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不同防霉剂处理重组竹材后模拟室外霉变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不同防霉剂处理后重组竹材的吸药量,对重组竹材模拟室外防霉试验后的防治效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同一浸渍时间条件下,重组竹材的吸药量随防霉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尤其当浓度到达0.7%时,吸药量有大幅度提升,不同的药剂浓度对重组竹材的吸药量影响显著;经同一浓度的ZJFC-I防霉剂处理后,ZJFC-I、ZJFC-I+名饰及ZJFC-I+欧诗木,均随着霉变时间的增加,霉变等级而随之升高;经不同浓度的ZJFC-I防霉剂处理后,在同一时期内,ZJFC-I、ZJFC-I+名饰及ZJFC-I+欧诗木均随着浓度的增加,霉变等级而随之降低,且浓度越高,降低程度越大;不论室内还是室外防霉试验,先用水性防霉剂浸渍重组材,再在其表面均匀刷涂一层油性防霉剂或保护剂,防霉效果均优于其他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的】竹材内含丰富的淀粉和糖类物质,易遭霉菌侵蚀,耐候耐久性差,探讨糠醇树脂改性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和防霉性能的影响,为重组竹糠醇树脂改性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利用10%、20%、30%质量浓度的糠醇树脂加压浸渍竹束单元,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并采用"热进冷出"工艺制备重组竹板材,测量不同质量浓度糠醇树脂改性处理竹束的颜色和增重率,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糠醇改性重组竹材的吸水率、吸水厚度膨胀率、弹性模量、静曲强度、热稳定性、防霉性能和微观结构,检测了糠醇树脂在竹材样品中的显微分布,系统研究了糠醇树脂质量浓度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热性能和防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糠醇树脂改性处理使竹材颜色明显加深,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防霉性能显著提高,与对照材相比,改性竹材的色差可提高30.92%,吸水率可降低41.03%,吸水厚度膨胀率可降低46.34%,热失重率可降低75.38%,防霉等级可提高3个等级;糠醇树脂改性处理对重组竹的弹性模量影响不显著,但使其静曲强度最大可降低20.21%;随着糠醇树脂质量浓度的增加,改性竹材的颜色、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防霉性能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静曲强度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糠醇树脂改性重组竹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防霉性能,20%糠醇树脂改性重组竹对霉菌的防治效力达到100%,可广泛应用于室外竹制品的制造。  相似文献   

3.
胡迪  蒋身学 《林产工业》2012,39(5):24-26
以毛竹加缝竹篾为原料压制竹重组材,采用6种防霉剂分别对竹篾和板材试件作浸渍或涂布处理。经过1个月的防霉处理后,比较不同防霉剂、不同处理方法其防治效力的优劣,筛选出适用于毛竹重组材的2种低毒、高效防霉剂及其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酚醛树脂竹定向刨花板PF-OBSB及脲醛树脂竹定向刨花板MUF-OBSB和原竹材采用防霉剂分别作表面处理、内部处理及未处理三种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采用t检验法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处理方法情况下防霉剂对竹定向刨花板防治效力的差异大小,并找出试件霉变面积与时间关系的规律,最终得出最佳的处理方式,从而更有效的对竹材进行防霉。  相似文献   

5.
竹材防霉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竹材的霉变给竹材及竹制品生产、销售部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限制了竹材的应用领域,竹材防霉一直是竹材生产及加工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竹材霉菌及其特性、竹材防霉剂的种类、防霉处理方法及防霉效果评定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概况,并指出竹材防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使人们对竹材霉菌及防霉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研究出更为科学的综合性防霉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方B防霉剂对竹材及其制品进行防霉试验,结果表明,当PDA培养基中的复方B剂有效浓度达到100PPm(或≥5%)时,所有供试8种霉菌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用有效浓度为1%以上的复方B剂溶液浸泡1小时,能有效地防止竹材及其制品的霉变。同时,测定了不同浓度复方B液处理竹材及其制品后,在不同条件下贮藏的防霉有效期限。说明复方B防霉剂可应用于竹材及其制品的防霉。  相似文献   

