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属安息香科(Styracaceae)濒危保护植物。本研究以居群中最大个体为中心,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位采样,并依据发育阶段将其划分为成年、幼树、幼苗3个龄级居群,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12个标记共检测到77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7.6%,各位点扩增条带为4~8个。其中,"幼树居群"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均最高,最低的是"幼苗居群"。3个居群间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高达89.32%。遗传一致度最高的是"幼树居群"和"成年居群",最低的是"幼苗居群"和"成年居群"。在4个方位组成的居群中,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最高的是"东北居群",最少的是"东南居群"。四个方位居群仅23.37%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东南居群"和"西北居群"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大。本研究为黄梅秤锤树的生物保护、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9对AFLP引物对河南省4个不同种群黄连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的黄连木种群中,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反映出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长葛(CG)种群尤为突出(I=0.45,He=0.30)。其次,在本研究中不同种群黄连木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08 1,这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81%,而89.1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AMOVA分析表明7.89%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92.11%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两者都说明黄连木总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居群内部,较低遗传分化则在其居群间存在。基因流Nm为4.13,表明较高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不同的黄连木居群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野生蒙古扁桃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同科近属蒙古柄扁桃种群为对照,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蒙古扁桃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蒙古扁桃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用筛选出的12对SRAP引物,通过优化的反应体系对60个样品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71个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66条,占97.08%。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度(h)0.371 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46 8;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96 4。结果显示蒙古扁桃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大于居群内的,综合评价贺兰山的蒙古扁桃遗传多样性较高,应当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4.
利用AFLP技术对12个梭罗草(Kengyilia thoroldiana)居群和4个近缘草种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梭罗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不同生境及栽培条件对梭罗草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梭罗草的育种提供帮助。本研究用38对AFLP引物对1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扩增出122个多态性条带。12个梭罗草居群间的遗传同一性变异范围为0.683 7~0.885 9,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121 2~0.380 2,梭罗草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Gst=42.82%,大部分(57.18%)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海拔、生境及栽培条件都能够影响梭罗草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50份大豆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8)
利用42对SSR标记对黄淮海地区的50份大豆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的基因组中扩增出203条带,多态性条带19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54%。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52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7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7 2。遗传多样度(Ht)为0.270 4,居群内遗传多样度(Hs)为0.259 1,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41 7,基因流(Nm*)为3.03。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a)、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大于黄淮海南部。研究表明,42对SSR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信息。经UPMGA聚类分析,50份黄淮海大豆种质材料分为2个类群,与2个居群结构基本一致。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相似系数较大,存在中低度遗传分化。居群内部个体差异较大,居群之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黄淮海南部高,黄淮海北部大豆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NTSYSpc2.10e软件、PopGen32软件对华北蓝盆花自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64份样本用8条引物共扩增出119条谱带,平均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14.9条,种群水平的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56.30%~73.11%(均值为63.55%)。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的观察等位基因(Na)均值为1.635 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均值为1.376 3,Shannon信息指数(I)均值为0.329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值为0.219 8,说明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值为0.362 7,居群内遗传分化大于居群间遗传分化。基因流Nm均值为0.8784,居群间基因交流较少;遗传距离在0.108 8~0.274 1之间,遗传一致度在0.772 6~0.896 9之间,UPGMA聚类分析8个华北蓝盆花居群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陈巴尔虎旗、伊尔施、圣水梁、小井沟4个居群,第二大类包括南天门、哈达门、辉腾锡勒、霍林郭勒4个居群。本研究结果为蒙药蓝盆花的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滇西北玉龙雪山川滇高山栎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川滇高山栎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滇西北玉龙雪山不同海拔(2 750~3 500 m)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6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73,反映出川滇高山栎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处于较高水平。由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的值比Nei指数估算的居群遗传多样性高,但两者都一致表明6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而表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海拔2 750 m至3 200 m川滇高山栎的遗传多样性随海拔的增高而增高,而海拔3 200 m至3500 m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降低的趋势。