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稻套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国家对粮食的重视,加大了扶持力度,我市小麦种植面积逐步恢复,已达500万亩。但由于天气变化、茬口推迟及农村劳动力减少,我市稻套麦面积扩大迅速,据统计,全市稻套麦面积达150万亩。因此,加强稻套麦栽培技术的应用,对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市多年来稻套麦方面的研究成果,现将稻套麦关键管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新北区直播稻面积已达8.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46.8%,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0.33万亩,其中水直播9.99万亩,旱直播9.41万亩,麦套稻0.93万亩。经过几年来的研究与推广,2004年全区直播稻平均亩产达617.8kg.涌现出了一批亩产超650kg的示范方典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泗阳县稻套麦发展非常快,至2004年秋播全县已发展稻套麦0.59万hm2,占全县三麦总播种面积17.6%。稻套麦具有早播、早熟、省工、节本、解放劳动力的优点。但是稻套麦也有明显缺陷:一是因播种于土表,植株基部不入土,容易倒伏;二是因套播于稻田,缺少耕翻灭茬程序,杂草发生较重。易造成植株倒伏减产并影响机械收割。为有效解决稻套麦倒伏问题,我们承担了江苏省农技推广中心的麦倒克试验任务,现总结如下。1试验处理试验共安排3个试点,每点设4个处理麦倒克40、50、60 g/667m2,设清水对照,对水量统一为50kg/667m2。试验田块两次化除,一…  相似文献   

4.
麦套稻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省工节本的新型栽培技术2000年我们引进这一新技术,通过连续几年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效果。目前在大义范围内应用面积达30hm2。1基本情况2000年我们在大义农技站站办农场进行麦套稻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当年试验示范面积4hm2,品种为中熟晚粳品系“9759”,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麦套稻直播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总结了麦套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田块选择、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4-2007年稻茬麦发生旺长和冻害地块进行大量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滨湖稻茬表控旺防冻优化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杂草稻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直播稻、麦套稻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数的增加,杂草稻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已成为直播稻取得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那么该如何识别和综合防治呢?  相似文献   

8.
在稻、麦连作种植的过程中,常因遇到洪涝灾害等特殊天气或水稻生育期偏迟等情况,就容易出现水稻成熟期推迟和秋播时间过晚,从而影响田间的收成。针对这种情况,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从而为晚茬小麦的高产种植提供了便利。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展开了分析,以此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市耕作模式较多,稻套麦、麦套稻、稻麦双套均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为研究分析这些模式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笔者于2003年秋播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旨在找出其正反影响及对应措施,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稳定、种粮效益好,加之水稻夏季生长抗逆性强,导致棉花的面积逐年减少;也使东辛农场及周边地区棉茬麦面积急剧减少,稻套麦的面积大幅度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针对我地地处沿海、土壤黏性大、易板结、盐分重的特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摸索出了一套在滨海黏质土条件下,适合本地实际的稻茬免耕套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小麦、水稻双高产.  相似文献   

11.
稻田套播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麦是稻茬免耕麦栽培方式,1985年在我镇逐步排广应用,具有省工、高产等优点.近几年全镇种植套播麦面积达100%,日前已探索出稻田套摇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有效地防除麦套稻田杂草是麦套稻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针对麦套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优选药种(稻杰)、优选配方(稻杰+千金)、适期防治以及"一杀、二挑、三拔"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在豫南地区,人们多采用稻、麦轮作和稻、油轮作两种种植模式。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地区,水稻和油菜的茬口轮作时间较紧,相对来说不易大面积推广,这样稻、麦轮作就成了各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首选种植模式。近两年,商城县大力发展粳稻种植,但由于粳稻要在10月底才能收获,因而稻、麦茬口就变得更加紧张,"稻套麦"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稻麦双免双套连作方法及其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稻套麦秸秆还田对小麦增产的效果显著,而麦套稻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不如稻套麦,麦稻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质。  相似文献   

15.
介绍麦子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无共生期免耕麦套稻这一新型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和操作要点,分析其与传统麦套稻、麦后直播稻相比的优势和效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详细叙述了超高茬麦(油)套稻示范技术,总结了麦(油)稻套稻高产经验和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17.
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是一项水稻新的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已在成都市的崇州推广应用了2年,面积达30 hm2,节本增效十分明显。通过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N肥效应试验,探索了应用该高产技术的最佳N肥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成都平原土壤肥力水平总体较高,在施肥上应比一般的大田管理适当增施,施纯N肥应控制在100~125 kg/hm2。  相似文献   

18.
超高茬麦套稻高效生产机理及其技术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超高茬麦套稻是一种新型的稻作方式,具有轻简栽培,节本增效和秸秆还田等突出优势,超高茬麦套稻实现高效生产的关键在于产量的稳定,其机理依据稻作群体质量栽培理论,超高茬麦套稻实现高效生产,必须抓好播后立苗,杂草防除和肥水运筹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麦套稻的技术特点,按泰州市土肥站要求,我们在曲霞镇曲水村特设立麦套稻对作物生育特性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麦套稻、直播稻等水稻轻型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情有加重发生趋势,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爱苗对稻曲病防效高,且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