7.
用TMO处理竹地板材的防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TMO防霉剂对竹材霉菌毒性试验和对毛竹地板材进行不同工艺的防霉处理后的抗霉效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TMO防霉剂对霉菌的毒性较高,地板材经07%药液用I、J、K处理工艺防霉后就能达到较好的防霉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防霉型重组竹的制造需要,在炭化竹束中引入硅、铝、铜、硼等无机物,研究开发了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铝溶胶固着铜硼复配防霉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硅铝溶胶、磷酸、硼酸和铜盐4个组分处理炭化竹束并干燥,经热压成重组竹板材,以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3种霉菌的平均防治效力作为防霉性能的评定指标,分析防霉剂各组分对重组竹防霉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出重组竹硅铝溶胶防霉剂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硅铝溶胶、磷酸、硼酸和铜盐的较佳质量分数分别为20.78%,3.06%,1.66%和0.99%时,制备的防霉剂对霉菌的防治效力可达到91.75%,显著提高了重组竹的防霉性能,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其中吸水厚度膨胀率可达3.27%,弹性模量为10 560.92 MPa,静曲强度为103.06 MPa。通过SEM对重组竹微观形貌观察得出,防霉剂处理前后的重组竹表面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硅铝溶胶防霉剂在重组竹中形成了不规则的多孔结构,有助于铜和硼的固着。研究结果将为生产防霉型重组竹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9.
用TMO处理竹地板材的防雷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TMO防霉剂对竹材霉菌毒和对试验和对毛竹板材进行了不同工所防霉处理后的抗霉效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TMO防霉剂对霉菌的毒性较高,地板材经0.7%药液用I、J、K处理工艺防霉后就能达到较邹的防霉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低成本、低毒环保、工艺简便且高性能的木竹材防霉剂,采用无机试剂硫酸铜、硼酸及双氧水复配防霉剂,对杨木和毛竹材进行浸渍处理,并考察其防霉功效,同时探究试剂对木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硫酸铜、1.5%硼酸与6%双氧水复配的无机试剂抑菌效果较好,且对杨木及毛竹17 d的防治效力达到100%;复配防霉剂对试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会导致试材表面色差增加。研究结论为低毒无机木竹材防霉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杨木防霉性能,通过抑菌圈法分别测定3种防霉体系对黑曲霉的抑制能力,并用3种防霉剂体系对杨木单板进行浸渍处理,研究3种防霉剂载药量及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以氨铜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防霉剂B浓度为1.5%时,对黑曲霉的抑制率可达99%以上,对杨木单板进行浸渍处理,满足GB/T 18261—2013《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试验方法》中试样受霉菌感染值0级的要求;载药量达到3.99 kg/m3时,对黑曲霉抑制效果优良;该氨铜类防霉剂浸渍处理的杨木单板可有效防止霉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生物酶催化氧化特性,使无毒杀菌剂碘与竹材形成稳定化学键提高碘的抗流失性,增强竹材防霉性能,为天然无毒防霉剂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以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为促进剂,采用漆酶催化碘化钾并与竹材反应,将碘固着于竹材中,赋予竹材抗流失性和防霉性能,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竹材处理前后的主要基团和元素变化。以4年生毛竹为试验材料,以木霉、黑曲霉和桔青霉为试验菌种,研究不同浓度漆酶催化碘化钾对3种霉菌的防霉性能。为得到有效成分在竹材中的固着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碘含量,计算竹材中碘固着率。以木霉、黑曲霉和桔青霉3种混合菌环境感染流失和未流失处理材,测试竹材流失前后的综合防霉效果。【结果】漆酶催化碘处理竹材可有效提高竹材防霉性能,不同浓度(以质量百分数wt.%表示)漆酶的参与均优于碘化钾单独处理组的防霉效果,其中浓度为4. 8×10~(-3)wt.‰的漆酶/碘化钾处理材对木霉抵抗力最强,对黑曲霉和桔青霉效果次之,21天后几乎完全被霉菌覆盖。流失试验表明,碘化钾处理竹块碘固着率为37. 47%,质量百分数为4. 8×10~(-3)wt.‰的漆酶催化碘处理竹块后碘固着率提高到86. 13%。3种混合菌环境下碘化钾只拥有有限的防霉效果,加入漆酶后防霉效果明显提高。FTIR和XPS分析表明,漆酶催化碘处理能使竹材木质素发生变化,并在木质素上形成C—I键,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变化较小。【结论】利用漆酶催化碘处理竹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竹材防霉性能,漆酶浓度越大,防治效力越高。漆酶催化碘处理竹材能有效提升碘在竹材中的固着率。无论是否经过流失试验,漆酶催化碘处理竹块防霉效果均明显高于碘化钾处理竹块。该研究结果不仅可拓宽漆酶等生物酶的应用领域,而且也能为食品或人体接触的竹材提供安全可靠的防霉剂。  相似文献   

