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4.24±0.063)和(2.37±0.011)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8.30±0.10)和(29.28±0.059)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31.09±8.41)和(95.61±0.58)mg/g,儿茶素类单体分别有8和7种检出,并分析了其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35.68±9.22)和(305.22±7.76)mg/g。用L*a*b*表色系分析了六堡茶和普洱茶茶汤的色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六堡茶茶汤在205nm和272nm处近有特征吸收峰。得出结论: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呈现典型的黑茶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学德 《作物学报》2000,26(1):14-19
对普通小麦×东方旱麦草这一完全不育属间杂种F1的无性系在培养基组成、 外植体大小对诱导率的影响和接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建立了对其进行长期保存的技术体系: 选择2n=35的F1正常植株为培养对象, 以1.1~3.0 cm的幼穗为外植体, 剪切足够细碎后接种于MS诱导培养基(MS无机元素+W14有机成分+400 mg/L LH+150 mg/L  相似文献   

5.
在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养殖水体中添加一定浓度氯制剂,研究了漂白粉、漂粉精、强氯精和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高亚硝酸盐和高硝酸盐消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4种氯制剂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消除都有显著性效果(P<0.05),水体中氨氮在试验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浓度为0.00 mg/L;二氧化氯组消除效果最明显,30 min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消除率高达99%、100%,处理组和空白组的硝酸盐浓度为(0.15±0.72)、(16.82±0.97) mg/L,亚硝酸盐浓度为(0.07±0.01)、(19.95±0.61) mg/L,强氯精次之,漂白粉效果最差,30 min时消除率分别为50%、38%,漂白粉和空白组硝酸盐的浓度为(8.49±0.66)、(16.82±0.97) mg/L,亚硝酸盐浓度为(12.33±0.48)、(19.95±0.6) mg/L;水体的pH值在试验后,各处理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空白组pH 7.63±0.10,强氯精和二氧化氯添加组,pH值都为降低趋势,二氧化氯组pH值降幅最大(pH 2.68±0.06),漂白粉和漂粉精添加组,pH值呈升高趋势,漂白粉组pH值升幅最大(pH 9.6)。通过本试验的研究,4种氯制剂在消除养殖废水中高亚硝酸盐效果显著,并且无氨氮累积,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对于养殖废水的处理排放及循环使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乙酸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本研究分别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141上清液(对照组)、W141-07 (△aldh6)上清液及1.5 g/L乙酸添加至对数生长期的W141发酵液中,检测2,3-BD产量、乙酰乳酸合成酶(ILV2)及2,3-丁二醇脱氢酶(BDH1)酶活。结果表明:当添加1.5 g/L乙酸时,2,3-BD产量、ILV2和BDH1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01±0.04 g/L、1.41±0.03 U/mg和0.12±0.002 U/mg,且较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测定3组条件下ilv2(24 h)和bdh1(60 h)基因的表达情况时发现,添加W141-07上清液后,ilv2和bdh1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下调了31.6%和25.0%;而添加1.5 g/L乙酸后,ilv2和bdh1的表达量均发生上调,分别是对照组的4.38及1.24倍。表明乙酸可作为信号分子驱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2,3-BD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反季节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本实验在合理投饵、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投放健康优质虾苗、应用微生态制剂和微管充氧等措施,结合虾池水质理化因子(D.O、透明度、pH、盐度、NH4+-N)和病原生物(弧菌、WSSV、TSV)的实时监测,结果显示,养殖期间水温、透明度、pH、盐度、溶解氧分别保持在19.5~26.7℃,平均(22.94±0.63)℃;23.2~59.1 cm,平均(37.8±12.0)cm;7.7~8.5,平均(8.1±0.0.2) pH酸碱度?、30.0‰~33.5‰,平均(31.72±0.84)‰,4.0~6.0 mg/L,平均(5.13±0.38)mg/L,虾池氨氮控制在0.05~1.30 mg/L,平均(0.59±0.09)mg/L,池水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分别控制在(5.05~19.23×104) cfu/mL,平均(10.92±3.45×104) cfu/mL,(0.45~3.71×104) cfu/mL,平均(1.14±0.73×104) cfu/mL。养殖期间对虾体长生长(L)与养殖天数(天)的回归方程:l=0.087d+0.1968(r=0.9843) ,体重生长(W)与养殖天数(天)的回归方程:W=0.0001d2.3847(r=0.9948)。28口实验虾池中只有5口的产量低于500 kg/666.67m2,占17.86%,其余虾池对虾产量均达到500 kg/666.67m2以上,其中有39.29%的虾池产量达到500~1000 kg/666.67m2;28.57%的虾池产量1000~1250 kg/666.67m2;10.71%的虾池产量1250~1500 kg/666.67m2;3.57%的虾池产量1500 kg/666.67m2以上,平均产量(769.08±440.22)kg/666.67m2,对虾平均成活率为(67.84±15.23)%,饵料系数(1.27±0.83)。  相似文献   

