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检疫不仅是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证动物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规范的动物检疫可以降低或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主要对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原则及检疫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目前,动物检疫不仅是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证动物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规范的动物检疫可以降低或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主要对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原则及检疫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是为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所采取的强制性的措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与畜牧业健康发展。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养殖环节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是新时期动物防疫监督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作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动物检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动物检疫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动物疫情的传播和扩散,防止染疫动物进入到市场当中,进而使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保证,从而保障了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保护了广大养殖业主的生产安全.可以说动物检疫工作是对动物疫病进行控制、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最为有效的手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就动物检疫工作的重点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以及借鉴,有效提高我市动物检疫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畜禽养殖业是我县广大农民的支柱产业,是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搞好动物检疫是在有效地控制动物疫情工作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动物检疫工作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产地检疫是检疫工作的关键,是防止患病动物进人流通区域的关键,是促进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养殖业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动物检疫是国家公益性事业,早在1985年国务院发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就列为行政执法范畴,动物检疫工作是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动物检疫员从八十年代就经农业部批准统一着标志服,但各省设计不统一,五花八门,影响了行业执法严肃性,群众难以辩识。2005年清理着装,动物检疫执法标志服被取消,造成了很多弊端,一是动物检疫人员在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执行公务时,着便装,车主拒不接受;二是检疫人员在查处国家禁止经营的动物和动物产品时,违法当事人故意刁难;三是生猪等动物实行定点屠宰,在联合执法检查监督工作中,工商…  相似文献   

7.
动物检疫工作是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保证畜产品安全的最后防线。动物检疫工作在整个动物防疫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动物检疫系统的内部管理是动物检疫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年来我们狠抓动物检疫系统的内部管理,使我市的动物检疫工作上了新台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加强人员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动物检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中的比重也较高,同时畜牧业还是广大农民或养殖人员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因此,对畜牧业应当做好动物防疫工作。1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动物防疫检疫是动物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动物食品质量问题频繁出现,这些问题在告诫我们,应当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动物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动物检疫在预防、控制动物疫病 ,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 ,保护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动物检疫 ,使其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和畜牧业生产服务 ,是广大兽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实践经验 ,认为在实施动物检疫过程中以下几方面应引起重视 :1动物、动物产品装运载工具的卸后消毒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运载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船舶以及饲养用具 ,装载用具 ,货主或承运人必须在装货前和卸货后进行清扫、洗刷 ,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其指定单…  相似文献   

10.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县境内流动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道关口产地检疫,也是确定流动和出栏畜禽的健康品质,保证动物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肉”、喝上“放心奶”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特别是加强产地检疫已经日益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