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分析了土壤水分胁迫对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以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35%)和重度水分胁迫(20%)条件下,茶树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福鼎大白茶’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脯氨酸的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增多,但在重度胁迫下,‘福鼎大白茶’的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下降。在相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铁观音’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幅都小于‘福鼎大白茶’,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都比‘福鼎大白茶’大。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铁观音’的渗透调节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青阳、泾县等地优异茶树资源,分别在青阳、泾县开展茶树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皖茶8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5)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或略高;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或略高,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皖茶9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6)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比福鼎大白茶稍低,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尤其耐寒性强;2个新品种适宜安徽省江南茶区种植,江北茶区可少量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3.
香气是茶叶品质决定因子之一,苯甲醇作为一种芳香族醇,参与茶叶香气物质形成。本研究选用4个苯甲醇含量不同的茶树品种,分别是‘薮北’(苯甲醇含量低)、‘湘妃翠’、‘牛皮茶’(苯甲醇含量中等)和‘铁香茗’(苯甲醇含量高),通过Illumina Hiseq^TM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上述4种茶树一芽二叶的转录组进行测序,通过Blast搜索比对,共有151 198条Unigene获得了基因注释。4种茶树在新陈代谢路径中注释的基因数最多,其中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和萜类和聚酮化合物代谢途径可能与茶树苯甲醇合成有关,通过对4种茶树样品的Unigene与NR数据库比对,发现5条可能编码茶树苯甲醇合成途径的关键酶β-葡萄糖苷酶基因,这些相关研究为分析茶树香气功能基因提供理论指导,为香气相关候选基因的发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米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是影响蒸煮和食味品质的重要性状。粳谷和糯谷在籽粒灌浆期淀粉合成的途径和成分不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4000对糯谷‘公谷68’和粳谷‘赤谷4号’(灌浆期第1天和第5天)未成熟籽粒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1)糯谷和粳谷GBSSⅠ酶活性均呈低-高-低的趋势,二者活性大小存在一定差异。糯性品种‘公谷68’灌浆期第5天与第1天筛选出665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较下调基因多431个;粳性品种‘赤谷4号’灌浆期第5天与第1天上调基因较下调基因多97个。(2)糯谷A_2-VS-A_1比较组差异基因GO富集在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如种子油体生物发生、17-β-酮类固醇还原酶活性等7个功能;粳谷B_2-VS-B_1差异基因GO富集在光系统Ⅰ中的光捕获、色素结合等8个功能。(3)糯谷A_2-VS-A_1差异基因KEGG主要富集于咖啡因代谢、亚油酸代谢、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和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粳谷B_2-VS-B_1差异基因KEGG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亚油酸代谢、咖啡因代谢、油菜素类固醇生物途径,粳糯两个比较组富集过程均包括咖啡因代谢和亚油酸代谢途径。(4)糯谷和粳谷两个比较组中分别筛选到3个(SSⅡ-3, PHO1, AS)和4个(PHO1-1, AS, AGP16, WAX)差异较大且与胚乳粳、糯性相关的基因。以Actin (Si001873)为内参基因,将上述7个差异基因进行RT-qPCR验证,与转录组结果相吻合,说明差异基因与胚乳粳糯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383-3391
基于‘灿烂’、‘顶峰’、‘蒂芙蓝’、‘杰兔’和‘园蓝’5个兔眼蓝莓花粉转录组数据,开展SSR信息分析及引物设计,为开展蓝莓的基因定位及花粉直感效应形成的分子机制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MIcroSAtellite (MISA)和Blast2GO对无冗余Unigene进行SSR筛选、识别及富集分析,采用Primer 3进行SSR引物设计。在58 985个Unigene中有15 407个Unigene含有20 812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35.28%。SSR的主要重复类型为单核苷酸(54.24%)和二核苷酸(33.78%),两者分别以A/T (53.91%)和AG/CT (28.37%)基元占绝对优势。基因GO功能分类表明,含有SSR位点的15 407个Unigene被富集到3个Ontology类别的50个GO Term中,其中涉及代谢、细胞和单机体的生物过程的GO Term最多。成功设计16 854对SSR序列引物,成功率为80.98%。从蓝莓花粉转录组基因序列中成功筛选了具有良好多态性潜能的SSR位点并开发了引物,可为蓝莓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多样性及花粉直感效应形成的分子机制等研究提供分子标记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香优质绿茶杂交新品种‘云茶春毫’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茶春毫’是从‘福鼎大白茶’(♀)ב长叶白毫’(♂)杂交组合F1中单株选育出来的新品种。1992—2010年品比、区试鉴定结果表明:‘云茶春毫’品比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39.6%,比‘福鼎大白茶’高29.6%,区试产量高于‘云抗10号’2.5%(保山点)及10.1%(澜沧点)。制绿茶具花香显露、滋味鲜爽、叶底绿较亮等品质特点,绿茶品质总分为91.13分,超过对照‘福鼎大白茶’(90.75分)和‘云抗10号’(88.85分)。1芽2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8.0%,氨基酸2.7%,酚氨比值10.4,酚氨比值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0.6)和‘云抗10号’(17.3)。抗旱、抗茶饼病能力超过‘云抗10号’,扦插繁殖和移栽成活率高于对照品种,适应能力强,在云南大叶茶种茶区推广种植良好。‘云茶春毫’品种于2010年10月12日通过省内有关专家鉴评为高香、优质、丰产绿茶杂交新品种,在2013年4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委员会品种登记,登记名称为‘云茶春毫’,登记编号为滇登记茶树2012002号。  相似文献   

7.
