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斑牡丹种子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理平  夏欢  尹定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45-15246
[目的]探讨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紫斑牡丹种皮、胚乳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油菜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紫斑牡丹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随着浸提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显著;相同浓度的胚乳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种皮浸提液。[结论]紫斑牡丹种子内抑制物质的存在是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凤丹种子是否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以新成熟的凤丹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分别提取种皮和胚乳浸提液,研究不同浓度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几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胚乳浸提液能显著抑制白菜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种皮浸提液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主要起到延缓幼苗生长的作用;凤丹胚乳浸提液显著抑制了白菜幼苗的POD和CAT酶活性,间接影响SOD酶活性.可见,凤丹种子中确实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内源抑制物,这些物质很可能是造成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黄牡丹种子浸提液对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几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黄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以野生黄牡丹(Paeonia delavay Franch.var.lutea)种子为实验材料,提取种皮、胚乳水浸提物。黄牡丹种皮、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该物质浓度的增加而更为显著;相比种皮浸提液,相同浓度条件下的胚乳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几种主要抗氧化酶中,胚乳浸提液能够直接抑制白菜幼苗POD和CAT酶活性,间接影响SOD酶活性。黄牡丹种子浸提物可能通过影响白菜种子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影响其幼苗的正常生长,黄牡丹种子内存在抑制物质,从而影响黄牡丹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4.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025、0.050、0.075、0.100 g·mL-1)的种皮和胚乳水浸提液对白菜、小麦和绿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究紫斑牡丹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紫斑牡丹种子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同一质量浓度下,胚乳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强于种皮浸提液;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高于小麦和绿豆;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苗高和鲜质量;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随着种皮浸提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受体植物幼苗SOD、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CAT活性持续下降;加入胚乳浸提液后,受体植物幼苗的CAT、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SOD活性则依然随着胚乳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结果可知,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浸提液中均含有能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并且能够影响受体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但是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南方红豆杉种子为供体材料,采用甲醇和乙醚两种有机溶剂对其种子不同部位(种皮、胚乳和种胚)所含化感物质进行反复提取,以小白菜为受体,根据受体种子的萌发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对供体种子不同部位浸提液的化感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不同部位甲醇-乙醚浸提液对白菜籽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低质量浓度(0.25 g·mL~(-1))种皮浸提液处理下的白菜籽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为负值,即化感促进,随着质量浓度增加其化感促进作用消失,化感抑制作用逐渐显著;低质量浓度胚乳浸提液提高了白菜幼苗的茎长和根系活力,而对种子萌发、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具有抑制性,但化感综合效应为负值,且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综合效应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无论种胚浸提液质量浓度高低均会显著抑制白菜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同部位相同质量浓度的处理中,以种胚浸提液处理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南方红豆杉种皮、胚乳和种胚中均含有化感物质,种皮浸提液对白菜生长发育具有"低促高抑"的特点,胚乳和种胚浸提液均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种胚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哥王种子形态解剖特征,采用浸种法测定种子吸水曲线,比较不同浓度、不同部位蒸馏水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初步研究了哥王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发现,了哥王种子具有胚形态休眠特性,种皮无吸水障碍;不同浓度的了哥王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均对白菜、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强弱次序为种皮果肉种仁,水浸提液甲醇浸提液,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对双子叶植物种子抑制作用更强。由结果可知,了哥王种胚发育不完全及种子内源物质的存在,可能是了哥王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层次发现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et Z.)种子休眠机理,以便为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促进其种子萌发提供依据,该试验以白菜(Brassica rapa var.glabra)的种子作为测定材料,对东北红豆杉种子种胚、胚乳、内种皮、中种皮、外种皮5部分的甲醇浸提液进行活性测定,比较研究了5部分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部分浸提液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物质,显著影响到白菜种子的萌发,另抑制作用会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部分浸提液的抑制作用相比较,种胚最强,其次为胚乳、内种皮、中种皮和外种皮。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活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方法处理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种皮、胚乳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了紫斑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结果发现:紫斑牡丹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该物质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相同浓度和处理下,胚乳浸提液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种皮;各层积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紫斑牡丹种子抑制物活性,5~15℃变温和200mg/L的GA3浸泡24h处理的紫斑牡丹种子抑制物活性变化值最大。因此,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中存在内源抑制物,能够抑制种子萌发,可能是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南方红豆杉种子发芽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分离、GC-MS鉴定的方法,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甲醇浸提液中分离鉴定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有机物质主要为有机酸类、酯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等。其中乙酸的抑制活性在其他种子抑制物质的研究中已被证实,胺类物质首次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被分离鉴定。分别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胚、胚乳和3层种皮的甲醇浸提液进行生物测定,比较几个部位中发芽抑制物质活性的差别,结果说明种子各部位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这些物质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各部位抑制物质的抑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活性的强弱为胚>内种皮>胚乳>中种皮>外种皮,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丹种子(Paeonia ostii)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凤丹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形态和生活力、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研究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凤丹种皮降低种子吸水速度,但不影响最终吸水率,完整种子浸种56h种子吸水基本达到饱和,对凤丹种皮进行酸蚀或去皮处理不会提高萌发率,凤丹种皮不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成熟的凤丹种子生活力达95.6%,但种胚发育不完全,其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层积,种胚才能不断生长分化,完成后熟;种皮和胚乳中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对白菜种子和自身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种皮和胚乳中的抑制物含量和种类不同;300mg·L-1的外源GA3能够有效提高凤丹种子萌发率。凤丹种子休眠是由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内存在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休眠。  相似文献   

11.
