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露地、套袋和大棚栽培的‘宁海白’枇杷为试材,测定了低温期间和低温解除后的幼果内总酚含量及与酚类物质代谢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期间,露地栽培的枇杷幼果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套袋与大棚栽培的幼果;低温结束后露地栽培枇杷幼果的总酚含量虽然高于大棚与套袋果实,但比低温期间明显下降。酚类物质代谢相关酶分析显示,低温期间PAL活性显著高于低温解除后的果实,露地幼果活性高于套袋与大棚;PPO活性低温期间以露地栽培的果实为最低、套袋处理最高,低温结束后以大棚为最低、套袋为最高;POD活性低温期内以露地为最高、大棚最低,低温解除后活性显著下降,但大棚栽培要低于露地与套袋。以上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积累和代谢与枇杷抵抗低温胁迫的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的运用,大棚枇杷花和幼果冻害率比露地的低,而且坐果率比露地栽培明显提高,同时裂果率、锈果率和发病率明显降低,产量增加近3 000 kg·hm-2,提早上市1周以上,且果实品质好,售价高,增收达15万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临海市开展白沙枇杷大棚设施栽培试验研究,对温湿度、物候期、叶片性状、果实性状等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大棚设施栽培可以减轻枇杷第一、二批花的受冻,使枇杷成熟期提早;大棚枇杷肉质细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同时对白沙枇杷大棚设施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白枇杷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枇杷为材料,研究双膜大棚设施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白天双膜大棚内的气温在25℃左右,明显高于露地气温。棚内极端最低气温为-1.3℃,比露地极端最低气温-4.4℃提高了3.1℃,保温效果显著。双膜覆盖期间,棚内比露地积温增加了475.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明显高于露地,且棚内枇杷发病率相对较轻。棚内枇杷叶片大而薄,成熟叶片绿色度明显低于露地叶片。棚内枇杷的花未发生冻害,只有极少幼果发生冻害。露地枇杷的花和幼果冻害严重,且以前2批的花和幼果冻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轻白沙枇杷冻害问题,本研究通过增施氮肥调节花性来实现晚花,从而达到有效规避冻害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后枇杷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碱解氮含量从49.9 mg/kg增加到100.2 mg/kg;增施氮肥后枇杷头性花、二性花、三性花花期均推迟30 d左右,直径≤1 cm幼果比例从37.9%提高到71.7%,枇杷幼果受冻率从55.6%显著下降到13.4%。由此可见,增施氮肥可作为枇杷生产上调节花性、有效防冻的主要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枇杷是秋冬开花,继而结果,开花坐果期正好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冬季,花果易受冻害。花果中以花蕾最耐寒,其次是刚开的花朵,幼果耐寒性最差。据报道,-4℃经2 h,-3℃经4 h,幼果冻死率均在4 0%左右。浙江省温岭市露地栽培枇杷,极易受早春冻害天气影响,种植效益不稳定。为提高枇杷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温岭枇杷产业的发展,我们从2 0 1 3年开始采用连栋塑料大棚栽培枇杷,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枇杷幼果耐寒性的影响,分别对5年生‘川早枇杷’幼果喷施0、1、5、10、20 mmol.L-1GABA溶液一周后,于人工气候箱-3℃处理24h,研究GABA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使枇杷幼果的REC、MDA含量和冻害指数显著升高,而经外源GABA处理后其REC、MDA含量和冻害指数显著下降。另外,经GABA处理后枇杷幼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较0 mmol.L-1处理显著升高,并与REC和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的关系。综上,外源GABA能够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冻害对枇杷幼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中20 mmol.L-1GABA处理对枇杷幼果耐寒性的增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枇杷在川南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产特点,将枇杷生长管理过程划分为终花—幼果期、果实膨大—转色期、果实成熟—夏梢生长期、花芽分化—秋梢萌发期、秋梢生长—开花期、盛花—幼果期共6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简单实用、易学易懂的栽培管理年历,以供川南地区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大棚和露地栽培的‘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测定了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提高了早春棚内温度,有利于促进果实提早发育与成熟,成熟期比露地提早约40~50 d,平均单果重61 g左右、比露地提高了69%。露地与大棚枇杷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近,都随果实发育而呈上升趋势,山梨醇则相反,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成熟时大棚枇杷的各种糖分含量均高于露地,以总糖含量计大棚枇杷比露地枇杷高约40%。大棚枇杷的奎宁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陡降至低位,随后呈缓缓下降趋势至成熟期;而露地果实是先缓缓上升至一高点后再随着果实的快速生长而下降。苹果酸的变化与奎宁酸不同,大棚枇杷的苹果酸先急升5倍后再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最低;而露地枇杷的苹果酸先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再随着果实发育逐渐下降至成熟时最低。成熟时大棚枇杷的总有机酸含量为0.34%,仅为露地的一半。因此,大棚环境有利于枇杷果实发育与糖分积累,从而提早成熟、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0.
苏州地区是枇杷露地栽培的北缘地带,冬季植株的叶片、花和幼果极易受到低温的危害。通过设施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减轻或避免露地栽培的冻害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减少果实日灼、栓皮等造成的损失,且可提早成熟期15天左右,显著提高枇杷种植效益。本文介绍了苏州地区枇杷设施栽培关键技术,针对枇杷设施栽培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树型管理、花果及肥水管理等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苏州及其他产区枇杷设施栽培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果园建立(1)枇杷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进行栽培效果良好。由于枇杷在冬季开花结果,幼果抗低温能力弱,经济栽培地区冬季最低温度以不低于-5℃为宜。枇杷对环境要求不严,平地、山地、沙壤土、粘土均可,但以pH值为5.5 ̄6.5的沙  相似文献   

