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青素积累相关负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王宇  杨剑飞  李玉花 《园艺学报》2014,41(9):1873-1884
植物花青素的积累受正调控因子与负调控因子的影响,过去多集中于对正调控因子的研究,而最近注意到负调控因子对于保证植物正确响应发育及环境信号,进而精细调控花青素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从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参与的调控途径等方面综述了与植物花青素积累相关的负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根据其对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调控方式分为转录水平调控的转录抑制因子、参与转录后水平调控的负调控因子以及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的因子3 大类,并对相关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9种不同类型彩叶植物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植物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紊和花青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了彩叶植物叶片呈色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彩叶植物色素含量中叶绿素类含量以李树(对照)最高;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为金山绣线菊最高;花青素的含量为紫叶李最高.季节方面,叶绿素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随季节变化趋势不稳定.色素比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紊、叶绿素/花青素的比值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类胡萝卜紊/花青素的比值为绿色植物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双色叶植物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其它彩色植物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3.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为观赏植物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色彩,同时由于花青素还具有抗氧化、抗突变等生理功能,在开发天然色素、保健食品和天然抗氧化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该研究从花青素分离、提取及生物合成调控通路3个方面对目前在百合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关注了百合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分析了百合花青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百合花青素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对百合花青素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9,(5):1-6
植物蜡质是附着于植物组织表面的一层疏水性屏障,在蔬菜作物中,表皮蜡质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存在于甘蓝、黄瓜、西瓜等蔬菜作物的组织器官上,对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外界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植物蜡质的生理生化作用和遗传分子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笔者综述了蔬菜作物果实和叶片表皮蜡质性状的生物学功能、结构与化学成分、遗传规律与基因定位以及植物蜡质合成与调控基因的克隆,并对蜡质在蔬菜作物上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蔬菜》2018,(1):15-15
正2017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研究,揭示了番茄紫色果实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以及果实表皮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网络,为番茄高品质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花青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普通栽培番茄果实通常不产生花青素,但某些野生种含有Aft、Abg或atv等遗传位点,其果实与紫色茄子相似,因表皮能产生花青素而呈紫色。国外育种者通过传统育种手段将上述遗传位点转育到普通栽培番茄中,已经培育出高花青素的紫果番茄品种,然而其具体分子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花青素(anthocyanin)又称花色素、花色苷,是一种天然的来源于苯丙烷代谢生化途径的多酚类化合物,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类。花青素是植物体内最为重要的水溶性色素,分布极为广泛。目前,除了藻类植物之外,已在各门高等植物体内发现花青素。花青素主要在植物的繁殖器官(如果实和花朵)中表达,多数分布于花瓣、果实组织的表皮细胞和下表皮层,与脂溶性的胡萝卜素共同决定花朵和果实的颜色。自然界中游离的花青素极少见,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花青素是一种很强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突变、抗衰老、抗氧化、  相似文献   

7.
选用北京市区优良城市绿化彩色树种,包括紫叶稠李(Prunus wilsonii)、春雪海棠(Malus‘Spring snow’)、王族海棠(Malus‘Royalty’)、火焰卫矛(Euonymus alatus‘Compacta’),银白槭(Acer saccharinum),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色素含量,探讨与其叶片颜色的关系。在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进行采样测定,发现花青素在紫(红)色系彩叶植物叶片的呈色中占主导作用;叶片颜色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影响叶片颜色的最主要外界因素之一;在季节的变化过程中植物叶片的色素含量也呈现规律性变化。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彩叶植物的成色机理提供依据,为城市绿化品种推广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陆晨飞  刘钰婷 《北方园艺》2016,(16):193-199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呈色的重要色素,植物细胞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受合成、降解及存储3种机制共同调控,任何一种机制上的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影响类胡萝卜素的总体含量,从而使得植物着色发生变异。该研究概述了高等植物类胡萝卜素主要的代谢通路及调控机制,总结了生活中常见园艺作物颜色变异品种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类胡萝卜素的调控网络打下坚实基础,为开展园艺作物类胡萝卜素代谢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作为植物次生代谢的一种重要产物,除给予植物缤纷的色彩之外,还有相当可观的药用价值。此外,花青素在应对各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进一步探讨植物花青素的生物学功能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拟南芥中,花青素合成途径主要依靠MYB、bHLH、WD40-repeat以及bZIP4种转录因子的调控。文章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花青素合成途径过程中4种重要转录因子的文献报道,综述这4种转录因子的研究现状及调控机理,并对花青素的研究前景作出展望,为更好地研究花青素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植物苯丙烷类化合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可用于生产医药、染料、农药、香料等。但是其生物合成也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严格受到植物细胞内基因表达时间和空间的调控。