南京椴种子发芽抑制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京椴种子(果实)为研究材料,对果皮、种皮和胚乳中所存在的抑制物质进行甲醇浸提,并进行白菜种子发芽测定,利用系统溶剂法初步分离种子和果皮中的抑制物质。结果表明:果皮、种皮和胚乳中确含有抑制白菜种子发芽的物质;果皮中抑制物存在于乙醚相和甲醇相,种子中抑制物存在于甲醇相,对白菜种子发芽起到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冬瓜种子休眠的原因,确定种子休眠特性,为探明冬瓜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冬瓜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外观观察及形态指标和质量测定,分析数量性状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采用恒温烘干法和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TTC)法检测种子含水量和生活力;采用去皮法和吸水法处理种子,计算其发芽率和吸水率;以蒸馏水为对照(CK),分析0.02,0.04,0.06,0.08,0.10 g/mL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0.02,0.04,0.06,0.08,0.10 g/mL种皮、种胚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探讨冬瓜种子的休眠机理。【结果】冬瓜种子的种皮坚硬且厚,种子长、宽、厚平均值分别为1.155,0.694和0.226 cm,千粒质量平均值为52.820 g,含水量为75.800%。种子长、宽、厚在4~5级分布频率均较高,种子胚根长在9级分布频率最高,种皮质量和种胚质量均在6级分布频率最高,种子千粒质量和含水量主要分布在4~6级。种子厚与种子长、宽,胚根长与种子长,种皮质量与种子长、种子厚、胚根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等条件下培养5 d后,完整冬瓜种子无萌发,而去皮冬瓜种子发芽率达到54.67%。冬瓜种子的种皮透水性良好,吸水处理21 h后,冬瓜完整种子和破壳种子的吸水率仅相差5.80%。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根长的抑制效应大于苗高;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大,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抑制效应总体增强;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水浸提液,种胚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种皮浸提液。冬瓜种子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总体能抑制白菜幼苗的SOD、CAT、POD活性。【结论】种子中的内源抑制物和种皮机械束缚可能是冬瓜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而种子各部位浸提物可能通过抑制保护酶活性而影响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以石蜡切片法、抑制物生物鉴定法及对比分析法开展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果实成熟时胚发育不完整,停留于球形胚阶段,胚的发育程度在果实成熟后不受采收时间的影响;滇重楼种子能正常吸水,不存在由于透水性差而引发的休眠;滇重楼外种皮和胚乳的水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带外种皮的滇重楼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种子萌发时间显著延后,滇重楼外种皮抑制胚的形态后熟。基于研究结果,认为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  相似文献   

14.
色木槭种皮透水性与种子浸提液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解除色木槭种子休眠和促进发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完整种子和刺破种皮种子用蒸馏水浸泡,定时测重,计算吸水量,分析种皮透水性;层积过程中定期取种样,研碎用醇提取,获得的浸提液稀释至不同倍数用于浸泡滤纸,将白菜种子置于浸泡过滤纸上进行发芽试验,分析浸提液生物效应。[结果]色木槭的种皮透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12 h内刺破种皮种子和完整种子都达吸水饱和状态。色木槭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随浸提液稀释程度的加大和层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但层积时间少于60 d时,这种减弱程度较小;层积80 d时,10%和20%浸提液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100%浸提液发芽率仍为对照的35%。[结论]种皮透水性构不成色木槭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内含有发芽抑制物质且抑制物质在层积催芽过程中转化速度慢是导致色木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对凤丹种皮和种胚的浸提液进行分离,测定各提取相的生物活性,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造成凤丹种子生理休眠的内源抑制物的种类,探讨内源抑制物与凤丹种子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不同提取相对白菜籽发芽的影响并不相同,种皮和种胚的乙醚相、甲醇相以及种皮的乙酸乙酯相对白菜籽发芽有显著影响,并且种皮、种胚均是乙醚相的抑制作用最强。通过GC-MS检测,结合生物测定结果分析,发现凤丹种皮抑制物的主要成分是酚类物质,可能是双酚F、苯酚、邻苯二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种胚的主要抑制物质可能是有机酸类物质,如苯甲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一些酰胺类物质也可能是造成凤丹种子生理休眠的重要内源抑制物。  相似文献   

16.