贵州高茶多酚茶树品种多酚品质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贵州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多酚品质状况,根据现有资料,选取贵州高茶多酚茶树品种进行茶叶主要内含成分分析,并对茶多酚、儿茶素组分进行茶多酚逆转阀值、儿茶素品质指数、苦涩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黔湄419’、‘黔湄502’、‘黔湄701’茶多酚含量全年平均含量分别为25.4%、26.5%、25.8%,而‘福鼎大白茶’仅17.6%,比‘福鼎大白茶’高出6.8%、8.2%、7.2%。高茶多酚茶树品种与普栽种‘福鼎大白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EGCG含量与儿茶素总量虽然与‘福鼎大白茶’未产生显著差异,但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分别高出24.7%、12.5%、17.8%和33.7%、24.3%、23.1%,说明3个高茶多酚茶树品种具有较好的品种优势。茶多酚逆转阀值均在水浸出物的40%~60%之间,制作绿茶具会有较好的品质表现。儿茶素品质指数为3.98、4.49和6.06。儿茶素苦涩味指数9.41、9.24和10.51。综合儿茶素品质指数、苦涩味指数考虑,‘黔湄502’多酚类品质要优于‘黔湄419’、‘黔湄701’。  相似文献   

8.
茶树每年都要开花结实,消耗大量的养分,导致茶树鲜叶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了解茶树的不育机制有助于培育茶树不育品种。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父本)、佛香2号(母本)及其杂交后代(不育)茶树花为材料,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3个茶树花的c DNA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筛选出在父本花与子代不育花、母本花与子代不育花之间共有而在父本花与母本花之间没有的差异表达序列1219条,被认为是茶树不育性候选基因。GO功能显著性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功能中代谢过程、催化活性、水解酶活性表现为富集;KEGG代谢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氨基酸、糖、次生代谢、植物信号传导途径以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以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发现,16个与生长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中,除5个ARF家族基因在子代不育花中上调表达外,其他的基因均下调,推测生长素信号转导是茶树花不育的重要因素。随机抽取5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的不育候选基因可用于茶树花不育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不育基因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盐胁迫下香蕉的生理特性与转录组变化,以‘宝岛蕉’幼苗为材料,设置盐胁迫和正常(对照)处理,分别测定‘宝岛蕉’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根系活力、MDA、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和膜透性等与逆境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并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等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宝岛蕉’MDA、SOD和POD变化非常明显,与对照相比,植株受到盐胁迫后的MDA活性升高了2.64倍,SOD活性升高了1.75倍,POD活性升高了1.77倍,而可溶性蛋白、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较少,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也不显著。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处理样品上调基因1 113个,下调基因2 265个,对差异基因进行GO注释和功能富集性分析,有3 378个差异基因注释到数据库中。KEGG分析结果表明,有691个DEGs分布在19个代谢途径上。盐胁迫条件下共注释到48个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包括WRKY、MYB、NAC和bHLH等多种类型。研究结果为候选抗性基因的挖掘和筛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组学水平分析盐胁迫下柳树内在分子机制,为柳树耐盐研究及耐盐基因的挖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盐柳1号’(Salix psammophila’Yanliu No.1’)和‘渤海柳1号’(Salix matsudana’Bohailiu No.1’)经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后的叶片和正常叶片(对照)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并对获得的unigene进行从头组装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83987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1080.18 bp,分别有120130条、140813条、98066条、88425条、47982条、83732条Unigenes被注释到NT、NR、COG、SwissProt、KEGG、COG和GO数据库,共有149864条(81.45%)Unigenes得到注释。在GO功能注释中,共得到55个GO功能小类,在KEGG代谢通路分析时,获得了135条KEGG通路。该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高,结果覆盖面广,为柳树耐盐基因挖掘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2):3940-3947