8.
对恒温孵化人工统一提前破壳与自然出壳的中华鳖稚鳖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实验比较,试验在记录积温28800-30000℃?h?d时人工提前统一破壳,结果表明:人工提前统一剥壳对中华鳖存活率和稚鳖的体质无不良影响,经30d养殖的稚鳖苗达到一级标准,其生长比速、生长指标指标与自然出壳的中华鳖稚鳖差异不显著(P<0.05);而生长常数、特定生长率、生长系数指标则显著优于同期受精和孵化的自然出壳稚鳖(P>0.01)。实验证明,人工破壳的稚鳖比同时受精、同批孵化及延迟十天产出的受精卵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稚鳖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2003年和2004年两年的试验比较表明,人工提前破壳稚鳖的生长系数(W末重/W始重)分别为2.932±0.094、2.808±0.074,与同批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差异达到21.47%--45.9%,达极显著水平(F=124.6 >F0.01);人工提前破壳稚鳖养殖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5365±0.1532、1.4777±0.1325,与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的特定生长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68.5 >F0.01);人工提前破壳稚鳖养殖的生长常数分别为0.112±0.001、0.107±0.002,与与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差异达146.5%--302.7%,达极显著水平(F=1684.5>F0.01)。人工提前破壳孵化的稚鳖具备摄食强度大、抗逆性强、不易感染病虫害等优势,可为周年养殖稚鳖的生长赢取时间,是培育大规格稚鳖、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中华鳖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GIFT)成鱼体长、全长、体高和体宽对体重的影响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罗非鱼生长性状之间的差别。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各养殖密度下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不显著变量进行了剔除。结果发现:除在养殖密度为18000尾/hm2和22500尾/hm2时体长和全长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养殖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养殖密度下对体重影响最大的变量分别是体长(18000尾/hm2)、体宽(22500尾/hm2)、全长(27000尾/hm2),回归方程中,在养殖密度为22500尾/hm2时全长和体高被剔除,在养殖密度分别为18000尾/hm2和27000尾/hm2时体长被剔除。不同养殖密度下同日龄吉富罗非鱼的其他生长指标对体重的影响存在差别,在选育时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叶片保护率评价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尝试采用叶片保护率评价阿维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2龄、3龄幼虫的毒力,以期为该药毒力的准确评价提供资料。【研究方法】浸叶法测定阿维菌素对小菜蛾2龄、3龄幼虫室内毒力的同时,观察记录24h、48h、72h校正死亡率、叶片保护率【结果】对小菜蛾2龄幼虫,24h、48h、72h的LC50分别为>10.00mg/L、2.87mg/L、0.56mg/L;相同时间内PC50分别为0.25 mg/L、0.82mg/L、1.43mg/L。对3龄幼虫,24h、48h、72h的LC50分别为>10.00mg/L、6.20mg/L、3.00mg/L;相同时间内PC50分别为<0.16mg/L、0.04mg/L、4.25mg/L。【结论】根据叶片保护率,可以发现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影响快,但是当阿维菌素毒力达到稳定时,必须有较高的校正死亡率,否则达不到理想的叶面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补饲水平对努比亚母羊体况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12月龄努比亚羊75只集中配种,配种后将母羊分随机分为3组,分别补饲复合预混料+尿素、浓缩料和精料补充料,在配种时、妊娠100d、妊娠150d进行体重、体况、体尺测量,同时记录母羊产羔数。结果表明:补饲精料补充料的母羊体重、增重和胸围均大于补饲浓缩料组和补饲尿素组,三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产羔数与母羊体况BCS和体况指数BCI密切相关,产0只羔羊母羊BCS和BCI在整个试验期间几乎没有变化,产1~3只羔的母羊BCS和BCI整个妊娠期都处于上升趋势。三组母羊产羔数分别为1.00±0.76、1.44±0.51、1.83±0.49只,羔羊出生重分别为2.25±0.18、2.51±0.37、2.64±0.40kg,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母羊妊娠期体BCS和BCI变化情况一致,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妊娠150d母羊的体况BCS和体况指数BCI与产羔数显著相关,产羔数 =-0.4177BCS2+3.727BCS–4.9185(R2=0.9984),产羔数=-0.0018BCI2+0.2795BCI-7.2278(R2=0.9985)。  相似文献   

