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玉米倒伏与植株农艺性状和病虫害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丹玉336、郑单958和迪卡516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密度、3次重复的试验设计,研究茎秆质量性状、农艺性状、病虫害发生与倒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倒伏率与穗位、重心高度、茎腐病、玉米螟虫发生和种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节间长度和纹枯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秆拉力、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和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压碎强度和气生根层数呈显著负相关。茎秆质量性状可作为玉米倒伏的直接评价指标,穗位、重心高度和种植密度可作为玉米倒伏的间接评价指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密度、重心高度、茎粗和茎秆拉力4个性状对倒伏性起主要作用,密度指标对倒伏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到0.8366,重心高度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490,茎粗和茎秆拉力的直接通径系数也很大。  相似文献   

2.
玉米茎秆性状与倒伏性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选取3个代表性的玉米品种研究茎秆性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倒伏性与种植密度、茎秆拉力、茎秆穿刺力、茎粗、株高和穗位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气生根层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密度、穿刺力、茎粗和穗位是影响茎秆倒伏的主要直接因素,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倒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茎秆倒伏相关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玉米F1代杂交组合(DF-1×DF-2,DF-1×DF-3,DF-1×DF-4,DF-2×DF-3,DF-2×DF-4,DF-3×DF-4)为材料,研究了密度、组合方式和农艺性状对玉米F1代杂交组合成熟期茎秆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茎秆倒伏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6个F1代杂交组合中4个组合茎秆倒伏率显著的增加,而2个组合茎秆倒伏率增加不显著;组合方式对玉米茎秆倒伏具有显著的影响,自交系DF-1组配的3个F1代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率居于前3位,105 000株/公顷密度时DF-1×DF-3和DF-1×DF-4的茎秆倒伏率分别为94.64%和62.80%,这表明自交系DF-1可能含有致F1代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的基因;茎秆倒伏率与株高、穗位高和穗上节间数之间经相关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与茎粗之间经相关分析达到显著水平,而与穗下节间数、穗叶宽、穗上叶宽和穗下叶宽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认为,自交系DF-1可能含有致F1代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的基因,可用于抗茎倒基因定位及基因挖掘研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2个杂交组合茎秆倒伏率增加不显著,这表明通过高密度筛选获得抗倒耐密的F1代杂交组合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种子》2019,(1)
为了对组配玉米强优势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16份自选玉米自交系按B.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60份玉米杂交组合,并对F1代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M 103[(PH 6 WC×PH 09B)×PH 6WC]和M 106[(PH 6WC×昌7-2)×PH 6WC]具有较高的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M 109(PH 6WC×京724)有较优的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优良穗位性状的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较差的自交系为M 102[(PH 6 WC×PHGJ 4)×PH 6 WC]、M 104(PH 6WC×PH 09B)、M 105(PH 6WC×PHGJ 4)和M 108[(PH 6WC×C 8605-2)×PH 6WC],需改良后利用;其他供试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玉米Reid种质遗传改良效果,本研究以Reid类群重要种质J1491、J1492、J1493、J1495、J1498与PH6WC构建基础群体,通过DH技术育成DH系,经鉴定从中选取5个代表DH系6DH6、6DH7、6DH9、6DH10、6DH12作母本,以Non-Reid群5个优良自交系作父本,按NCII设计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DH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以组合6DH7×J1628最高为180.22%,组合6DH12×J1673最低为54.94%;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有6DH7和6DH10,穗长、穗粗亦为正效应,因此认为6DH7和6DH10更具应用潜力;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组合是6DH7×J1673。各产量性状中穗长、穗粗和秃尖长,狭义遗传率高,主要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本研究为鉴定有潜在价值的DH系及杂交种提供选择,为玉米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6份转Cry1Ab抗虫基因玉米自交系与5份常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NCⅡ设计,共组配30个杂交组合,对其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长、穗粗5个穗部性状和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合力估算,以鉴定这6个转Cry1Ab基因玉米自交系的育种利用潜力。结果表明,5个穗部性状和小区产量在30个组合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区产量与行粒数、穗重、穗长和穗粗均呈现极显著性正相关,其中小区产量与穗重的相关系数最高;转基因系6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11.717,其次为转基因系1,效应值为2.946,其他4个系的效应值都为负值;转基因系6产量一般配合力与转基因系1、2、3、4、5有着极显著差异。