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多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番茄体内多胺代谢与抗旱性的关系,为植物抗旱性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幼苗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0(CK),50,75,100 g/L)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多胺代谢的变化。【结果】水分胁迫影响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多胺代谢,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游离态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及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除PAO外上升幅度随胁迫程度加重而增大。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ADC、ODC活性与Put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水分胁迫下ADC、ODC都参与番茄幼苗Put的合成代谢;PAO活性与Spd、Spm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且极显著相关,叶片与根系中的多胺代谢显著相关。【结论】水分胁迫下番茄幼苗中多胺代谢活跃,且不同水分胁迫处理间多胺代谢差异显著,多胺代谢与番茄抗旱性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盐胁迫条件下,葡萄叶片中多胺含量、多胺氧化酶、多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激素的动态变化,研究不同盐胁迫强度对多胺类物质及激素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盆栽基质培养模拟盐胁迫环境,设置4个NaCl处理梯度:0 (CK)、1、2和3 g/kg。多胺和激素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多胺合成及分解酶活性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结果】 盐胁迫处理后,葡萄叶片中多胺含量和脱落酸含量较对照而言显著增加,玉米素含量显著降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Put、Spm、Spd、ABA以及PAO、DAO、ADC、ODC、SAMDC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0 d及10 d后达到峰值。ZT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随胁迫强度增大而减小;进行显著性分析后,叶片中多胺含量与Put、Spm、Sp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DAO、ADC、ODC活性与Put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AO与SAMDC活性与Spm和Spd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3种多胺经酶的合成代谢后和激素共同缓解葡萄苗所遭受到的盐胁迫,期间主要发生作用的是多胺合成酶,盐胁迫下多胺与激素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也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3.
石竹试管苗成花与多胺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根石竹试管苗为试材 ,通过外源多胺及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调控石竹试管成花 ,研究其内源多胺代谢与成花的关系 .研究表明 ,外源多胺及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影响石竹内源腐胺 (Put)、亚精胺 (Spd)、精胺 (Spm)及二丙胺(Dap)的代谢水平 .5× 10 - 2 mmol L的外源Spd、Spm有利于石竹试管苗成花 ,可将成花率由 36 7%分别提高到 6 0 %和4 8 3% .5mmol L的二氟甲基鸟氨酸 (DFMO)、环己胺硫酸盐 (CHAS)完全抑制成花 ,相同浓度的二氟甲基精氨酸 (DF MA)对成花影响不大 ,说明鸟氨酸脱羧酶 (ODC)比精氨酸脱羧酶 (ADC)作用更大 ,Spd的代谢水平与石竹试管成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甜柿品种‘太秋’(Diospyros kaki Thunb.‘Taishuu’)和涩柿品种‘小方柿’(Diospyros kaki Thunb.‘Xiaofangshi’)为试材,探讨了内源多胺形态、种类和含量在柿果实和萼片发育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10 d,甜柿果实游离态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显著高于涩柿,游离态腐胺(Put)、束缚态Put、Spd和Spm含量显著低于涩柿;柿果实和萼片中能够检测出Put、Spd、Spm和己二胺(Hex)4种游离态多胺和Put、Spd、Spm、戊二胺(Cad)和Hex 5种束缚态多胺,未能检测出游离态Cad的存在;去除萼片能够显著降低甜柿果实中束缚态Put、Spd和Cad含量,抑制甜柿果实生长,表明萼片对果实多胺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而束缚态Cad则可能是产生这种调节作用的关键多胺。  相似文献   

5.
