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耦合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三大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对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5年福建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新农村建设发展明显滞后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表现出高耦合低协调情况;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由东南向西北梯度递减;经济、社会、资源和区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向,探索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关系是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而且研究休闲农业同美丽乡村耦合发展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二者综合发展指数,并构建休闲农业-美丽乡村耦合模型,选取2014—2018年河北省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相关数据,分析河北省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河北省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在0.20~0.59之间,说明二者耦合度水平较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且耦合关系处于动态有序状态,说明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作用是相互的,二者具有耦合性。加强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发展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农业产业带动区域发展、区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戴清秀 《安徽农业科学》2024,(1):222-226+235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稳步超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中度协调;2013—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从基本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呈现出稳定状态。整体上,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2012—2015年欧美国家乡村旅游产业化与旅游经济的相关数据,确定二者的耦合匹配分析模型。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乡村旅游产业化——旅游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找出二者协调发展模式,为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2012—2015年欧美乡村旅游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基本稳定,耦合度值均大于0.9,说明乡村旅游与旅游经济相互促进发展,二者的发展模式对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韦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03-106
在分析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南京江宁区为例,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了2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对2个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耦合协调度分为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5个阶段;2005—2008年处于失调阶段;2009—2011年由濒临失调转向2012—2014年的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值虽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耦合协调度等级较低。在此结论基础上就促进江宁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康妍  樊帆 《湖北农业科学》2023,(2):58-61+73
以河南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为案例,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间的耦合协调度为0.327 0~0.883 2,整体呈稳步提升势态,并且在2013年协调度越过0.5这一分界线,由濒临失调状态转变为勉强协调状态,再到2018年进入良性协调状态。此外,2010—2020年耦合协调度增速后期下降甚至负增长,说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好地落实美丽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深度挖掘乡村潜在的价值,完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系统发展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探索京津冀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以增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综合评价法、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维度建立了评价农业现代化系统和乡村旅游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幅为27%,乡村旅游系统呈持续上升趋势,增幅为134%,综合水平增幅表现为乡村旅游>农业现代化;京津冀地区农业现代化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度状态由磨合阶段上升为良性耦合,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从濒临失调发展为勉强协调,研究期内始终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短板,总体表现为乡村旅游滞后状态,但差距趋于缩小。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10—2019年滁州市各区县(市)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水平、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十年滁州市乡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耦合度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耦合协调度亚类型也存在异质性;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受地理交通区位、区域人口素质、公共资源配置、生活消费水平、政府财政投入的影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应用发展指数评价公式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的乡村人口、经济、社会各子系统以及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四川省乡村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基于容量耦合模型的计算出耦合度,并应用耦合协调度分析法对人口-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三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来看,四川省乡村三大系统总体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等级;从四川省整体来看,四川省乡村人口、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其综合发展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差异大。基于耦合协调提出了三条乡村优化发展策略:加强各市(州)乡村协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加强各市(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发展;加强各市(州)乡村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贵阳市2012~2016年的城市化率、人均生产总值、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森林覆盖率等为基础数据,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阳市近几年的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以此来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2012~2016年,贵阳市的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之间的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其协调程度从中级协调逐步发展到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对三农问题分析透彻,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美丽宜居乡村的必经之路。本研究以海南州为分析个案,结合海南州区位特点运用熵权法及耦合分析法建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乡村旅游发展2大系统指标体系,构建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2大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度近10a来呈稳增趋势,耦合协调程度也由极度失调到优质协调,但需探讨适合海南州多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高耦合协调路径。  相似文献   

12.
鲁帆  程久苗  费罗成  方婷婷  陈振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70-9572,9602
以芜湖市市区6个开发区为例,通过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剖析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测算2012年芜湖市市区6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12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耦合协调处在磨合期,其他开发区都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40,0.69]区间,耦合协调程度为中等偏低水平;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来看,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相比无明显差异;2012年芜湖市各开发区耦合度都小于耦合协调度,表明在空间上各开发区都达到了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13.
