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1~1988年,自内蒙古地区检出羊种布氏杆菌占22.46%;变异菌占53.23%;牛种菌占76.68%;流产犊出菌占73.09%;牛种菌转移到羊等宿主占牛种菌的19.55%:亦出现猪种菌转移到羊和牛.近八年与1978年前检出菌比较,羊种菌检出下降4%,牛种菌上升7.84%.证明内蒙地区当前布病流行特点为羊种菌引起人畜间布病下降,牛种菌引起牛及其他宿主布病上升.八年间从全区9个盟市73个(县)旗五种家畜和人检出布氏杆菌276株.年平均出菌74.5株.证明全区有75%盟市有病原菌存在造成流行因素又很多.因此加强重点地区和家畜布病防治仍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应用血清学学和病原学诊断方法,对久治县的畜间布病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牛、羊血清学的阳性率与1990年考核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病原学方面分离出2株布氏菌,经鉴定为牛种布氏菌,其中1株是从羊流产病料中分离出的,确定为牛种布氏菌第3生物型,从而证实我省畜间布病存在储存宿主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细菌学方法,对呼和浩特部分地区疑似布鲁菌病的牛、羊流产胎儿病料进行了布鲁菌分离,共分离到4株布鲁菌.进一步根据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以及平板凝集试验等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种型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株为羊种布鲁菌生物3型,1株为牛种布鲁菌生物3型.本研究结果为内蒙古地区布鲁菌病的防控奠定了病原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区分猪种布鲁菌S2疫苗株接种奶牛与布鲁菌自然感染奶牛,BLAST比对分析羊种、牛种、猪种、犬种、沙林鼠种和绵羊种6种布鲁菌基因序列,发现repA-related基因是猪种布鲁菌与牛种及羊种布鲁菌的差异基因。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repA-related基因片段,克隆并原核表达得到了布鲁菌repA-related融合蛋白,以repA-related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repA-related蛋白间接ELISA检测猪种S2疫苗株接种动物血清为阳性,检测牛种和羊种布鲁菌自然感染动物血清为阴性。repA-related蛋白间接ELISA能从试管凝聚实验(SAT)及常规ELISA检测阳性的奶牛血清样本中,区分出S2疫苗接种牛与牛种布鲁菌感染牛。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后,玉树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检疫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2004-2006年玉树州六县先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法抽检牛22752头,羊36171只,其中:玉树县抽检牛4349头,检出阳性牛7头,阳性率为0.16%。抽检羊6107只,检出阳性羊2只,阳性率为0.03%;称多县抽检牛4148头,检出阳性牛5头,阳性率为0.10%。抽检羊6865只,检出阳性羊6只,阳性率为0.08%.  相似文献   

6.
应用热酚法提纯牛布鲁菌544A的O链,经Sephades G-50纯化后,琼脂糖凝胶免疫扩散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鉴定,用牛布鲁菌544A株全菌体免疫BALB/c小鼠,用纯化的O链筛选出4株针对O链表面A抗原的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B8、1C9、1G9和1E2,4株单克隆抗体均不与羊布鲁菌16 M、大肠杆菌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鼠伤寒沙门菌、放线杆菌发生交叉反应,具有高特异性,其中4B8的亲和常数达到了8.99×108M-1,适合用于鉴定牛种布鲁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区分猪种布鲁菌S2疫苗株接种奶牛与布鲁菌自然感染奶牛,BLAST比对分析羊种、牛种、猪种、犬种、沙林鼠种和绵羊种6种布鲁菌基因序列,发现repA—related基因是猪种布鲁菌与牛种及羊种布鲁菌的差异基因。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repA-related基因片段,克隆并原核表达得到了布鲁菌repA—related融合蛋白,以repArelated蛋白建立间接EI.IsA检测方法。用repA—related蛋白间接ELISA检测猪种s2疫苗株接种动物血清为阳性,检测牛种和羊种布鲁菌自然感染动物血清为阴性。repA—related蛋白间接EusA能从试管凝聚实验(SAT)及常规ELIsA检测阳性的奶牛血清样本中,区分出s2疫苗接种牛与牛种布鲁菌感染牛。  相似文献   