13.
以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为试验霉菌,以竹重组材为试验对象,使用6个浓度梯度的ZJFC-Ⅰ防霉剂进行处理。经过1个月的防霉试验后,分析各浓度对3种霉菌的防治效力。结果表明:ZJFC-Ⅰ在0.7%浓度时为极限浓度,试件经过ZJFC-Ⅰ处理后,再在表面涂布一层保护油,防治效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用自然接种后套皿异温异湿培养法和人工接种毛竹材致霉菌混合液后同温异湿培养法,对4~5度的毛竹冬竹材和秋竹材进行霉变测定,结果表明:在温热条件下(26~32℃),毛竹材在饱和湿度时霉变最严重,霉变程度与湿度成正相关。用分月暴露后套皿保湿法对毛竹4度(8年生)冬竹材进行霉变测定,结果表明:全年12个月中,七月、二月和一月暴露的毛竹块材,霉变程度极显著地低于其他9个月份,分析系因该三月气温气湿不利于致霉菌在毛竹材上定殖繁育之故。提出两种用于竹材抗霉性快速测定及防霉处理效果评估的实验室方法和供目前生产上暂用的竹材霉变程度分级标准;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适于生产上采用的几点竹材防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白夹竹为试验材料,采用环保防霉剂对其进行加压防护处理,分析药剂浓度、加压时间、浸渍温度对防腐防霉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各工艺条件载药量的差别,并分析防腐防霉处理工艺对竹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浓度是影响白夹竹防腐防霉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白夹竹较为理想的防腐防霉处理工艺为药剂浓度1.5%,加压时间30min,浸渍温度120℃;防腐防霉处理使白夹竹主要力学性能略微下降,但处理前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4种不同防霉剂(CCA/SMR、DDAC/IPBC、NCM/IPBC和NCM)对丛生竹梁山慈竹进行防霉处理,研究了防霉剂种类、防霉处理工艺对竹材防霉效果的影响,同时对3种防霉效果检测方法包括实验室培养皿法、野外遮荫法和野外暴露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CCA/SMR和NCM防霉剂的防霉效果约为2个月,使用浓度分别为1.5%/0.3%和5.0%,可用于竹材贮存、运输、加工过程中的防霉;混合防霉剂DDAC/IPBC和NCM/IPBC的防霉效果更好,可考虑用于竹制品使用过程中的防霉;采用加压处理工艺的竹材,其防霉效果明显优于浸泡处理工艺;3种防霉效果测试方法得出的处理竹材的防霉结果基本一致,但测试的侧重点、针对的霉菌种类和环境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对于户外用竹制品防霉效果的测试,以野外暴露测试为主;室内用竹制品或竹材贮运过程中的防霉效果的测试,以实验室培养皿和野外遮荫法测试为主。  相似文献   

