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微量凝集试验对山东省济南等4个市县的4种动物进行了军团菌LP_(1-14)型及Lm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山东部分地区的畜禽存在着军团菌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鸡19.61%;羊25.53%;牛14.52%;猪(兖州)22.03%和(莒南)26%。血清型分布广泛,鸡以LP_1型占优势;羊以LP_1、LP_12型居多;牛以LP_1、LP_10和LP_12型较高,兖州和莒南县猪均以LP_10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应用口蹄疫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云南省10个边境县的牛和猪血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在9.23%~37.75%、3.00%~23.57%、9.75%~48.67%之间,阳性率偏低,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在14.16%~51.00%之间,其中勐海为51.00%、芒市为48.96%,动物带毒风险较大。境内牛与境外入境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相当,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略高于境内牛。由于入境牛免疫率较低,须加大对入境牛的监控。黄牛和水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一致,但黄牛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6.47%,水牛为26.86%,黄牛阳性率显著高于水牛,这可能是因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黄牛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经缅甸进入我国。猪口蹄疫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除芒市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1.00%外,其余均在0~6.00%之间,这可能与云南省近年来大量免疫合成肽疫苗有关。建议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口蹄疫防控工作,提高口蹄疫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严控边境地区口蹄疫易感动物的无序流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免疫状况,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对2016—2019年采自临沧市镇康、耿马和沧源3个县168个场点的入境牛和境内牛血清1 688份,采用口蹄疫病毒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99%、39.22%、28.85%,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20.44%。与沧源县和耿马县相比,镇康县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偏低(P<0.01)。2016—2019年,O、A型抗体阳性率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Asia-1型呈下降趋势,非结构蛋白抗体呈现波浪状变化。境内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入境牛(P<0.05),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入境牛(P<0.01);水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黄牛。结果表明,云南省临沧市中缅边境地区入境牛口蹄疫免疫水平较低,且隐性带毒率较高,存在较高的病毒传入和疫情发生风险。提议在中缅边境地区持续开展牛口蹄疫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提高边境地区易感动物免疫密度,严格监控牛的非法跨境移动。本研究为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初步了解贵州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疱疹病毒1型(BHV-1)、牛冠状病毒(BCoV)、牛支原体(MB)的感染情况,在贵州省7个地区的牛场随机采集了224份鼻拭子样品,采用PCR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结果:BVDV阳性率16.07%(36/224),BHV-1阳性率7.59%(17/224),BCoV阳性率8.04%(18/224),MB阳性率12.90%(29/224);BVDV与MB混合感染率为2.68%(6/224),BVDV与BHV-1混合感染率为1.78%(4/224),MB和BHV-1混合感染率为1.34%(3/224),MB和BCoV混合感染1.78%(4/224)。BVDV的5′-UTR和E2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3份BVDV样品与标准株ZM-95遗传关系相近,确定了贵州省流行毒株以BVDV-1m型主。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东莞市活牛交易市场牛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情况,在交易市场采集牛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为,近3年共监测牛血清240份,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阳性数137份,抗体阳性率58.75%,2017-2019年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22%、76.67%、48.89%。结果表明,东莞市活牛交易市场牛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偏低,不能抵御野毒的侵袭,存在感染亚洲Ⅰ型口蹄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口蹄疫(FMD)免疫情况,对2021年采自云南省7个边境县市的1 522份牛血清样品,采用O、A型口蹄疫病毒(FMDV)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FMDV 结构蛋白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O、A型抗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57.61%、67.29%,未达到70%的国内最低免疫标准;勐腊、盈江两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偏高,分别为57.50%、54.62%;入境牛O型、A型、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29%、79.70%、58.23%,本地牛分别为54.31%、63.87%、40.52%,差异显著(P<0.05);规模场、散养户、隔离场的O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04%、52.24%、70.29%,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73%、63.12%、79.70%,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78%、42.31%、58.52%,隔离场阳性率场显著高于规模场和散养户(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FMDV免疫抗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的病毒传入风险,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提高疫苗接种强度,降低FMDV向国内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江苏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