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淹水对糯玉米耐涝性差异近等基因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涝性不同的Zz-R和Zz-S为试材,采用盆栽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下玉米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耐涝系Zz-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酶(APX)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加,且Zz-R增加幅度大于Zz-S。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Zz-R与对照相比仍表现为增加趋势;淹水胁迫8 d时,Zz-S与对照相比有所下降。淹水胁迫下,Zz-R和Zz-S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且Zz-S增加幅度大于Zz-R;Zz-R和Zz-S的脯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且Zz-R增加幅度大于Zz-S。近等基因系间耐涝性的差异与其抵御活性氧自由基(ROS)损伤能力的强弱、渗透调节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烯效唑对大豆淹水胁迫的缓解作用,以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垦丰14(耐涝品种)和垦丰16(涝渍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始花期叶面喷施烯效唑,喷药5d后进行淹水胁迫,5d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调查各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抑制大豆生长,降低大豆株高,增加茎基部茎粗,减少植株叶片、叶柄、茎、根等各部位干物质重的积累;涝渍导致大豆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喷施烯效唑处理能有效缓解淹水胁迫下植物干物质的降低;显著提高大豆体内抗氧化系统酶活性,降低MDA含量,诱导叶片中脯氨酸增加,提高根系中脯氨酸含量,增加根系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积累,为提高大豆耐涝性和恢复正常水分后产量积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采用砂培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两种水分条件和3种供氮形态处理对苗期玉米根、茎鞘、叶生物量干重及其氮、磷、钾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淹涝胁迫条件下铵硝态氮混合处理(AN)玉米生物量干重及氮、磷、钾累积量最高;淹涝胁迫条件下铵硝态氮混合处理(ANF)的叶片、总生物量以及硝态氮处理(NF)的根系、叶片和总生物量干重明显降低。淹涝胁迫降低3种氮形态处理叶片氮累积量,明显降低铵硝态氮混合处理和硝态氮处理植株氮、钾累积量,降低磷在铵硝态氮混合处理茎鞘、叶中的分配比例、磷在硝态氮处理根、叶中的分配比例以及钾在铵硝态氮混合处理茎鞘、叶中的分配比例。淹涝胁迫下铵态氮处理(AF)叶片含氮量、植株含钾量呈降低趋势;非淹涝胁迫下铵态氮处理(A)具有相对较高的植株氮、磷含量,且淹涝胁迫对氮、磷、钾在植株不同部位分配的影响相对较低。因此,本试验供应铵态氮苗期玉米具有相对较强的耐淹涝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4.
涝渍胁迫对辣椒植株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于穴盘的中转箱作为容器模拟涝渍胁迫环境的方法,研究涝渍胁迫对4种类型20个辣椒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等表型可塑性及壮苗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涝渍胁迫严重抑制了辣椒根系和植株的纵向伸长生长,但是短期涝渍胁迫会促进同化产物向根系的相对积累。本研究通过对各个单项指标与耐涝性关系进行分析,结合观察结果,认为根系耐涝系数和壮苗指标耐涝系数可作为辣椒品种耐涝性的量化评价指标,但是辣椒的耐涝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状,用任何一个单项指标来评价都有片面性,需要结合各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涝渍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形态、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植物抗涝的机制,总结了植物涝渍胁迫研究的方法,阐述了植物涝渍胁迫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克隆耐涝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涝性植物新品种,同时加强植物的田间管理等提高植物抗涝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10个不同耐涝性大豆品种采用双层套盆法进行淹水胁迫处理7 d,对比不同品种的死苗率差异,研究了淹水胁迫对大豆不定根数、根瘤数及叶部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耐涝的品种相比,耐涝品种死亡率低、不定根数量多,通气组织发达,根瘤数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较低,且各指标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淹水是我国南方地区花生种子发芽阶段频发的灾害,因缺氧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试验选取3个经大田验证具有明显耐涝差异的花生品种,设置不同时间的湿涝胁迫处理,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耐涝性强的品种发芽期SDH活性较高、LDH和ADH活性较低,而耐涝性弱的品种SDH活性较低、LDH和ADH活性较高。初步说明不同耐涝性品种的呼吸适应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涝渍胁迫下玉米苗期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卫东  冯利平  胡程达 《玉米科学》2019,27(5):73-80,86