17.
竹材在人类生活中应用广泛,但是较易霉变的性质使得其应用受限。目前主流的物理蒸煮高温杀菌法不能完全防止竹材在潮湿环境下霉变;化学防霉剂虽然可以防止竹材霉变,但由于安全性问题使得处理后的竹材很少应用在家居环境中。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促使研发环保有效的防霉措施变得迫切。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萃取的油状液体,因其天然环保、容易获取并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菌性,被视为天然的抗菌材料。研究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杂熏衣草、茶树(又称白千层)和蓝胶尤加利精油为研究对象,用GC/MS测定精油的化学成分;使用牛津杯法验证3种精油对竹材致霉菌:黑曲霉、桔青霉和哈茨木霉的防霉作用;并使用国标法验证其对竹材霉菌的防治效力。结果发现,杂熏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10%)是芳樟醇(41.94%)、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31.66%);茶树油的主要成分是松油烯-4-醇(53.06%)、γ-松油烯(20.45%)和P-伞花烃(10.23%);蓝胶尤加利油的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72.58%)、P-伞花烃(15.95%)。3种供试精油对3种所试霉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总体上,抑菌效果依次是茶树熏衣草尤加利,其中尤加利对哈茨木霉的抑制较弱,对黑曲霉的抑制非常微弱。在对竹材霉菌的防治效力试验中,3种精油均表现出卓越的防霉性能。以上结果证明杂熏衣草、茶树和蓝胶尤加利精油能够良好的防止竹材霉变,可以进一步研究其施用方法等性能,从而开发为天然的竹材防霉剂。  相似文献   

18.
5种防腐防霉剂对重组竹材抑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溶季铵铜(ACQ),铜唑(Cu Az),丙环唑和戊唑醇(ZJFC-Ⅰ),壳聚糖铜配位聚合物(CCC),碘代丙炔基丁基甲胺酸酯、丙环唑、戊唑醇(PINSKAN)5种防腐防霉剂,分别调配成0.5%,1.0%和1.5%3种浓度;采用桔青霉(Penicillam citri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3种霉菌,绵腐卧孔菌(Poria placenta)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2种腐朽菌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炭化重组竹材进行防腐防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重组竹材抑菌能力明显提高,载药量随着防腐防霉剂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载药量越大,重组竹材抑菌效果越好。浓度为1.0%的ZJFC-Ⅰ和浓度为1.5%的ACQ对3种霉菌防治效力最好,均达100%;浓度为1.5%的Cu Az对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防治效力分别为81.25%和87.50%;浓度为1.5%的CCC和PINSKAN对黑曲霉的防治效力分别为87.50%和100%。处理后的重组竹材防腐能力提高60.4%以上,平均质量损失率均在3.36%以下,均达到Ⅰ级强耐腐。浓度相同时Cu Az抑制腐朽菌效果最好;未处理重组竹材防霉性能最差,对3种霉菌防治效力均为0,但具有较好的耐腐能力,平均质量损失率为8.48%,达到Ⅰ级强耐腐。  相似文献   

19.
刘秀英  周明 《木材工业》1990,4(4):29-32
本试验以毛竹为试材,对九种防霉剂进行筛选试验,筛选出四种高效低浓度防霉剂,它们是:75号工业防霉剂、DP防霉剂、硼酚合剂与氟酚合剂。防霉效果稍次的有三种: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福美双、使用浓度稍高于1%。防霉效果欠佳的有杜香油与新洁尔灭硼化合剂。  相似文献   

20.
竹质异色重组装饰材是以竹材为原料,采用柔性竹单元制造、竹束漂白、竹束深度匀染等关键技术,将不同色彩竹束重组制造的具有良好装饰效果的竹质建筑装饰材料。重点介绍了竹质异色重组装饰材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总结产品开发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以期为竹质异色重组装饰材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