及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流行与分布情况,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对来自江苏省7个市和不同地区的13个大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540份血清中IBRV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对来自江苏省5个市和不同地区的11个大型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共460份血清中BVDV抗体进行检测,同时从中随机采集100份血清样本,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RTPCR)进行BVDV抗原检测与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不同牛场的BHV-Ⅰ抗体阳性率为0%~82.1%%,平均阳性率为21.1%(114/540);不同牛场的BVDV抗体阳性率为0%~98%,平均阳性率为51.5%(237/460);不同牛场的BVDV抗原阳性率为0%~100%,平均阳性率为55%(55/100);对相应样本的BVDV抗原与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抗原~+/抗体~+牛占40%(40/100),抗原~+/抗体~-牛占15%(15/100),抗原~-/抗体~-牛占35%(35/100),抗原~-/抗体~+牛占10%(10/100);基因分型结果显示,BVDV-Ⅰ型占11%(6/55),BVDV-Ⅱ型为78%(43/55),Ⅰ型与Ⅱ型混合感染占11%(6/55),未发现BVDV-Ⅲ型。研究表明,BVDV和BHV-Ⅰ在江苏省主要规模奶牛场普遍流行,但不同地区、不同牛场的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牛场均能检测出抗原~+/抗体~-的持续感染牛,BVDV含基因Ⅰ、Ⅱ型,但主要以Ⅱ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重庆地区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8—2013年重庆地区1 606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 606份样品中有787份呈阳性,阳性率为49.00%;按不同年份计,2008—2013年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14%、66.00%、47.80%、75.00%、43.48%、40.31%。按不同来源分,奶牛场奶牛阳性率为61.82%,规模化肉牛场肉牛阳性率为51.32%,散养户牛阳性率为44.74%。通过血清学调查发现,重庆地区牛支原体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平县猪牛羊O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水平,评估疫苗免疫效果,2018—2022年连续5年在12个乡镇(街道),分别采集猪、牛、羊血清样品2 289、2 020、2 491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O型口蹄疫病毒(FMDV)血清抗体检测,汇总检测结果进行不同畜种、不同饲养规模、不同季节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牛、羊、猪O型FMDV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6.53%(1 748/2 020)、81.65%(2 034/2 491)、68.20%(1 561/2 289),不同畜种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规模场O型FMDV平均抗体合格率为80.93%(3 026/3 739),散养户为75.69%(2 317/3 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春季、秋季的牛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15%、86.89%,羊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14%、81.19%,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08%、69.42%,春季、秋季间同一畜种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2018年以来,新平县牛羊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较好,但猪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省规模化奶牛场牛疱疹病毒1型(BHV-1)的感染情况,课题组于2015年2~8月,对河南省5个地区的12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共采集了440头牛的鼻腔和/或阴道拭子样品,采用qPCR方法进行BHV-1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共检测出阳性奶牛68头,总体阳性率为15.45%;场阳性率为100%,其中阳性率最高场达到了68.00%,最低场为6.67%;5个地区的阳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豫东(10.00%)、郑州地区(10.78%)、豫北(12.04%)、豫西(20.00%)、豫南(35.82%);不同年龄段奶牛的阳性率不同,犊牛、后备青年牛、1胎、2胎、3胎、4胎以上牛分别是3.57%、6.67%、23.53%、26.22%、14.55%、28.57%;患病牛阳性率为28.13%,明显高于外观健康牛的13.23%。结果表明,2015年河南省调查的5个地区普遍有BHV-1感染,其中豫西、豫南地区的阳性率较高,明显高于豫东、豫中和豫北地区;随着奶牛年龄和胎次的增加,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BHV-1感染与奶牛的临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其中患有乳房炎牛群的阳性率最高。本试验首次利用qPCR对河南省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BHV-1病原学调查,直接揭示了牛群中BHV-1的感染情况,分析了BHV-1感染与奶牛的年龄、机体健康状况、牛场地理环境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部分省份牛结核病(bTB)的流行情况,我们在山东等14个省份34个历史上疫情较重的县共129个场户采集牛全血2 201份,采用CO2培养箱或蜡罐方法进行bTBγ-干扰素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个体阳性率为6.4%,群阳性率为42.6%。饲养模式对bTB感染影响的统计显示较大规模场的个体阳性率(6.9%)和群阳性率(60%)均高于散养户(分别为5.7%和35.6%)。而牦牛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个牛群的禽型PPD阳性统计结果显示牛型PPD阳性率越高,则禽型PPD阳性牛在牛型PPD阳性牛中的所占比率越低。在所有阳性牛群中,阳性率≥10%的牛群所占比例高达81.8%(45/55),bTB感染呈现出一个"群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掌握张掖市规模肉牛养殖场的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免疫效果,采集注射牛口蹄疫O型、A型、亚洲I型三价灭活疫苗;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牛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后的血清监测免疫抗体,对我市甘州区和临泽县选择规模肉牛繁育场,其中甘州2个(一场、二场)、临泽一个(3场),每场分别采集3月龄以下哺乳犊牛、6-9月龄青年母牛或育成牛、15-18月龄青年母牛或育肥牛和生产母牛血清各108份,共1296份。应用口蹄疫O型、A弄、亚洲I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O型、I型、A型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11%、34.57%、33.02%;95.37%、94.75%、92.9%;95.37%、95.06%、92.28%;96.6%、95.68%、93.83%。