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澳洲棉(G.aus-trale)、纳尔逊氏棉(G.nelsoni)和比克氏棉(G.bicki)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种仁和植株各主要器官的色素腺体和棉酚及其旋光体含量。结果表明,五个棉种均具有种子无色素腺体、植株有色素腺体的特性,但五个棉种植株各器官上色素腺体的分布差异较大,特别是花瓣,其中斯特提棉和南岱华棉的花瓣具有正常的色素腺体,比克氏棉和澳洲棉的花瓣具有少量的色素腺体,纳尔逊氏棉的花瓣无色素腺体。五个棉种种仁棉酚含量极低,但植株各器官均含有较高的棉酚;棉酚旋光体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五个棉种的叶片中均只有左旋棉酚,而不含右旋棉酚,其中斯特提棉和南岱华棉两个种的左旋棉酚含量显著低于其余三个棉种  相似文献   

2.
使样品中的左旋(-)棉酚和右旋(+)棉酚与L-苯基丙胺醇充分反应以后,对生成的两种衍生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该方法以Waters μBondapak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每次样品的分析时间在10分钟以内。样品的制备过程简单,并排除了杂质干扰。实验结果指出,L-苯基丙胺醇与棉酚的充分反应时间应为120分钟以上,两者之间的摩尔比应大于4:1。在本文所述条件下,两种棉酚旋光体的进样量在15ng~1.2μg之间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精密度测验表明,两组分的标准方差与变异系数都分别在0.15与3.0以下。(-)棉酚和(+)棉酚的回收率依次为98.0%和98.7%。  相似文献   

3.
麦套夏播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8  
1997年在田间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种中棉所30(R93-6)在麦套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峰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6(早熟品种),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转基因棉综合防治田的棉蚜(Aphisgosypi)分别增加33.1%和减少25.1%、红蜘蛛(Tetranychuscinnabarinus)分别增加138.9%和减少18.5%、棉蓟马(Thripstabaci)分别增加346.0%和315.3%、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分别增加63.8%和29.0%、棉盲蝽(Lyguslucorum)分别增加57.1%和减少18.9%、棉叶蝉(Empoascabigutula)分别增11.5%和14.2%、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分别增加11.8%和45.5%、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a)分别减少3.6%和3.6%、草蛉(Ch  相似文献   

4.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基因棉花的获得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TrypsinInhibitor,CpTI)基因转移进入棉花(GosypiumhirsutumL.)。棉花幼苗的下胚轴与携带有CpTI基因和Npt-Ⅱ基因的根癌农杆菌共培养,在选择培养基上诱导出了卡那霉素抗性(Kmr)愈伤组织。选择Npt-Ⅱ阳性的胚性愈伤组织在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胚状体诱导,继而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植株分化,最终获得了再生棉花植株。经Npt-Ⅱ分析、PCR及Southern检测证明,外源CpTI基因和标记基因(Npt-Ⅱ基因)存在于转化棉株及其后代中。抗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生物活性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后代具有明显的抗棉铃虫能力。  相似文献   

5.
棉花幼苗和离体根无性系中棉酚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陆地棉三对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以及海岛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为材料 ,对种子萌发后的子叶、根系和离体根系无性系的棉酚及其旋光体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 ,有色素腺体棉种子萌发后的子叶棉酚含量呈下降趋势 ,而无色素腺体棉则呈积累趋势 ;棉花根系中的棉酚含量与子叶有相同趋势 ,但变幅显著小于子叶。有色素腺体棉和无色素腺体棉的离体根系无性系中的棉酚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而持续增加 ,培养 2 5d的棉花根系无性系中的棉酚含量可达到 0 .8%~0 .9% ,说明棉酚主要由棉花根系合成。棉酚旋光体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棉花种子萌发初期的子叶左旋棉酚和右旋棉酚含量与其种仁相一致 ,但种子萌发 1 4d后 ,二者的含量几乎相等 ;离体根系无性系 ,以及无色素腺体棉的子叶和根系中的棉酚均为消旋棉酚 ,表明棉花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棉酚为消旋棉酚。此外 ,本文还就棉酚及其旋光体的合成和代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色素腺体与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棉花不同器官的色素腺体与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6个陆地棉材料中棉所12、中棉所12(无)、珂字棉312、珂字棉312(无)、IF11和冀棉14为对象,精确测定主要器官的色素腺体密度和大小,并采用柱前衍生拆旋方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其相应的棉酚旋光体含量,然后对色素腺体和棉酚旋光体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酚棉全株无色素腺体,但在各器官中仍能检测到低于0.02%(质量分数)的少量游离棉酚存在。有酚棉各器官均具有典型的色素腺体,其中棉仁的色素腺体最密,苞叶最稀;色素腺体大小(直径)以铃壳最大,花瓣和棉仁最小。不同器官中,总棉酚含量以棉仁最高,苞叶最小;棉仁和花瓣的右旋棉酚含量大于左旋棉酚,而萼片、铃壳、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左旋棉酚含量大于右旋棉酚。有酚棉的色素腺体密度与大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总棉酚含量与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以及左右旋棉酚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色素腺体密度与总棉酚含量以及不同棉酚旋光体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色素腺体大小与右旋棉酚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棉仁与花瓣的总棉酚含量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花瓣的棉酚含量来判断棉仁的棉酚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稀毛棉(G.pilosum)、皱壳棉(G.costulatum)、杨叶棉(G.populifolium)的核型。稀毛棉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4sat)+10sm,皱壳棉为2n=2x=26=16m(4sat)+10sm,杨叶棉为2n=2x=26=18m(4sat)+8sm。随体均有两对,一对位于第11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另一对位于第13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平均臂比和长度比分别为稀毛棉1.53和2.51、皱壳棉1.55和2.31、杨叶棉1.49和2.37,其核型均属于Stebbins的2B类型。对称系数稀毛棉为26.04,皱壳棉为27.93,杨叶棉为28.32。三者彼此之间的核型重合率均在90%以上。核型的同质性说明三者在起源上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澳洲棉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对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鲁滨逊氏棉(G.robinsoni)、澳洲棉(G.australe)、比克氏棉(G.bicki)和奈尔逊氏棉(G.nelson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澳洲棉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这6个澳洲棉种中,澳洲棉与鲁滨逊氏棉、南岱华棉与斯特提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发现,鲁宾逊氏棉和比克氏棉是两个较为特殊的棉种。此外,本文对比克氏棉和木槿组(Hibis-coidea)的其它棉种的染色体组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棉花的抗虫机制过去许多年,人们把棉花抗虫的能力归功于棉子酚(gosypol),这种棉子酚一般含在棉株的腺体中。因此,过去育种工作都为提高腺体中的棉子酚成分而努力。但最近发现,有些无腺体的棉花品系也表现出抗虫性,并且还发现在某些品系中,棉株抗棉铃虫和红...  相似文献   

