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低温层积不同时间野鸦椿种子内含物质变化情况,及不同播前预处理种子发芽情况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野鸦椿种子不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无法萌发。(2)野鸦椿种子在层积过程中主要通过大分子油脂类物质水解作种子萌发的物质动员。(3)野鸦椿种子通过低温层积的方法解除休眠的时间应控制在90~120 d内,层积时间过长发芽率反而下降。这与同属植物圆齿野鸦椿种子的萌发特性一致。(4)层积90~120 d时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在120 d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峰值,表明可溶性糖是野鸦椿种子萌发的直接利用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2.
以黄檗种子不同层积处理、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生理生化指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黄檗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当层积深度150 cm、温度20℃处理下黄檗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在50 cm层积处理,温度25℃时能有效缓解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的消耗,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在50 cm层积处理下,随着时间的增加,黄檗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层积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解除紫椴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温度层积催芽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赤霉素GA_3处理后对紫椴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前期高温后期低温(T20-5)的处理下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指数,50 mg·L-1GA_3可使紫椴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初期快速升高,以提高种子对逆境的适应能力;而150 mg·L-1GA_3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GA_3处理对紫椴种子淀粉分解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层积温度对淀粉水解酶活性有影响,为提高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适当提高GA_3浓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围绕银杏种子发育的全过程,探究胚乳内含物质动态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胚乳内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淀粉酶、磷酸己糖异构酶(PGI)、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联合酶、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旨在为银杏胚胎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早期(花后40~120 d),胚乳的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增加,糖酵解途径(EMP)首先被激活;在受精及胚分化过程中(花后120~160 d),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活化程度不断推进并维持在较高水平,MDH活性在胚分化完成时达到高峰,三羧酸循环为胚分化发育提供了能量。在胚胎发育后期(花后170~190 d),a-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表明a-淀粉酶可能对后期胚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淀粉处于不断累积和被利用,参与了胚胎发育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GA3、KNO3处理短梗五加种子,并对层积过程中种子的胚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淀粉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A3100 mg·L-1和清水处理种子的胚率最好,2种药剂处理均可以提高未层积前种子可溶性糖的含量,GA3100 mg·L-1和KNO310 g·L-1处理可显著提高未层积种子的淀粉含量,GA3300 mg·L-1和KNO310 g·L-1处理可显著提高未层积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而清水更有利于储藏物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以早实核桃香玲种子为试材,对其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香玲核桃种子浸种4天吸水达到饱和,吸水量达干重的70.99%,7天后开始露白,16天后开始出土。随着核桃种子吸水量的增加,种仁内的贮藏物质与酶均发生变化,淀粉含量一直降低,在第14天时含量最低为5.62‰,第16天略有上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分别于12天和14天时达到最低,分别为1.08%和10.71mg/g。脂肪含量在第8天以后开始大幅下降,到第16天时较少了16.1%。脂肪酸含量开始有少量减少,第10天后开始上升,第16天时达到60μmol/g。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按顺序依次动员,淀粉酶活性在整个过程先增大后较少,而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不断增大。因此,在播种前要选择粒大而饱满的种子,浸种天数要达到4d,才能使种子更好地吸收水分,快速动员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促进种子顺利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朱顶红鳞茎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以朱顶红‘红狮’的鳞茎为材料,通过测定其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子、双因子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20、12、8、4℃)和不同贮藏天数(0、15、30、45 d)条件下‘红狮’外、内层鳞片中4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和贮藏天数的增加,‘红狮’外、内层鳞片的淀粉含量逐渐减少,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贮藏天数的增加先升高,至第30天后逐渐减少。4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呈极显著水平(P≤0.01),贮藏温度和贮藏天数及其交互作用对绝大多数指标的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5℃、12℃、25℃条件下贮藏和发芽过程中油茶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3个月内,不同温度下贮藏的种子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减少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内含物在三种温度下的变化速率不同;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和脂肪含量变化呈线性相关关系。3种贮藏温度下,脂肪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正相关。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上升、脂肪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前期变化不明显,而后迅速下降。油茶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家系枫香种子的粗脂肪、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等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种子内粗脂肪平均含量为31 5 %± 1 3% ,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 3 34%± 1 0 9% ,淀粉平均含量为 2 33%± 0 30 % ,蛋白质平均含量为 15 7%±2 3%。  相似文献   

10.
木兰科植物的种子具有后熟休眠特性,造成播种育苗时出苗不整齐.以二乔玉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理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储藏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坚硬种皮对于种子吸水率具有一定的影响.种子含水率在种子萌发初期呈上升趋势,完整种子和去掉坚硬的种皮种子饱和吸水率分别为34.97%和50.7%,但两者保持一致的吸水进程;(2)种子内储藏物质的含量在种子萌发期间逐渐降低,淀粉和粗脂肪的含量在胚根长3 cm时分别下降了0.29%和9.08%.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胚根长1 cm时下降速度减慢,随后两者的含量呈缓慢升高的趋势.(3)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淀粉酶活性总体呈增强的趋势,其中B-淀粉酶活性最大为α-淀粉酶的11倍,酶活性的变化与淀粉、脂肪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性负相关.说明二乔玉兰种子吸水促进了酶活性的增加,有效地降解种子内储存的物质为种子萌发提供的充足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全国9个产区12个品种板栗贮藏前及0 ℃贮藏6个月后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品种板栗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前,各品种板栗含水量均较高,为52.47a.30%;脂肪含量较低,为11.530.0 g·k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51.5357.9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低,为67.3146.4 g·kg-1;淀粉是板栗的主要贮藏物质,含量达561.8727.1 g·kg-1.冷藏6个月后,各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含水量下降了1.23%5 00%;可溶性蛋白质减少了0.33.38%;脂肪、淀粉下降幅度较大,分别降低了28.5p.43%和25.47C.80%;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了23.020.33%.贮藏前后各品种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浓度银杏外种皮汁液浸种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浸种液可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幼苗苗高、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其中作用最明显的为100和200倍液。在萌发期,低浓度浸种液促进贮藏物质淀粉的水解,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而高浓度的处理则抑制淀粉的水解;在幼苗期,低浓度浸种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高浓度浸种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紫椴种子快速催芽育苗方法,旨在掌握可靠的速效催芽技术,缩短层积时间。结果表明:采用种皮外处理加低温层积的复合措施,层积时间由150d减少到120d,催芽率达76%,比单纯层积处理提高催芽率18%。  相似文献   