花榈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花榈木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萌发特性,对花榈木种子的物理性状、吸水性、发芽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种皮和种胚的甲醇浸提液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花榈木种子的种皮坚硬致密,透水透气性较差,用浓硫酸酸蚀处理2 h能有效改善花榈木种子的种皮透性,其72 h累积吸水率达96.3%,比对照增加93%.花榈木种子萌发受到种皮限制,以全部去除种皮,恒温25℃发芽效果最好,发芽率达80%.花榈木种子的种皮和种胚中存在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的物质.随着种皮、种胚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其中,种皮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大,0.01 g/mL、0.05 g/mL和0.1 g/mL种皮甲醇浸提液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3%、27%和39%.初步认为,导致花榈木种子休眠的原因是种皮透性差,种皮和种胚中含有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7.
了解丝棉木种子的休眠特性对丝棉木的苗木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测定丝棉木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并进行丝棉木种子萌发抑制物的生物测定及催芽试验,以期研究其休眠类型及打破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1)新采收的丝棉木种子生活力达到89%,但带有假种皮的种子发芽率为0,去假种皮的种子发芽率平均不超过8. 3%,具有明显的生理休眠现象。(2)丝棉木种子的假种皮、种皮、胚乳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均存在抑制作用,种胚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不存在抑制作用。丝棉木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内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种皮、胚乳中,抑制强度为假种皮种皮胚乳种胚,种胚中基本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3)种子是否去除假种皮对发芽的影响显著,低温层积催芽、赤霉素浸种、水浸种的催芽方法对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低温层积催芽40 d和250 mg/L赤霉素处理能打破这种休眠,低温层积催芽比用赤霉素浸种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8.
运用系统溶剂法和生物测定法,以栎属7种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其种皮、胚(胚及周围部分子叶)和子叶(远离胚端2/3子叶)1.0 g/mL和0.5 g/mL浓度甲醇等浸提液以及各有机相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栓皮栎、锐齿栎、蒙古栎、沼生栎和麻栎甲醇浸提液均能显著降低白菜种子发芽率、根长和苗高,且对发芽率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夏栎和房山栎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根长和苗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胚>子叶>种皮,且甲醇高浓度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大于低浓度的抑制作用;甲醇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苗高或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乙酸乙酯相,其它溶剂相萃取液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栎属种子甲醇浸提液及各有机相对白菜种子苗高和根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发芽率的影响,说明栎属种子中所含抑制物质主要是限制自身根和芽的生长,可能是造成延迟萌发和出苗不整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静静  吴军  程许娜  苏金乐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123-125,136
以樟树种子为试验材料,从种壳透水性和内源抑制物两方面探索种子休眠原因.结果表明:樟树种子坚硬的外壳影响种子的吸水透性;种壳、种仁中的萌发抑制物抑制了白菜种子的萌发率、淀粉酶活性以及白菜幼苗的鲜质量增加.种壳浸提液抑制强度顺序均为:种壳甲醇浸提液>种壳乙醚浸提液>种壳水浸提液,抑制物主要成分为极性物质,白菜种子萌发率依次...  相似文献   

20.
探讨射干种子休眠原因,研究其内源抑制物质的存在部位及其特性,可以为射干种子休眠机理与破休眠技术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射干种苗高效繁育提供参考.观察记录射干种子的形态结构后,将其置于蒸馏水中浸泡,定时取出称重,测定射干种子的吸水规律;在花盆中分别播种去皮和带皮的射干种子,观察其萌发情况;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浓度的射干种皮浸提液和胚乳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射干种子外覆致密的黑色种皮,种子吸水速率呈先快后慢的变化,种皮透水性良好,不存在吸水障碍;射干去皮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带皮种子,种皮中可能存在影响种子萌发的抑制物质.射干种皮浸取液处理小麦种子后,38 h内明显抑制小麦种子萌发,且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具有延后作用;并显著抑制小麦幼苗植株和根的生长,且浸提液浓度越高,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延后作用以及抑制幼苗株高和根系生长的影响越明显.射干胚乳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射干种子种皮内存在种子萌发抑制物,该抑制物具有延缓种子萌发和抑制幼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