川滇高山栎的Fst为0.09,表明9.00%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而91.0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AMOVA分析表明13.6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86.3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两者都说明川滇高山栎居群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分化,总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居群内部。基因流(Nm)为2.44,表明较高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川滇高山栎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为川滇高山栎资源保护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省9个岭南山竹子居群的59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且多态性明显的引物,59份材料DNA共扩增出10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达到10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位点为12.5个。岭南山竹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1.254 6,Nei'基因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147 8,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220 9,居群之间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Gst=0.453 5,Nm=0.602 4)。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岭南山竹子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分别为42%和58%。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763 4~0.943 0之间,以0.840 0作为最低遗传相似系数,将9个岭南山竹子居群分为3大类:居群NW、N、E、NE和W聚为第一类,居群C和居群SE为第二类,居群S和居群SW为第三类。岭南山竹子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种质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和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理位置较近和环境较相似的居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204-5212
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白木香奇楠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4种常见的奇楠种质的16个居群为试验材料,普通白木香为对照,利用筛选出的10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PopGene 32软件对不同居群的ISSR标记结果进行多态性分析,通过NTsys 2.1软件的UPGMA方法聚类并构建亲缘关系树。研究结果显示:(1) 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3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7条,多态性程度达82.8%;(2)奇楠种质居群内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Shannon's指数(I)等均显著低于普通白木香;奇楠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15 4,居群间每代个体的基因流系数(Nm)为0.113 2;(3)除种质T41外,其他奇楠种质不同居群间的遗传一致性高、遗传距离小,在聚类图上各自聚为一支。白木香奇楠种质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在居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遗传变异较少。居群间(种质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且居群间基因流动性水平低。从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来看,A11、R21和B31更符合林木新品种审定的要求。本研究的开展为白木香奇楠品种的引种栽培及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评价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资源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同时构建核心种质,为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EST-SSR引物和9个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对收集的12个刺梨自然居群(共102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原贵州省32份初级核心种质,采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进一步构建西南地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黔西(QX)居群拥有最高的Shannon信息指数I=0.6965,基因多样性指数h=0.3935,多态位点百分率p=84.62%;而古丈(GZ)居群则无论在分子数据还是表型数据都表现为遗传多样性最低;AMOVA分析表明刺梨居群内遗传变异在87%以上,居群间基因流Nem在3.5以上、平均Nei’s遗传距离(GD)0.223。构建的19份核心种质等位基因保留率和稀有等位基因保留率均为100%,能够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西南地区野生刺梨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具有基因交流频繁、Nei’s遗传距离小等特点,构建的19份核心种质从等位基因保留率、稀有等位基因保留率及地理分布均能够较好地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自然居群以黔西(QX)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因此,野生刺梨的保护策略可采用就地保护黔西(QX)居群与迁地保护19份核心种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1.
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濒危植物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目前仅局限分布于热带亚洲北部边缘,目前已受到特别的保护,但有关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很少.在本研究中,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望天树7个天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望天树7个天然居群(194个个体)用2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扩增,48.22%的RAPD位点为多态位点,平均每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0.84%.居群内的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7870(用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来测量),整个物种的基因多样度为1.4100,居群内的基因多样度为55.82%,居群间的基因多样度为44.18%.GST平均值为0.4448.AMOVA 分析表明37.6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地区间,11.40% 存在于地区内的居群间,而50.93% 则存在于居群内.结果揭示了望天树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地区居群分化,这可能是由于望天树在其进化历史上,居群不断的减小及再扩张所引起的居群瓶颈所造成的.相关分析没有检测到居群大小和遗传多样性大小的正相关,而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空间距离检测到了显著的正相关.所得结果对该物种保护策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丰香草莓种子辐射诱变后培育的植株性状遗传变异程度,本研究用3种剂量梯度的γ射线(~(60)Co)对丰香草莓的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并筛选合适的ISSR引物进行辐射效果及辐射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4个ISSR引物可用于草莓辐照选育后的遗传变异分析;4条引物共扩增出31条条带,其中24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达79.14%。(2)3个辐照群体的遗传相似均在96%以上,高于与未辐射处理对照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辐照群体间的基因多样度、分化指数以及分子方差变异分析结果均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是由辐照引起的。(3)对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辐照群体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Shannon's信息指数及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辐照的遗传多样性也相对高。  相似文献   

13.