8.
西宁市郊区从1984年开始,连续4年完成了牛羊布病免疫程序。经考核牛布病阳性率为1.05%,羊布病阳性率为0.17%,流产物布氏菌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均为阴性,达到了布病控制区标准,成为我省牛羊布病同时达标的第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9.
多重PCR方法鉴别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eri作为布鲁氏菌属特异性基因,以IS711基因拷贝数差异作为布鲁氏菌种间特异性标志,建立了鉴别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株的多重PCR方法。结果: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扩增出大小为494 bp和178 bp的两条带,羊种布鲁氏菌M28株扩增出大小为733 bp和178 bp的两条带,猪种布鲁氏菌S1330株扩增出大小为285 bp和178 bp的两条带,均与预期吻合;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流产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大肠杆菌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硫化氢和血清学试验结果也符合相应种布鲁氏菌的特点。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株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流通加快,南方布病的发病率呈现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10月在全省42个县(市、场)进行了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全省累计监测牛、羊419056头(只),检出阳性牛、羊3751头(只),平均阳性率为0.90%。其中:监测奶牛123834头,检出阳性338头,平均阳性率为0.27%;监测其它牛119184头,检出阳性牛2187头,平均阳性率为1.83%。监测羊176038只,检出阳性牛1226只,平均阳性率为0.70%。为了解青海省牛羊布病感染流行情况,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的244份牛羊血清样品(某合作社羊133份、牛7份,相邻散养户羊104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了布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在合作社的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25份,阳性率为18.8%,牛的血清样品中未检出;在散养户的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1份,阳性率为0.96%。结合该羊场饲养员确诊已患布病,经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羊群存在布病感染,对检出的26只布病阳性羊进行了扑杀等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畜间,布病疫情主要以羊为主,其次为牛,现将在布病防治中的一些经验加以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养殖过程中牛、羊、猪及犬等动物都有可能患有布病,同样也能引起人的感染发病,根据患病动物的不同,布鲁氏菌的种型也不同,对人的感染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羊种、牛种对人的致病力较强。人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直接接触以及食用被污染的动物产品如奶、奶酪和肉而感染。布病虽然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有一定的致病能力,但布病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5.
为新疆制定布病综合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辅助鉴定了新疆巴州地区畜间布病流行分离株。2014年从新疆巴州地区收集流产羊胎儿21份,体内分离出疑似布鲁氏菌8株,采用分子分型方法(AMOS-PCR)和生物学分型方法对分离株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羊种布鲁氏菌,传统细菌分类学鉴定8株布鲁氏菌均为羊种生物3型。应用AMOS-PCR方法可以安全、快速对布鲁氏菌流行株进行种型鉴定,以期为新疆布病的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宾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牧草丰盛,很适合发展牛、羊、鹿等草食畜牧业。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畜牧业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目前,全县绒山羊饲养量达31万只,黄牛、奶牛和鹿饲养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由于外引羊、奶牛渠道广泛,难免将疫源带入,使我县布病疫情有所抬头,而且出现人员感染布病数量增多的严峻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新宾县加大了对布病防治的工作力度,从2003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牛、羊、鹿进行布病监测。累计监测牛1989头(其中奶牛145头),羊9677只,鹿69只,检出布病阳性畜,全部做无害化处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侵害人畜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感染羊和牛。1流行病学引起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家畜,感染性由强至弱依次是羊、牛、猪、犬,发病或带菌的野生动物也是传染源。布鲁氏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传播,被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肉、奶等可传播本病,蜱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同群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病交叉感染,动物布病  相似文献   

18.
1 我国布鲁菌病疫情情况 我国布鲁菌病的发生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5年我国首次由Boone在重庆报告了两例布鲁菌病患者.1932年和1938年在内蒙古王爷庙发现了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从流产牛胎儿中分离出两株牛种布鲁菌.1938年,日本人北野正次等在吉林白城对羊布鲁菌病进行调查,发现羊的感染率高达33%.同年,日本人广木彦吉在白城发现人布鲁菌病患者,这些资料表明,我国解放前就有布鲁菌病流行.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以下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它曾在我区广泛流行,危害严重。因此探明布氏菌种型及其分布,对正确进行布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判定疫区性质和预测病情并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等均有重要意义。一、1981~1992年检出95株猪种布氏菌的地区分布 95株菌来自全区6个地区39个  相似文献   

20.
织金、镇宁的畜禽疫病普查工作,安排早、行动快,从五月上旬开始,六日中旬结束,据统计,织金县在普查中共采畜禽血540头、只(份),(牛143,羊120,猪113,鸡164),实验室检查2287头,只(次),其中血清学检查1708头只(次),血片检查154头,作奶牛结核变态反应58头,粪检367头,检查疫病24种,血清学检出阳性畜禽疫病14种,其中牛,检出布病阳性2头,兰舌病7头,检出锥虫4头,阳性11头,检出肝片吸虫59头。羊:检出布病阳性3只,兰舌病9只,猪检出弓形虫阳性6头,囊虫病5头,鸡: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