本研究筛选银杏三个年龄阶段开花调控的关键基因,揭示银杏开花调控年龄途径的分子机理,为促进银杏早花、分子育种和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三个年龄阶段的银杏雄花芽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年龄途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转录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共产生57.45 Gb原始数据,注释到8大功能数据库(GO, COG, KEGG, KOG, NR, Pfam, SwissProt, egg NOG)上的Unigene总数为35 058个。通过KEGG通路注释和GO富集分析,将Unigene分别归于55个GO类别和126个代谢途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幼年雄花芽较开花一年雄花芽有37个基因上调,75个基因下调;幼年雄花芽较开花多年雄花芽有592个基因上调,871个基因下调;开花一年雄花芽较开花多年雄花芽有961个基因上调,1 203个基因下调。本研究发掘出大量的开花相关的基因,最终筛选出SPL (gene.Gb_23724, gene.Gb_03922)、AP2 (gene.Gb_00766)、MADS-box (gene.Gb_01886, gene.Gb_15398, gene.Gb_28337, Gingko_newGene_2213)、GA调节蛋白(gene.Gb_34467, gene.Gb_28606, gene.Gb_33214)和DELLAs蛋白(gene. Gb_34644)等11个年龄途径开花调控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露地菊生长发育及耐盐胁迫的应答机制和分子基础,本研究以盐胁迫处理的露地菊及其对照为材料,使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转录组进行测序,分别获得了60370448和71415448条Clean reads,通过序列拼接组装得到45591条Unigene,平均长度724 bp。有37675条Unigene在七大数据库(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NR)中得到注释。通过比对露地菊盐胁迫处理组和对照组样品间Unigene的表达量及在各数据库中的注释情况,统计得到:有4143条差异表达基因获得注释;有2441条差异表达基因在GO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注释到COG数据库中的2281条差异表达基因依据功能可分为25类;有1062条差异基因映射到KEGGPathway数据库中,涉及了199个代谢通路,包括核糖体途径、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淀粉蔗糖代谢、碳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本研究获得的转录组数据将有助于揭示露地菊生长发育及耐盐胁迫的应答机制和分子基础,及相关抗性基因的挖掘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茶树新品种皖茶4号与皖茶5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6年以祁门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4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6~7天;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20.7%,与舒茶早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5号(品系5),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7~8天;产量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1.8%;感官品质突出,有较明显品种香,制成的绿茶样与红茶样中都拥有品种的特征香型。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2级,无早春寒冻危害,越冬抗寒与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以南酸枣雌株叶片和成熟果实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 Seq TM 4 000测序平台对其转录组进行测序,共获得14.15 G有效数据,通过序列拼接组装得到46 936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1 287 bp。36 299条Unigene(77.33%)在7大数据库(NR,NT,KO,Swiss-Prot,PFAM,GO和KOG)中得到注释,其中与GO数据库比对上的26 014条Unigene可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53分支,注释到KOG数据库中的8 459条Unigene依据功能可分为25类。与KEGG数据库比对,6 225条Unigene分属5大类246条代谢通路中。南酸枣叶片和果实转录组中共发现5 631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 930个上调基因和3 701个下调基因。本研究获得的转录组数据将有助于开展南酸枣功能基因挖掘与利用、分子辅助育种和其种质资源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茶树新品种皖茶6号与皖茶7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6年以石台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6号(品系1),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2~3天;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茶适制性一般;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7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1天;产量高于福鼎大白茶40.0%,高于舒茶早10.9%;适制名优绿茶,红茶适制性优;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脱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s)共同催化完成,是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和激素响应的调控过程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从‘福鼎大白茶’茶树中克隆获得了2个HATs家族的MCC (MEIOTIC CONTROL OF CROSSOVERS)基因:CsMCC1和CsMCC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和亚细胞定位试验对其功能进行解析。结果显示, CsMCC1和CsMCC2基因分别位于茶树1号和7号染色体,分别编码257 aa和269 aa,均属于碱性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与拟南芥AtMCC1具有高度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空间结构。系统进化树和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CsMCC蛋白与葡萄、番茄的同源蛋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MCC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均含有GNAT保守结构,属于HAT蛋...  相似文献   

17.
