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江苏油茶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状况、群落特征等进行调查,测定了初选优树的果实、产籽量、油脂含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江苏油茶资源零星或小片分布于乔木林下,没有油茶纯林群落;南京溧水区、江宁区和连云港市云台区等为油茶栽培面积较大的区域,位于油茶分布北界连云港云台山的油茶生长良好,耐寒性强,具有油茶抗寒种质资发掘利用价值。通过调查初选49个油茶优良单株,其中6个单株的出籽率、出油率等指标达到国家油茶良种标准。  相似文献   

2.
油茶良种枝梢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无性系、杂交组合、半同胞3种不同类型的油茶良种枝梢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油茶叶片分为1年生和2年生,前者占55%,后者占45%,且3种不同类型良种的叶片构成比例基本一致;1年生枝条长度比2年生枝条少2 cm;1年生枝条分枝角度约42°,2年生枝条分枝角度45°.油茶叶片数、枝条长度、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3个类型的良种基本保持一致.平均每枝挂果数,无性系最多,杂交组合次之,半同胞最少.结果还发现油茶枝梢生长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对冠幅、单株产果量、鲜果含油率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二、油茶的良种选育油茶既然是多年生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机会多,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也大,而且一种就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因此,油茶良种选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前要认真贯彻以选为主,选、引、育、繁相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遂昌县种植面积2 hm^2以上油茶良种基地的林分生长状况、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指出油茶良种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其丰产栽培模式和技术。调查发现,现有油茶林种植密度偏大、良种配置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等造成良种不能丰产稳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油茶良种高产稳产,除了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和油茶良种以外,优化种植模式、合理修剪、疏伐、间作套种等栽培管理技术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五个油茶良种嫁接苗苗期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6月在建水县李浩寨油茶苗圃基地对云南省已认定的5个油茶良种(云油茶3号、4号、9号、13号、14号)进行了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5个油茶良种嫁接苗成活率达84.7%,苗木生长健壮,半年生平均苗高12.1 cm,平均地径0.38 cm;5个油茶良种在嫁接成活率、苗木高、地径、主根长度、侧根数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云油茶9号、云油茶14号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面积达6000多万亩。由于油茶异花授粉的特性,种内变异极其丰富,单株产量差异很大。随着油茶生产和科研的深入进行,以良种为主要技术措施的低产林改造途径正日趋受到重视。 本文在连续十几年对油茶树体性状和单株产量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通径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油茶树体性状与单株  相似文献   

7.
良种采穗圃的营建,为油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优质穗条。以"GLS赣州油"系列油茶良种为材料,从选地、林地清理、整地、栽植、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成林管理、穗条采收、建立档案九个方面入手,提出了"GLS赣州油"系列油茶良种采穗圃的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良种不足、油茶培育管护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社会组织化程度不高等主要问题,以及国家、云南省高度重视和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广大农民热衷发展宿根性较长的产业等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条件.提出加大良种的引选工作,加强良种采稳圃的建设,规范苗木生产,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种植经营管理水平等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8年生油茶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沼肥与复合肥不同施肥比例对油茶生长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与复合肥配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树高、地径及冠幅面积增长,配施比例不同使油茶生长出现差异,其中处理3油茶树高、冠幅增长量最多,处理2油茶地径增长量最多;沼肥与复合肥配施能有效提高油茶单株冠幅面积产量,改善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其中处理2油茶单株冠幅面积产量、干出籽率、果实干出仁率及种仁含油率高于其他处理;沼肥与复合肥配施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其中处理2改善土壤肥力作用明显。综上,油茶成林按3︰1施用沼肥与复合肥,能有效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10.
《湖北林业科技》1992,(1):26-27
<正>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麻城市林业局、五脑山林场配合下,我们在五脑山林场开展了油茶良种选择工作。通过10多年来对12. 6亩1011株油茶高产示范林的观察和单株产量测定,从中选择出五年平均单株产果量在13kg 以上的高产植株60株,并进行连续三年的含油率测定,然后又从这60株高产植株中,选择出单株产果在15kg 以上,种仁含油率在45%以上高产量,高含油率植株10株,进行无性系测定试验。目前,已经取得了结果早、丰产性好的初步效果,能较快地提高油茶产量,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现将这10个高产优良株系介绍如下,供各地发展油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筛选出适于广东栽培的油茶良种,从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引进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2007年在广东连州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无性系平均单株结果量间的差异显著,各无性系单株结果量的重复力为0.595 1;初步选择出江15、桂A、101、桂3、江11、105这6个优良无性系,其平均单株结果量为74.33个,试验林平均单株结果量为56.26个,无性系选择遗传增益为19.11%;通过分析试验林的单株产量结构可知,结果量达一、二等的单株占参试所有无性系群体的比重不高,仅分别占4.8%、7.5%。  相似文献   