以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在4叶期开始水分处理,设CK(土壤相对湿度70%~80%)、持续淹水3、5、7 d和渍水5、10、15 d共7个处理,比较涝渍条件下不同叶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_2浓度及SPAD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苗期淹水和渍水均显著降低玉米叶片的SPAD值,淹水影响程度大于渍水,淹水7 d和渍水7 d时叶片的SPAD值分别比对照降低37.9%和3.3%。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特性对涝渍响应存在差异,叶龄大的叶片抗涝渍能力相对较强。涝渍≤7 d时新出生的第5叶和第6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下降;涝渍胁迫7 d时,渍水和淹水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CK降低18.5%和15.4%;渍水15 d时,第9叶的净光合速率比CK偏高6.1%,表明玉米对涝渍的适应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观赏百合耐涝性鉴定对引种驯化和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16份亚洲百合和16份亚洲百合与麝香百合杂交系观赏百合品种为试材,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胁迫,确定观赏百合耐涝性鉴定的最佳时间及根、鳞茎、茎、叶表型涝害症状指标量化评价标准,并通过积分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鉴定不同种系百合品种的耐涝性差异。结果,本文根据预实验确定耐涝性评价时间为淹水胁迫处理13 d;聚类分析将32份百合根据抗性强弱划分为耐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积分评价法从32份供试百合中鉴定出极端耐涝型品种为‘Nashville’‘Brindisi’,极端敏感型品种为‘Levi’‘Fata Morgana’;供试亚洲百合品种间耐涝性差异较大,亚洲百合与麝香百合杂交系普遍具有较强的耐涝性。分析耐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百合涝害症状特征,初步建立百合耐涝性评价体系,为进一步鉴定其他品种百合耐涝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亚精胺对淹水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东玲  张星  于康珂  李潮海  王群 《玉米科学》2016,24(1):74-80,87
以耐涝性不同的品种浚单20(XD20)和登海662(DH66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淹水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外施Spd增加两个玉米品种的地上部干重、株高、相对干重增长速率(RDIR)和相对含水量(RWC),降低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积累,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还原性抗坏血酸(As A)含量。外施Spd也使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外施Spd增强了淹水胁迫下玉米幼苗的抗氧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渍涝敏感品种DH662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湿害威胁中国的油菜生产。本文阐述了前人关于湿害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机理,概括了湿害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油菜耐湿性的遗传多样性、油菜耐湿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和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重点建立油菜耐湿分子育种技术,深入研究耐湿基因网络,发现和克隆耐湿相关基因,为提高油菜的耐湿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湿害是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湿害胁迫对作物无氧呼吸、抗氧化系统、不同激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作物耐湿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揭示作物耐湿生理、分子机理及筛选和培育耐湿作物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渍水是稻麦轮作区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灾害,它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抑制其生理生化代谢和物质转运,进而降低产量和品质.为了给稻麦轮作区小麦的耐渍栽培提供参考信息,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小麦耐渍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选育耐渍品种、合理施肥和喷施外源调节物质、渍水锻炼等是提高小麦耐渍性的主要技术措施.建议在今后的小麦渍水研究中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的叠加影响,并应充分运用分子技术手段辅助传统育种,以加快耐渍小麦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全部基施(N1)、基肥70%+拔节肥30%(N2)、基肥50%+拔节肥50%(N3)和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N4)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ogistic方程比较不同处理的玉米子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渍水处理降低子粒千粒重最大潜力值,降幅达5.5%~10.3%;灌浆持续期缩短,最高达9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氮肥后移较氮肥前移处理提高子粒最大潜力值;平均灌浆速率增大,最高达22.4%;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滞后性",最高延迟13.8%,有利于减轻苗期渍害对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通径分析表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影响较大,表现为TmVaV1。