以红富士苹果和新红星苹果为试材,研究了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内源多胺(PAs)的变化和外源亚精胺(Spd)对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内源多胺发生明显的变化,红富士苹果叶片内腐胺(Put)含量在5月29日达到高峰,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变化缓慢。而新红星苹果叶片内Put、Spd和Spm含量均在6月2日达到高峰。外源亚精胺(Spd)提高了花芽生理分化期红富士苹果叶片腐胺和亚精胺含量,内源亚精胺的含量在整个测定期都显著高于对照。对于新红星苹果外源Spd提高了叶片内源亚精胺和精胺的含量。外源亚精胺增加(Spd+Spm)/Put的比值,对红富士苹果效果好于新红星苹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开花期的万寿菊进行温度处理,探讨了温度对万寿菊叶片中多胺(PAs)的影响.结果表明,PAs与开花期万寿菊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25℃(高温)-15℃(低温)条件下,万寿菊叶片中腐胺(Put)、精胺(Spm)和多胺(PAs)总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万寿菊叶片中的PAs组分对低温和高温的适应能力不同,与对照相比,15℃(高温)-5℃(低温)使Put、Spm和PAs总量显著增加,使亚精胺(Spd)含量显著降低,35℃(高温)-25℃(低温)使Put、Spm、Spd和PAs总量都有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稻胚乳内源多胺及其与粒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重差异明显的两系杂交稻为材料,研究上部籽粒和下部籽粒胚乳内源多胺变化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显示:灌浆前期,籽粒中Put(腐胺)、Spd(亚精胺)和Spm(精胺)的含量,上部籽粒高于下部籽粒,粒重大的组合高于粒重小的组合,尤以Put和Spd更明显;籽粒胚乳中Spd和Spm的含量,以及Spd/Spm,Put/Spd和Put/Spm的值与实粒平均千粒重呈正相关。表明多胺特别是Spd和Spm对水稻籽粒充实和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及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精胺(Spermine,Spm)等3种多胺(Polyamines,PAs)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花后果皮PAO活性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从种子中未能检测到PAO活性;花后第2d果皮中的Spd含量最高,随后Spd和Spm含量变化大致呈“W”型,而Put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花后第2d,种子中的Put、Spd和Spm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在果皮中的含量,但在花后第2—8d迅速下降,随后降速趋缓;花后果皮和种子中3种PAs的总含量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且花后第2~8d种子中的PAs总含量远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单性结实品系EP-6与非单性结实品系ZR-2为试材,研究内源多胺含量与单性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内源多胺能够显著促进黄瓜子房的膨大以及初始阶段的发育。在果实发育过程中,EP-6未授粉处理的子房内源亚精胺(Spd)与精胺(Spm)水平显著高于授粉处理,而内源尸胺(Cad)与腐胺(Put)水平则显著低于授粉处理。对于ZR-2来说,Spd与Spm水平则是授粉处理高于未授粉处理,Cad与Put水平未授粉处理高于授粉处理。说明Spd与Spm有利于黄瓜果实的发育;Cad与Put则可能不利于果实发育。此外,黄瓜子房中多胺代谢趋势,尤其Spd与Spm的代谢与RNA和蛋白质代谢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开花前后达到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说明内源多胺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黄瓜子房初始阶段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盐胁迫下平邑甜茶叶片内源游离态多胺、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多胺和多胺合成抑制剂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平邑甜茶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明显降低,腐胺(Put)含量显著增加,(Spd+Spm)/Put显著降低,多胺总量...  相似文献   

11.
渗透胁迫下外源精胺对水稻幼苗多胺含量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渗透胁迫下外源精胺(Spm)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干物重、根冠比呈上升趋势,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增加.外源精胺处理可促进根系于物重,根冠比的增大及Put、SPd、Spm含量的增加,且对抗旱性强的品种促进作用明显于...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减轻柿果冷害与内源多胺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热处理后柿果冷藏及成熟期间果实冷害指数、果皮细胞膜透性和 4种内源多胺 :腐胺 (cadaver ine,Cad)、精胺 (spermine ,Spm)、亚精胺 (spermidine ,Spd)、尸胺 (putrescine ,Pu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热处理可减轻柿果的冷害 ,降低果皮电子渗透率 ,增加Spm、Spd和Put含量 ,对Cad含量则无明显影响。热处理减轻柿果冷害与果实内源多胺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lsson]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芽原基出现以前(接种后0~8d)外植体内源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上升,而吲哚乙酸(IAA)含量下降;不定芽出现(接种后8d)后变化趋势相反;ABA/IAA值和ZRs/IAA值在培养初期(接种0~8d)增大,不定芽出现以后逐渐减小。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外植体内源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都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均在培养第8d时达到峰值;Spm/Put值和Spd/Put值的变化趋势也与此相似。