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表型组学的概念及植物表型组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表型组(phenome)是指某一生物的全部性状特征;表型组学(phenomics)是一门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的学科.1996年,衰老研究中心主任Steven A.Garan在滑铁卢大学的一次应邀演讲上首次提出了Phenomics(表型组学)这一概念.1998年,比利时的CropDesign公司一成立即开始着手研发可大规模开发转基因和植物性状评价的高通量的技术平台.2005年,该公司的Christophe等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详细阐述了称之为"性状工厂"(TraitMill)的可大规模自动化分析全生育期植物表型的技术设施.2006年,Niculescu及其同事在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一种新的用于表型组学分析的实验定量研究方法,并称之为PhenoChipping.2008年,澳洲植物表型组学设施(Australian Plant Phenomics Facility)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威特校区建立.2009年4月,第一届国际植物表型组大会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成功举办.本文主要就表型组、表型组学相关概念的定义、研究机构、研究设施、相关文献及植物表型组学的进展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海岛棉某一性状特别突出的优异种质资源,加快其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方法】本研究以178份海岛棉核心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和测定铃重、单株铃数、衣分、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6个性状的表型数据,开展变异度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每个性状表型值按10%最优取样策略,初步筛选海岛棉优异种质资源;同时利用120对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引物对178份海岛棉核心种质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开展群体结构分析及基因型聚类分析,依据聚类结果对初选海岛棉优异种质进一步筛选,鉴定出最终的海岛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海岛棉核心种质资源中上述6个性状的变异度和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20对SSR引物在178份海岛棉种质中共检测出262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值为2.18;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为0.067 8~0.630 0,平均为0.296 0,属于中度多态。聚类分析将178份海岛棉核心种质划分为2大类群。基于表型值和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23份单一性状特别突出的海岛棉优异种质资源。【结论】基于表型和SSR标记能较好地分析与评价海岛棉种质资源、发掘海岛棉优异种质资源,为海岛棉遗传育种提供材料基础,同时也为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植物表型组和植物表型组学的概念与范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映红 《作物学报》2015,41(2):175-186
植物表型分析是理解植物基因功能及环境效应的关键环节,随着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和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的深入,传统的表型观测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而高通量的植物表型组分析技术和植物表型组学研究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虽然植物表型组分析正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关概念仍然较为模糊,阻碍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植物表型组和植物表型组学的相关概念和范畴,引入了准表型组、可辨识性状、映射性状、植物表型的遗传和环境包容性等新概念,将植物表型组定义为"受基因组和环境因素决定或影响的,反映植物结构及组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结果的全部物理、生理、生化特征和性状",将植物表型组学定义为"对植物表型组信息及相关环境参数的综合控制、完整采集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植物表型组学的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顶层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甜菜盐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利用组学技术发现并鉴定关键基因及蛋白,迅速给予甜菜耐盐机理新的依据。本研究综述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在甜菜耐盐机理中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指出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可筛选出甜菜耐盐关键候选基因,如BvM14-SAMS2、BvM14-glyoxalase I、BvNHX等,并利用基因组学对所发现基因进行验证。同时,探讨代谢组学在甜菜盐胁迫研究中的应用,以期通过代谢产物的定量与定性测量评估基因功能,为甜菜盐胁迫相关研究提供新信息与新思路。下一步应不断深化各组学技术间的融合,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并积极创新,以发掘更多优质的甜菜耐盐遗传种质资源与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保存种质资源开展系统鉴定评价,特异资源进行分子标记和重要性状基因发掘,筛选出一批优异资源,初步建成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但现有的种质资源库(圃、场)等平台已建设多年,条件和设备相对落后,保存数量和保存质量受限,缺乏新技术平台,基因精准挖掘、基因编辑等创新研究平台不完善,已无法满足现代种质创制和育种工作的需求。建议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平台,构建种质资源保存、鉴定评价、挖掘优异基因、新种质创制全链条的创新利用平台体系,通过提升基础条件能力建设,加强品种选育及选育技术研发,创制一批优质高产、适应范围广的优异品种,提升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辽宁种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物种质资源中保留着大量的优异基因。由于缺乏合适的统计方法,作物种质资源中蕴藏的丰富遗传变异还未能充分发掘和利用。连锁不平衡分析是对基因(或已定位的高分辨率QTL)的功能进行鉴定的有效方法。DNA 测序技术和高通量SNP 分析等技术的发展, 使利用连锁不平衡进行优异基因的发掘成为了可能。本文对有关利用连锁不平衡发掘作物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陕西各地征集了大量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部分市县在缺人、缺钱、缺技术指导的情况下,自行开展了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田间展示工作,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精选资源、细化管理、准确鉴定、活化宣传”为技术要点,领导重视、保障充分是关键因素。全国范围内的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田间展示宣传工作即将开展,针对陕西在展示宣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供陕西应对方案,以期为其他省份开展此项工作减轻阻力、提高效率,也可为今后各类种质资源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但长远来看,必须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田间鉴定评价体系,将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农艺性状多年多点鉴定、初步筛选、推广列为行政部门一项长期工作任务,促使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但育种亲本缺乏的问题和矛盾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891-5898
优质是水稻育种中最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引进和评价水稻种质资源的品质对于筛选优质稻亲本和选育优质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非洲和巴西引进了28份水稻种质资源,在湖北武汉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了品质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表现优异,但蒸煮食味品质较差。从中筛选出13份优质稻种质资源。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较低。对种质资源的GS3、Wx和ALK进行基因型鉴定,发现GS3和Wx均含有2种基因型,ALK含有3种基因型。其中Wx和ALK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表型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优质稻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资源和标记资源。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结实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能够导致农业生产力降低甚至造成植物死亡。植物在盐胁迫下的响应策略一直是抗盐分子机制的研究热点。转录组不仅可以更好地研究植物盐胁迫条件下的基因结构和基因功能,而且能发掘抗盐基因。目前,基于转录组技术的种质资源鉴定及精确育种已广泛地应用于植物抗盐育种研究工作中。本综述总结了转录组技术在植物抗盐育种上的应用,浅谈不同植物材料对盐胁迫的响应,为植物抗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对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地评价与分析是茶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茶树代谢产物如多酚类、咖啡碱、茶氨酸和多糖类等物质不仅是重要的植物天然产物,也是构成茶叶滋味、香气的特征品质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系统性的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也为茶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茶树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组学技术的发展,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已应用于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多糖等重要功能成分的代谢研究。本研究综述了组学技术在茶树物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对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组学技术在茶树物质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是甜菜种质资源中具有褐斑病抗性基因并且能稳定传递给子代的种质资源,是甜菜抗褐斑病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甜菜品种的收集、鉴定与评价、保存、利用以及抗性遗传基因的克隆及利用。为了使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状况。本文综述了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评价、保存、利用及分子方面的研究,并对我国未来种质资源的研究作出展望。以期为以后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2.