12.
浅析福建省枇杷幼果的冻害情况及预防与补救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枇杷是原产亚热带的常绿果树,也是我省重要的特色水果。其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年均温12℃以上即能生长,15℃以上更为适宜,冬季低温是枇杷经济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枇杷通常秋冬开花,而后坐果,在我省开花坐果期一般在11月~1月,此时正值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冬季,花果易受冻害。花、果中以花蕾最耐寒,其次是刚开的花朵,幼果较不耐寒。通常情况下,-3℃幼果开始受冻,-4℃下2小时、-3℃下4小时,幼果冻死率均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白砂枇杷不同栽培条件生长结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砂枇杷通过露地套袋、简易大棚、露地不套袋不疏果3种方法的栽培对比试验,表明简易大棚设施栽培果实的综合品质比露地套袋、露地不套袋的果实品质优良、成熟期早、效益极为显著,其次为露地套袋栽培,效益最差的为露地不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露地及设施栽培“玉露”蟠桃开花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6年生、开心型、露地及设施栽培的"玉露"蟠桃进行了物候期观测,并开展了其早春冻害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大棚栽培"玉露"蟠桃物候期比露地栽培提前15d左右,2009年花期提前至3月5日左右,因此,设施栽培的花期和幼果期易遭早春低温冻害,导致坐果率低、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12年生大五星枇杷为材料,研究了大棚内外空气温湿度变化规律与枇杷春梢、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大棚栽培能使气温较露地提高0.25~3.90℃,使空气相对湿度较露地提高0.69~31.66个百分点,并使枇杷果实与春梢生长发育物侯期比露地提早至少7d以上;②大棚内气温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存在极显著负相关;③露地气温与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及春梢仲长生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的转录组,以探讨幼果冻害的分子基础,为深入鉴定枇杷果实生长发育、抗寒性基因和抗寒蛋白提供资料。【方法】以花后75d的"大五星"枇杷幼果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3℃条件下处理12h)下幼果转录组的De novo组装和功能注释,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探索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通过De novo组装产生116 723条contigs,并应用Illumina高能量测序技术得到64 814条unigenes,其中有42 830条被nr、KEGG、COG、GO注释。此外,组装和注释了4 017个枇杷幼果在低温胁迫下表达的差异基因。【结论】发现在枇杷低温耐性中起重要作用的油菜素甾醇生物合成和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的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7.
枇杷大棚栽培湿度大 ,温度适宜 ,有利于病害发生 ,叶斑病和灰霉病是其中两大病害。通过 1997- 2 0 0 1年的观察调查 ,初步掌握了枇杷大棚栽培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1 病害的发生规律1 1 枇杷叶斑病叶斑病是叶片斑点病、角斑病和灰斑病的总称 ,常在叶片上混合发生。叶片发病后 ,随着病斑扩大 ,互相连接成不规则状 ,难以区分 ,严重时病斑周围失绿、黄化、脱落。斑点病、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 ,灰斑病除为害叶片外 ,还为害果实。果实发病时 ,初为紫褐色圆形斑点 ,病斑迅速发展后 ,呈明显凹陷 ,影响食用。大棚内温度 15 - 2 5℃ ,相对湿度80…  相似文献   

18.
以‘玉环柚’果实为试材,观察了大棚设施栽培对‘玉环柚’物候期和果实裂果的影响,测定了大棚与露地栽培‘玉环柚’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使‘玉环柚’物候期提前,成熟期提早10d,裂果率下降21个百分点。大棚设施栽培对单果重几乎没有影响,但提高了转色期色泽参数的L、a*、b*值,表明大棚设施栽培促进‘玉环柚’着色。蔗糖是‘玉环柚’果实积累的主要糖,占总糖含量的76%;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发育过程几乎保持恒定水平,二者之和仅占总糖含量的25%;大棚设施环境对‘玉环柚’果肉蔗糖含量影响较大,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大棚果的蔗糖含量都高于露地,且大棚栽培的‘玉环柚’蔗糖含量提早约45d。‘玉环柚’果实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果实含酸量除在幼果期较高外,在果实发育进程中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大棚果的酸含量与露地果接近或略有下降,表明大棚栽培方式对‘玉环柚’果实酸含量影响不大。以上结果表明,大棚环境有利于‘玉环柚’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起促早成熟、防裂果与提高品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业科技》2006,(11):16-16
大荔县土壤肥沃,气候和灌溉条件优越,是陕西省发展设施农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特色水果大棚之乡。桃树设施栽培以大棚栽培为主,棚内栽植品种基本为油桃。笔者于2005 ̄2006年,在大荔大棚桃园调查,发现蛞蝓为害严重。3月初开始为害桃幼果,严重时每树达到几百头。近年来在北方温  相似文献   

20.
人工诱导枇杷单性结实开花结果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A3+CPPU诱导早钟6号和东湖早枇杷单性结实,观测其花果物候期、花穗、花朵、果实形态变化,探索了人工诱导枇杷单性结实开花结果的习性.结果表明,人工诱导枇杷单性结实后花果物候期提前,花蕾、果实变长,雌雄异熟,雄蕊先雌蕊3~7 d焦枯,花期缩短;无籽果实生长发育为单"S"型,冬季温暖地区幼果形成期和幼果期需补充足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