说明大白菜下胚轴不定芽的再生与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及平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机理对于生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其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叶片和茎内的内源多胺(腐胺,精胺、亚精胺)和部分内源激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腐胺(Put)、精胺(Spm)、亚精胺(Spd)含量均增加,以Put最为明显;叶片中Put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下降,外花被和雌蕊原基形成期含量较高,茎内Put含量除外花被原基形成期外与叶片内Put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叶片和茎内Spd含量与Spm含量变化相似,花芽发育后期Spd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是雄蕊原基形成期Spm含量最高(59.94nmol·g-1FW);除雌蕊原基形成期,叶片和茎内变化赤霉素(GA3)与脱落酸(ABA)含量变化一致,雌蕊原基形成期GA3含量较高,雄蕊原基形成期ABA含量较高.可见,Put和总多胺含量的下降、相对低浓度的GA3和ABA有利于花原基分化,高水平的Put、GA3和ABA促进花芽的发育;Put、Spd和GA3含量增加有利于雌蕊原基形成,而Spm和ABA则有利于雄蕊原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天目铁木不同时期的雄花序3种内源多胺—腐胺(Put)、精胺(Spm)、亚精胺(Spd)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发现:(1)适宜的苯甲酰化反应条件为37℃、30 min。(2)将色谱条件设定为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配比甲醇︰水为60:40,流速0.6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在该条件下内源多胺出峰和分离效果最佳。(3)在采样期间,雄花序中Spd含量最高,Spm次之,Put最少,且3种内源多胺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变幅明显。采用优化的HPLC法可有效快速地测定天目铁木雄花序的内源腐胺、精胺和亚精胺,并初步揭示了雄花序发育过程中3种内源多胺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选用对Cd胁迫抗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通过水培试验在苗期进行Cd胁迫处理,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内源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含量变化,同时结合外源多胺处理,测定玉米苗期植株生长、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分析Cd胁迫下多胺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Cd胁迫通过破坏玉米植株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诱导玉米植株体内活性氧过量产生、降低叶绿体含量、抑制玉米光合作用,从而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Cd胁迫下玉米植株中内源Spd和Spm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对Cd胁迫的抗性,而外源Spd和Spm则显著促进了玉米幼苗的生长。这表明,Spd和Spm能够有效缓解Cd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缓解Cd对抗氧化酶系统的破坏、抑制活性氧的产生、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植株的光合作用等因素有关;与此不同,Put可能在缓解玉米Cd胁迫的过程中未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源多胺在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对石河子地区主栽蟠桃品种贵妃红进行自花、异花授粉,并以天然授粉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授粉方式下贵妃红果实发育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在贵妃红果实发育过程中,亚精胺(Spd)、腐胺(Put)和精胺(Spm)的含量变化均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在果实授粉后第6周达到最大;且果实发育过程中亚精胺(Spd)、腐胺(Put)的含量始终明显高于精胺(Spm);自花、异花授粉后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内源多胺水平均高于天然授粉.[结论]在蟠桃品种贵妃红果实发育开始,自花、异花授粉以及天然授粉组合的多胺水平差别不大,但是在授粉后,异花授粉组合的果产内源多胺的合成速度明显增高,在果实的发育后期,多胺的水平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多胺处理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的影响。[方法]低浓度的腐胺、亚精胺、精胺处理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多胺处理后多胺代谢相关酶类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细胞计数、MTT法、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腐胺处理上皮细胞可造成SAMDC、SMO、SMS、ODC、PAO mRNA水平显著下降;亚精胺处理上皮细胞可造成SAMDC、SRM、ODC mRNA水平显著下降,SSAT mRNA水平显著上升;精胺处理上皮细胞可造成SAMDC、SRM、ODC mRNA水平显著下降,SMO、PAO、SSAT mRNA水平显著上升。腐胺和亚精胺可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和活力增加,但精胺可显著降低细胞生长和活力。[结论]多胺处理可引起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多胺相关酶类mRNA水平的变化,对细胞增殖能力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NaCl胁迫及外源Ca~(2+)处理下甘薯幼苗叶片多胺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果表明:甘薯叶片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强而显著提高;盐胁迫加上外源Ca2+处理,使甘薯叶片多胺累积速率降低,但其含量明显高于仅盐胁迫处理的;两者处理的甘薯叶片多胺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耐盐品种多胺含量均超过不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20.
在MS培养基中添加0.05 mmol/L spd(亚精胺)处理的离体黄瓜去顶苗的雌花诱导率为46%,CK组(对照)的为5%,而5 mmol/L DCHA(二环己胺)处理的为0.检测发现:Spd处理的去顶苗的内源Spd含量、Spd含量/Put(腐胺)含量比值明显高于CK组和抑制剂DCHA处理的,表明高水平的内源Spd含量、Spd含量/Put含量比值有利于黄瓜去顶苗的雌花分化;Spd处理的内源Spm(精胺)、Cad(尸胺)含量明显低于DCHA处理和CK组,表明内源Spm、Cad含量的变化与雌花分化无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外源Spd是通过影响黄瓜去顶苗的内源Spd含量及Spd含量/Put含量比值变化,进而影响雌花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