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薇  孙大维 《林业科技情报》2013,45(3):73-73,75
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街道景观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性、艺术性更直接反映给城市居民,因此做好街道景观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城市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分支也十分值得重视,从城市街道景观的定义、现存的问题以及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方城市街道景观绿化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飞速发展,城市景观出现了新的面貌和特征,而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因此,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本文分析了北方城市街道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街道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原则,论述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性。最后从几个方面对园林设计者及城市绿化的决策者提出建议,从而更加有利于城市街道景观绿化。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城市街道是老年人使用较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其品质优劣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在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街道的适老性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了老年人特征和老年人对城市街道景观特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5项原则,即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易识别性和参与性原则,并从街道网络体系、街道步行空间、街道适老性设施和街道景观等角度系统提出了城市街道景观的适老性设计策略,以优化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和休憩空间,鼓励更多的老年人进入城市街道景观休闲,享受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桂林15条典型城市次干道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分析法,深入探寻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与景观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满意度较高的城市街道景观表现为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比例恰当,景观小品、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合理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街道景观要素最优结构模型,立足于使用者实际需求,从本质上提高街道景观质量,增强城市街道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6.
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城市功能区之间的纽带.本文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园林,绿化,景观.继而分析了街道景观功能,街道景观设计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分析街道景观设计,并着重分析城市街道绿化,从而论述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率逐年增长,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不断被压缩,城市街道逐步从单一的通勤功能转变为集通勤、休闲、娱乐、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街道规划与街道景观营造就显得愈发重要。以"慢行"为切入点,对城市慢行街道景观的营造及组成要素进行了分类研究,从可步行性的角度研究并指出了慢行街道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慢行街道景观以人为本、传承记忆、景观资源平衡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的营造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迟磊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3):183-186,196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街道景观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居住的舒适感、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文章阐述了城市街道空间的天空、地形地貌、绿化、水体、建筑、路面、小品、交通设施等景观要素,以及适宜的空间尺度、阴角空间,分析了对景、偏移、引导、对比、分段等设计手法在街道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宁波市鄞州区的首南街道、钟公庙街道、中河街道城市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宁波市鄞州区的城市结构特点,将研究区的城市景观分成8类.对研究区城市景观的空间组成、空间属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GIS对研究区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影响范围的分析.结果表明:首南街道公共建设景观和农业景观斑块面积比例最大,基本满足其作为鄞州区行政中心的城市职能,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较高;钟公庙街道工业景观较复杂,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产业调整以及旧城改造是提升其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中河街道居住景观面积在3个街道中最大,居住景观较复杂,人口密度最高,而软质景观比重较少,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较低,需要加强软质景观的建设,增加城市绿地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沙市为例,从景观学的角度出发对道路两旁的街道景观进行调查研究,探究道路景观的设计,探讨了以艺术的手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从而改善城市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林地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福州市林地景观的地形分布格局进行了空间分析和统计,然后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别从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斑块规模特征、斑块破碎化特征以及斑块形状特征等4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林地景观类型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福州市区的景观健康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景观健康指数为0.8065,其景观处于基本健康状态。其中景观格局指标、环境状况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7274、0.9205和0.8236,分别处于基本健康、很健康和基本健康的状态。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如绿地覆盖面积不足,人口密度过大,以及第三产业发展问题。据此,提出一些景观生态建设的建议,旨在促进福州景观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绿地系统划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其他绿地6种类型;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福州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及美学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城区绿地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不同区域间的差异较大,总体美学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内涝问题频发的福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福州市暴雨期间的82个内涝点数据反映研究区域的内涝程度,同时使用景观指数表征城市景观格局,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重点探究福州市的景观格局和城市内涝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所造成的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使城市洪涝问题的风险大大增加,其中,建设用地的斑块聚集度(COHESION)及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林地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PLAND)是影响城市内涝问题的4个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城市洪涝治理和景观格局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妍  符小汝 《广东园林》2008,30(3):35-38
加强城镇街道景观空间的艺术设计,是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山市小榄镇升平路景观改造为例,从城镇街道绿化的功能、景观的营造及其设计要素等几方面来探讨城镇街道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聊城市区的街道进行实地调查,征询有关专业人士意见的基础上,选择聊城市区中的15条街道,从园林、生态、美学、植物、景观、环境等学科角度分析其植物景观特征,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聊城市街道园林绿化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道路绿地中符合生态学及美学要求的"精品"不多,需进一步提高园林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闫煜涛  白丹 《广东园林》2009,31(5):35-38
通过对河南洛阳园林历史发展和园林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从古城遗址的保护、传统街区的改造、山水文化的延续、牡丹文化的推广等方面构建洛阳城市园林特色。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公园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州市5个代表性公园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选取53张样点相片,应用美景度评价方法对其景观美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的生活型构成、绿色比、色彩数量、色泽4个因子对景观的影响较大;经对4个因子进行景观要素类目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乔灌草生活型构成对植物美景度的贡献最大,而充足的绿色(绿色比1/3)、鲜亮的植被色泽也有较大的贡献。提出了福州公园植物配置建议和有关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洛阳园林史料为基础,从历史、文化、建筑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探究洛阳城市园林特色的形成。一千余年的建都史给予了洛阳园林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城市园林的快速发展,洛阳园林又融入了众多现代造园艺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洛阳园林。该炙从古城遗址的保护、传统街区的改造,原始工业区景观、水系景观、街景绿化、牡丹文化及其应用等方面,探索了继承和发展洛阳特色城市园林的指导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观花植物在福州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秋华  燕一波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183-185,252
分析了福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提出道路绿地绿化的基本原则和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着重提出可用于丰富福州市道路景观的观花、观叶树种的选择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