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是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其中烂皮病是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主要病害。本文从杨树烂皮病病原菌及为害症状、发病及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杨树烂皮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对病害诊断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杨树是我国造林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树种之一。本文针对杨树主要病害杨叶黑斑病、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林业基层单位在杨树病害的防治中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杨树病害是影响杨树生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白城地区杨树人工林发生普遍、为害严重且防治较为困难的主要病害为杨树烂皮病、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灰斑病、杨树黑斑病、杨树破腹病。并总结了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树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我国北方人工林主要栽培的树种,本文对杨树烂皮病、杨树黑斑病、杨树叶锈病、杨树灰斑病等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基层生产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树(Populus spp.)是世界栽植最广泛的树种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杨树生长快、轮伐期短,在工业和生活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环保和绿化工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而杨树烂皮病是危害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该文就杨树烂皮病防治技术作简明阐述。  相似文献   

6.
杨树不仅本身易遭受各类病原物侵害,同时因人工林的不科学营造,如大面积纯林、不适宜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因素等,而迫使喜肥、好水的杨树在生理上长期处于饥饿、干渴的不良状况而诱发疾病。本文介绍了吉林省杨树苗木主要的几种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杨树烂皮病又叫杨树腐烂病,是国内外杨树生长期内常见的一种病害,除危害杨树外,还危害其它树木,常引起杨树枝干大量枯死,严重地块死亡率可达90%以上,给林业造成重大损失. 一、调查地区概况 调查地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597农场.人工林总面积3500公顷,杨树2800公顷,占人工林总面积的80%,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占总面积的75%,品种有北京杨、小黑杨、小青杨、白城2号等.  相似文献   

8.
杨树灰斑病是杨树重要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已成为杨树人工林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等气候的变化,给杨树灰斑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在杨树生长区灰斑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文章就该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治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国内外杨树生长期内常见的一种病害,除危害杨树外,还危害柳树、槭树等,常引起杨树枝干大量枯死,严重地块死亡率可达90%以上,给林业造成重大损失. 一、调查地区概况 调查地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597农场,人工林总面积3500公顷,杨树2800公顷,占人工林总面积的80%,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占总面积的75%,品种有小黑杨、小青杨、北京杨、白城2号等.  相似文献   

10.
<正>杨树是山东省平原地区的重要造林绿化树种,杨叶锈病是发生在杨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杨树的成片用材林、高栽植密度的苗圃地,病害发生极为严重。由于叶锈病的危害,感病品种的杨树人工林损失可达65%。生产中,在8~9月,很多杨树栽植地块发病表现严重,不少杨树叶片枯焦,脱落,影响和损失严重。症状及病原杨叶锈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病原为杨栅锈菌。病原菌能够侵染杨树幼苗和幼树的叶  相似文献   

11.
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简述林农复合经营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建立的设计原理;总结了现有主要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三维空间配置、潜在生产力、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对人工林复合经营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构建和推广优化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树腐烂病是杨树栽培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问题,直接影响到杨树的生长效果与栽植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杨树腐烂病的病害威胁,并对杨树腐烂病病害处理进行分析,提升病害处理效果,确保杨树栽培种植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介绍了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并对杨树人工林空间利用、杨树木质能源利用、杨树人工林生态利用等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介绍了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并对杨树人工林空间利用、杨树木质能源利用、杨树人工林生态利用等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丹 《农业与技术》2013,(11):91-91
杨树烂皮病是杨树人工林一种常见病害,该病以菌丝、子囊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树上越冬,5~6月为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渐缓,9月基本停止。本文对杨烂皮病发病规律及防治进行阐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沙地杨树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科尔沁沙区, 杨树人工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水分是本地区植物生存的主要限制因子, 本文为了探究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的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机制, 揭示水分与杨树人工林退化的关系, 为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以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DELTA plus XP”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测定植物(木质部)水及各潜在水源δ18O值, 结合自动气象站(HOBO U30-NRC)连续观测降雨量等环境和气象因子, 利用同位素质量守恒多元分析方法, 分析雨季和旱季杨树人工林水分利用策略。结果(1) 雨季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旱季, 雨季在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显著增加(P < 0.05), 而100~17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 < 0.05);旱季林内土壤水分含量均大于林外土壤水分含量, 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土壤水和植物水δ18O值都高于地下水δ18O值; 旱季土壤水δ18O值整体上比植物水δ18O值低; 雨季土壤水δ18O值反而高于植物水δ18O值。(3)杨树人工林旱季主要吸收利用130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 对浅层土壤水利用较少; 雨季杨树人工林除了吸收130cm以上土壤水, 还少量的吸收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结论(1) 浅层土壤水氧同位素值受到太阳辐射和降水的干扰程度较大, 而深层土壤水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小。在旱季, 林内各层土壤水均大于林外各层土壤水, 尤其是80~170cm土壤层更加显著, 这从侧面解释了杨树在利用较深的土壤水及地下水时, 会将少量水分释放到土壤表层这一现象。(2)雨季沙地杨树人工林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 旱季杨树人工林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杨树人工林根系在浅层和深层土壤中均有分布, 此种根系分布特征保证了杨树人工林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 从而确保自身水分的生理需要, 是植物应对干旱沙地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杨树烂皮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我国北方常见病害,多发生在人工林。是杨树常见病和高发病,属于一种枝干病害。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病菌浸入后一段时间通常不显病症,但当出现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以及苗木因移植或强度修剪后不易恢复树木生机时,杨树的生长势减弱,抗性降低,病害便迅速发生,该病多发生在树干、大枝、枝干分杈或因修剪而引起的伤口处,轻者影响树木生长,出现放叶晚,叶片变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造成树木死亡。该病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林木大片死亡,损失很大。所以近几年,专业人士都在研究防治烂皮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境内危害杨树的病害主要有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等病害,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等枝干病害严重发生时常造成树干上部枯死;杨树黑斑病等叶部病害危害严重时,造成树叶提前大面积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现就河南省常见的杨树病害简要介绍其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树为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有100多种,主要分布存欧洲、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寒带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与中东地区. 近几年由于国家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四期造林工程的实施,很多省市在工程建设中,营造了大量的杨树丰产林,现在全国杨树人工林面积约600万公顷,占全国人工林总面积的19%,是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的4倍.由于杨树易感染病虫害,导致工程成果难以巩同,甚至失败.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设置在松嫩平原典型地区的6块杨树人工林样地和36株人工杨树解析木数据,建立了人工杨树相容性生物量方程,实测并分析了杨树人工林各个组成部分含碳率,估算并分析了人工杨树各个器官含碳量和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密度特征。结果表明:胸径和年龄是影响人工杨树各个器官含碳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人工杨树各器官含碳率介于0.4427~0.4848之间。林下各层含碳率差异显著,枯枝层介于0.4568~0.4711之间,枯叶层介于0.3683~0.4454之间,半分解层介于0.4184~0.4600之间,草本层介于0.3506~0.3729之间。14~28年生人工杨树生物量和碳储量都随着林龄增长,树干生物量和碳储量所占整体比例稳定在0.60,树冠生物量和碳储量保持在0.17。14、21和28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30.6449、280.9064、和356.4973t/hm2,各部分碳储量大小排序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该地区林下植被主要以草本为主,乔木层碳储量占植被层碳储量的比例超过了99%。由于该地区土壤层深厚,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以土壤层为主,并且随着林龄增大而增加,14、21和28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216.5626、262.3598和335.3581t/hm2,所占生态系统比重都超过了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