在30个组合中,M03×转基因系5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25.808 2,其次为PH6WC×转基因系1,效应值为22.221 4;PH6WC×转基因系1的小区产量最高为635.873 kg/667 m^2,其次为M03×转基因系5,产量为593.625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土壤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北省高产夏玉米倒伏问题,选用不同抗倒性品种XY335、XD20和JD28,设置旋耕直播、免耕直播、旋耕直播+培土和免耕直播+培土4个处理,并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机械强度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旋耕处理能明显降低株高、穗位、重心和基部节间长粗比,显著增强茎秆抗拉力和基部节间机械强度,倒伏率最低,但穗粒数较少,粒质量与产量较低;免耕直播处理JD28、XY335和XD20的倒伏率分别为0,11.2%,10.6%,抗倒伏能力仅次于旋耕,穗粒数、粒质量及产量最高;拔节期培土明显增加株高、穗位、重心和基部节间长粗比,降低茎秆抗拉力和基部节间机械强度,其中,免耕直播+培土下XY335和XD20的倒伏率分别为89.6%和82.2%。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不同玉米品种茎秆特性比较与抗倒伏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三江平原抗倒伏玉米品种的茎秆特性,筛选出优良的抗倒伏玉米品种,本研究以‘L38P05’、‘先玉1219’、‘德美亚3’、‘A6565’、‘C2235’、‘J6518’、‘迪卡556’、‘P5697’、‘中单859’和‘垦沃6’1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玉米品种的倒伏情况、产量表现和茎秆形态特征、力学特性及其与倒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节间抗折断力与倒伏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不适宜作为评价玉米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形态指标和力学指标;基部节间的茎粗系数、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可作为抗倒伏玉米品种筛选的依据,测定第2~第4节间更有意义。该区域正常年份下,基部2~5节间平均穿刺强度80 N/mm2以上和第2~第4节间平均压碎强度390 N/mm2以上的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潜力。综合各品种的倒伏情况、茎秆性状和产量,筛选出适合三江平原机械化种植的优良抗倒伏玉米品种为‘德美亚3’、‘先玉1219’、‘C2235’和‘迪卡556’。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农业大学供试的12份玉米自交系、36份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适机收性状株高、穗位高、收获时含水量、雄穗分枝数、茎粗和籽粒深度进行配合力分析。适机收的品种玉米应具有株高较低、穗位高较低、收获时含水量较低、雄穗分枝数较少、茎粗较粗和籽粒深度较高的特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有J9312-1、J9D207、J1590和PHGJ4;表现较好杂交组合为J9D207×PHGJ4、J9312-1×PHGJ4、J9D207×PHGJ4、KWMM31×J1590、J9312-1×J1590、J9312-2×J1590。本研究可为适机收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快中子辐照玉米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筛选适宜的中子辐照剂量,以获得基因定位、克隆及其功能分析的突变体材料,采用252Cf裂变中子源对玉米自交系LY8405和PH6WC种子进行辐照,结果表明,低吸收剂量(0.36~4.19 Gy)的中子辐照玉米干种子后,对自交系LY8405的出苗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自交系PH6WC的出苗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份材料M1畸变率、变异率、遗传总变异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其中辐照剂量为4.19 Gy时对LY8405最为有效,畸变率、变异率、遗传总变异率分别为27.8%,38.9%,66.7%;辐照剂量为2.48 Gy时对PH6WC最为有效,畸变率、变异率、遗传总变异率分别为7.1%,14.3%,21.4%;M2株高、穗位、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轴粗等主要农艺性状变异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其变异系数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快中子辐射剂量的敏感性不同,初步认为2.00~4.19 Gy的辐照剂量是玉米252Cf裂变中子辐照处理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1.
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机械粒收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的倒伏问题, 本研究通过多点试验调查夏玉米和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类型和规律, 分析影响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 茎折率升高是倒伏增加的主要原因; 茎折率随抗折力降低而升高, 抗折断力降低至14.3 N时, 茎折率超过5%; 植株重心高度逐渐降低, 茎秆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第4节间压碎强度(CS)、第5节间弯曲强度(BS)均逐渐降低, 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DWUL)和含水率也逐渐降低; 茎秆抗折断力与RPS、CS、BS、DWUL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PS、CS和BS均与DWUL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植株自然衰老导致的茎秆干物质降低和水分含量下降, 是茎秆机械强度降低、茎折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适期收获, 避免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引起倒伏率增加导致的收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剪断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秸秆是东北农牧交错地区冷季重要饲料来源。决定玉米秸秆饲料品质的结构部位是茎,茎的剪断力直接反映其物理特征。本文选择四密21、农大3138和登海1号3个玉米品种进行试验。将玉米植株叶片、叶鞘及果穗等去除,按50 cm高度分段,研究了玉米茎不同高度处剪断力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进,茎的剪断力逐  相似文献   

13.
