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通过开展非主要农作物经营、科研及主要品种情况调查,并结合全省登记数据,对全省非主要农作物种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除油菜主要以科研单位育种为主外,其他非主要农作物整体以企业育种为主;油菜、番茄、西甜瓜为陕西省优势非主要农作物,主要销往省外;各优势非主要农作物市场品种繁多,但均未形成主导品种。建议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开展骨干品种筛选,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以及进一步规范品种登记管理,促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和陕西特色农作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7年第1号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已经农业部2017年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7年3月30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农业部规章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五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相似文献   

3.
司冰 《种业导刊》2019,(5):8-10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办法》自2017年5月1日实施以来,为河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推广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快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为全省“四优四化”的大力推进,起到了品种源头把关作用。分析和总结了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上的一些主要做法及经验,为种业管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国家和省两级审定制度 ,为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职责。但从基层种子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 ,国家、农业部和各省最多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 9种主要农作物 ,其它均为非主要农作物。非主要农作物种类多、品种繁杂 ,种植面积亦较大。就宁夏而言 ,非主要作物种类达 2 0多种 ,品种更多 ,种植面积占全部作物总面积的近 5 0 %。从近年来发生的种子质量纠纷案件来看 ,占的比例大于主要农作物。因此 ,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的品种管理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作为省…  相似文献   

5.
马丽萍 《种子科技》2019,(2):44-44,48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多、使用范围广,但长期以来监管不到位,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的转型,国家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和监管越来越重视。简要论述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依据、步骤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7年第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农业部规章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非主要农作物管理现状,提出了在借鉴国外植物品种管理主要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国家登记制度,填补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品种审定以外的品种管理制度空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就农作物品种管理而言,引入了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的概念,依据<种子法>,国家对此将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本文仅就如何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管理的必须性,探讨了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分类管理及管理办法,并提出了配套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公布了第一批29种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一直以来,我国的品种管理工作都是以政府主导的审定制度为主,此次《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办法》明确要求,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过去由于没有对非主要农作  相似文献   

11.
王友斌  张红 《中国种业》2003,(1):15-1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为中国种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然而,像其它任何一部法律一样,《种子法》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管理方面就未做明确规定,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管理暂时出现了盲区。无论从非主要农作物在社会及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看,还是从我国种子经营企业和育种单位及农民素质的现状来看,采取有效措施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加强管理都是必要的。作者认为,应尽快制定种子法实施细则作为对其完善和补充,明确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具体管理办法,改观目前市场上的…  相似文献   

12.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品种管理的重大改革,河南省深入简政放权,响应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积极登记适合河南省发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3年来,河南省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工作人员也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累经验,推动登记工作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志刚 《中国种业》2017,(11):13-16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实施是贯彻落实《种子法》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本文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品种登记范围、登记申请文件、样品提交、登记注意事项及品种登记与品种审定的异同等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是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的重要举措,自 2017 年《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对从源头上杜绝“一品多名”等假冒侵权品种种子进入市场、有效保护育种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阐述并分析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现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的对策建议,对于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开展、推进福建省特色种业发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元年登记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5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2016年9月29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9月30日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和品种登记申请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6.
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上海市严格按照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的要求,积极推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和已登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2017年-2020年共受理5大类14种作物295个品种登记申请,其中219个品种符合登记要求,已经农业部公告。全市共有78家单位和个人在农业农村部种业大数据平台注册了品种登记账号,登记品种前3的单位分别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实满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登记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7.
<正>首批29种作物登记目录公布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近日,农业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公布了第一批29种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办法》和目录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办法》规定,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品种登记办法》)已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步入法治轨道,意味着非主要农作物成为种子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面对这项全新的事业,种子管理部门如何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更高的眼界、更宽的视野来谋划品种登记工作,写好农作物品种管理新的篇章,值得深入思考。1品种登记管理是我国审时度势新设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为主要农作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其他一二种农作物为主要农作物。《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等对主要农作物品种从试验、示范、审定、推广、生产、经营、管理、保护等皆给予明确的定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但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在生产、经营前必须通过审定,使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保护的实际操作性较差,市场化运作秩序比较混乱。本文就种子市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不审定制度与品种保护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15年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首次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登记制度。自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颁布实施,29种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受理量已达到2.2万个,公告品种16640个。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有力支撑了品种市场监管。对标现代种业发展和种业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对标登记制度设立的初衷目的,结合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求,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进行了分析,并从头梳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探讨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