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的粮食生产也需要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劣粮食的产量并没有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而增长。就以黑龙江来说,黑龙江省是大豆的主要产区,近年来大豆病虫害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针对大豆的病虫害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东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该区域大豆产量是我国大豆产量的50%。目前,大豆种植受病虫害危害影响严重,当病虫害发生后,种植人员总是盲目性的施用农药,不仅增加了大豆种植成本,而且也对大豆品质造成了不良影响。文章对该区域大豆种植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好的种植效益,需要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优化。本文对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科学选择种植地、种子选择与处理、优化栽种环境、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升大豆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大豆的生产,需要对病虫害展开防治工作。但是传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本文就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提高我国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增加大豆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栽培冬小麦的时间很长,种植冬小麦的农户也有很多,他们的种植经验比较丰富,但是面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即使通过丰富的经验解决,但是没有科学合理的防治。随着我国的人口数不断上升,粮食的生产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粮食的问题,我国北方作为冬小麦的主要产区,就要不断增加冬小麦的种植密度。因为种植密度的增加与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冬小麦的病虫害发病率提高,有效防治冬小麦的病虫害,有利于增加冬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能够直接影响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大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种植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丰富的特点,受到社会群众的广泛喜爱,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其生产规模也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为了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不仅需要深入研究种植技术,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因此,本文针对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水稻在我国粮食供应量上出现一定趋势的下降,这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相关,同时也与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不正确使用相关,为了能够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需要在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上进行一定的优化,本文结合广东珠海的水稻种植特点,从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两方面入手,探讨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种植范围,尤其北方地区种植量更为广泛。大豆可以为农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好的种植效益,需要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大豆。本文基于培育优质高产的大豆技术进行分析,对其栽培技术深入研究的同时,做好种植期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大豆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经济创造收益。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大豆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也进一步增大,对先进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索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一线种植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新时期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十分有必要对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为大豆种植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有效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实现农民群众的丰产增收。1大豆高产种植技术大豆高产种植技术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要想提高种植效益,就要从多方面对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试析大豆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近几年,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大豆种植期间,却总是因种植技术的不科学、病虫害等影响了大豆品质与产量,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大豆栽培技术,并对大豆主要病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稳定增加,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也在扩大,为了提高冬小麦产量,种植技术也要相应的提高,并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要给与重视。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冬小麦种植工艺,并找到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而增强冬小麦产量,以满足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粮食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是许多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在大豆的种植栽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侵扰,各地种植的大豆病虫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给种植农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只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使大豆更加茁壮地成长。因此,笔者总结生产实践,针对大豆的病虫害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的防治措施和建议,探讨几种常见的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便更好地提升大豆产量供农户和技术服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在我国占据较大的种植面积,对于其种植状况的探讨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结合大豆实际生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相关种植技术,并制定病虫害防治策略,以期为大豆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粮食作为国家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条件,提高粮食产量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大豆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作物之一,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与经济效益。但是,大豆病虫害一直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为了满足市场对大豆产量的需求,提升大豆单位面积种植产量和品质,文章主要针对大豆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豆的产量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大豆的产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大豆种植人员不了解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导致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缺失,进而影响了大豆的产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受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大豆主要以东北地区的大豆产量最高和品质最优,这也使得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大豆供应地。近几年来大豆种植面积虽然不断增加,但是豆产量却不见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大豆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大豆产量连年下降。本研究主要对东北地区常见的大豆病虫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防御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技术,旨在为大豆的种植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以提高东北地区大豆食产量。  相似文献   

17.
正大豆在我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作物,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满足人们高质量生活需求的高品质的大豆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热点。因此,本文对大豆的种植技术和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提高大豆的品质,增加大豆的产量,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我国,种植大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粮食结构体系当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最为常见的粮食和油料作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大豆的生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粮食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豆是豆制品的加工原材料,也是饲料作物、油料作物、蛋白质作物,所以大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豆类。农产品的种植三分种、七分管,所以在农作物的种植及生长过程中,必须要运用正确、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从种子的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管理等方方面面来进行保质保量的大豆种植。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对大豆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不仅对大豆作物的种植面积的要求提高,也对单位面积的产量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这就需要种植大豆作物的种植者掌握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9.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本,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极为重视。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价值与营养价值都十分可观。目前大豆病虫害仍然是制约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品质,在大豆病虫害防治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此来提高我国的大豆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豆种植技术,归纳病虫害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本地某大豆种植农场为研究对象,取其中同等类型的2块田地分别作为试验组(13.3m~2)和对照组(13.3m~2),对照组田地采用常规大豆种植技术,试验组田地采用综合大豆种植技术,观察2组大豆的种植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大豆产量更多,且种植过程中的疾病发生概率比较低,水肥以及人力成本等费用相对较低。结论:通过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引入综合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助于增加大豆种植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大豆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