数字乡村建设与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解析二者的耦合关系,有利于从宏观层面探究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与经济发展潜力。文中构建了数字乡村与三产融合定量测度模型,基于中国31省市的数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耦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与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均呈东中西逐级递减分布;二者耦合度在各区域均处于高度耦合阶段,而耦合协调度展现出轻度失调、濒临协调、勉强协调与初级协调四类特征;数字乡村与三产融合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特征,时间上呈现耦合程度跃升的演进特征,向更为协调的耦合发展。加强中西部数字乡村与三产融合协调发展,是未来优化乡村空间实现产业兴旺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旅游的开发又对乡村的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动力效应机制,分析目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非生态化现状。通过构建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新昌县为实证,进行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生态化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步入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阶段,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作为提振乡村经济活力、契合国家"三农"发展现实需求的新兴模式,其耦合发展的作用十分显著。通过耦合评价指标预选、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关联系数计算、耦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等环节,构建了二者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随后,以建立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方式,选取2013—2017年安徽省相关统计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得出其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耦合度处于磨合阶段的结论,且耦合发展水平已步入中级协调阶段。最后,探讨了安徽省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耦合发展的前景空间,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水平差异角度探索乡村"人、地、业"3要素转型的耦合协调性.构建"人、地、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重庆市渝北区两镇2010年、 2013年和2017年的"人、地、业"转型及其两两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1)经济水平与耦合度呈正相关,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乡村"人、地、业"转型耦合度越呈高水平阶段波动且幅度较大,反之则越小;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存在一致性,经济水平高的区域耦合协调度高,并且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有序增长演进趋势;经济水平低的区域耦合协调度低,呈现由低到高跨越式波动的演进特征.(2)从整体可以发现,人口—产业转型耦合度高于人口—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产业耦合水平,并且经济水平高的区域人口—产业、土地利用—产业转型耦合度演进过程更为有序;人口—土地利用转型耦合度波动大,而经济水平低的区域则与之相反.明确乡村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配置有限的乡村资源,扶植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与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协调发展水平经历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中度失调、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勉强协调3个阶段。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处于第二象限协调耦合阶段,两系统相互作用都很明显。2008~2012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从27.36上升到59.34,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 2013~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从19.03下降至2.02,即从良好协调耦合状态向低级耦合状态发展,两系统的相互作用日益减弱。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与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协调发展水平经历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中度失调、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勉强协调3个阶段。2008~2016年桂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处于第二象限协调耦合阶段,两系统相互作用都很明显。2008~2012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从27.36上升到59.34,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 2013~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从19.03下降至2.02,即从良好协调耦合状态向低级耦合状态发展,两系统的相互作用日益减弱。  相似文献   

19.
刘佳雪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9):220-222,226
农业旅游开发的耦合效应研究有助于辨识潜在威胁,确定优化与调整措施,为农业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服务.在对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农村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与协调关系分析基础上,运用物理学的耦合理论和协同学思想构建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南京江心洲2001-2010年农业旅游开发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耦合度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仍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耦合度范围在0.3~0.5之间,以颉抗、濒临磨合阶段为主导,表明江心洲农业旅游开发社会经济效应与生态环境效应要达到高水平的耦合仍需进一步努力;其中2001-2005年间生态环境功效函数优于社会经济效应功效函数,与此期间南京江心洲旅游开发刚刚起步有关;2007-2010年间社会经济功效函数优于生态环境功效函数,表明此阶段旅游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明显,而生态环境建设稍显滞后,应在保持旅游社会经济效益的上升势头的同时,及时扼制现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与退化态势.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共同解决城乡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以湖北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0年的数据,首先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两者得分,最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湖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趋势,且乡村振兴水平高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各地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及促进两者之间协调融合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延长农村产业链、完善城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城镇溢出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