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港地区施用锌硅复合肥武运粳30号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在相同管理技术下,添加锌硅的复合肥其对发苗和产量有比较大的影响,通过添加锌硅微肥,对其植株性状及产量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水稻增施锌、硅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在水稻配方肥中添加适量的微肥,既能促进水稻增产,又能省工节本。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控释专用肥在黑龙江省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对控释肥在庆安县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释专用肥与等养分普通复合肥和常规高氮复合肥比较,可使水稻增产23.90%和15.11%。处理4在减少控释专用肥施用量30%的情况下,比常规施肥增产4.62%。  相似文献   

3.
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农业服务中心结合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的要求从江苏省溧水区 红太阳种业引进苏审稻201413早熟晚粳稻品种武运粳30号,在溧水区和凤镇群英圩、龙头水库圩区两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中大面积示范种植,从武运粳30号优质水稻硬盘育秧、大面积大田机插的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通过与当地长期种植的对照品种武运粳23号进行比较,通过定点考察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具有穗型大、抗逆性强、生长健壮等特点,其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突出,虽然在生长后期易感穗颈瘟,破口期要重点防治穗稻瘟,武运粳30号是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水稻良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2014年水稻新品种大区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扬农稻1号、武运粳24、武运粳30、宁0145、扬粳806等5个品种的产量较高,其余品种产量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5.
进行武运粳24号水稻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武运粳24号水稻应用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能够取得高产、节本、增效的效果,产量可达到10 565.3 kg/hm~2;且武运粳24号具有高产稳产、茎秆粗壮、分蘖性强等特点,是目前水稻高产栽培较理想的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氮硅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粳1号和武粳15为材料,研究了氮硅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硅互作对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较明显的影响,进而使得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宁粳1号和武粳15的6个处理组合,均以中氮、低硅肥处理组合产量最高,比低氮、不施硅肥分别增产14.92%和12.66%。氮硅互作虽然改善了籽粒的品质性状,但是其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不同肥料运筹方案,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结构及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不追肥的4个处理,水稻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结实率、产量等指标并不优于,甚至低于常规施肥,而后期追施复合肥或二铵的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高于常规施肥。综合产量数据和肥料贡献率数据可知,后期追肥更有利于增产,尤以追施复合肥更有利于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8.
增施硅肥对直播稻产量影响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粳1号"和"武粳15"为例,研究了崇明岛农场施用硅肥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宁粳1号"最高产量是每667m2施硅肥10kg处理,为644.56kg/667m2,比对照增产6.99%,且极显著大于对照,增产效应最明显;"武粳15"最高产量是每667m2施硅肥15kg处理,为661.50kg/667m2,比对照增产8.06%。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基施硅肥10~15kg/667m2增产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冀西北半干旱区,按照标准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开展硅钾复合肥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硅钾复合肥对玉米的农艺性状、果穗性状及产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说明硅钾复合肥在冀西北地区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于2012年在兴化市进行了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为推介符合本地区种植的粳稻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品种,其产量、综合性状有一定的差异,本试验中连育粳2号、武运粳24、淮稻5号、连育粳1号产量较高,扬育粳2号、宁9108、宁9213、宁0212、南粳49、武运粳27居中,宁粳5号、扬粳9223、扬粳805、武运粳21产量一般。  相似文献   

11.
以武运粳30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氮肥施用量减少20%对水稻产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措施下,氮肥施用量减少20%未对水稻产量产生明显减产效果,对氮肥当季利用率及稻米品质有提高作用。在分蘖期减少氮肥施用量相比穗期减氮更有利于水稻稳产以及氮肥当季利用率和稻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插秧和机直播2种播栽方式下的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进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武运粳30号单位面积穗数明显增加、每穗颖花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抽穗前和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抽穗后氮素累积量和抽穗后氮素累积比例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下降,施氮量对武运粳30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在机插秧和机直播处理间表现趋势基本相同。武运粳30号机插秧和机直播处理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的产量水平最高,根据氮肥效应方程计算得出的氮肥适宜用量分别为290和283.3 kg·hm-2。建议在大田生产中施氮量控制在270~29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择出适合邗江区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方法]选择14个迟熟中粳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参试14个品种的产量、综合性状有一定的差异。盐粳13号、苏垦118分蘖能力较强;扬粳805和武运粳24号的千粒重较高;W030和盐粳13号产量较高。[结论]邗江区可进一步示范种植W030、扬粳805、盐粳13号这3个品种,继续推广种植南粳9108和武运粳24号。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品种武运粳29号为材料,研究播量对直播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播量在45 kg/hm2时群体质量最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2种方法对武运粳21号、武育粳3号2个中粳水稻品种的耐高温性进行研究。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对幼穗分化发育、花粉活力、结实率均有不利影响,但是武运粳21号、武育粳3号与对照996相比对高温的适应性相当;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温度对水稻的农艺性状有影响,随着播期推迟、日平均温度升高,试验品种有株高降低、穗型变小、结实率下降的趋势,结果同样表明武运粳21号、武育粳3号与耐热对照具有相当的高温适应性。由此说明,武运粳21号、武运粳3号是性状优良的耐热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方案,通过田间示范,综合比较水稻专用复合肥对水稻生育进程、产量等影响,客观评价“天上田”水稻专用复合肥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专用复合肥的水稻比未使用专用复合肥的水稻增产1.83%.  相似文献   

17.
在灰飞虱成虫带毒率39.4%的基础上,对水稻品种武粳15和武运粳7号进行了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接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灰飞虱接虫量与水稻的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水稻的产量损失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武运粳7号和武粳15,灰飞虱虫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99+2.81x、y=0.2648+1.84x。由此建立了这两个水稻品种上灰飞虱虫量的防治指标:对于武粳15,防治指标为16900头/667 m^2,对于武运粳7号,防治指标为11400头/667 m^2。  相似文献   

18.
中熟中粳稻直播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充分发挥直播稻的增产潜力,笔者对13个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其中“华粳6号”、“武运粳11”、“连粳4号”可在里下河地区作直播稻种植。其他品种需继续观察或不适合在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京市高淳区进行水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镇稻11号和常农粳7号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均为157 d。其次为武育粳23,镇稻14生育期最短,其他参试品种基本相仿。除镇稻14实收产量低于对照镇稻11外,镇稻15、武运粳24、武育粳23、常农粳7号、澄糯218和镇稻19均表现较对照镇稻11增产。其中武育粳23产量最高,为8 830.5 kg/hm2,较对照增产6.65%。  相似文献   

20.
老根复合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从对水稻长势及有关物候期分析,水稻施用老根复合肥后,有效分蘖数增加,具有早开花、早成熟的效果。从对水稻生物性状分析,水稻施用老根复合肥后,具有增加粒数和产量的作用,穗粒数增加4.2—5.6粒,亩增产12.6~18.4kg,增产幅度为2.6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