玉米茎秆弯曲性能与抗倒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勾玲  赵明  黄建军  张宾  李涛  孙锐 《作物学报》2008,34(4):653-661
为探讨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相关的力学特点, 选用不同抗倒性品种登海3719、京科519和农大108, 设置3.00、5.25、7.50、9.25和12.00万 hm-2 5个密度, 分别于玉米抽雄前和蜡熟期取样, 用WDW302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茎秆第3、5、7节间进行悬臂梁弯曲试验, 同时测定节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随密度的增加, 茎秆基部节间直径变细、节间长度增长。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 在3个品种中登海3719的平均直径和长度均低于其他2个品种; 品种间茎秆惯性矩也有较大差异。基部节间弹性模量、最大抗弯应力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 但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和节位的上升而逐渐降低, 登海3719在两个生育期均为最大, 且随密度增加的下降幅度较小。以京科519最低, 其对密度反应较敏感, 下降幅度大, 易发生倒伏。在玉米抽雄期, 基部节间平均弹性模量为40.0 MPa, 最大抗弯应力为2.8 MPa, 可能是茎秆抗折力学指标的下限。茎秆弹性模量与最大抗弯应力极显著相关, 茎秆直径与弹性模量和最大抗弯应力在抽雄前显著正相关, 而到蜡熟期相关不显著。它们与田间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弯曲弹性模量反映茎秆的耐密能力, 茎秆最大抗弯应力反映品种茎秆的抗折能力, 而茎秆直径不能作为评价茎秆抗弯强弱的主要指标。玉米抽雄前期与蜡熟期茎秆抗弯性状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因此利用抽雄前茎秆基部弯曲力学性能鉴定与评价玉米茎秆抗倒、耐密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不降低玉米整体种植密度的条件下降低倒伏率和含水量,同时增加玉米产量,研究了玉米田的三空栽培模式技术,即:间隔空垄、割秆空顶、横向空地相结合的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间隔空垄数:播种垄数=2:12,割秆处理垄数:未割秆处理垄数=2:4,垄长大于1000 m,每隔500 m,田间垂直于垄向空地2 m的三空栽培模式下,玉米倒伏率降低11个百分点,玉米籽粒含水量降低9个百分点,玉米增产20.32%。玉米三空栽培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玉米倒伏率和籽粒含水量,同时增加玉米产量。玉米三空栽培模式是适宜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80份美国解禁自交系中筛选出配合力优良的自交系,分析其自交系利用潜力,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PH6WC、PH4CV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80份美国解禁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及对照优势分析。结果表明,80份美国自交系遗传基础丰富,存在真实差异,可将其分为33份母本群和47份父本群;80份供试材料中LH206、PHN66、NL001、2FACC、6M502A、29MIBZ2、1538、LH128、LH181、Lp215D、PHR30、LH214、LH213产量GCA效应值表现优良;杂交组合中PH6WC×6M502A、PHW51×PH4CV、NL001×PH4CV和LH128×PH4CV的产量TCA效应值表现优良,对照优势较强,可以进行下一步试验。80份材料中NL001、2FACC、29MIBZ2、1538适宜机械收获,性状GCA表现优良,6M502A、NL001、LH128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作为重点自交系利用。  相似文献   

16.
川中丘区不同玉米品种春、夏播茎秆抗倒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川中丘区玉米的茎秆特性与抗倒能力及其产量的差异,鉴选抗倒伏与耐夏播能力强的品种,以四川省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1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春、夏播2个播期,比较研究了吐丝后7 d茎秆的形态特征、基部节间的机械强度与倒伏发生情况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夏播较春播更易发生倒伏;不同品种的茎秆特征、基部节间的机械强度以及籽粒的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受播期的影响较大。夏播与春播相比,植株的株高和穗位变高,基部节间变长变细,压碎强度和折断强度下降,抗倒伏能力减弱,产量也降低,但这种变化的幅度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成单30是一个较好的夏播品种,抗倒能力强,产量也较高;而正红505耐夏播能力相对较弱,但春播抗倒伏能力较强,可作为春播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玉米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卫晓轶  张明才  李召虎  段留生 《作物学报》2011,37(10):1819-1827
倒伏是玉米高产栽培中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的关键性限制因素之一,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或复配剂改善玉米茎秆质量、提高抗倒能力,是解决玉米倒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玉米杂交种农大108、鲁单981及其相应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为材料,在拔节期叶面喷施200 mg L-1乙烯利药液,研究了乙烯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株型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农大108、鲁单981的株高和穗位高,特别是显著抑制了基部第1至6节间伸长;乙烯利处理显著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降低了基部伸长节间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4)含量,增加了脱落酸(ABA)的积累。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亲本许178、黄C、齐319和lx9801的株高和穗位高,显著缩短了基部节间长度;乙烯利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基部伸长节间PAL和IAAO活性,显著降低了节间IAA和GA4含量,提高了脱落酸含量,降低了GA4/ABA比值。结合植株性状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杂交种对乙烯利调控反应敏感性差异是由其双亲对乙烯利反应差异造成的,表现在乙烯利处理父母本间株高、穗位高、PAL和IAAO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