该研究总结了植物苯丙烷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参与植物苯丙烷类物质合成调控的转录因子,重点阐述了MYB转录因子调控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过程、R2R3 MYB转录因子调控黄酮醇及花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并提出了植物苯丙烷类物质代谢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苯丙烷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大头芥(红叶大头芥)为试材,研究模拟干旱、低温和强光等环境胁迫下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含量及其与花青素合成途径中CHI、DFR和ANS等结构基因表达的关系。首先通过同源克隆法在红叶大头芥中克隆了CHI、DFR和ANS基因,其开放阅读框分别为759、1 157、1 004 bp,分别编码253、385、334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环境胁迫下,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的积累和结构基因的大量表达需要一定处理时间的诱导。CHI基因在强光、低温和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且表达量极低|而DFR和ANS基因在低温、强光胁迫下的转录表达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的合成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且强光胁迫下DFR和ANS的表达量约为低温胁迫的两倍,推测低温和强光胁迫可能诱导了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合成途径不同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孙宜  李鹏 《北方园艺》2015,(10):75-78
以大花卫矛为试材,于2013年10—11月采用分光比色法,测定了大花卫矛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并探讨各色素与温度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0—11月大花卫矛叶片变色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叶绿素a含量下降幅度为79.1%,叶绿素b含量下降幅度为88.8%,叶绿素a+b含量下降幅度为80.9%,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为44.1%。随着时间的变化,花青素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2 063.6%。叶绿素含量与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花青素含量与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植物叶色呈色机理及化学物质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细胞内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这几种色素在叶片中的含量、比例、分布决定着叶片颜色。蔗糖、柠檬酸、水杨酸、赤霉素等化学物质对植物叶色的呈色和观赏期有一定的影响。现从植物叶色呈色机理、化学物质对植物叶色的调控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化学物质对叶色呈色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年)的一篇研究报告,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柿中可能参与原花青素合成调节的碱性螺旋一环一螺旋转录因子进行了分离和特性描述。原花青素可以保护植物免受食草动物和紫外线的伤害,对许多水果的口感也有影响,且对人体健康有益,柿果实中积累了大量的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15.
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岩娇  张鲁刚  何琼  张明科  石姜超 《园艺学报》2012,39(11):2159-2167
 利用徒手切片法、pH差计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观察和测定紫心大白菜与同源非紫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花青素在叶片中的分布和总含量变化,比较叶片中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及其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紫心大白菜花青素不均匀分布于叶片中,尤以叶表皮细胞及临近表皮的叶肉细胞内最为丰富,并且内层球叶含量高于外层球叶。紫心大白菜心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79 mg · g-1 FW,对照09S17混合样的叶片中花青素总含量为0.01 mg · g-1 FW。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上游关键酶基因CHS、CHI、F3H、F3′H及下游修饰基因UFGT、转运酶基因GST与转录因子MYB0在紫色大白菜心叶中上调表达,下游关键酶基因DFR、ANS、LDOX与转录因子MYB2、MYB4、MYB12和MYB111的表达在整个紫心大白菜中大幅上调,推测这可能是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的重要原因,其中MYB2和MYB4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叶芥菜是富含花青素的一种新型保健蔬菜。本试验在建立紫叶-绿叶芥菜近等基因系的基础上,研究紫叶芥菜花青素的微观分布、花青素含量以及花青素对芥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芥菜花青素分布于叶片上下表皮,其含量显著高于绿叶芥菜,但叶绿素含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光照辐射强度或相同CO_2浓度条件下,紫叶单株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绿叶单株,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羧化速率极显著低于绿叶单株,电子传递速率、最大光合速率显著低于绿叶单株;紫叶芥菜花青素含量与其光合作用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随着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其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脱落酸对南果梨色素及部分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果梨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花青素合成部分关键酶苯丙氨酸裂解酶(PAL)、4-羟查尔酮异构酶(CHI)的测定,确定脱落酸诱导南果梨花青素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脱落酸(ABA)处理对南果梨花青素含量及部分合成关键酶的影响,探索提高花青素含量机理.结果表明:花青素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呈显著负相关.PAL、CHI酶活性极显著提高.脱落酸处理南果梨树体极显著增加了果实花青素含量,花青素合成部分关键酶激活是花青素含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对化学融雪剂给城市绿化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提供科学证据并进行深入认识,分析并解决与之相关的园林树木管理养护问题,研究对北方绿化常用材料大叶黄杨分批施用氯盐融雪剂,连续观察、记录其形态变化特征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氯盐融雪剂在一定浓度和时间的胁迫下,初期大叶黄杨叶片沿中脉退色,优先发生在成熟叶片上,后期逐渐使植物全株干枯、脱水,具有致死效应。测定叶片组织中SOD、CAT、MDA、游离脯氨酸含量等表明,氯盐融雪剂破坏植物机体内活性氧系统稳定,同时激发了植物的抗逆保护机制,在持续暴露下会对植株造成不可逆损伤,且生理指标变化与形态学特征变化发生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陈思  陈薇  庞基良 《北方园艺》2016,(5):200-206
植物miRNAs是广泛分布于植物基因组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主要在转录后通过介导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来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植物器官发生和发育。该研究综述了植物miRNA生物发生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并重点阐述了miRNAs在植物器官发育的作用,以期为尽快全面揭示植物器官发育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树莓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浆果植物,其果实、种子和叶片在食品、保健、化妆品和医药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树莓中存在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明确或潜在的药理活性。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和报道,对树莓的营养成分、活性成分(鞣花酸、超氧化物歧化酶、黄酮化合物、花青素、花色苷与原花青素和树莓酮)及其现有产品进行阐述。为树莓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