10.
对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澳洲棉(G.australe)、纳尔逊氏棉(G.nelsoni)和比克氏棉(G.bicki)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个澳洲野生棉种的核型比较相似,均有两对随体染色体,种间的核型重合率均大于85%,其中斯特提棉与南岱华棉、澳洲棉与纳尔逊氏棉,及其比克氏棉与澳洲棉或纳尔逊氏棉之间的核型重合率大于90%。此外,本文对比克氏棉的系统发育和染色体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果蔬产品成为人们摄取营养元素的重要食品之一。分析了我国果蔬采后存在的问题,并对低温及气调保鲜、化学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及超声保鲜技术等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要倚重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 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高粱、苏丹草强大的杂种优势,选育的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经试验、示范,不仅单株优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十分优良,用于养鱼和养牛,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果蔬食品的褐变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生产实际,对果蔬食品产生褐变的机理及其控制途径进行探讨。通过遗传学途径,培育果蔬新品种,使之不含易氧化变色物质,增强其天然抗褐变性,是控制果蔬褐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水溶液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胚乳中淀粉酶的活力,并能使苗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幼苗的高度增加。青霉素以40IU/L效果最好,氨苄青霉素则是在800mg/L浓度时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鲜牛乳、大豆、花生为原料,对生产大豆花生风味酸乳的最适发酵温度与最佳配方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0℃条件下发酵,单硬脂酸甘油脂添加量0.1%,植物乳:牛乳3:4,蔗糖添加量8%,L-半胱氨酸添加量5%,生产出的大豆花生风味酸乳感观评价最佳。  相似文献   

18.
蚯蚓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蚯蚓是一种大型的土壤动物,在土壤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植被生产力、有机质的矿化分解、生物利用等方面总结了蚯蚓在土壤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内在机理,蚯蚓通过对土壤的取食、钻孔,以及自身代谢产生的粪便和分泌物提高了植被生产力、增加了土壤碳库存量和土壤—大气碳通量、增加了生物固氮作用、加速了凋落物的碎屑和分解、加速了土壤氮素的矿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减少了土壤氮的淋失,提出了蚯蚓在稻田生态系统的应用前景,为培肥土壤和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陈香茶饮用的安全性,以不同产地的陈香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普洱散茶菌落总数最多,在本研究范围内未检测出黄曲霉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1个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农药残留符合GB 2763-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重金属铅的含量在0.38~4.70 mg/kg,符合茶叶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总灰分含量范围在5.42%~7.27%,水不溶性灰分含量在2.1%~3.81%,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以上,酸不溶性灰分在0.139%~0.793%,说明茶叶品质较好。总体来看,陈香茶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杨梅果实代谢旺盛、含水率高且无外果皮保护,在采收、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易遭受机械损伤及霉菌侵染,进而导致其品质劣变,严重制约杨梅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产地保鲜技术(保鲜剂、预冷、短波照射以及静电场等)和贮运包装(减震包装、气调包装和蓄冷包装)对杨梅鲜果采后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引起杨梅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提出"低温环境"+"缓震处理"+"气调技术"三维一体的栅栏保鲜技术将成为杨梅鲜果的保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