应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免疫抗体阳性率为23.77%、91.98%、91.36%、92.9%、62.22%。应用牛炭疽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免疫抗体阳性率为21.91%、91.98%、91.67%、92.28%。除3月龄以下哺乳犊牛外,其他均达到农业部和省兽医局关于动物群体免疫合格率≥70%为合格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极大。为了弄清此病在国内牧场的感染状况,在各地区选140个规模化牛场进行了BVD抗原、抗体的检测,112个牧场只是检测了大缸牛奶中的抗体,抗体阳性率65.18%(73/1 12),22个牧场仅进行了抗原检测,牧场抗原阳性率72.73%(16/22),PI牛(抗原阳性牛)感染率却为0.71%,6个牧场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6/6);另外其中有21个牧场由于检测当时某些突发疾病的存在既做了抗原和抗体的检测,抗体阳性率80.9%(17/21),PI抗原阳性率高达2.09%,可见,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是目前规模化奶牛场必须要面对的一种关键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奶牛场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3,BPIV3)的感染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个奶牛场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奶牛场中普遍存在BPIV3的感染情况,6个奶牛场均为阳性,阳性率最高达100%(15/15),阳性率最低为90.90%(20/22),平均阳性率为95.20%(119/12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近年来云南省牛流行热的自然感染情况,本文采集了临沧市沧源县、普洱市孟连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昆明市五华区及曲靖市马龙县5个州市共计356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流行热病毒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总体样本阳性率为8.4%。从样品采集地区检测结果比对来看,普洱市孟连县和西双版纳勐腊县采集的样品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52%(9/58)和15%(9/60);其次为临沧市沧源县样品,阳性率为11.11%(1/9);曲靖市马龙县样品阳性率最低,为4.93%(11/223);昆明市五华区的血清样品未检出牛流行热抗体。对不同品种牛群感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黄牛感染阳性率最高为21.69%(18/83);其次为婆罗门牛,阳性率为11.1%(1/9);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阳性率为4.93%(11/223);水牛和奶牛阳性率为0。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新疆某地区牛、羊布鲁氏菌感染情况,收集该地区3个牧场共3 223份样本,其中牛血液样本1 404份、羊血液样本1 590份、牛流产胎儿样本66份、羊流产胎儿样本75份、牛生鲜乳样本65份及羊生鲜乳样本23份。血液样本经血清分离后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流产胎儿样本的部分脏器及生鲜乳样经DNA提取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将PCR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进行PCR扩增及系统进化树分析。RBPT结果显示,3个牧场RBPT平均阳性率为牛6.8%,羊9.5%;其中牧场A阳性率为牛7.1%,羊9.1%;牧场B阳性率为牛11.7%,羊10.8%;牧场C阳性率为牛4.2%,羊9.1%。经PCR共鉴定出54份布鲁氏菌阳性样本,其中包括牛流产胎儿22份、羊流产胎儿30份、羊生鲜乳1份及牛生鲜乳1份,其余均为阴性。从上述PCR阳性样本中共鉴定出38份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中包括牛流产胎儿16份、羊流产胎儿20份、牛生鲜乳1份及羊生鲜乳1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鉴定出的羊种布鲁氏菌与内蒙古地区、挪威及印度等国分离的羊种布鲁氏菌生物3型菌株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综上所述,羊种布鲁氏菌是引起该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的主要病原菌。研究结果为新疆地区控制和预防布鲁氏菌的感染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嗜肺性军团菌血清群1—5型、博杰曼军团菌、杜莫芝夫军团菌、高曼军团菌与米克达德军团菌制成沟加热灭菌抗原,以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直观健康的家畜血清标本196份(其中牛50份、绵羊48份、猪50份、马48份)。结果有绵羊2例(1%)与嗜肺性军团菌血清型有反应,其滴度为256。另有29%的马与24%的绵羊至少对嗜肺性军团菌以外的军团菌属其他品系有反应。在滴度128时,有72%的猪、56%的绵羊与50%的马至少对一种军团菌品系的抗原有反应。在试验中,虽然检出了对军团菌属抗原高滴度抗体,但军团菌对动物感染的确诊,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量凝集试验对山东省济南等4个市县的4种动和进行了军团菌LP1-14型及Lm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山东部分地区的畜禽存在着军团菌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鸡19.61%;羊25.53%;牛14.52%;猪(兖州)22.03%和(菖南)26%。血清型分布广泛,鸡以LP1型占优势;羊以LP1,LP12型居多,牛以LP1,LP10和LP12型较高,兖州和菖南县猪均以LP10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奶牛场的流行情况,对内蒙古地区的16个大、中、小型奶牛养殖场的2 321头奶牛,应用ELISA方法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个大型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阳性率在68.5%~100%之间,5个中型奶牛场的阳性率在34.0%~84.2%之间,6个小型奶牛场的阳性率在32.6%~89.3%之间,平均阳性率为75.7%。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与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流行与分布现状,2022年在云南省9个边境县(市)采集1 820份牛血清样本,应用c ELISA方法进行BTV与AKA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Excel 2007等软件进行区间、群间和时间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BTV阳性样品1 207份,样品阳性率为66.32%(1 207/1 820);检出AKAV阳性样品350份,样品阳性率为32.17%(350/1 088)。各县(市、区)的BTV样品阳性率为43.50%~93.00%,AKAV为12.90%~50.00%,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黄牛和西门塔尔牛的BTV和AKAV抗体样品阳性率均高于水牛,入境牛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土牛,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规模养殖场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和散养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