12.
山麻鸭血液生化指标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山麻鸭有关血液生化指标与产蛋性能之间的关系,对该鸭品种的早期择提供科学依据,测定分析了山麻鸭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产蛋数。结果表明,山麻鸭的总蛋白(TP)含量为(67.571±5.522)g/L,白蛋白(ALB)含量为(23.371±3.296)g/L,球蛋白(GLB)含量为(44.289±3.252)g/L,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为(48.022±11.036)U/L,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为(37.622±21.895)U/L,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为(3.333±1.945)U/L,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为(187.511±106.655)U/L,总胆固醇(CHOL)含量为(4.231±1.049)mmol/L,甘油三脂(TG)含量为(15.704±4.925)mmol/L,产蛋数(EP)为(100.040±8.166)枚。且山麻鸭的EP与TP、ALB、GLB、CHOL和TG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p<0.01或p<0.05)。同时,对山麻鸭产蛋数的选择,采用通径系数比相关系数要更加准确。根据产蛋数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采取向后淘汰法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为:Y=-16.580x1+16.501x2+16.595x3+97.187,经F检验,其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p<0.05),各偏回归系数也达显著水平(p<0.05),相关指数达到0.897。  相似文献   

13.
红鳍东方鲀幼鱼相互残食的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有效预防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ges)鱼互相残食现象,提高育苗成活率。本研究以红鳍东方鲀为实验对象,于2011年4-7月期间,选取全长9.8~24.9 mm的红鳍东方鲀进行试验观察。研究了密度、浑浊度、饥饿、投喂状态、规格对每种鱼苗相互残食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全长9.8~24.9 mm的红鳍东方鲀幼鱼相互残食现象很激烈,死亡主要是由头先型相互残食引起的。投喂状态、个体大小差异、放养密度、饥饿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相互残食行为影响极显著,投喂不充分是导致红鳍东方鲀幼鱼发生相互残食的主要原因,当密度为4尾/L时,投喂不充分,相互残食死亡率最高为58%。  相似文献   

14.
淮南麻黄鸡蛋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6个淮南麻黄鸡鸡蛋进行了蛋品质测定,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30周龄平均蛋重为43.49±2.79 g、蛋形指数为1.28±0.05、蛋壳厚度为0.42±0.03 mm、蛋壳强度为4.75±0.80 kg/cm2、蛋黄色泽为5.85±1.03、哈氏单位平均为85.06±5.29、蛋黄比率为31.53%±3.00%。蛋壳颜色以粉色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69.0%。相关分析表明,蛋重与蛋壳强度、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蛋黄色泽与哈氏单位、哈氏单位与蛋黄比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蛋重与蛋壳厚度呈显著相关(P<0.05)。总体而言,淮南麻黄鸡有较好的蛋品质,在今后蛋品质遗传改良中,应该以提高蛋重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冬枣’子代种子萌发及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施‘冬枣’遗传改良方案,以采自山西柳林自然授粉获得的‘冬枣’子代种子为材料,测量种子横、纵径、种仁率等基本形态指标,并进一步研究种子萌发最适条件和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适宜培养基。结果表明:(1)‘冬枣’子代种子横径为(8.62±0.05) mm,纵径为(17.95±0.05) mm,千粒重为(54.27±4.62) g,种仁率为(64.17±3.82)%,‘冬枣’属于种仁率较高的枣树品种。(2)种仁在含有GA3 0.4 g/L的萌发培养基中预处理24 h后接种到萌发培养基上,最有利于种仁萌发,萌发率可达100%;液体萌发培养基稍好于固体萌发培养基,但未达显著水平。(3)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TDZ 1.0 mg/L+蔗糖30 g/L,诱导率为(60.00±3.02)%。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植烟区不同肥力植烟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重庆市植烟区不同肥力植烟土壤氮素矿化规律,求得土壤氮素矿化参数,并探讨了氮素矿化潜势(N0)、有机质、全氮、pH、碱解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培养,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氮素的矿化过程,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r高肥力土=0.976、r中肥力土=0.986、r低肥力土=0.996),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量存在显著差异。矿化潜势(N0)为:高肥力土(25.0mg?kg-1±0.60)﹥中肥力土(21.5mg?kg-1±0.61)﹥低肥力土(19.7mg?kg-1±1.14);矿化速率(k)为:低肥力土(0.1596mg?kg-1?d-1±0.0104)﹥中肥力土(0.1492mg?kg-1?d-1±0.0155)﹥高肥力土(0.1029mg?kg-1?d-1±0.0071)。矿化潜势(N0)与全氮、有机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9和0.9788,与pH之间呈负相关(R=-0.9784)。表明不同肥力植烟土壤的供氮能力存在差异,在肥料管理上要因土、因时施肥。  相似文献   