12.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据文献记载已有2300多年栽培历史,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异花授粉和实生繁殖,形成了良莠不齐的混杂群体,在同一林分中单株产量的抗逆性差异很大,70%的产量产自30%的单株。林木分化大,优良植株少是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选择良种,纯化群体,缩小林分内单株变化的差距,发挥良种内因的基础作用,对提高油茶的产量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3.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适应性强,分布广,寿命长,产量高。在提高油茶产量上,除改进经营水平外,选育油茶良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进行了物种普查、主要物种种内变异、地方品种类型选择利用和优株选择等工作,并建立了良种繁殖基地。在“以选为主,选引育繁相结合”的原则下,各地对选出的优株,应用嫁接和扦插等无性繁殖技术,建立了采穗圃、种子园。在育种方面也相继开展了油茶种间、种内杂交育种,对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也进行了探索。这些都为实现油茶良种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保健用油的需求带动了油茶产业的再次发展。油茶更新造林必须结合良种的应用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通过分析油茶的根系生长、新梢生长和开花挂果等生物学及其与油茶林产量的关系,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林地规划、良种壮苗、幼林管理和成林管理等相应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还概述了油茶栽植、抚育、施肥、树体修剪和采收加工等一系列集约化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调查观测了油茶闽优10个无性系在闽东山地的生长结实状况,结果表明:油茶闽优不同无性系在树体生长和鲜果产量方面差异显著。闽54、闽62的树高生长快,闽49、闽56、闽54的地径生长粗,闽56的冠幅生长最大,闽48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慢;油茶良种闽43、闽60的产果量高,适合在闽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梳理制约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文中介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历程,综述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从良种繁育、栽培管理、加工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加大良种选育监管力度,限制认可度低的良种推广应用;建立良种基地动态评估和奖惩机制,加大育种资金投入;整改现有采穗圃,提高良种繁育单位准入门槛;扩大优良良种使用范围,加强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分地区细化高效栽培和低产林改造技术;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和专家库,引导经营者科学经营;推进油茶全产业链机械化建设步伐,完善加工工艺;制定油茶产品质量标准,建立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公共品牌建设与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油茶品牌认知度;组建油茶科技服务团队,完善油茶科技服务体系。期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够助力我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使油茶产业加速从千亿向万亿规模迈进。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龙岩市油茶优树筛选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10个优树无性系和现有引种的9个油茶品种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5年生油茶无性系测定林的树高平均值为1.77 m,地径平均值为5.05 cm,冠幅平均值为1.50 m,且不同油茶无性系对这3个生长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产果量平均值为5.8 kg,鲜出籽率平均值为42.6%,干出籽率平均值为27.8%,种子含油率平均值为45.9%,果实炭疽病平均发病率为2.0%。其中红山1号、河田2号、上杭1号、武平2号、新罗2号和漳平2号等6个无性系表现优良,5年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指标均超过入选标准值。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闽西油茶良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油茶良种工作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作为我国油茶分布的北缘,良种选育工作滞后;2009年以来,随着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展了油茶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良种繁育、良种示范推广等良种工作,通过对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今后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比较油茶幼林套种黄花菜和油茶纯林栽培的生长结实和投入产出差异,结果表明,在其他经营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油茶套种黄花菜4a后树高、地径、冠幅、分枝数和单株结果数均高于纯林,其中树高、地径、单株结果数分别达到1.66m、3.52cm、142个,增加了9.89%、14.66%和33.96%,显著促进油茶生长结实差异。套种黄花菜,可收获花、花粉和根等产品,不仅经济效益好,且生态价值高,是适宜丘陵红壤地发展的油茶幼林套种的良好生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油茶炭疽病在我区的各油茶产区普遍发生。病害发生后常引起落果、落蕾、落叶和枯梢,严重地影响油茶的生长和结果。据调查,病落的茶果约占落果率30%~60%,病落的花蕾占落蕾率26%~45%。因此,防治油茶炭疽病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途经之一。 防治的方法有: 选育高产抗病良种:在油茶造林时用高产抗病良种,不但对营造油茶速生丰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是根除油茶炭疽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