3种分子标记在分析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上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EST-SSR、SRAP和SCoT标记在茶树资源研究中的可应用性,为茶树分子标记的选择与优化提供依据。本研究用6份有代表性的茶树资源,从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EST-SSR标记40对、SRAP标记40对、SCoT标记38个,对50份茶树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重点比较了这3种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位点平均信息量(Ib_(av))、有效多元比率(EMR)、引物解析强度(Rp)、标记指数(MI)等方面的差异。40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320个等位位点,平均为8.00个,引物PPB、PIC、EMR、Ib_(av)、Rp、MI值分别为94.06%、0.85、7.53、0.56、4.48、4.22。40对SRAP引物共检测到336个等位位点,平均为8.40个,引物PPB、PIC、EMR、Ib_(av)、Rp、MI值分别为89.88%、0.77、7.55、0.61、5.11、4.61。38个SCoT引物共检测到439个等位位点,平均为11.55个,引物PPB、PIC、EMR、Ib_(av)、Rp、MI值分别为90.66%、0.79、10.47、0.58、6.71、6.07。3种标记体系检测到的平均等位位点、EMR、Rp和MI值都表现为SCoT最高,其次为SRAP,再次为EST-SSR,而EST-SSR的PPB和PIC值最高,其次为SCoT,再次为SRAP。SCoT具有较高的标记效率,而EST-SSR标记具有丰富的位点多态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新疆天山樱桃的4个野生居群44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6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23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5个。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07 3和0.318 8,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28 2,基因流(Nm)为1.691 1,认为天山樱桃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居群间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基于遗传距离(GD)的聚类图可知,喀拉峻与大西沟居群遗传关系最近,与裕民县居群遗传距离(GD)较远,4个天山樱桃居群中大西沟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本研究可为天山樱桃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南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海南吊罗山和霸王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等位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3个酶系统、18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具有较低的居群间遗传变异水平和较高的居群内遗传变异。吊罗山保护区野生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为:P=61.1%,A=2.05,He=0.27。霸王岭居群野生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为:P=61.1%,A=2.05,He=0.28。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极小,GST=0.047.居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0.977。共检测到7个稀有等位基因。两个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荔枝均有各自特有的稀有等位基因,都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30份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间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从209对引物组合里筛选出32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扩增总条带数430条,多样性条带381条,多态性百分率88.60%;栽培驯化新品系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837,苦荬菜品种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05,POPGENE分析得知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0.128 3~0.260 3,Shannon指数变幅0.189 8~0.394 3,其中栽培驯化新品系多态性条带、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要略高于苦荬菜品种,说明栽培驯化新品系与苦荬菜品种有一定的相似性,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要略高于苦荬菜品种;UPMGA聚类分析将30份苦荬菜划分为6个类群,6个苦荬菜品种与18个栽培驯化新品系划分在第I类群,野生种被划分在其余5个类群中,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对一致。基于SRAP标记分析不同类型间苦荬菜遗传关系,为牧草新品种选育优良杂交组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不同海拔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实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四川花萼山4个不同海拔(1 000 m, 1 200 m, 1 450 m, 1 700 m)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榧树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8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249 3和0.375 2,反映出巴山榧树保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巴山榧树在居群水平上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4.04%,H和I均值分别为0.176 2和0.266 1。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遗传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p0.05)。4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93 2,表明该地区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有29.32%的遗传变异位于居群间,70.68%的变异位于居群内。4个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1.205 1,较低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巴山榧树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的重要因素。4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73 2~0.197 9之间,遗传距离随着海拔高度差的增加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上述结果有助于研究巴山榧树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235-6247
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福建省不同野生居群朱砂根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采用荧光ISSR分子标记对福建省20个朱砂根野生居群共255个样株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5条ISSR荧光引物共扩增出谱带为186条,其中多态性谱带为96条,多态性平均百分率达到55.77%。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L)在37.65%~80.39%之间,观测等位基因数(Na)在1.376 5~1.803 9之间,Shannon指数在0.200 0~0.367 2范围内,Nei's基因多样度(H)于0.125 6~0.242 5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92 3~1.407 9,以上数据表明朱砂根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Dst)为0.059 2,小于居群内遗传变异(Hs)。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4335(1),具有较高的基因流动。不同居群的遗传一致度于0.6201~0.9782之间,遗传距离于0.024 2~0.559范围内,证明了朱砂根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接近。对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进行Mantel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显著相关性。通过对朱砂根各居群样株进行主坐标分析,发现居群间亲缘关系远近和地理分布规律无较明显的相关性,但居群间基因流动较密切,且具备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并依据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把居群划分为两大类的结果与主坐标分析相似,且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渗透。本研究为今后构建朱砂根资源核心种质库,优良性状种源的筛选与储存、引种及驯化及种群保护策略的制定及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21,(7)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8个大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采用NTSYS pc 21-2软件进行种质间的UPGMA聚类分析和基于遗传一致度的群体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对引物扩增出161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在0.635 7~0.889 7之间。种质间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434 8,平均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623 3,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60 4,基因流(Nm)为0.887 4。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范围为0.633 5~0.974 4,遗传距离范围为0.025 9~0.456 4,Nei’s基因多样性(H)介于0.144 1~0.355 7之间,Shannon’s信息指数(I)在0.210 3~0.529 7之间。采用NTSYS-sp 2.1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大蒜种质间和群体间分别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8和0.83时将供试材料分为五类,其中I类又可分为7个亚类,该聚类结果主要由品种差异决定,受地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 L.)是热带地区入侵植物,主要分布在路边、荒地和农田,生长繁殖迅速,危害作物产量和人畜健康,植株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抑制农作物的生长。本研究探究银胶菊的入侵特性与遗传变异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预测其入侵趋势提供依据。对48对引物用优化的SRAP反应体系进行筛选,最终得到17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对海南、云南、广西等15个居群共计300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省分布的银胶菊与中国其它地区银胶菊居群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63.67%的遗传多样性来自居群间,而居群内部遗传多样性并不高;居群间基因流较低,聚类分析中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一致。由此推测银胶菊多以人为因素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