苗期渍水抑制子粒灌浆速率,导致夏玉米产量下降,降幅达24.2%~25.7%,氮肥后移能够减轻苗期渍害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渍涝胁迫下,不同耐渍型亚麻品种的株高、工艺长度、出麻率等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初步揭示了亚麻耐渍的生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渍涝影响亚麻的农艺性状,具体表现在株高降低、工艺长度减短、出麻率下降等方面;渍涝胁迫下根部皮层通气组织的发育是衡量亚麻耐渍强弱的重要特性;2、随着渍涝胁迫时间的增加,不同耐渍型品种植株丙二醛(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非耐渍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大于耐渍型品种,说明渍涝胁迫下,耐渍型品种具有很强的抗膜脂过氧化的能力;3、随着渍涝胁迫时间的增加,不同耐渍型品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耐渍型品种的变化大于非耐渍型品种,说明在渍涝胁迫下耐渍型品种体内过氧化物酶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高于非耐渍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渍害胁迫时期和持续时间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定量化影响,以扬麦13号为供试品种,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开展不同渍害胁迫持续时间(0、5、10和15 d)的盆栽试验,观测不同渍害胁迫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发生渍害胁迫均可导致小麦减产,且随渍害胁迫时间的延长,小麦产量下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渍害胁迫造成的减产呈现为孕穗期>拔节期>灌浆期,渍害胁迫每增加1天,孕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小麦单株产量分别下降0.79、0.59和0.48 g,表明孕穗期是小麦渍害胁迫的敏感期。此外,不同生育时期渍害胁迫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拔节期渍害胁迫同时降低小麦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但主要通过降低小麦穗粒数造成产量下降;灌浆期渍害胁迫对小麦株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主要通过降低千粒重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孕穗期处于小麦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时发生渍害胁迫,对小麦株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大于灌浆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拔节期,因此,孕穗期渍害胁迫造成小麦减产最严重。为预防渍害胁迫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应在孕穗期前后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在田间及时开沟排水。  相似文献   

17.
鲜食玉米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产量对淹水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美甜168和华美糯7号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在苗期、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进行淹水处理,对淹水后两个鲜食玉米品种的形态特征、叶片理化特性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淹水历时的延长,两个鲜食玉米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变化的幅度增大。淹水降低鲜玉米的产量,穗行粒数减少是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华美甜168以拔节期淹水减产最为严重;华美糯7号以抽雄吐丝期淹水影响最大。淹水使玉米株高增长率、新叶生长率下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不同时期淹水后华美糯7号株高变化量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ro、MDA含量和SOD酶活性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湿害是影响大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进一步明确大麦响应湿害胁迫的应答机理,本研究以耐湿大麦品种泰兴9425为材料,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比较不同湿害胁迫时间下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湿害胁迫12 h后获得1 436个差异表达基因,而胁迫48 h后获得2 0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共同上调表达基因286个。GO富集分析发现,涉及代谢过程、细胞膜、催化活性等的差异表达基因占比最多。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糖酵解、类黄酮生物合成、乙烯合成等代谢通路。对7个耐湿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qRT-PCR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解析渍涝对花生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以耐性品种湘花2008与敏感品种中花4号根系为研究材料,在自制根架系统内进行盆栽培养,于幼苗期分别进行0、3、6、9、12 d渍涝胁迫处理,通过根系的鲜(干)重以及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不同耐性花生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渍涝胁迫下中花4号根系受影响较大,随着淹水天数延长,根系颜色加深,臭味加重,而湘花2008仅根系中、上部根色变黄,臭味较轻,湘花2008根系鲜重耐渍系数高于中花4号。湘花2008出现了通气组织,且随着淹水时间增加,通气组织数量增加、横截面积加大;主根中段木质部基本保持正常,导管大体呈射线状分布。而中花4号未形成明显的通气组织,木质部和导管呈不规则分布。湘花2008主根细胞内的细胞核、线粒体虽受到影响,但仍能维持细胞活动,保持根系生长状态。中花4号细胞器受渍涝胁迫较敏感,加速衰老死亡。综上认为,渍涝胁迫下湘花2008根色和根味受影响较小,主根出现了通气组织,主根中段木质部与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基本正常。而中花4号根色和根味受影响较重,未形成明显的通气组织,主根中段木质部和导管呈不规则分布,主根中段细胞中的细胞质溶解,线粒体异常。本研究可为解析花生耐渍涝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