花生耐盐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进一步明确花生耐盐性的鉴定指标,提高花生耐盐种质的筛选效率,尽快培育出耐盐花生新品种,笔者从盐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花生耐盐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和优异耐盐种质筛选3个方面总结了花生耐盐性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采用的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花生耐盐性判断不够全面、准确,就未来花生耐盐性鉴定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提出尽快建立花生耐盐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强调应同时兼顾筛选种质的耐盐性和耐碱性,保证筛选的种质材料具有广泛的大田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评价及开发利用不足,库存种质信息缺乏,共享体系不健全,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概括了甘肃省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资源收集保存、资源开发利用、共享平台建设、研究经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提高资源研究工作重要性认识、研究核心种质挖掘利用优异基因、创新资源研究工作方法、完善资源共享体系等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甜菜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很好的解决由于甜菜种质资源数量增多、遗传变异类型丰富而造成的在研究、鉴定、保存及利用过程中工作难度增加这一问题,本研究依据其他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总结了甜菜核心种质构建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及补充的方法、甜菜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策略、甜菜核心种质有效性评价及甜菜核心种质构建步骤。提出了甜菜在核心种质构建中遇到的问题,指出甜菜核心种质构建的复杂性同时提出完善甜菜种质资源数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苍南县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2017年8月—2018年12月对浙江省苍南县7个镇17个行政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并对收集到的资源的种类、分布情况、植物学分类和部分特色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苍南县共收集到85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包括粮食作物41份、蔬菜26份、经济作物7份、果树11份,隶属于21科36属39种;按种质类型包括地方品种资源76份、野生资源9份。根据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对苍南县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讨论,建议通过建立资源圃和本地商业化开发利用等方式对地方品种进行原地保存,对部分地方品种或野生资源在资源采集地或原生境进行原位保护鉴定,确保本地优良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实现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可为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种质创新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气候等因素变化,小麦产量及品质将受到严峻考验,因此需要更为优良的新品种出现。现阶段我国小麦育种仍主要以传统育种技术为主,而凭借育种家经验,从海量育种群体中筛选获得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有效提升育种效率变得极为迫切。随着农业信息技术在育种中应用的迅猛发展,无损预测预报与进程信息化管理等高效育种成为可能。本文从育种进程管理、数据采集、综合评判决策、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介绍国内外信息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信息化育种的需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及指纹图谱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鉴别石斛属植物不同种质,区分石斛伪品劣品,笔者综述了传统的形态学与显微鉴定、细胞学、孢粉学以及指纹图谱技术(化学指纹图谱和DNA指纹图谱)的特点,及其在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发现指纹图谱技术对石斛属植物的种源和道地性鉴定以及石斛类药材质量控制十分有效,但指纹图谱标准和评价体系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在野生石斛资源的评价与合理利用、指纹图谱与药理作用相关性、遗传改良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银杏种质资源库中新收集30份特异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对AFLP遗传关系和叶片黄酮总量和3个主要单体(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分析,探究各特异种质资源间遗传联系。研究表明各种质资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不同种质资源黄酮总量和单体组成比例均具有较大差异,筛选出具有较高特异性的种质资源C16。以黄酮单体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系统聚类,与UPGMA聚类结果不能完全吻合,说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和叶片内含物含量聚类具有一定的差别。通过结合AFLP分子标记技术和生理特征探究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发掘银杏种质遗传变异,可以为选育银杏特异种质资源提供思路,后续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广西桃金娘资源的亲缘关系并发掘其优异种性,进行驯化或为将来选育种提供优异亲本材料。本研究采用SRAP技术对8份野生桃金娘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99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8对多态性好、分辨率高的引物。结果显示,18对引物共获得142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07个,多态条带比率为75.35%,表明不同桃金娘种质基因型间存在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份桃金娘种质的相似系数在0.6800~0.7950之间。在相似系数0.7203处可将8份种质分为3大类群:类群1包括岑溪、昭平、容县;类群2包括北海、龙州小连城、桂林;类群3包括龙州大青山和龙州彬桥。试验材料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龙州大青山与龙州彬桥,亲缘关系最远的是桂林与岑溪。研究表明,SRAP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应用于桃金娘种质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桃金娘种质的资源保存鉴定、亲本选配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