14.
11 种城市木本植物叶片生理物质对遮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遮光率45%、75%和全光照3种光生境的植物栽培试验,测定了11种城市木本植物叶片叶绿素、花青素、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的变化,分析了遮荫对不同木本植物生理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能增加多数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花青素含量,特别是色叶植物,从而影响色叶植物的叶色效果,遮荫可减少色叶植物可溶性糖的含量,而增加非色叶植物可溶性糖含量,但对不同类型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幅度不一;遮荫能减少大多数植物的淀粉含量,但使部分色叶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而不同遮荫程度对植物叶片淀粉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光生境变化对植物叶片蛋白质影响缺乏明显的规律性,影响幅度也不一。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遂昌县东京野茉莉新鲜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种子透水性、种被机械阻力、离体胚培养、发芽抑制物质提取及种子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并利用赤霉素(GA3)进行发芽前预处理,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离体胚并无休眠特性,胚外组织中也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尽管种子透水性影响其发芽率,但胚乳和种壳的机械束缚是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2)层积后再机械处理可解除种子休眠。休眠能被赤霉素和(或)低温层积处理解除,说明种子同时存在生理抑制,其休眠类型属于综合性休眠。3)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的动员与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种内可溶性糖含量(R=0.885)、POD活性(R=0.658)与休眠的解除呈显著正相关。4)层积30 d后1 2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54%。胚的外覆物控制东京野茉莉的种子休眠,休眠解除的过程伴随种子内代谢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经作相关的试验研究了山药、日本薯蓣、黄独3种薯蓣植物的珠芽休眠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休眠过程中3种薯蓣植物珠芽的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休眠结束时与休眠初期相比,珠芽休眠期最长的山药其淀粉含量极显著增加,珠芽休眠期较长的日本薯蓣其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仅珠芽休眠期最短的黄独其淀粉含量上升不大;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与淀粉含量的升高相关;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淀粉含量变化相似,其中山药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极显著增加,日本薯蓣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黄独珠芽的还原糖含量增加不显著,还原糖含量的升高促进了珠芽的发芽;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的淀粉酶都以α-淀粉酶为主,珠芽休眠期短的黄独其α-淀粉酶活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珠芽休眠期长的山药在休眠初期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薯蓣植物.  相似文献   

17.
饲料是动物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通常以玉米、麦麸、饼粕之类的植物性原料为主。作为主要营养成份的蛋白质、淀粉被细胞壁包裹着,贮藏在种子细胞内。通过对原料进行粉碎加工,大部分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出来,但仍有部分细胞壁完好无损。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类物质,除草食动物外,其它动物均不能消化利用纤维素。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细胞壁严重影响动物对蛋白质、淀粉这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这是因为蛋白质、淀粉被细胞壁包被在细胞内,只有细胞壁被破坏之后它们才能被蛋白酶、淀粉酶分解为动物能直接利用的氨基酸、糖等低分子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涝渍胁迫下白桦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以2a生白桦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涝渍胁迫对白桦叶片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渍水处理条件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7.1%和41.6%;在淹水处理条件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处理到第60天,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升高了34.1%,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渍水处理条件下,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而淀粉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淹水处理条件下,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比对照降低了19.5%,而淀粉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涝渍胁迫下,叶和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和0.623,并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4。以上结果表明,糖和淀粉的存储和消耗对提高白桦耐涝能力有着积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贮藏种子的目的是为了延长种子寿命。乔、灌、草的种子成熟期早晚不一 ,但多数树种是秋采春播 ,所以必须经过越冬贮藏。还有许多树种结实有周期性 ,不是年年大量结实。为了有计划地育苗、造林 ,有必要在丰年多采种子进行贮藏 ,以备来年使用 ,特别是在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今天 ,造林绿化需要更多的种子 ,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种子的贮藏方法。1 影响种子贮藏的因素1.1 内在因素1.1.1 种子内含物质的性质 各种实验证明 ,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种子寿命长 ,而富含淀粉的种子寿命短 ,不易贮藏。1.1.2 种皮构造的影响 凡种皮构造致密、坚硬或具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L .)和糖槭 (AcernegundoL .)种子的化学成分。试验结果表明 :(1)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含量不同 ;(2 )马尾松种子贮藏物质以脂肪为主 ,蛋白质次之 ;(3)糖槭种子以蛋白质为主 ,脂肪次之 ;(4 ) 2树种油脂中均以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亚油酸 )为主 ;蛋白质组成主要以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为主 ;(5) 2树种种子中含有丰富的VE,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