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由于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有腐蚀性及毒性等特性,使其在储运过程中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损失.因而有必要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对风险的不确定性有所了解.罐区作为石油及产品的主要储存区域,担负着液态油品和可燃气体的收发储存任务.本文以某原油储罐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事故树分析法、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第七版)对其事故原因及其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各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的相应安全防范措施,为降低罐区危险等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石油烃污染场地有显著不同于其它类型污染场地的特征,故以探讨石油烃类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一般方法为目的,选取某典型石油烃污染场地,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得出了该污染场地主要关注污染物为总石油烃。且土壤和地下水中总石油烃均存在超标现象,通过对超标点位进行分析判断原厂石油烃的排放源为生产车间、潜在排放源为罐区,场地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油罐发生泄漏;对土壤和地下水中总石油烃的非致癌危害商与非致癌风险控制值表征,计算结果表明:石油烃污染物已对土壤造成污染,并迁移至地下水,该污染场地可能对居住地人群造成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长安区林地华山松大小蠹危险等级及潜在危险性进行了评定分析,结果为长安区林地华山松大小蠹风险评估综合指标R值为1.64,为中度危险等级,随害虫的繁殖、种群数量的加大,以及外来木材、苗木等调入量增加等,危害风险有增大的可能,应加强华山松大小蠹检疫和监测,采取可持续控制策略和相应营造林及管理技术措施等控制其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石油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危险等级高,消防灭火过程水资源消耗巨大,对石油石化企业消防用、排水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从用、排水角度对火灾事故状态下节水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变电站工程环境风险识别、源项分析,指出了变电站工程的环境风险主要类型为生产设施风险。采用事故树及事故概率分类方法对变电站工程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变电站工程的最大可信事故为变压器火灾、爆炸事故,随之引起生态污染及经济损失等重大事故。针对变电站的潜在环境风险类型及事故概率,制定了变电站工程的应急预案原则,提出了应在明确职责基础上建立应急指挥机构、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形成完整的应急响应体系和规范的响应处置流程,并与地方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梨喀木虱分布状况、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估,其风险评估值R=1.31,辽梨喀木虱属低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7.
外来入侵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综合风险值R为2.16,为高度危险,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我国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这是继“绿色信贷”后我国推出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两部门将于今年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初步建立重点行业基于环境风险程度投保企业或设施目录以及污染损害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计算公式及风险分析等级划分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了麻楝蛀斑螟的风险评估。从中国和广东省的分析区域内的分布情况R1、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R2、潜在危害性R3、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R4、危险性管理难度R5 5个方面进行定性、定量风险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麻楝蛀斑螟在中国的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0.54,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广东省的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0.57,属于低度危险有害危险生物。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输电铁塔因螺栓脱离造成掉线事故的潜在风险,同时也为了减少作业风险和人力浪费,拟设计一种松动状态可视化的高压输电线路螺栓松动警示装置,在保证螺栓抗拉强度、抗剪强度以及预紧力的情况下,对已有型号的螺栓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1.
马正徐  童柳华 《绿色科技》2020,(6):174-176,203
以池州市某矿为例,结合矿山的基本地质环境条件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同时对评估区因建设工程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及自身已存在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并结合灾害类型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评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评估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林木重大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北京地区林木外来重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和策略。在分析我国对重大外来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措施和评价控制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提出了降低重大林木外来有害生物传入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是广东地区重要的蛀干害虫,主要危害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和柑橘属(Citrus)植物。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PRA),从分布和寄主、潜在的危害 性和经济影响、定殖扩散风险、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星天牛的危害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 果显示星天牛在广东地区的风险值 R=1.77,属于中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建议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森林火灾具有分布广、频率高、不确定性强的特点,对森林火灾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可以为有效防治森林火灾发生、降低损失提供参考。从气象、地形、可燃物3个维度构建森林火灾发生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引入犹豫模糊语言描述,提高专家语言评价表达的灵活性。通过犹豫模糊语言混合加权集结算子对语言信息进行集结,得到某区域火灾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该方法被应用到大兴安岭森林某片过火地区,对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崩岗是发生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的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直接影响了生产生活,因此崩岗发生的风险评估是崩岗预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西溪流域为研究区,筛选崩岗的主要影响因子,借助信息量模型构建崩岗风险评估体系,并评估研究区的崩岗风险。结果表明:河网缓冲距离、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可作为评估崩岗发生的主要风险因子;风险因子的梯度分析结果表明,河网缓冲距离近,坡度15°~35°的阳坡,海拔100~500 m,相对高差>50 m,土壤类型为红壤、赤红壤,植被覆盖度0~20%或40%~80%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园地、未利用地的区域易发生崩岗;以河网缓冲距离、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8个筛选因子构建信息量模型,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精度结果良好。信息量模型对崩岗发生风险评估结果良好,可应用于小流域尺度范围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驼梁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驼梁自然保护区生态风险受体与风险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生态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基于旅游开发的整体生态风险处于"轻度"风险状态,其中,旅游客流量增长率和废水处理率是目前制约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正常发挥和旅游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某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现状及问题,对水源地进行了风险源识别、分析,采用评分值叠加定性评估方法,通过源项分析并根据风险源所在保护区内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风险源进行了赋值、计算和评估。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源地最大风险源为流动风险源,其次为农业面源,风险值很高,从风险防控角度来讲不可接受,当地政府应尽快启动水源地的重新选址工作,彻底消除水源地的环境安全隐患。鉴于水源地目前依然承担着供水功能,相应提出了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和环境应急工程措施,为有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石漠化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石漠化风险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石漠化风险评价是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石漠化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可以为石漠化灾害风险防范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文中在对石漠化及其风险评价相关概念及内涵进行分析界定的基础上, 基于石漠化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从概念模型、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3个方面展开评述, 提出石漠化风险评价的主要方向是定量化、系统化和全球变化情景下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病对宜昌市林业生态的影响评估及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林业科技》2017,(3):33-37
自2006年宜昌市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在宜昌地区有扩散蔓延的潜在风险,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资源和威胁了三峡坝区生态安全。通过对松材线虫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2.54,在宜昌市属于特别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根据十年的防控经验,从加强综合防控和检疫监管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2008 in Asaba, Delta State, Nigeria to evaluate the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crude oil pollution on Rhizophora racemosa seedlings. Five crude oil levels of 0.0, 12.0, 18.0, 24.0, and 30.0% w/w per 1.5 kg of flood soils served as the treatments. The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il pollution at 18.0, 24.0, and 30.0% significantly affected (p ≤ .05) the seedlings of the test plant in terms of plant height, number of leaves, leaf area, collar diameter and root, growth at the 5% probability level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eedlings grown in the unpolluted soils and those exposed to 12.0% of the oil. Root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5) with increasing oil levels. At 30.0% oil treatment, root hairs were totally absent. The study has established that R. racemosa seedlings tolerated all the crude oil concentrations used. No death was recorded throughout the period although significant reductions were noticed with increasing oil levels and this may have implications on the growth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red mangrove. Conclusively, R. racemosa seedlings as a bio-indicator of pollution can be recommended for use in area of low levels of pollution for environmental clean-up or bio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