苜蓿是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常被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研究不同耐旱性紫花苜蓿应对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中科1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Zhongke1’)为试验材料,以三得利紫花苜蓿(M.sativa‘Sanditi’)为对照,采用自然干旱法进行处理,比较干旱胁迫对其生长性状、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使用转录组测序分析2个品种响应干旱基因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地上地下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与三得利相比,干旱胁迫下中科1号紫花苜蓿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更低,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清除能力更强。中科1号和三得利分别有5308个和8053个响应干旱的基因; 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中科1号的346个干旱响应基因被显著富集在6个GO类别,而三得利的1683个干旱响应基因被显著富集在29个GO类别;此外,我们还筛选到19个在中科1号中表达量显著高于三得利的抗旱关键基因。本研究发现紫花苜蓿可能通过上调抗旱基因SUS、P5CS、...  相似文献   

18.
以黄果、满天星和紫果3个不同品种百香果果皮和果肉为材料,采用2代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黄果果皮47 875 830条、果肉44 325 678条,满天星果皮47 019 772条、果肉45 472 434条,紫果果皮48 789 846条、果肉49 372 968条Clean reads片段,包含黄果果皮7 181 374 500 nt、果肉6 648 851 700 nt,满天星果皮7 052 965 800 nt、果肉6 820 865 100 nt,紫果果皮7 318 476 900 nt、果肉7 405 945 200 nt核苷酸序列信息;经拼接组装,分别获得平均长度为1 487 nt的黄果34 968条Unigene片段,平均长度1 361 nt的满天星41 896条Unigene片段和平均长度1 329 nt的紫果41 701条Unigene片段。GO富集分析表明,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别上,黄果、满天星和紫果间均分布有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表明,黄果与满天星在细胞胞吞作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黄果与紫果在玉米素生物合成和糖酵解途径中差异基因富集显著,满天星与紫果在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中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白雪  曹帅  向殿军  李兴  刘鹏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2):3834-3844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一种冷敏感作物,解析其响应低温胁迫的关键调控基因,对于选育耐低温蓖麻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蓖麻耐低温品种‘通蓖5号’为材料,构建15℃(低温)和25℃(适温)萌发条件下完全展开的子叶cDNA文库,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结果表明:借助RNA-Seq技术共筛选到1 530个DEGs,其中低温相对于适温表达上调的DEGs有848个,表达下调的DEGs为682个;对1 530个DEGs进行GO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显示,共有953个DEGs被注释到GO功能三大分类的57个亚类中,涉及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及分子功能的DEGs比例分别为88.46%、69.67%和25.71%;KEGG功能分类显示,低温相对于适温表达上调的DEGs有243个,被富集到201个代谢通路中,其中显著富集的通路包括细胞周期、激素信号转导、DNA复制、细胞周期-酵母、减数分裂酵母和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等20个通路,差异基因数富集最多的代谢通路为细胞周期;利用qRT-PCR对上调表达且显著富集的8个DEGs进行了表达分析,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将为揭示蓖麻种子低温条件下萌发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苦瓜叶片高温胁迫状态下表达的相关基因,本研究以高温胁迫下苦瓜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正常温度(26℃)和高温胁迫(38℃)下苦瓜叶片转录测序后进行组装,再利用KEGG、Pfam、Swiss-Prot和NR数据库平台对热激蛋白的相关功能基因筛选,共获得24个热激蛋白相关基因,包括得20个热激蛋白基因、2个位于叶绿体中的小热激蛋白以及2个热激转录因子。聚类分析研究表明,涉及到热激蛋白相关的20个Unigene广泛分布于3大类中,其中c42567和c43094这两个亲缘关系最近;两个小热激蛋白c42963和c12133的亲缘关系次之;c35683和c3040两个热激转录因子亲缘关系最远。通过本次研究中获取的24个热激蛋白相关Unigene信息,有助于深入研究苦瓜耐高温胁迫机理等提供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