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选择适应水稻机插作业的育秧方式和提高机插杂交中籼稻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徽两优6号为供试材料,研究营养土软盘育秧、流水线营养土硬盘育秧、淤泥软盘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机插秧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流水线营养土硬盘育秧秧苗素质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成苗率较高,漏插率较低,茎基部较粗,根系盘接力较高,根系活力较强,缓苗期较短,产量优势明显,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高于其他育秧方式。[结论]在安徽省江淮地区,采取流水线营养土硬盘育秧有利于提高水稻机插秧的秧苗素质,建立合理的群体起点,形成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老龄化严重,水稻传统手工插秧正向机插秧等机械化种植技术转型。育秧是水稻机插秧发展的关键,我国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秧苗素质查、秧龄弹性小等问题,本研究进行不同肥料水平下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特性研究,明确机插秧苗的氮、磷、钾养分需求,从而提高机插秧苗素质,研究明确不同秧苗素质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生产上迫切需要增加水稻机插秧苗的弹性,以适应大苗机插。然而,由于机插秧特殊的育秧方式、超常密播以及有限制极强的营养土等原因,增加秧苗的弹性已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3.
<正>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连粳9号为供试品种,探讨不同肥料使用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旱秧绿机插秧专用肥来配制育苗营养土,将其均匀拌入秧盘内,成苗率达到77.8%,较之肥料单独拌入铺土或盖土的处理,更有利于秧苗对养分的吸收,有利于增强肥料中成分对秧苗的控制效应和延长控制时效;对株型控制效果良好,株高叶龄适宜,茎秆粗壮,易形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质配比对早稻钵苗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钵苗机插技术的关键在培育壮秧,试验以早稻中早39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质与黄泥配比对早稻钵苗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黄泥质量配比大于1∶1时,对秧苗株高、鲜重、白根数、茎基宽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改善秧苗素质;漏插率在基质∶黄泥1∶1时最低;全基质育秧成本较高,但生产效率提高50%,适合育供秧中心规模化生产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采用基质育秧和营养土育秧两种育秧方式进行试验,探索两种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基质块育秧方式的水稻秧苗素质高,茎秆粗壮,发根力显著高于营养土育秧方式,水稻产量为8404.5kg/hm2,显著高于营养土育秧方式,增产率为8.5%  相似文献   

6.
机插水稻集中育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近几年机插水稻集中育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为大面积水稻机插水稻集中育秧进行规范化育秧提高秧苗素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机插育秧机插、机插育秧手插、湿润育秧手插和抛秧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机插秧生育期较湿润育秧手插方式生育期要延长3 d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秧苗素质比湿润育秧差,移栽后返青慢,前期分蘖阶段所需的物质积累少,有效分蘖临界期延迟,延缓了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以机插育秧机插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8.
水稻编织布育秧机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田,规格编织布条代替工厂化,塑料盘培育水稻秧苗供机插,其与盘秧机插比较具有,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相近,育秧载体一次性投资降低95%等特点。并创立提布切割起秧等作业法,简化了育秧程序。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量及基质配比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不同播量及不同基质配比的秧苗素质不同,较低播量(每平方米芽谷300~400 g)和适宜的基质配比[土与谷壳体积比1∶(2~3)]能培育出适合于机插的高素质秧苗。  相似文献   

10.
水稻苗床调理剂——育秧绿用于机插育秧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笔者调查研究了水稻苗床调理剂—育秧绿用于机插育秧的效果。结果表明,育秧绿与营养土现拌现用,对机插水稻出苗安全,不但提高秧苗素质,还能明显延长秧苗适插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以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播种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较低的播种量(每盘80~120 g)能够培育出适合机插需求的高素质秧苗。  相似文献   

12.
仇从宇  孙丽 《北京农业》2012,(15):28-29
软盘育秧技术是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育秧方式,简单易行,易于操作,成功率高等。水稻机插推广成败在于秧苗,能否培育出合格的壮秧是水稻机插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以"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基质产品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基质处理的水稻秧苗素质好于纯基质处理,其中基质产品以"恒奥达"牌基质的水稻秧苗素质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插秧成为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稻的主要栽插方式,通过集中育秧、商品化供秧、机械化插秧,为农民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分析水稻集中育秧及机插秧的优越性,节省秧田,省工省本,水稻的抗倒性、抗病性增强,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总结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加强苗床管理和大田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机插水稻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机插秧成为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稻的主要栽插方式,通过集中育秧、商品化供秧、机械化插秧,为农民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分析水稻集中育秧及机插秧的优越性,节省秧田,省工省本,水稻的抗倒性、抗病性增强,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总结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加强苗床管理和大田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机插水稻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机插水稻育秧过程中运用常规浸种药剂加不同剂量硅肥浸种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明确硅肥浸种的有效剂量和使用方法,开展了常规浸种药剂添加不同浓度硅肥的浸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水稻育秧中在应用常规药剂浸种的同时适当加入水溶性硅肥,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抗逆能力,尤其是对秧苗鲜(干)物质积累及其秧块根层增厚的作用明显,且对水稻秧苗生长安全,其中以常规药剂+水溶性硅肥46.80 g(0.78%浓度)浸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钵苗育秧下的秧苗素质较毯苗育秧的秧苗素质高,钵苗育秧移栽后基本无植伤,分蘖发生快、高峰苗出现早,且较毯苗机插水稻高峰苗量大,高峰苗出现后分蘖消减慢,最终成穗率较毯苗机插高。生长后期群体结构合理,个体与群体发育较为协调,每穗粒数较毯苗机插高,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分析了水育秧、旱育秧和淤泥育秧3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更有利于机插健壮秧形成,同时在增加秧龄弹性、延长秧龄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淤泥育秧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成秧率较低,且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实际生产中要慎重使用。在培育机插长秧龄秧苗过程中,肥料宜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19.
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稻专用育秧基质育秧,是近年来探索机插稻育秧的一条新途径,为进一步示范推广该技术,笔者研究和探索了机插稻基质育秧技术。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成本适中、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能有效保护耕作层土壤资源,缓解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的状况,该技术比较适合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若能攻克秧苗素质稍弱的技术瓶颈,育出高素质的秧苗,将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机插水稻集中育供秧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太仓市应用了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从种子处理、工厂化育秧、露地育秧、流水线播种、秧苗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机插水稻工厂化、露地基质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