17.
布尔山羊公羊身体质量与精液品质和生殖激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33-336
[目的]为了对布尔山羊公羊进行更科学的养殖和更合理的选择与利用,[方法]对24只不同身体质量的2~3岁布尔山羊公羊精液品质和血清生殖激素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表明:BMI<60kg/m2公羊采精量较低,为0.79±0.03 mL。BMI>80kg/m2公羊虽然采精量较多(1.02±0.07 mL),但精液密度和活力较差。BMI=60~80kg/m2公羊的采精量居中,为0.95±0.12,但精液密度为28.32±4.08亿/mL,明显高于BMI<60kg/m2组(31.93b±2.06亿/mL)和BMI>80kg/m2组(25.96a±3.23亿/mL)(P<0.05),而且精子活率高,畸形精子较少。体质量较差的公羊血清睾酮、雌二醇和促卵泡素水平也较低,这三项指标与采精量呈正相关。[结论] 生产中保持公羊良好的体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珠海河鲀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珠海市的河鲀品种与毒性情况。在珠海市范围内各渔市场和养殖场内搜集不同河鲀种类,包括野生和人工养殖品种,经鉴定后再利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分析不同种类河鲀体内所含毒性大小。结果表明:在此研究期间总共搜集到8个河鲀品种,分别隶属于2科3属,它们是四齿鲀科(真河鲀科)中的兔头鲀属和东方鲀属以及二齿鲀科(棘鲀科)中的刺鲀属。除了暗纹东方鲀是人工养殖品种外,其他所有品种都是在沿海或近海捕获的野生河鲀品种。通过小鼠生物检测实验结果得出韦氏兔鲀、暗纹东方鲀和六斑刺鲀全身含河鲀毒素均低于10鼠当量/g,可视为无毒并可供食用品种。弓斑东方鲀只有肝脏有弱毒(10~100鼠当量/g之间)。菊黄东方鲀肝脏含有100鼠当量/g以上的毒素,肠脏含毒介于10~100鼠当量/g之间,其余器官含毒均低于10鼠当量/g。横纹东方鲀的卵巢,肝脏和鱼皮均含有100鼠当量/g以上的毒素,肠脏含毒在10~100鼠当量/g之间,鱼肉则含毒低于10鼠当量/g。根据结果可以毒性分类韦氏兔鲀、暗纹东方鲀和六斑刺鲀为无毒河鲀,弓斑东方鲀为弱毒河鲀,而菊黄东方鲀和横纹东方鲀均为强毒河鲀,前者毒素主要集中在肝脏,后者在肝脏、鱼皮和卵巢。  相似文献   

19.
文冠果不同群体果实和种子性状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文冠果不同群体的果实数量和质量性状以及相应的种仁含油和脂肪酸成分含量调查,研究文冠果的群体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文冠果群体在成熟果数量、干果重与相应的种子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上变异较大,其中7#群体表现较好,其相应值分别(8.9±0.4)个、(39.40±0.8) g、(23.5±0.5)粒和(809.1±9.5) g。不同群体的脂肪酸含量和种仁油脂肪酸化学成分含量分析亦存在差异,其中7#群体的含油量和脂肪酸成分结构中碳数≤18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59.27±0.42)%和87.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